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三章注意和感知觉
心理学课件:3 第三章 感知觉

基本的听觉现象
• 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 听觉适应有选择性 如果声音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 降低,便称作听觉疲劳。 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 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
基本的听觉现象
·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昕到以两个声
大 小 恒 常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2.几种主要的知觉类型
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自主运动 诱动知觉
2.几种主要的知觉类型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
运用三维方式观察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能力,判 断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
视崖实验:
深度知觉: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 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 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他们已
视 白——黑(白后像) 觉 负 红——绿(红后像) 后 像 黄——蓝(黄后像)
美学家的建议: ·皮肤偏黑的人:适合咖啡、淡褐色,不宜采
用娇嫩的颜色; ·皮肤偏黄的人:搭配酒红、淡紫等颜色会令
面容更白暂; ·皮肤偏红的人:更适合暖色调,不宜选择绿
色。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认知觉的对象是什么。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
● 1.感觉的分类 ●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3.常见的感觉现象
1.感觉的分类
远距离 感觉
视觉、听觉
近距离 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 觉(包括触觉、温 度觉和痛觉)
运动感觉、平衡 觉和内脏感觉
内部 感觉
视觉
第3章 感觉与知觉.ppt

大 小 恒 常 性
2.形状恒常性
尽管观察物体的角 度发生了变化,但 我们仍倾向于把它 感知为一个标准形 状。
形 状 恒 常 性
3.明度恒常性
尽管光照条件下物 体的亮度改变了,但 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 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 变。
4.颜色恒常性
尽管光照改变了物体的颜 色,我们仍把它感知为原 先的颜色。
3.诱导运动
所谓的诱导运动是指 静止的物体由于周围 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 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4.瀑布效应
所谓的瀑布效应是指 图案转动时,看起来 像是朝外膨胀,停下 来又好像朝里收缩。
第三节 错觉
一、错觉及其种类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1)方向错觉
(2)线条弯曲错觉
(3)线条长短错觉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当人只 用一只眼睛时也能感受 到方位的深度,这主要 是经验的作用。
(1)对象的相对大小
(2)遮挡
(3)结构级差
(4)空气透视
(5)明亮和阴影 (6)线条透视
(7)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 (1)辐合作用 (2)双眼视差
(三)听空间知觉规律
1.单耳线索
2.双耳线索 (1)时间差 (2)强度差 (3)位相差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概述
(一) 感觉概念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 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反映。
首先,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觉剥夺实验更 是说明了感觉对我们的重要性。
其次,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映。
第三,感觉反映的个别属性。
最后,感觉总是与过去经验联系在 一起。
⒌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回答“日初出大如车盖, 日中则如盘盂”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产 生“一斤铁比一斤棉花更重”的结论?为 什么,我们在听报告时,报告人的声音是 从扩音器的侧面传来的,但我们却把它感 知为从报告人的正面传来的?我们怎样来 解释错觉?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眼
脑
舌
肤觉
鼻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第三章感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助于生存。
如:感觉剥夺实验。
3、感觉的测量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
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2)颜色视觉①颜色的基本特性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②色觉异常: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3、嗅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4、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三章 感知觉

精品文档
•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 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 低的变化现象。
• 嗅觉、肤觉、视觉、听觉、味觉等都会在适 应后感受性变化,当然(dāngrán),它们各自 感觉适应的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
23
精品文档
•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皮肤觉适应:“戴眼镜找眼镜”、“棉衣穿
9
精品文档
感觉剥夺实验(shíyàn)
10
精品文档
11
精品文档
关塔那摩监狱 体验(tǐyàn)手记
• “整个囚室被阴森恐怖的漆黑笼罩着,死一般的寂静几乎令人窒 息,沉重的手铐和脚镣把我的四肢弄得僵死……忍受着这样非人的 折磨,却不能呻吟哪怕半点声音。我的头上被戴上面罩(miànzhào) 和黑色风镜,身上这橘红色的连体制服勒得我几乎停止了呼吸; 口鼻被面罩(miànzhào)捂住,手上还戴着手套;听说嗅触这些感官 全被剥夺了。”
•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 (fànwéi)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 稳定特性的过程。
• 大小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明度恒常性 • 颜色恒常性 • 方向恒常性
49
精品文档
A. 大小(dàxiǎo)恒常性
50
精品文档
• 大小知觉恒常性与距离、经验与环境线索之间的关 系密切,如果在知觉某事物(shìwù)时距离等因素 发生偏差,就会对该物体的大小感到困惑而难以知 觉。
识和经验的参与,还受到个体的心理特点, 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态度等的影响。
6
精品文档
二、感知觉(zhījué)的关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三章感知觉

