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灵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感冒灵颗粒药品管理要求

感冒灵颗粒药品管理要求
感冒灵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品,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以下是感冒灵颗粒药品管理的一
些要求:
1. 存放:感冒灵颗粒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避免
与有毒物质、易燃物品等放在一起。
2. 包装:感冒灵颗粒应具备合格的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品包装材料的相关标准。
包装上应
明确标注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3. 贮存期:感冒灵颗粒的贮存期通常为3年,过期的药品不得使用。
4. 使用说明:感冒灵颗粒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正确使用。
不得随意改变剂量或服用方式。
5. 销售:感冒灵颗粒的销售应由合格的药店、医院或合法的销售渠道进行。
销售者应具备相关
的药品销售资质,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销售。
6. 药品监管:感冒灵颗粒是一种非处方药,但仍需要遵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确保
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是一些常见的感冒灵颗粒药品管理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
地区、不同国家的法规和规定有所差异。
在使用和管理药品时,应遵循当地法律法规的规定。
感冒灵颗粒检验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1、名称:感冒灵颗粒Ganmaoling Keli2、代号或编号:C—0053、引用标准:国药典中发(2006)303号。
感冒灵颗粒质量标准(文件编号:ZL-ZB-005-2014)。
4、检验操作规程(本规程所用试剂,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分析纯)。
4.1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
4.1.1操作方法:取本品,置亮处观察其颜色。
4.1.2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4.1.3结果判定:若本品符合上述“4.1性状”的描述,则可判为符合规定。
4.2鉴别:4.2.1鉴别(1)4.2.1.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乳钵、锥形瓶、漏斗、水浴锅、蒸发皿、三角喷瓶、紫外光灯。
4.2.1.2试药与试液:乙醇、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4.2.1.3操作方法: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醇15ml,研磨,滤过,滤液置水浴中蒸干,残渣加乙醇数滴使溶解,点于滤纸上,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应显黄色荧光。
4.2.2鉴别(2)4.2.2.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乳钵、锥形瓶、分液漏斗、水浴锅、蒸发皿、玻璃棒、刻度吸管、量筒。
4.2.2.2试药与试液:纯化水、稀硫酸、乙醚、氢氧化钠试液。
4.2.2.3操作方法:取本品10 g,研细,加稀硫酸15ml,振摇10分钟使溶解,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约10 ml,分取乙醚层,水浴上蒸去乙醚,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即显红棕色。
4.2.3鉴别(3)4.2.3.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乳钵、三角烧瓶、漏斗、刻度吸管、量筒、硅胶G薄层板、三角喷瓶。
4.2.3.2试药与试液:无水乙醇、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纯化水、甲醇、浓氨试液、碘。
4.2.3.3操作方法:取本品10 g,研细,加无水乙醇20 ml研磨,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分别加水制成每1ml含4mg. 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5µl,分加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醇-浓氨试液(2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某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某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感冒颗粒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和促进康复。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工艺验证。
下面是一份某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的说明:1. 目标和目的:- 目标:验证感冒颗粒的生产工艺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和规范要求。
- 目的:确保感冒颗粒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验证内容:- 原料进货:核对原料进货记录,验证原料的质量、规格和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 杂质检验:对原料进行杂质检验,确保原料纯度高,不存在有害物质。
- 配料和混合:验证配料和混合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比例和工艺要求进行,确保每批产品的成分均匀一致。
- 湿法制粒:验证湿法制粒的工艺参数(如搅拌速度、温度、湿度等)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检验制粒后产品的颗粒形态。
- 干燥:验证干燥工艺的温度、时间和湿度控制是否合适,确保产品湿度符合要求。
- 粉碎和筛分:验证粉碎和筛分工艺是否能够得到所需的颗粒大小范围。
- 包装和质量控制:验证包装工艺是否能够确保产品的密封性和卫生性,检验包装后产品的外观和标签准确性。
3. 验证方法:- 根据工艺要求,制定验证方案和测试方法。
- 样品采集:从不同批次和时间点采集样品,覆盖全过程。
- 测试项目:-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分析产品中的主要成分、杂质和有害物质。
- 颗粒形态分析:采用显微镜观察颗粒形态和大小,并记录结果。
- 包装密封性测试:使用合适的仪器或方法,验证包装的密封性。
- 湿度测定:使用湿度计等工具测定产品的湿度。
- 外观和标签检查:检查产品外观和标签的准确性、清晰度。
4. 数据分析与评估:- 对验证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实际数据与规范要求的差异。
- 根据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
5. 结论与总结:- 根据验证结果,判断工艺是否合格。
- 提出改进建议或纠正措施,以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VA/J—0 /00起草人:日期:年月日会签人:固体制剂车间:生产部:质量治理部: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日期: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前处理〕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中药提取车间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工艺验证。
2.责任:中药提取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本车间验证的组织实施。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起草。
质量治理部 QA 人员:负责帮助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量治理部 QC 人员:负责按打算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牢靠。
QA 验证治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治理,帮助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治理部经理: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生产技术总监: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验证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概述小儿感冒颗粒是我公司已生产多年的产品,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此产品生产工艺系统是稳定牢靠的。
公司现有的厂房都已阅历证合格。
工艺用水已检验合格,主要生产设备,样品取样及检验方法,设备清洁方法均已经进展验证合格。
在人员培训合格并已经取得上岗证的根底上,辅以工序生产及检验结果依据。
4.验证目的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的目的:为评价小儿感冒颗粒产品生产系统要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工艺因素供给系统的验证打算。
