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确认报告
辐照灭菌剂量确认报告

辐照灭菌剂量确认报告报告编号:辐照灭菌剂量确定报告产品名称: xxxxxxx产品型号:xxxxxxxxx产品批号:20131030、20140224报告日期: 2014年5月4日目录摘要 (3)方法 (4)结果…………………………………………………………………………………………11资料保存…………………………………………………………………………………………11参考文献…………………………………………………………………………………………11摘要本报告依据ISO11137标准要求,确定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
报告通过定义产品族及检测产品中微生物负荷数量,设定在SIP=1.0的情况下产品辐照灭菌加工过程中的验证剂量VDmax25,并通过试验证实验证剂量,进一步证实25.0kGy作为公司产品辐照灭菌剂量,同时,指定最大可接收的剂量值。
本次辐照灭菌确认以公司生产的xxxxx产品为确认对象。
根据ISO11137中剂量设定方法和要求,验证过程中对xxxxx产品连续3批次的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的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xxxxx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分别为780 cfu/件、860 cfu/件、690 cfu/件,其中回收率为89.93%,校正因子为1.11。
同时根据ISO11137-2:2012VDmax25要求,确定了xxxxx产品的辐照灭菌验证剂量为8.2±10%kGy,并从该产品中独立批号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用验证剂量进行辐照灭菌,并对验证产品进行无菌检查。
无菌检测无一件产品为阳性,符合ISO11137-2:2012标准的要求。
验证后,并采用25.0kGy辐照剂量对xxxxx产品进行辐照加工,经无菌检验结果显示辐照后的产品无菌检验无一件为阳性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根据VDmax25用于单批产品的程序,验证了xxxxxx产品在辐照灭菌过程中最低灭菌剂量为25.0kGy,灭菌保证水平(SAL)为10-6。
灭菌方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其原理。
2. 了解不同灭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通过实验验证灭菌效果。
二、实验原理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消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种。
物理灭菌包括高温灭菌、辐射灭菌、过滤灭菌等;化学灭菌包括化学药剂灭菌、消毒剂灭菌等。
三、实验材料1. 物理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烤箱、紫外线消毒灯、滤膜等。
2. 化学灭菌:消毒剂、化学药剂等。
四、实验方法1. 高温灭菌实验(1)将实验器材(如培养皿、试管等)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设定温度为121℃,压力为0.1MPa,灭菌时间为30分钟。
(2)灭菌结束后,取出实验器材,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2. 紫外线消毒实验(1)将实验器材(如培养皿、试管等)放入紫外线消毒箱内,设定时间为30分钟。
(2)消毒结束后,取出实验器材,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3. 过滤灭菌实验(1)将实验器材(如培养皿、试管等)放入滤膜过滤器内,过滤膜孔径为0.22μm。
(2)过滤结束后,取出实验器材,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4. 化学药剂灭菌实验(1)将实验器材(如培养皿、试管等)放入含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浸泡时间为10分钟。
(2)浸泡结束后,取出实验器材,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高温灭菌实验:灭菌后的实验器材在显微镜下观察,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表明高温灭菌效果良好。
2. 紫外线消毒实验:灭菌后的实验器材在显微镜下观察,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表明紫外线消毒效果良好。
3. 过滤灭菌实验:灭菌后的实验器材在显微镜下观察,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表明过滤灭菌效果良好。
4. 化学药剂灭菌实验:灭菌后的实验器材在显微镜下观察,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表明化学药剂灭菌效果良好。
六、实验结论1. 高温灭菌、紫外线消毒、过滤灭菌和化学药剂灭菌均为有效的灭菌方法,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口罩生产企业EO(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确认控制标准灭菌确认方案及报告

