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并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药物、颜料和材料等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配合物的定义、结构以及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一、配合物的定义1.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2.配位原子(或离子)是通常为过渡金属离子,但也可以是其他元素或离子。

3.配位体是指可以通过配位键与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

二、配合物的结构1.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

2.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配位体围绕着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一个立体结构,称为配位球。

3.配合物的结构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几何构型。

4.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配置决定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三、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1.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位体的配位原子与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空位或配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2.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3.配位键的形成能力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能级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4.配位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和配位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配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四、配合物的化学性质1.配合物可以发生配位键的断裂和配位体的替换反应,产生新的配合物。

2.配合物的稳定性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原子半径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3.配合物的溶解度和酸碱性常常与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度有关。

4.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可以用来确定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结构和环境。

五、配合物的应用1.配合物常用作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和化学反应。

2.配合物可用于制备药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药效。

3.配合物可以用作颜料和染料的原料,提供不同颜色和稳定性。

4.配合物可用于制备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光学和电学性质。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思考感悟 指出[Pt(NH3)4]Cl2中的配离子、中心原子、配位 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 【提示】 Cl- Pt2+ NH3 4 N
三、配合物的应用
1.在实验研究中,人们常用形成配合物的方法 来检验____金__属__离__子____、分离物质、定量测定 物质的组成。
2.在生产中,配合物被广泛用于__染__色__、 _电__镀___、_硬__水__软__化____、__金__属__冶__炼___领域。 3.生命体中的许多金属元素都以配合物形式存 在。
B.Na2[SiF6] D.[Cu(NH3)4]Cl2
【解析】
配位 体 配位 数
K2[Co(NCS)4] Na2[SiF6] Na3[AlF6] [Cu(NH3)4]Cl2
NCS-
F-
Hale Waihona Puke F-NH346
6
4
【答案】 AD
变式训练 1 在水溶液中,Cu2+与氨分子是如 何结合成[Cu(NH3)4]2+的呢? 我们知道,氨分子能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铵根离 子(NH+ 4 )。比较反应:H++NH3===NH+4 Cu2 ++4NH3===[Cu(NH3)4]2+的设想,并将你的想 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思路点拨】 配离子的构型由配位体的数目决 定 , 考 虑 [Co(NH3)6]3 + 是 完 全 对 称 的 结 构 , 其 中 两个NH3被Cl-取代生成[Co(NH3)4Cl2]+时,要考 虑Cl-取代NH3的相对位置,确定其结构。 【解析】 [Co(NH3)6]3+中6个配位体NH3分子的 位置完全相同,因此,任意取代两个相邻位置只 有一种结构,任意取代两个不相邻的位置也只有 一种结构,故其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
配合 物 A
B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4第2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4第2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案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习任务1.认识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

2.能正确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

3.学会简单配合物的实验制备。

4.能联系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5.认识生命体中配位化合物的功能,列举配合物在药物开发和催化剂研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一、配合物的形成1.配合物(1)概念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以[Zn(NH3)4]SO4为例)①内界和外界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的内界。

配合物的内界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与配合物内界结合的离子,成为配合物的外界。

②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位体中心原子(离子)是指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配位体是指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③配位原子和配位数配位原子是指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是指形成直接同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

④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体所带电荷的代数和。

(3)配合物形成的两个条件①配位体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常见的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分子如CO、NH 3、H2O等,离子如Cl-、CN-、NO-2等。

]②配位化合物的中心原子含有空轨道。

常见的有Fe3+、Cu2+、Ag+、Zn2+等。

2.配合物异构现象(1)产生异构现象的原因①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

②配位体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2)(3)异构体的性质顺、反异构体在颜色、极性、溶解性、活性等方面都有差异。

3.常见配合物的形成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三支试管中先生成蓝色沉淀之后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变为深蓝色溶液相关离子反应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u(NH3)4]2+中含有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学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案(学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概念、组成;2.掌握常见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其成因;3.掌握配合物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学习重、难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合物的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活动及探究]: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

现象: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2:取5%的氯化铜、硝酸铜进行如上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理。

[交流讨论] Cu2+及4 个NH3分子是如何结合生成[Cu(NH3)4]2+的?⑴ 用结构式表示出NH3及H+反应生成NH4+的过程:⑵ 试写出[Cu(NH3)4]2+的结构式:一、配位键、配合物:1、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成键的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

2、形成条件: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其中一个原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配位键用A→B表示,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

3、配合物: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原子)及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4、常见配位键的形成过程(1) NH4+ 、H3O+中配位键的形成注意:结构式中“→”表示配位键及其共用电子对的提供方式。

