福建竹林群落特征

合集下载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比较研究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比较研究
中 、南亚热 带 ,自然地 理条件 优越 ,是 毛竹最 适
针对这种情况 , 通过对不同经营模式毛竹混 交林和毛竹纯林的比较 , 分析其生长状况 、 生物
量及 竹 林结构 ,为毛 竹混交 林经 营 、 高毛 竹林 提
宜区或适宣区, 发展竹业具有 明显的优势和 巨大 收稿 日期:20 . .1 0 51 2 0
维普资讯
20 0 6年 2月
华东森林经理
E s hn o et a a e n a t iaF rs n g me t c M
F b2 0 e .0 6
V 12 . o - . 0No 1
第2卷 0
第1 期
福建省毛竹混交林竹林结构 比较研究
df rne ehi t dhadco nwd f hl s cy uecn e e ieet id f ieecsnt e ih h g .b rw it o P yl t hs bses t ndf rn n s n h oa p b we k o
s n s T emie tn so t d . h x ds d f a a
戴 玉 斌
( 福建省南平市林业局 330) 50 0
摘要 : 通过对浦城县古楼 乡毛竹阔叶树 混交林 、 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
林及毛竹纯林等 4 种不同经营模式林分 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
胸径和竹高较大, 同模 式林分的胸径 、 不 竹高、冠幅等生长 因子有显著差异;竹阔混交
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 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 竹林竹鞭长、 鞭
径 、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 5: 林分竹鞭较好。 5
关键词:毛竹;阔叶树 ;杉木;混交林;竹林结构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必修 3 P72—正文)(√)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必修3 P73—图4-10)(√)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必修3 P74—正文)(√)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必修3 P74—正文)(√)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必修 3 P75—探究)(×)6.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必修3 P 76-探究)(√)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必修3 P78—正文)(√)8.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必修3 P80—正文)(×)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3 P81—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7·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2016·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3)(2016·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2015·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5)(2013·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6)(2014·全国卷Ⅰ)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五大林种分类

五大林种分类

五大林种分类介绍林木种类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在中国,通常将林木分为五大林种,即主要根据树种特点和用途进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林种的分类,并对每一类林木进行详细描述。

一级标题二级标题1:针叶林针叶林是一种以具有针状叶片的树种为主的林木群落。

由于其特有的树种,针叶林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以下是针叶林的一些特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通常在高山地区和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针叶林树种生长速度较慢,但木质坚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针叶林树种一般具有较深的根系和较长的寿命,适应能力强。

•针叶林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能力,对水土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针叶林树种有松、柏、云杉等。

二级标题2:阔叶林阔叶林是以具有阔叶叶片的树种为主的林木群落。

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的树种更加丰富多样。

以下是阔叶林的一些特点:•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阔叶林树种生长速度较快,木材质地较软,但也有一些阔叶树种的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阔叶林树种一般具有延展性根系和相对较短的寿命。

•阔叶林对水土保持作用较差,但能够提供较好的休闲和生态功能。

常见的阔叶林树种有橡树、黄杨、桂花等。

二级标题3:竹林竹林主要由竹类植物组成的林木群落,竹类植物有着特殊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

以下是竹林的一些特点:•竹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竹类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竹类植物茎秆中富含纤维素,可用于制作纸张、建筑材料等。

•竹林能够固态水源,改善水土保持,对防治滑坡、洪涝有一定作用。

常见的竹林树种有毛竹、巴山竹等。

二级标题4:水生林水生林是生长在水中、水边的树木群落。

水生林树种有着特殊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能力。

以下是水生林的一些特点:•水生林主要分布在湖泊、江河、湿地等水域环境中,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水生林树种生长速度较快,喜欢湿润和潮湿的环境。

福建自然植被

福建自然植被

一、自然植被(一)南亚热带季雨林季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分布在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以东、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本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次生季雨林保存较完整的也仅限于南靖县境内,但区内季雨林的种属则屡见不鲜。

