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课程 -87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大全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大全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大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艺术专著”,它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公元184-280年)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智勇较量。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略与谋略,这些战略与谋略不仅仅是一种应对战争的策略,更是智者英雄们的智慧结晶。
本文将从攻城略地、搢勾抉择、百战百胜、破敌制胜等方面,介绍《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大全。
攻城略地:在三国演义中,攻城略地是各方势力争夺地盘、巩固势力的重要战略。
蜀国刘备攻打汉中,以刘备的智谋和周瑜的兵力,成功攻占了临渭城,从而拥有了稳定的后方,为其统一中原立下了基础。
搢勾抉择:谨慎从事决策是《三国演义》中各方势力领导者们的共同特点。
在面对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会权衡利弊,分析形势,做出明智的决定。
赤壁之战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诸葛亮和孙权在分析形势后,通过放火引诱曹军,最终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百战百胜:在战争中,英雄们的战略与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典型例子。
关羽利用敌方将领的傲慢自大,将计就计,最终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
这一成功的战术无疑展示了关羽的智谋和勇猛。
破敌制胜:在战争中,破敌制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国演义》中的各个势力都有各自的独特战术。
以魏国曹操为例,他善于埋伏和奇袭,凭借此能力屡次破坏敌军阵型,取得了不少战争胜利。
同时,刘备也运用了类似的战术,充分发挥斩将之能,破坏敌军士气,最终获得胜利。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极为丰富多样,它们的应用与实践在历史中亦得到了充分证明。
无论是攻城略地、搢勾抉择、百战百胜还是破敌制胜,这些战略与谋略都确保了各个势力在战争中的胜利,为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谋略展现了中国古代英雄们的智慧和勇气,它们鲜明地体现了军事智慧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这些战略与谋略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文化,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启示。
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 2类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考试 答案 (中)(93分)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93分)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说的话?A.袁绍B.曹操C.袁术D.董卓2.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下列哪位人物说的?A.董卓B.曹操C.刘备D.孙权3.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A.徐庶B.庞统C.蒋干D.诸葛亮4. “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使君何不求之?”这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哪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A.庞统B.诸葛亮C.单福D.荀彧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A.荀子B.孔丘C.庄子D.孟子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A.《尚书·五子之歌》B.《荀子·王制》C.《孟子·尽心下》D.《孟子·公孙丑下》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 下列哪些属于新加坡倡导的八德的“共同价值观”范畴?A.礼B.义C.廉D.耻2.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的智囊成员为()A.孔明B.庞统C.法正D.关羽3. 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包括以下哪些?A.《三国演义》B.《金瓶梅》C.《西游记》D.《红楼梦》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主旨是盼和平、求统一、安民生,推崇的是“仁政德治”和忠义,反的是暴力统治,主张以“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正确错误2.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关羽报仇,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了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
正确错误3. 梅敬忠教授指出,帝王作为实践“仁政德治”的主体,应该有怎么样的政治追求,具备怎么样的政治品质,就是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讲求人道。
正确错误4. 梅敬忠教授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对统一中国北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计上心头,天下无敌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计上心头,天下无敌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各个角色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谋略,通过巧妙的计谋来竞争权力、斗智斗勇。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人物的智慧谋略,并探讨他们如何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中取得胜利。
1. 諸葛亮的奇才智计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剧中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闻名于世。
他提出了“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令人称奇的谋略,在危急关头帮助刘备渡过了许多难关。
•空城计:当曹军将领司马懿攻打南阳时,諸葛亮在白马坡设下空城计,让曹军误以为城中有伏兵,最终曹军退兵。
这一计策展现了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草船借箭:为了对抗东吴的攻势,諸葛亮设计了草船借箭之计。
他将苇席割成形状类似战船的样子,分别放在江边上空挂满旗帜以示威势,并向东吴请求箭矢供应。
东吴见到如此浩大的战舰队伍,以为刘备准备攻击他们,便紧急调遣数万支箭头供应给刘备。
諸葛亮因此得到重要补给,并成功击败了敌人。