(2)配离子[Ag(NH3)2]+中配位键的形成在[Ag(NH3)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Ag+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Ag(NH3)2]+:[ H3N→Ag←NH3] +(3)配离子[Cu(NH3)4]2+的形成在[Cu(NH3)4]2+里,NH3分子中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二、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组成包含中心原子/离子、配体和配位原子、配位数,内界和外界等。

以[Cu(NH3)4]SO4为例说明,如右图所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多以离子键结合,因而属于离子化合物、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成内界离子和外界离子,内界离子也能电离但程度非常小,可谓“强中有弱”。

42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教案)

42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教案)

4.2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第1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认识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能正确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2、学会简单配合物的实验制备;能联系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难点运用化学符号描述配合物的组成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五、教学过程【讲述】配位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是一种镁的配合物,动物细胞中载氧的血红素是一种铁的配合物,化工生产、污水处理、汽车尾气的净化、模拟生物固氮等领域都需要一些特殊性能的配合物作催化剂。

因此,认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示】实验视频:向试管中加入2 mL 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现象是什么?【生】将过量的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最终变成深蓝色,加入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

【讲述】深蓝色的物质是[Cu(NH3)4]SO4,名称是:硫酸四氨合铜将[Cu(NH3)4]SO4溶于水,[Cu(NH3)4]SO4发生下列电离:[Cu(NH3)4]SO4=== [Cu(NH3)4]2++ SO42[Cu(NH3)4]2+是四氨合铜离子,其中Cu2+和NH3分子没有电离出来,说明[Cu(NH3)4]2+中Cu2+和NH3分子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

【问】思考:在水溶液中,C u2+和NH3分子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呢?【展示】C u2+和NH3分子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过程图片【生】NH3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C u2+的空轨道,C 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讲述】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展示】硫酸四氨合铜的配体、配位键、中心离子、配离子分别是哪些部分。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学历案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学历案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配合物。

2、掌握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配位数、配位键等重要概念。

4、学会运用配位化学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配合物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2)配位键的形成和特点。

(3)常见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难点(1)配合物形成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2)配位数的确定和影响因素。

三、知识回顾1、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晶体中。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会相互排斥,从而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四、新课导入在化学世界中,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我们常见的化合物有所不同,这就是配合物。

比如,在我们熟悉的血红蛋白中,铁离子与卟啉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运输氧气。

那么,什么是配合物?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五、知识讲解1、配合物的概念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例如,Cu(NH₃)₄SO₄就是一种配合物,其中铜离子(Cu²⁺)是中心原子,氨分子(NH₃)是配体,它们通过配位键结合在一起。

2、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个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位键。

在形成配位键时,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

例如,在NH₄⁺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3、配合物的形成条件(1)中心原子: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具有空轨道,能够接受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

(2)配体: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 NH₃、H₂O、Cl⁻等。

(3)外界条件:合适的温度、浓度等。

4、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以 Cu(NH₃)₄²⁺的形成为例:铜离子(Cu²⁺)的电子排布式为 3d⁹,其价层有空轨道。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作业设计方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作业设计方案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包括中心原子、配体、配位键等概念。

2、使学生掌握配合物的常见类型和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配合物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二、作业内容1、基础知识巩固(1)让学生写出常见的中心原子(如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体(如氨分子、水分子等),并说明它们能够形成配合物的原因。

(2)解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举例说明。

2、配合物的结构分析(1)给出一些配合物的化学式,如Cu(NH₃)₄²⁺、Fe(CN)₆³⁻等,让学生画出其结构示意图,并指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2)分析不同配体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例如比较含有不同配体的配合物在稳定性、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3、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如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和沉淀的变化。

(2)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4、应用拓展(1)介绍配合物在医学、冶金、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某些药物中的金属配合物、金属提取过程中的配合物作用等。

(2)让学生分析这些应用中配合物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配合物的性质来实现相关的功能。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上述的理论知识练习题,包括概念解释、结构分析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等。

(2)撰写一篇关于配合物在某一特定领域应用的小论文,要求阐述清楚配合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优势。

2、实践作业(1)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制作一份关于配合物应用的科普海报,向其他同学展示和讲解。

四、作业难度层次1、基础层次主要包括对配合物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如能准确写出配合物的化学式、指出中心原子和配体等。

2、中等层次涉及对配合物结构的分析和比较,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分析。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作业设计方案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作业设计方案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简单配合物的概念,包括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2、使学生掌握简单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判断给定化合物是否为配合物,以及书写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

二、作业内容1、知识回顾(1)回顾配位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

(2)复习常见的配体和中心原子,如 NH₃、H₂O 作为配体,Cu²⁺、Fe³⁺作为中心原子等。

2、概念理解(1)给出一些化合物,如Cu(NH₃)₄SO₄、K₃Fe(CN)₆、NaCl 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配合物,并说明理由。