根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在南靖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进行多年调查的结果,该山季雨林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属于80科、145属。

按植物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28种,草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4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80种,单子叶植物22种。

因此,季雨林以木本双子叶植物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相同的。

季雨林中含属种较多的科有茜草科(Ru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蔷薇科(Ros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等,这些科既反映出群落热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群落古老性的特点。

在乔木树种中,樟科和大戟科占明显优势,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所不同。

季雨林的林相,以六斗山为例,林冠浓密而凹凸,外貌常年呈绿色,每当春末夏初,大多数乔木树种相继开花,林冠黄绿相间,十分迷人。

垂直层次较多,其中乔木有3层,灌木有2层,草本有2亚层。

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

其建群种红栲(Castanopsis hypargyreus)、乌来栲(C.uraiana)的大树常有3~6个明显的板根,以支撑其高大的躯体,尤以红栲最为注目。

林内多藤本植物,其中不少为木质大藤本,如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扁担藤(Tetrastigma paniculata)等,其中密花豆藤径粗可达52厘米,实属罕见。

藤本植物在林间四处攀悬、穿插、飞架,使林内更显纷繁缭乱。

榕属(Ficus)的绞杀现象和水筒木(Ficus fistulosa)、水冬哥(Saurauiatr istyla)的茎花现象都很普遍。

中国十大竹乡和竹林

中国十大竹乡和竹林

中国十大竹乡和竹林竹子是属于热带资源,我国大部分的竹子都是产自南方地区,生长速度快,反应能力也比较强,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竹乡和竹林。

1. 浙江安吉浙江安吉的竹林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处在长江三角腹地,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竹子生长,除了竹子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物产比较丰富。

2. 福建建瓯建瓯是福建省农业大市,省级生态园林和省级园林城市。

是一座拥有1000八百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竹乡。

3. 江西宜丰江西宜丰的建成历史也比较早,至今有1780多年的历史,属于中亚热带温润气候这里的林地面积达到了203.8万亩竹林,面积达到了84万亩,是有名的中国竹子之乡。

4. 湖南会同湖南会同是有名的竹子产地。

这里竹子的品种也非常丰富,竹林面积很大,除了竹子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自然资源。

5. 湖南桃江湖南桃江在湖南省益阳市,是有名的桃花江而得名,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

也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6. 安徽广德安徽广德。

的竹子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是有名的中国竹子之乡。

有4a级景区一家,七家3a级景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7. 贵州赤水贵州赤水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比较暖和,春天来得早,嫁接的时候比较炎热,有中国知竹乡之称,这里有中楠竹40万亩杂,著20万亩,还有各类的竹子20多种。

8. 广东广宁广东广宁是肇庆市的一个下辖县。

属于中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也比较充足,与降水量充沛,非常适合竹子和其他的野生动植物生长。

9. 福建顺昌福建顺昌在福建西北部是重点的林业县和毛竹基地,也是有名的中国竹乡镇里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富。

还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竹子品种。

10. 浙江临安浙江临安也是我国有名的竹乡,拥有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农业开发示范市。

全国生态示范市等一系列的殊荣。

福建植被浅知识

福建植被浅知识

森林植被类型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

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

全省植物种类有4500种以上。

据近年陆续进行的调查统计,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种的39%,科的81%,属的55%。

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

以我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

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

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

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

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

福建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在水平方向上大致辞以闽中大山带为界,即西起永定下洋,沿博平岭山脉,经戴云山、飞鸾至三沙湾入海一线,东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西北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在同一地带内,由于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差异,其森林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

(一)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内的原生植物群落,除个别地方保存较为完好外,大多已破坏殆尽,现存的多为次生林、人工林或残林。

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有:1、季风常绿阔叶林小片星散分布于海拔200~500米以下的丘陵或谷地。