2. 孙权的防守策略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在剧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防守策略和政治才能。
•赤壁之战:孙权利用集结南方船队与刘备联合对抗北方曹军。
他派遣周瑜领导火攻计划,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引燃敌军舰队并打败了曹军,保住了东吴的安全。
•刘备称帝:当刘备在蜀地称帝后,孙权选择了暂时与蜀地合作。
他在战略上保持稳定,并采取一系列外交手段巩固与蜀地的关系。
3. 曹操的进攻战术曹操是剧中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同时也是最具谋略和进攻性的人物之一。
•定军山之战:曹操利用计谋让刘备将领关羽落入埋伏圈套,成功杀掉了关羽,削弱了刘备势力。
•合纵连横:曹操善于拉拢各方势力,并利用联姻、架空等手段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他通过与袁绍、袁术多次接触和拉拢其他豪强抗衡,巧妙地瓦解了刘备、孙权等对手的实力。
结论《三国演义》中展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智慧谋略和计策。
无论是諸葛亮的奇才智计,还是孙权的防守策略和曹操的进攻战术,他们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才能在乱世中取得了胜利。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篇一: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2类《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考试答案(下)(100分)《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100分)一、单选(共4小题,总分:40分)1.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A.董卓b.曹操c.刘备D.孙权2.《菊与刀》的作者是以下哪位?A.赖斯b.伊藤宪一c.时殷弘D.本尼迪克特3.在世界三大兵书中,出自日本的是()A.《孙子兵法》b.《战争论》c.《五轮书》D.《菊与刀》4.中国大智慧包括外王和内圣两个层面,下列不属于外王层面的是()A.格物b.齐家c.治国D.平天下二、多选(共2小题,总分:20分)1.根据梅敬忠教授所讲,以下哪些属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旗帜”?A.以“挟天子以令诸候”为旗帜b.有“地利”,以经略江东为旗帜c.自封汉室之胄,以兴复汉室为旗帜D.谋“人和”,以“仁政德治”、“以人为本”为旗帜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分)1.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正确错误2.法国思想家德?托克维尔曾指出,有多少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经历了被发现、被忘却、被重新发现、被再次忘却、过了不久又被发现这一连续过程,而每一次被发现都给世界带来魄力和惊奇,好象它们是全新的,充满了智慧。
正确错误3.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在展示谋略文化中,特别推崇具有战略思维眼光的大谋略。
正确错误4.梅敬忠教授指出,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事,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蜀汉崛起的基础,意义非常深远。
正确错误篇二:《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及答案三国演义1-10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浅易文言小说,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ppt课件小学

司马懿的计谋
五丈原之战
在五丈原之战中,司马懿坚守不 战,成功消耗了诸葛亮的粮草,
使蜀军撤退。
反间计
司马懿利用曹真和曹爽的矛盾,成 功实施反间计,使曹爽失势。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出城祭陵之 际,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为后 来的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0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关羽的忠诚
总结词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其情节设置、人物刻画 等方面的技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众多作 家的创作灵感。
促进了历史小说的普及
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推动 了历史小说在大众中的普及和接受度。
丰富了文学体裁
三国演义作为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促进了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发展。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诚的代表,他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刘备 的誓死效忠,也体现在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详细描述
关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但他的忠诚性格更为突出。他始终 不渝地追随刘备,即使在刘备遭遇困境时也从未放弃。关羽 的忠诚还体现在他对刘备家人的保护上,为了保护刘备的妻 子,他不惜违背军令。
张飞的勇猛
总结词
VS
详细描述
曹操是一个极其聪明和机智的人,他善于 运用计谋和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政 治上,曹操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 位和权力。在军事上,曹操运用狡猾的战 术来击败敌人。他的奸诈性格使得他在三 国演义中成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角色。
06
三国演义的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历史小说的创作范本
THANK YOU
三国演义的教育意义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国演义 经典 解读书籍

三国演义经典解读书籍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有关《三国演义》的经典解读书籍:
1. 《三国演义鉴赏辞典》:该书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战争场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2.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三国演义》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解读,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3. 《三国演义》注解本:该版本对原著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
4. 《三国演义研究》: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三国演义》的学术著作,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5. 《三国演义与现代文化》:该书从现代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三国演义》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了解读,包括现代思想、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与政治智慧