⼝罩⽣产企业EO(环氧⼄烷)灭菌过程确认控制标准灭菌确认⽅案及报告1⽬的对本公司EO灭菌过程进⾏管理,确保灭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灭菌效果满⾜产品规定要求。
2范围适⽤于本公司以⽆菌状态提供的体系覆盖产品EO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该过程可采⽤公司内部或者委外的⽅式完成。
3术语、缩略语本程序采⽤GB18279-2016《医疗器械环氧⼄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中的术语、缩略语。
4职责4.1本公司职责a、⽣产技术部技术⼈员负责编制灭菌确认⽅案和报告,委外灭菌确认时,与供⽅的⼯作衔接部门负责⼈审核⽅案和报告;综合管理部负责与EO灭菌供⽅签订委托灭菌确认协议(委外时适⽤);灭菌设备和指⽰剂的采购。
b、⽣产部部门负责⼈审核⽅案和报告;⽣产车间负责灭菌确认⽤样品的提供,负责灭菌确认具体实施⼯作。
c、质量部;部门负责⼈审核和批准灭菌确认⽅案和报告;检验员负责灭菌确认后产品包装、理化性能、性能的检验。
4.2EO灭菌供⽅(委外时适⽤)a、负责灭菌确认准备、确认操作和确认⼯作的实施;b、负责确认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c、负责灭菌柜及各种仪器仪表(包括记录仪)校准和维护。
5⼯作程序5.1组建验证⼩组灭菌确认前,组建灭菌确认⼩组。
确认⼩组⾄少应包括本公司技术员,技术部负责⼈,⽣产负责⼈、质量负责⼈、专职检验员及灭菌岗位操作⼯、车间主任等。
如果是委外完成灭菌确认过程,确认⼩组还应包括供⽅灭菌过程的相关⼈员,如灭菌设备负责⼈和岗位操作⼈员等。
5.2确认⽅案5.2.1制定确认⽅案确认⼩组指定专⼈(⼀般是本公司技术员或者供⽅的专业⼈员(委外时适⽤))负责制订确认⽅案,确认⽅案⾄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的2)范围3)⼈员职责及分⼯4)依据5)实施计划6)实施步骤7)结果及分析8)不合格控制9)确定再确认的条件5.2.2评审和批准确认⽅案由确认⼩组的各成员从不同的⾓度评审确认⽅案适宜性和充分性,由组长批准执⾏确认⽅案。
5.3安装鉴定(IQ)安装鉴定(IQ)包括验证前基本条件的确认以及系统安装检查,基本条件的确认项⽬包括⼈员资格确认、产品灭菌适⽤性确认、化学指⽰物适⽤性确认、⽣物指⽰剂适⽤性确认、EO灭菌剂适⽤性确认、EO灭菌柜相关资料确认以及所有仪器的校准确认。
湿热灭菌验证报告模板

湿热灭菌验证报告模板
1.
湿热灭菌验证报告是确保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程序有效性的必要工作。
本文档提供了湿热灭菌验证报告的模板,以便于制定符合要求的报告。
2.
2.1 验证对象
•验证对象:(填写被验证的医疗器械)
•批号:(填写被验证医疗器械的批次号)
2.2 验证程序
1.预处理:用适当的方法清洗被验证医疗器械,以去除可见的污物和有
机物。
2.加载:将被验证医疗器械装入容器,以保证所有器械能够受到充分的
蒸汽接触。
3.程序设定:选择合适的程序、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4.等效流程验证:模拟实际操作用程序处理正常状态器械和受污染器械
并分别验证程序可有效消灭菌群。
5.灭菌效果验证:对于被验证医疗器械和发生故障的器械,采取适当的
方法,如生物学监测(BI)、物理监测(PI)等方法,验证灭菌的有效性。
3. 验证结果
3.1 程序设定
•程序名称:(填写验证使用的程序名称)
•时间:(填写验证使用的程序时间)
•温度:(填写验证使用的程序温度)
•压力:(填写验证使用的程序压力)
•湿度:(填写验证使用的程序湿度)
3.2 灭菌效果验证
•BI号:(填写验证结果对应的BI号码)
•BI初始数量:(填写验证前BI的数量)
•BI菌群存活质量:(填写验证后BI菌群存活质量)
3.3 标记
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结果应标记。
灭菌确认方案和报告

那好,应大家的要求我把我原来做的灭菌确认方案和报告提供给大家,也请大家帮忙修改一下,某外审员说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各位我是不是没有上传文件的权限,谁指点我一下,我可有不少好东西可传呢。
确认方案:1、目的和意义根据EN550、ISO11135:1994、GB18279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的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和灭菌工艺进行有效性确认,以保证满足产品无菌的要求。
确认包括试运行和性能鉴定在内的全过程。
试运行用于证明设备符合规范,性能鉴定用于证明按规定程序使用经试运行的设备时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2、确认范围本确认方案仅适用于对本公司购买的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确认。
(说明:我公司的灭菌器体积比较小为0.5 mm,所以以下温度传感器、菌片个数均跟此有关系,大家注意了)3、确认小组经批准,确认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组长:组员:微生物检验员,经灭菌培训的验证人员,灭菌器操作员,设备管理员;4、确认项目灭菌确认由试运行和性能鉴定两部分组成,其关系如下:此处有一图,gb18279有描述。
4.1确认前的准备4.1.1产品灭菌的适用性要求:产品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
4.1.2生物指示菌片要求:1)采购符合MDD93/42/EEC的要求;2)生物指示菌片符合EN866-2/ISO11138-2的要求。
4.1.3环氧乙烷灭菌剂的适用性要求:1)采购符合MDD93/42/EEC的要求;2)环氧乙烷灭菌剂技术指标符合GB13098标准的要求。
4.1.4初始污染菌要求:清洗包装后的产品初始污染菌≤10cfu/件次(菌落数跟产品要求有关),以符合GB15980规定。
4.1.5加湿蒸汽用水要求:加湿用水符合EN1422中蒸汽用水要求和中国药典——2000版纯化水的要求,保证使其不能成为新的微生物污染源。
4.1.6计量器具要求: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灭菌器的技术指标。
4.2试运行4.2.1预处理试运行在预处理区空载条件下进行,以确定产品预处理符合要求;要求:预处理的适宜温度为25℃,湿度为30~65%Rh。
内镜灭菌效果评估报告

