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二 专题整合 含答案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教师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小令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
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
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
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一、理论讲解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
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
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
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
(二)间接抒情具体情况见下表:就一首诗词而言,往往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表达的是一种悲秋怀人的情感。
上片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
下片怀人,细雨惊梦,彻夜吹笙,盘旋曲折。
直到结尾才引满而发,直笔言情。
该词景语与情语相生。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式极为重要。
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
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4553cae009581b6bd9eb26.png)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课时跟踪检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淑.气(sh ū) 绮.筵(q ǐ) 银烛.(zh ú) 扁.舟(bi ǎn) B .物候.(h òu) 宦.游(hu àn) 铁骑.(q í) 江渚.(zh ě) C .绿(p ín)凤阙.(ju é) 端倪.(n í) 凋.旗画(ch óu) D .琴瑟.(s è) 环绕.(r ào) 牙璋.(zh ān ɡ) 金樽.(z ūn) 2.对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长河:银河绮筵:华丽的筵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B.⎩⎪⎨⎪⎧淑气:美好古调:古代的歌曲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C.⎩⎪⎨⎪⎧ 西京:代指长安凤阙:相合的兵符凋旗画:指旗上的图画黯然失色D.⎩⎪⎨⎪⎧ 帝子:帝王槛外:栏杆的外面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3.填入下面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令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而今夜是冬月,没有①________,没有②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①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②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B .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C.①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②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D.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②淡淡的秋风、浓浓的树影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
(2)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___。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
(4)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二+山居秋暝+Word版含答案

山居秋暝一、诗人名片王维(701?~761),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人。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后因故被贬济州司功参军。
张九龄为宰相时,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深谙佛学,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
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其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
有《王右丞集》。
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汲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诗词故事王维名字的由来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崔氏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
这对“事母崔氏以孝闻”的王维影响颇大,也“笃志奉佛”。
他仰慕一位佛教史上有名的居士——维摩诘。
维摩诘是天竺毗耶离城的大富豪,一方面享受世俗之乐,一方面“奉持沙门清净律行”,受到释迦牟尼的敬重。
王维对他异常钦敬,连名带字搬用,名维字摩诘。
后人称他为“诗佛”、“口吐莲花的诗人”。
三、文题背景1.王右丞体指唐代王维的诗歌风格。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前期写过不少豪迈的诗歌,但主要成就是后期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他的山水诗善于表现大自然的恬静之美。
他善于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构成独特的意境,往往像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画。
王诗语言清新洗练,意境雄浑高远,善兼众体,尤工七律、五绝。
但他后期诗中表露出佛家寂灭思想和出世的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2.写作背景王维青年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
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愈发礼佛参禅,对仕途产生了厌恶情绪,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二+专题检测(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检测(十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悲怆.(chuànɡ)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B.讳.言(huì) 螺髻.(jí)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C.菁.华(jīnɡ) 口讷.(nè)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D.揾.泪(wèn) 骁.勇(xiāo)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答案 A解析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答案 B解析毕竟:终归。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答案 B解析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一+专题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整合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二 专题整合 含答案

边塞诗人李颀,擅长写七言古诗。
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
古诗中细节的艺术魅力一、理论讲解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诗歌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塑造诗歌形象的重要方法,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形象的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本专题诗歌中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细节描写十分典型,细节描写属于高考古诗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一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
一首诗歌,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
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歌抒写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思,作者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三、技法规律鉴赏分析细节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分析它是如何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的;2.从作品的整体来考察,从它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角度分析。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 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令
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
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
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
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
一、理论讲解
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
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
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
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式极为重要。
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
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二、真题剖析
(20xx·广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
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三、技法规律
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
(20xx·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词现存600余首,数量居宋代词人之首。
这些词篇,多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主题,更多的是抒发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自己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发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
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应用指南这则素材可用于“爱国情怀”、“理想与现实”、“文学才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话题的写作中。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一位英气勃勃的爱国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
他用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当时社会人群普遍关心的抗战救亡的重大课题,表达了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操,以及反击侵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可以概括他言行、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温哥华为何要设“沈殿霞日”
香港演艺界著名人士沈殿霞女士不幸去世后,她生前定居地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苏利文2月26日宣布,将6月1日(沈殿霞生日)定为“沈殿霞日”,以纪念沈殿霞为温哥华社区所做的贡献。
沈殿霞在中
国是家喻户晓的演艺明星,但在加拿大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华裔移民。
一个普通人为何能得到一个外国城市专设纪念日的殊荣?
在美国、加拿大,许多只有几万、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非常热衷于设立这类纪念日,所纪念的也许只是个一生忠于职守的邮差、一个舍身救人的消防员或一个默默做了一辈子义工的老人。
沈殿霞在温哥华被纪念,并非因为其在华人演艺圈的赫赫盛名,而是由于她在当地居住期间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尤其积极投身各项慈善筹款活动。
除了沈殿霞,华人或华裔被某些外国城市设立纪念日的例子并不少。
如易建联刚到美国就收到“易建联日”这份特殊的礼物,这显然并非因为其球技,而是因为他的到来给当地原本单薄的华人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比之下,在人文性和社区性的层面,中国许多地方在设立纪念日上存在诸多不足。
活
学
中国也有纪念普通人的良好范例,如松江之纪念黄道婆,灌县之纪念
李冰父子,3月5日雷锋纪念日更是深入人心。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
种原本对“普通人之伟大”所作的纪念,最终往往演变成形式主义和
偶像崇拜。
黄道婆被请进了祠堂,李冰父子更变成二郎神之类荒诞不
经的神话,对雷锋的纪念日也同样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过于沉重
的特殊含义。
巧
用
“平凡与自豪”、“公益”、“纪念”、“错位”、“偶像崇拜”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