以保证明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依据现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小儿感冒颗粒,并确认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生产系统的牢靠性。
在试生产的同时对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生产工艺进展验证。
进展生产工艺验证的产品批次为连续生产三批。
净制净制干净,无杂质切制打碎枯燥粗碎70℃—80℃粉碎粉碎100 目,微生物检查合格入库入库5. 验证内容5. 1 工艺处方: 广藿香 75g 菊 花 75g 连 翘 75g 大青叶 125g 板蓝根 75g 地 黄 75g 地骨皮 75g 白 薇 75g 薄 荷 50g 石 膏 125g5.2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生产工艺过程包括:中药材配料,粉碎等操作步骤。
感冒灵颗粒

感冒灵颗粒1、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深棕色颗粒;味甜、微苦。
2、鉴别2.1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醇15ml,研磨,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数滴溶解,点于滤纸上,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黄色荧光。
2.2取本品10g,研细,加稀硫酸15ml,振摇10分钟使溶解,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并乙醚液体,用水洗涤3次,每次10ml,分取乙醚层,水浴上蒸去乙醚,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即显红棕色。
2.3取本品10g,研细,加无水乙醇20ml,研磨,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马来酸氯苯那敏、对己酰胺基酚对照品,分别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对己酰胺基酚17mg、马来酸氯苯那敏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版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醇-浓氨试液(2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汽熏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4取本品10g,加硅藻土2g。
研匀,加无水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以上,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通过聚酰胺柱(内径1.5cm,100-200目,2g),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层,再用甲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野菊花对照药材1g,加无水乙醇25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乙酸(8: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碰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10℃加热10分钟,置紫外灯下(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0概述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要求在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所以对感冒灵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的验证。
2.0目的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所用的检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3.0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感冒灵颗粒微生物方法学的确认与验证。
4.0验证人员职责4.1验证小组: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成员:QC主管、微生物操作人员4.2职责及分工:QC主管组织起草该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该方案;微生物操作人员具体实施该方案;质量管理部经理协助和监控该方案的实施。
4.3验证方案批准后,应进行培训。
由验证小组指定人员负责对小组成员及和验证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5.0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6.0感冒灵颗粒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风险分析:见附件。
6.1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采取的措施,风险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7.0人员培训确认表8.1 仪器及设备名称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验证用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8.3验证用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枯草芽孢菌(CMCC(B)63 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菌(CMCC(F)98 003)8.4菌液制备:8.4.1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液体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10-7为不大于100cfu/ml备用。
颗粒剂检查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颗粒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颗粒剂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颗粒剂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
供内服用。
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
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内服。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缘酸、酒石酸等。
泡腾颗粒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后服用。
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
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亲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颗粒系指在水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于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剂的有亲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一、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凡属挥发性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应遮光操作。
二、颗粒剂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三、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应符合要求。
必要时,包衣颗粒应检查残留溶剂。
五、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置干燥处贮存,防止受潮。
并应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控制。
六、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在标签上要标明每个袋(瓶)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应有确切的分剂量方法外,在标签上要标明颗粒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和重量。
某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doc 31页)

某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doc 31页)××××颗粒工艺验证方案VA/J—0 /00起草人:日期:年月日会签人:固体制剂车间:日期:年月日生产部:日期:年月日质量管理部: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颗粒工艺验证方案(前处理)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中药提取车间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工艺验证。
2.责任:中药提取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本车间验证的组织实施。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起草。