感觉的种类
内部感觉
平衡觉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变化 和运动(机械 刺激) 同上
运动觉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 梢
内脏感觉 内脏器官上的神经末梢
机械刺激、化 学刺激
二、知觉及其种类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整体的反 映。 1、知觉与过去经验相联系。 2、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及其分类 第二节 感知能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 育中的运用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点
1、什么是感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 的适应、感觉对比? 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特性有哪几种? 3、感觉的分类和知觉的分类 4、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观察力?如何培养 观察力? 5、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第二节 感知觉的规律及其运用
感受性的测量及其变化 知觉的特性 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 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反射弧示意图
一、感受性的度量
感觉阈限:能 引起感觉的、 持续了一定时 间的刺激量。
绝对阈限R 刚刚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量
相对阈限⊿R
觉察的刺激的 最小差异量
绝对感受性E 感受性:对刺 感觉到最小 激的感受能力。 刺激的能力 和感觉阈限成 反比。 E=1/R
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1.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 物的整体。 2.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 没有知觉。 3.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4. 感知觉的共同作用在于:从外部世界或自身获得 信息,让更高级的心理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 认识外界、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第三章 感知觉

图 图 中 中 有 有 多 多 少 少 种 张 动 脸 物
思 考题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感觉、知觉的联系和区别
• 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它们都是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从生理基础看,二者都是适宜的 刺激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分析器的结果。 • 区别: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 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的 产生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 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 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 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第四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 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
• 观察力培养:
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第二节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感知觉规律及其应用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 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关系
四、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二)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 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方向知觉与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幼儿的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
意的(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4.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
A.不变 B.扩大 C.缩小 D.以上都有可能
5.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6.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像 C.需要 D.思维
7.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 )功能。
A.整合 B.维持 C.调节 D.选择
8.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
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9.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
A.注意 B.动机 C.目的 D.需要
10.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选择性注意
L1.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12.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 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
13.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
14.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5.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16.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 )较差。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17.注意是感知觉的( )。
A.开端 B.条件 C.发展 D.目的
18.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二、填空题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和()是两个特点。
2.()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自主的、被动的注意。
()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3.多动症又称为()。
4.幼儿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以及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
5.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是不同的概念,()是被动的,是由那些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引起的。
6.()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定向性注意
3.选择性注意
4.无意注意
5.有意注意
6.注意的选择
7.注意的范围
8.注意的稳定性
9.注意的分配
四、简答题
1.简述注意的指向性。
2.简述注意的集中性。
3.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4.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学中幼儿注意的培养。
2.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3.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六、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第三章第二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 )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2.“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情绪、意志受( )影响。
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3.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及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D.以上表述都正确
4.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5.关于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 )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
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
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
6.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
A.半圆形一圆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B.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一五边形
C.五边形—八边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D.圆形一半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
7.幼儿观察的发展,没有表现在观察的( )等方面。
A.目的性 B.观察方法 C.直观性 D.概括性
8.在空间知觉中,对物体属性的知觉不包括( )。
A.方位知觉 B.形状知觉 C.距离知觉 D.颜色知觉
9.全色盲的特征( )。
A.不能判断红绿两色 B.视力低下
C.能区别蓝黄两色 D.眼球颤动
10.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11.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像
12.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和表象 B.表象和动作 C.表象和概念 D.感知和动作13.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14.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15.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17.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填空题
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2.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称为()。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分()和()两种。
4.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
5.()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6.知觉的恒常性中最主要的是()的恒常性。
7.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的协调。
8.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9.()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10.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和()联系起来。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视敏度
4.颜色视觉
5.色盲
6.弱视
7.触觉
8.对比现象
四、简答题
1.简述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幼儿观察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