主要森林成分由桃金娘科、樟科、番荔枝科、茜草科、大戟科、蝶形花科、杜英科、紫金牛科、无患子科等热带性科属与壳斗科的热带、亚热带属种组成。

其中,上层乔木优势种有红鳞蒲桃、厚壳桂、硬壳桂、滇南栲、乌耒栲、米槠、南岭栲、山杜英、蕈树、软荚红豆树、黄杞等,和一些热带性树种的红桂木、梭罗树等,大多高达20米以上;中、下层乔木有鹅掌柴、茜草树、毛茜草树、毛五月茶、狗骨柴、多种围涎树、鸭公树等,以及极少数落叶树种如木腊树等;较喜光的红钩栲、黧蒴栲等多在林缘生长。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中国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森林类型,根据森林生态学的原理,这些森林可以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中国主要的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一、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南方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南方平原常绿阔叶林。

南方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山地地区,如云贵高原、云南山地、广西山地等。

这种林型的主要特征是树木高大,物种丰富,林冠层密闭,自然更新能力较强。

常见的树种有大叶黄杨、福建柏、毛白杨等。

南方平原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平原地区,如江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

这种林型的特征是树木高大,物种组成简单,林冠开散,自然更新能力较弱。

常见的树种有冠毛悬钩子、水蒲桃、臭椿等。

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北方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北方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如黄土高原、长白山地区等。

这种林型的特征是树木高度适中,物种相对贫乏,自然更新能力较好。

常见的树种包括榆树、山梅花、灰杨等。

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和长白山地区。

这种林型的特征是树种多样性高,同时包括了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种类型,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常见的树种有红松、白桦、黄杨等。

三、针叶林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高山地区和寒温带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高山针叶林和北方寒带针叶林。

高山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秦岭横断山区等。

这种林型的特征是树木矮小,物种相对贫乏,林冠层疏松,自然更新能力较弱。

常见的树种有云杉、琼岛松、岷江松等。

北方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

这种林型的特征是树木矮小,物种相对贫乏,林冠层相对密集,自然更新能力较弱。

常见的树种包括落叶松、云杉、红松等。

以上是中国主要的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

竹子种类和特性

竹子种类和特性

一、竹子种类和特性,全国竹林分布情况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

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

每节上分枝。

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

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

果实多为颖果。

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

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

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福州森林公园的竹子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

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

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

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

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群落特征
竹林是由某种竹类构成优势种的群落。

竹林的群落结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和地理分布等特征都很特殊,形成一种木本状多年生常绿植物群落类型。

竹林是我国重要森林资源之一,我国有竹林面积5500万亩,为全世界竹林面积1/5,是全世界竹类分布中心之一。

本省地处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位于东南季风地带,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全省有竹林面积1027万亩,占全国竹林面积18.67%,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毛竹林面积948.9万亩,毛竹株数9.438
亿株,占本省竹林总株数的60%左右。

(一)种类组成
竹类属禾本科的竹亚科(Bambusoideae),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全世界约有60~70属,1000种以上,以亚洲最多,拉丁美洲、非洲次之,北美洲及大洋洲较少,欧洲没有野生的竹种。

我国
是世界竹类最多国家之一,全国约有40多属500多种,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

福建省
是全国重点竹林区之一,竹种资源丰富,本省野生竹种及一些引种成功并有一定栽培面积的竹种,
计有17属114种17变种和10变型,为全国种数的1/5。

其中刚竹属种类最多,约有27种1变
种6变型,占全国种数的51.92%,为全世界种数的31.76%;竹属21种,占世界种数的26.25%,
为全国种数的35%;特别是倭竹属有5种,占世界种数的50%,为全国种数的62.5%。