展 现 ;对理 想道德 的不懈 追 求 。与其 说 《 国演 义》 是一 部谋 略之 书 ,不如 说 它是 一 部 智 慧 三 之 书。《 国演义》 展 现 的 中华智 慧 ,大致 可 以分 解为政 治智 慧 、军事 智 慧、科技 智 慧、人 生 三
智慧 。其 政 治智 慧突 出表 现 为六点 :善 于把 握 天 下大势 ,总揽 全局 ,制定 正确 的战略 方针 ;善 于协调 君 臣同僚 ,和衷共 济 ;善 于治理 ,造福 一 方 ;善 处得失 ,知所进 退 ;善 于识 才 ,后 继有
人 ;高风 亮节 ,遗爱 千秋 。 《 国演 义》 中的政 治智 慧 ,犹如 一座 宝库 ,值 得 人 们进 一 步发 三
当 今 一 些 人 认 为 , 《三 国 演 义 》 的 主 要 精 髓
是 谋 略 。我 认 为 ,这 种 看 法 是 片 面 的 。
诚 然 , 《 国 演 义 》 给 人 印 象 最 深 的 一 个 方 三
面 ,就 是 擅 长 战 争 描 写 。 全 书 以 黄 巾 起 义 开 端 , 以 西 晋 灭 吴 收 尾 ,反 映 了 从 汉 末 失 政 到 三 分 归 晋 这 一 百 年 间 的 全 部 战 争 生 活 ,描 写 了 这 一 时 期 的 所 有 重 要 战 役 和 许 多 著 名 战 斗 ,大 大 小 小 ,数 以 百 计 。 接 连 不 断 的 战 争 描 写 ,构 成 了 小 说 的 主 要 内容 ,占了全 书的大 部分篇 幅 。而在 战争 描写 中 ,
《 演义》与政治智慧 三国
沈伯俊
[ 摘要]《 国演 义》 已经成 为公 认 的 中国 古典 文 学基本 典 籍之 一 ,成 为 中国传 统 文化 精 三 华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长期 以来 ,对 《 国演 义》 的 思想 内涵 ,存 在 不 少争 议 。一 些 人把 《 三 三 国演 义》 的 主要 精髓 归结 为谋 略 ,这 是 片 面的 。 《 国演义》 的 主要精 髓 ,表 现 在 五 个方 面 : 三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我眼中的诸葛亮创新整合点“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对话。
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也不是我们一向追崇的“循规蹈矩”,而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她如同阳光雨露般自然的滋润着学生,促其生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开展经典阅读班级读书会,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在交流与感悟中,分享阅读情趣,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我校领导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领导下,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我们本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则,积极筹备,大力宣传,校领导精心指导,年级组大力支持,老师统一认识,学生积极响应,在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高二这一年,在备课组长李晓凤老师的带领下,配合语文必修五对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纳入常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情分析学生读高二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相对成熟,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应该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甚少,读过的不多,尤其是女生,连水浒和三国的人物都分不清。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调动学生热爱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们每人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开展走进《三国演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时期、三国背景的知识,评价事件,赏析人物,鉴赏诗词,学习成语歇后语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的结构特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具有以下哪些性格?
A.虚伪
B.奸诈
C.残忍
D.极端利己主义
3.刘再复在《双典批判》中指出,四大名著中的哪两部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共6小题,总分: 40分)
1.梅敬忠教授指出,从汉武帝刘彻采了董仲舒、公孙弘的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就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的价值,并且始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有极强的影响力。
正确
错误
2.“义”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内涵。
正确
错误
3.《三国演义》取材于西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兴亡史,自黄巾起义一直写到西晋王朝的诞生。
正确
错误
4.作家苏童指出,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继承者。
正确
错误
5.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象载体,无疑也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基本观念。
3.“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下列哪位人物说的?
A.董卓
B.曹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刘备
D.孙权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
A.《尚书·五子之歌》
B.《荀子·王制》
C.《孟子·尽心下》
D.《孟子·公孙丑下》
5.“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这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哪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课程
一、单选(共6小题,总分: 40分)
1.“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
A.徐庶
B.庞统
C.蒋干
D.诸葛亮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
A.荀子
B.孔丘
C.庄子
D.孟子
正确
错误
6.梅敬忠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仁政德治文化的合理继承。
正确
错误
A.庞统
B.诸葛亮
C.单福
D.荀彧
6.“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说的话?
A.袁绍
B.曹操
C.袁术
D.董卓
二、多选(共3小题,总分: 20分)
1.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对庞统比较自己与曹操的区别,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操以急,吾以宽”
B.“操以暴,吾以仁”
C.“操以谲,吾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