质量管理部QA人员:负责协助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量管理部QC人员: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
QA验证管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生产技术总监: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验证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概述小儿感冒颗粒是我公司已生产多年的产品,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此产品生产工艺系统是稳定可靠的。
公司现有的厂房都已经验证合格。
工艺用水已检验合格,主要生产设备,样品取样及检验方法,设备清洁方法均已经进行验证合格。
在人员培训合格并已经取得上岗证的基础上,辅以工序生产及检验结果依据。
4.验证目的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的目的:为评价小儿感冒颗粒产品生产系统要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工艺因素提供系统的验证计划。
以保证实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照现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小儿感冒颗粒,并确认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在试生产的同时对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文件
感冒灵颗粒
Ganmaoling Keli
2、代号或编号:C — 005
3、引用标准:国药典中发(2006) 303号。
感冒灵颗粒质量标准(文件编号: ZL-ZB-005-2014 )。
4、检验操作规程(本规程所用试剂,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分析纯) 4.1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棕
褐色的颗粒,味甜。
操作方法:取本品,置亮处观察其颜色。
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结果判定:若本品符合上述“ 4.1性状”的描述,则可判为符合规定。
4.2鉴别: 4.2.1 鉴别(1)
GMP
1、名称:
4.1.1 4.1.2 4.1.3
4.2.1.1 仪器与用具 :电子天平、乳钵、锥形瓶、漏斗、水浴锅、蒸发皿、三角喷瓶、紫 外光
灯。
4.2.1.2 试药与试液 :乙醇、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4.2.1.3操作方法:取本品10g ,研细,加乙醇15ml ,研磨,滤过,滤液置水浴中蒸干,
残渣加乙醇数滴使溶解,点于滤纸上,喷以 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应显黄色荧光。
4.2.2鉴别( 2)
4.2.2.1 仪器与用具 :电子天平、乳钵、锥形瓶、分液漏斗、水浴锅、蒸发皿、玻璃棒、 刻度吸
管、量筒。
4.2.2.2试药与试液 :纯化水、稀硫酸、乙醚、氢氧化钠试液。
4.223操作方法:取本品10 g,研细,加稀硫酸15ml ,振摇10分钟使溶解,用乙醚提 取2次,每
次10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约10 ml,分取乙醚层,水浴上蒸去乙醚, 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 ,即显红棕色。
4.2.3鉴别( 3)
4.2.3.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乳钵、三角烧瓶、漏斗、刻度吸管、量筒、硅胶
G 薄层
板、三角喷瓶。
4.2.3.2试药与试液 :无水乙醇、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纯化水、甲醇、浓氨试液、碘。
423.3操作方法:取本品10 g,研细,加无水乙醇20 ml 研磨,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扑
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分别加水制成每1ml 含4mg. 3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5 d ,分加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 板上,以甲醇-浓氨试液( 2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显色 .供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3 检查 4.3.1 水分
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称量瓶
操作方法: 取本品2〜5g ,照《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附录K H )》测定。
记录与计算: 记录并按《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ZG-JB-041-20)11
结果判定 :若含水分不超过 6.0 %,则判为符合规定 4.3.2 粒度:
4.3.2.1 仪器与设备 : 标准药筛(一号筛、五号筛) 、电子天平。
4.3.2.2 操作方法: 取一号筛置于五号筛之上,并于五号筛下配以密合的接受容器,保
持水平壮态过筛,左右往返,约 3分钟,取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精
4.3.1.1 4.3.1.2 4.3.1.3 计算。
4.3.1.4
密称定重量。
4.3.2.3 计算公式: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的重量,除以供试品的取用
4.3.4装量差异
4.3.4.1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
4.3.4.2 操作方法:取本品10袋,照《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ZL-JB-080-2014 检查。
4.3.4.3记录:记录检查结果。
4.344结果判定:若装量差异在± 5%之间,则判为符 合规
定。
4.4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 )测定。
4.4.1仪器与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4.4.2试液及试药: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甲醇:水(25: 75)、感冒灵颗粒、 4.4.3操作方法:
4.4.3.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25:
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 ,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应不低于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C 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
10mg ,置
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中含对乙酰氨基酚0.2mg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包,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
0.1g ),加硅胶1.5g ,混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丙酮100ml ,加热回流6小时,置水 浴
回收丙酮提取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 2ml 置1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即得。
4.4.3.2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ul 、6ul 与供试品溶液5u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
定,即得。
4.4.3.3结果判定 本品每袋(或块)含对乙酰氨基酚(C 8H 9O 2N )应为标示量的90.0〜 110.0%。
贝U 判为符合规定。
量,计算百分率。
4.3.2.4结果判定:不得过13%则可判为符合规定。
4.3.3溶化性 仪器与设备:电炉、烧杯
操作方法:取本品1袋,加热水200m ,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
记录:记录观察
到的现象。
结果判定: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
则判为符合规定。
4.331 4.332
4.3.3.3 4.3.3.4 4000。
4.4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
规定。
4.5 外观质量检查:抽取样品二件检查,观察箱体,应端正,垂直光洁无毛边,箱子钉合扣紧,印刷图文清晰无错漏,打印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准确无误;打开箱子,检查中袋,封口严密,干净无污染,图文清晰无误,包装打印的有效期、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应清晰无错漏,,检查复合膜袋为彩色印刷, 图文清晰, 打印的有效期、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应清晰准确无错漏;封口严密,干净无污,切口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