苦竹属有
12种,占世界种数的16.1%,为全国种数的60%,酸竹属有4种,为世界种数和全国种数的50%,
少穗竹属有7种,为世界和全国种数之43.7%。

(见表2-2-7)
福建省竹类植物属、种数量分析表
表2-2-7
(二)外貌与结构
竹林多为单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尤以人工竹林常为纯林,其外貌整齐,竹秆高度及直径大小一致,整个群落结构一般多有二层,乔木层为某一种竹组成,高3~15米左右,成单层水平郁闭,林下灌木稀少,多不成层次,下面仅有草本层,如常见的毛竹林、篓竹林、绿竹林及麻竹林等;天然竹林多呈混交林,乔木层中除某种竹外,尚混生有针叶树或常绿阔叶树,常见的有杉竹、松竹或阔竹混交林;另有一些中小型竹种,常混生在针叶林或常绿阔叶林下,在灌木层中形成一个层片,如倭竹属、玉山竹属等一些竹种。

(三)生境特点与地理分布
本省地势高低起伏、亚高山、丘陵绵延、河谷盆地交错,局部地区小气候特殊,适应各种不同习性的竹类生长,由于全省中部的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从东北向西南构成一条自然屏障,使整个省分隔为东南沿海及西北两部分显然不同的气候型,它们分别生长着不同的竹类。

根据全国竹林区划,本省竹林大致可分为如下二个区。

1.南亚热带丛生竹林区
本区即是沿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的东南部地区,东南界为海岸线,境内海拔450米以下,因受海洋暖湿气流的调节,地形致雨作用强烈,加上山脉对冬季南侵寒潮阻屏影响,使境内形成湿热环境,年均温在20℃以上,绝对低温在0℃以上,少数地点在个别年份可低达-2℃左右,但为时极短,基本上全年无冬,年降水量除沿海地区较少(1000毫米)外,一般为1400~2000毫米,属南亚热带气候,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

境内竹林以丛生竹类为主,散生竹较少。

在平原丘陵地区以人工竹林为主,栽培面积较大的有篾用竹如花竹(Bambusa albo-lineata)、藤枝竹(Bambusa lenta),笋用竹如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及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观赏用的有大佛肚竹(Bambusa vulgaris cv.waminii)、黄金间碧竹(B.vulgaris cv.vittata)等。

野生的竹林有 竹(B.blumeana)、大木竹(B.wenchouensis)。

在漳州、厦门、福州等地还成功地引种条竹(Thyrsostachyssiamensis) (又称泰国竹),生长良好。

本区散生竹分布较少,一般分布在本区较高海拔的丘陵山地,如雨量充沛的南靖、平和等地。

而毛竹林面积较大,则如闽东一些地区,因雨量偏少,毛竹林面积亦少。

2.中亚热带混生竹林区
本区南由南亚热带丛生竹林区的北界,即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的西、北面,北连浙江省、江西省,年均温18℃~20℃,降水1200~1800毫米,土壤类型多样,河谷地带以水稻土为主,丘陵山地以红壤为主,海拔800米以上多为黄壤,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区竹林由南至北为丛生竹类向散生竹类的过渡地带,混生竹类比例较大,可以认为是某些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如倭竹属有5种,占世界种类的50%,为全国种数的62.5%;又如少穗竹属有7种,为世界及全国的43.7%,苦竹属有12种2变种,为世界竹种的16.1%,为全国种数的60%;丛生竹在本区种类较少,且多为丛生竹中较耐寒的一些广布种,如孝顺竹、青皮竹等;散生竹种数亦不少,但比起浙江一带则种数次之,如刚竹属有27种1变种6栽培型,为世界种数的31.76%,为全国种数的51.92%。

常见的有毛竹、篓竹(台湾桂竹)、桂竹、淡竹等;唐竹属有6种2变种,为世界和全国种数的40%,此外尚有少量的方竹属、酸竹属等竹种。

本区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顶,因气温低、风雪大、紫外线辐射强烈,立地环境特殊,生有温性竹林,以玉山竹属竹种为主,计有6个新近发现的新种,如南平茫荡山1300米的百山祖玉山竹(Yushania baishanzuensis)、武夷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长鞘玉山竹(Y.longissima)、撕裂玉山竹(cera)和武夷玉山竹(Y.wuyishanensis)、戴云山1800米的长耳玉山竹(Y.longiauri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