(2)解释配合物中中心原子、配体、配位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配合物实例进行分析,如Ag(NH₃)₂⁺,指出其中的中心原子是Ag⁺,配体是 NH₃,配位数是 2。

3、形成条件(1)探讨形成简单配合物的条件,如中心原子要有空轨道,配体要有孤对电子等。

(2)让学生分析一些常见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可能性,如Zn²⁺、Al³⁺等,并说明原因。

4、形成过程(1)以Cu(NH₃)₄²⁺的形成为例,详细描述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让学生通过画图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其他简单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如Fe(CN)₆³⁻。

5、命名规则(1)讲解配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内界和外界的命名方法。

(2)给出一些配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进行命名练习,如Co(NH₃)₅ClCl₂等。

6、实际应用(1)介绍配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在冶金、电镀、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配合物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上述概念理解、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命名规则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配合物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配合物形成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一课时)
主编:审核:________包科领导:_________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
班级:________姓名: ________小组: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老师评价_______【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说明配合物的形成;
2.掌握配合物的组成,能举例说出常见配合物的内界、外界、中心原子、
配位体、配位数。

【重点】知道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
【难点】理解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预习案
◆一 .知识准备
1.在水溶液中,NH3能与H结合成NH4,请用电子式表示NH3 的形成过程,讨论NH 4是如何形成配位键的?
2.画出NH4的结构式。

3 . KAl(SO
4 ) 2和Na3[AlF6]均是复盐吗?两者在电离上有何区别?
试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
3.配位体
是离子键,在水中全部电离。

特别提醒:记住配合物结构,如:
◆三 . 预习自测
1.下列微粒中同时有离子键和配位键的是()
A. NH 4 Cl B.NaOH C.H 3O +D. MgO 2. 下列不能做为配位体的物质是()
A. C HNH
B. CH
3NH C. NH
6522
+
D.NH3 4
3. 能区别 [Co(NH3) 4Cl 2]Cl 和[Co(NH3) 4Cl 2]NO3两种溶液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CCl4D.浓氨水
学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向试管中加入2ml 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稀氨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二、向试管中加入2ml 5 ﹪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了什么?请提出你的设想,如何加以证明?
探究三、将探究二所得到溶液分三份,向其中的一份加入BaCl2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向
其中的另一份加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与第三份对比。

探究四、 [Zn(NH 3 4SO4
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电离方程式。

) ]
◆二.当堂检测
1.由配位键形成的离子[Pt(NH 3 )6]2+和 [PtCl 4]2—中,两个中心离子铂的化合价是()
[:] A.都是+ 8B.都是+6C.都是+ 4D.都是+ 2
2.0.01mol 氯化铬( CrCl 3·6H 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 mol AgCl 沉淀。

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A. [Cr(H2O) 6]Cl 3B. [Cr(H 2 O)5Cl]Cl 2
C. [Cr(H2O) 4Cl 2]Cl·2H 2O D. [Cr(H2O) 3Cl 3]·3H 2O
3.下列组合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相同的是()
A. K[Ag(CN)2]、[Cu(NH3)4]SO4B. [Ni(NH 3 )4]Cl 2、[Cu(NH3)4]SO 4
C. [Ag(NH3) 2]Cl、K[Ag(CN)2]D. [Ni(NH3) 4]Cl 2、[Ag(NH3) 2]Cl
◆ 三.课后训练
[:]
+—;
[Ag(NH 3) 2]++
1.信息提供:[Ag(NH3)2] OH== [Ag(NH3)2] +OH Ag +2NH 3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
络离子
有两种化合物, A: C O Cl 3·5NH 3·H 2O; B: C O Cl 3·5NH 3·H 2 O,根据下面的实验结果,确定它们的络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体。

⑴分别取 A 和 B 的固体于试管中微热, A 中未见明显现象, B 中试管口出现少量水珠。

⑵向 A和 B的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后均有 AgCl 沉淀。

⑶ 沉淀过滤后,分别向滤液中加AgNO 3溶液均无变化,但加热煮沸, B 溶液中又有 AgCl
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为原来 B 溶液中 AgCl 的一半。

又已知该化合物中心离子配位数均为6,试按照“ [Ag(NH 3)2 ] OH ”的书写格式写出 A 、B
的化学式:A,B。

链接
(2011 江苏)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最多的元素, Y 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Z 原子基态时 2p 原子轨道上有 3 个未成对的电子, W的原子序数为 29。

回答下列问题:
( 1)Y2X2分子中
Y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Y2X2含有
1mol
键的数目为。

( 2)化合物Z X3的沸点比化合物Y X4的高,其主要原因
是。

( 3)元素 Y 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 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 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 4)元素 W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3 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
是,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 n W C 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