内镜灭菌效果评估报告
根据内镜灭菌效果评估报告,以下是评估结果和建议:
1. 评估方法:使用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内镜灭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灭菌剂浓度测试、菌落总数测试、特定细菌测试等。
2. 灭菌剂浓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所使用的灭菌剂浓度符合标准要求,能够有效杀灭细菌。
3. 菌落总数测试:根据菌落总数测试,内镜灭菌后,内镜表面的细菌总数较低,符合卫生要求,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4. 特定细菌测试:特定细菌测试结果显示,内镜灭菌对主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较高的灭菌效果,能够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基于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继续保持灭菌剂浓度的合理使用,确保其灭菌效果。
定期对灭菌剂浓度进行监测并进行必要调整。
2. 培训工作人员正确操作灭菌设备和灭菌流程,以确保内镜灭菌的质量。
提高操作人员对内镜灭菌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3. 定期检查内镜灭菌设备的维护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灭菌。
4. 加强内镜灭菌后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查内镜的灭菌程度和内镜表面的清洁程度。
5. 根据具体需要,进一步改进内镜灭菌流程,提高内镜灭菌效果。
总之,内镜灭菌效果评估报告显示内镜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但仍需持续监测、培训和改进工作,以确保内镜的灭菌质量和安全性。
辐照灭菌剂量确认报告

报告编号:辐照灭菌剂量确定报告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XXX产品型号:_______________ 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批号:_____________ 20131030、20140224 ____________报告日期:___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4日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 ............................................................. (3)方法 ............................................................. (4)结果 .............................................................11资料保存................ .. (11)参考文献................ (11)摘要本报告依据ISO11137标准要求,确定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
报告通过定义产品族及检测产品中微生物负荷数量,设定在SIP=1.0的情况下产品辐照灭菌加工过程中的验证剂量VDmax25并通过试验证实验证剂量,进一步证实|25.0 kGy 作为公司产品辐照灭菌剂量,同时,指定最大可接收的剂量值。
本次辐照灭菌确认以公司生产的XXXXX产品为确认对象。
根据ISO11137中剂量设定方法和要求,验证过程中对xxxxx产品连续3批次的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的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xxxxx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分别为780 cfu/件、860 cfu/件、690 cfu/件,其中回收率为89.93%,校正因子为1.11。
同时根据ISO11137-2: 2012 VDmax25要求,确定了xxxxx产品的辐照灭菌验证剂量为8.2 ± 10%kGy并从该产品中独立批号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用验证剂量进行辐照灭菌,并对验证产品进行无菌检查。
产品灭菌验证报告

产品灭菌验证报告1. 研究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验证XXX公司生产的产品在灭菌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确保产品达到符合标准要求的灭菌水平。
2. 研究方法在进行产品灭菌验证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灭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参数和验证方法。
根据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XXX方法进行验证。
具体方法如下: - 步骤1:准备样品按照生产过程中典型的最大负荷情况,选取适当的样品进行灭菌验证。
确保所选样品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能够充分代表整个产品批次。
- 步骤2:灭菌处理将样品放入灭菌器中,按照预定的灭菌工艺参数进行处理。
灭菌器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 步骤3:样品收集在灭菌处理结束后,从不同位置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符合要求的灭菌标准。
- 步骤4:菌落计数采用标准的菌落计数方法,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菌落计数。
根据验证结果,判断灭菌过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 步骤5: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根据菌落计数结果,对灭菌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灭菌验证报告。
3. 结果分析根据菌落计数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验证结果: - 样品A:经过灭菌处理后,菌落计数为0,在灭菌过程中完全达到了标准要求。
- 样品B:经过灭菌处理后,菌落计数为10,略高于灭菌标准值。
我们对该结果进行了重复验证,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可能是灭菌过程中存在一些较小的问题,可能需要对灭菌参数进行微调。
- 样品C:经过灭菌处理后,菌落计数为100,明显高于灭菌标准值。
我们对该结果进行了多次验证,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灭菌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4. 结论根据上述验证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样品A在灭菌过程中完全达到了标准要求,灭菌工艺可靠可行。
- 样品B在灭菌过程中略高于标准值,可能需要对灭菌参数进行微调,以确保达到灭菌要求。
- 样品C在灭菌过程中明显高于标准值,需要对灭菌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灭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确认报告
编制: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目录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验证进度
5验证方案内容
5.1设备检查确认
5.1.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5.1.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
5.2性能确认
5.2.1目的
5.2.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
5.2.3辐照灭菌剂量的确认
5.2.4辐射灭菌加工确认
5.3灭菌效果确认
5.3.1灭菌后产品无菌确认
5.3.2灭菌后包材效果确认
6.确认结论
7.确认的保持
7.1生物负载监测
7.2剂量审核
7.3辐照条件的保持
8.再确认
9.文件保存
1概述
辐照灭菌相比EO蒸汽灭菌具有无化学残留、无明显升温,对包材无特殊要求,辐照后可以立即使用的优势。
同时灭菌后的产品在密封状态下可长期保存。
2目的
确认钴-60灭菌系统能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使产品达到工艺要求,设备各
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能保证灭菌出稳定的产品,满足产品无菌需求。
根
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必须对钴-60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3验证人员
验证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5验证方案内容
5.1设备确认
5.1.1 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受委托辐照加工单位根据“辐射灭菌委托加工要求”提供与本产品灭菌要求相一致的、灭菌效果稳定的设备,设备安装与运行均达到灭菌要求。
5.2.1标准:辐照灭菌后,灭菌保证水平达到SAL=10-6
操作方法:在确定灭菌剂量及初始污染菌情况下,公司提供辐照灭菌要求,由灭菌加工单位实施灭菌活动,并确认灭菌后的产品物理性能、生物性能符合医用产品注册标准规定要求。
5.2.2内包装材料确认
验证的原理是基于ISO11137方法,即先对辐照前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测定,然后选择验证剂量。
再用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并测定存活微生物的样品件数,以此来确定最低灭菌剂量(SAL=10-6)。
5.2.3.1方法
收集常规生产的标准包装产品,于灭菌前对三个批号进行随机抽样,每个批号取10个。
5.2.3.2初始污染菌的测定
根据每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平均带菌数。
初始污染菌的菌数取自三个独立批的单位产品的总平均带菌数。
试验方法:
1洗脱液: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2样品处理:将随机抽取的30个样品编号后,各用100ml洗脱液洗脱,吸取1ml置于9ml中。
摇匀后分别取1ml样品液于两个平皿中。
依次取第二片样品,至30个。
倾注营养琼脂,35℃培养箱中培养48±2h,记录结果,
初始污染菌监测结果
5.2.3.4验证剂量的选定及最大耐受剂量的确定
本实验采用总平均初始污染菌
20cfu/cm 2确定验证剂量。
查ISO11137 :2006表格得出相应的验证剂量为6.0kGy ,该试验剂量下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为10-2。
取100个样品,进行辐照。
所照剂量用该公司放置的剂量计测定,保证在规定剂量的±10%之内。
同时,再抽取10个样品,做最大耐受剂量的确定,最大辐照剂量采用35kGy,对辐照完样品进行理化及生物性能检测。
5.2.35产品无菌检测
取供试品1cm ×3cm 接种于培养基。
5.2.3.5.1无菌培养温度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 5.2.3.5.2观察
在规定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天。
每日观察并记录。
结论:经测试,试验产品为无菌产品,即100个样品经验证剂量辐照后的无菌检验均为阴性。
5.2.3.6
经检测,经35kGy辐照过的10个样品其理化及生物性能均符合要求,因此该产品的最大耐受剂量确定为35kGy。
5.2.3.7结论
剂量验证结果符合ISO11137规定标准。
表明18.7kGy可确定为常规灭菌最低剂量,最大耐受辐照剂量为35kGy。
5.2.4辐照灭菌加工确认
灭菌剂量18.7-35.0kGy的条件下,通过对该产品辐射灭菌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保证产品的灭菌质量。
5.3灭菌后产品的无菌确认
当产品灭菌完成后,测试灭菌后的产品,确认达到标准要求。
测试步骤:对灭菌后的产品取样进行无菌测试,监测14天。
测试结果如下:
5.3.2灭菌后包材效果确认
6确认结论
辐照机构、辐照剂量、辐照加工确定程序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通过确认,该辐照加工方式可用于产品大规模日常辐照。
7确认的保持
通过生物负载监测、剂量审核来确定灭菌剂量的持续有效,通过辐照条件的保持来确认辐照加工的持续有效。
9 文件保存
本报告所有资料保存于质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