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残端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处理方法
十二指肠残端瘘14例治疗体会

学和超微 结构研 究. 中华骨科杂志 1 9 1 5 :3 1 98 8( ) 0
9 李 新 奎 .王全 平 ,朱 锦 字 ,等 椎 问 盘 突 出 并椎 管 狭 窄 腰 症 手 术 失 误 厦再 手术 治 疗 . 中华 骨 科 杂 志 1 9 ;9 5 : 9 7 1 ()
3 l5
维普资 e ia o r a.Ap 2 0 , [2 , . a g iM dc l u n 1 J r 0 2 Vo. 4 No 4
织压迫 6 ,是再 次手术 的重 要 原因 。 们在 临床上 例 我 体会到 ,对 于腰椎 间盘 突 出症并 椎管狭 窄 的病变 和 症状 只限于 一侧者 , 采用 半椎 板 切除或 开窗 法 。 于 对 两侧症状 均 较重 ,两侧 突 出者硬 化 、钙 化或 巨大 中 央型突 出及椎 管狭 窄 的病例 , 采用全 椎板 切除 , 需 才 能达到 去除病 变 和彻底 减压 的 目的 。 外 , 术时不 此 手 能忽视 黄韧 带病 变的切 除 ,否则 达不到 扩 大椎管 和 充分 减 压 的 目的 。 组 1 为椎 板 间 开窗 摘 除髓 本 例 核 .忽 略 了黄韧 带肥厚 的切 除 .术 后疗 效不 佳 ,经 再次手术 时发 现 残 留的外侧 部 黄韧带肥 厚 和下关节 增生 ,造 成侧 隐窝狭窄 ,经行 半 椎板切 除 和黄韧 带 及小关 节部 分切 除 ,术后 随访 症 状消失 。 2 3 髓 核摘 除 要彻 底 :对 髓 核摘 除 目前有 两 种观 点 ,一 种认 为手术 仅需摘 除变性 突 出间隙处 凸人椎 管部 分 ; 另一 种则 认 为应 尽量 摘 除间隙 内髓 核组织 , 髓核遗 漏 越 多 ,复发 率 越 高 。 吴振东 等 报 道4 2 9 例 ,因复发 性椎 问盘脱 出而 手术 者4 例 ,提 示初次 髓核摘 除手 术 的准确性 与彻 底性 对疗效 的影 响有着
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临床分析

以下情况 , 应考虑 十二指肠残端 瘘 的可能 : 术 后 2~1 0天 ( 特
别是术后 2~ 6天 ) 患者突发上腹部剧痛 , 有腹膜炎体征 ; 同时
后 2— 6天 。发病 急、 处理பைடு நூலகம்杂 、 病死率高是本病 的主要 特点 ,
其死亡率高达 2 0 % ~5 0 %… 。为 降低 十二指 肠残 端瘘 发生 率, 在毕式 Ⅱ胃远端大部分 切除术 中应正确 处理十二 指肠残
讨论 股骨是一个长管状骨 , 目前微创 的接 骨技术 、 满意 的骨折复 位 、 牢 固 的生 物学 固定是 长 管状 骨 治疗 的发 展趋 势_ 3 J 。为取得牢 固固定 , 临床治疗 股骨干骨折 常采 用带锁髓 内钉 治疗 , 带锁髓 内钉属 中心 固定 , 既可恢复股 骨长度 、 有效 控制成角和旋转 , 又具有 创伤小 、 感染 率低 、 骨折愈合 率高 和 功能恢复快等优 点 J 。采用 小切 口复 位能 够显 著 降低 术 中
血量 , 术 中尽 量 不 剥 离 或 少 剥 离 骨 膜 , 能够 对 周 围 软 组织 起 到
血液供应影响小 J 。 综上所述 , 采用小切 口开放复位 带锁髓 内钉治疗股 骨干
骨折临床效果好 ,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 且
术后并发症较少 , 更符合微创手术 的发展趋势 , 值得 临床进 一
疗1 0例 , 其 中 1例死于再 次手术后 肺部感染 , 其余患者治愈 出院, 治愈率 9 3 . 8 %。结论
肠残端是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 , 一旦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
正确处理 十二指
【 关键词 】 胃远端 大部 分切 除术 ; 十二指肠残端瘘 ; 手术治疗
老年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预防及诊治体会

探讨老年患者 胃大切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 的病因 、 防及诊 治。方法 回顾 性分析 4 2例患 预 3
老年患者残端瘘发病率远 高于非老年组 ; 残端处理不 当是其主要病 因, 而
【 摘要 】 目的
者 胃 大切 术 后 发 生 残 端 瘘 的情 况 。结 果
十二 指 肠 残 端 行 单 层 间 断 内翻 缝 合 法 处 理 能 减 少 术 后 发 生 残 端 瘘 。 结 论 胃大 切 手术 前 后 的 营 养 治 疗 及 改 支 残 端
术 。术 后 给 予 广 谱 抗 生 素 抗 感 染 , 胃肠 功 能 恢 复 后 , 营 待 由
表 1 两组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临床情况
n %) (
养管滴人营养液 ; 双腔负压 引流管 引流 液少 于 5 td时即 0m/
行拔管 , 二指肠造 瘘管 留置时 间为 1 十 4~3 , 影 证 实 远 消化 性 溃疡 的手术 率 急剧下 降。
接受手术者多为病情迁延 、 内科 治 疗 失 败 或 并 发 瘢 痕 性 幽 门 梗 阻 、 次 穿 孔 、 次 或 大 出血 等 严 重 并 发 症 患 者 , 身 与 局 多 多 全
部 情 况 都 较 差 , 年 患 者 更 是 如 此 。 本 组 老 年 组 患 者 合 并 营 老
龄 > 0岁 ) 6 。其 中 , 胃大 切 手 术 中应 用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单 层 在
来 随 着 胃大 切 手 术 率 的 降 低 , 床 上 已较 为 少 见 。但 文 献 报 临 道 发 生 率 为 1 ~ % [ , 死 率 在 5 以上 [ 。十 二 指 肠 残 % 6 病 % 端 瘘 有 效 的 预 防 和 诊 治 依 然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就 老 年 患 者 胃大 切 术 后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瘘 的 发 生 因 素 临 床 进 行 分 析 , 报 告 如下 。 现
漏肠的最佳治疗方法

漏肠的最佳治疗方法漏肠,又称为小肠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漏肠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漏肠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手术是治疗漏肠的常见方法。
手术可以修复肠道的破损部分,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漏肠的效果通常较好,但是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恢复。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漏肠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一些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减轻炎症和感染的症状,帮助肠道恢复健康。
此外,患者还可以服用一些辅助治疗的药物,如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帮助身体更快地康复。
除此之外,营养支持也是治疗漏肠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治疗漏肠的过程中,由于肠道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患者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最后,患者在治疗漏肠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调节。
漏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漏肠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治疗漏肠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
患者在治疗漏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漏肠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到每一位患者,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2例临床分析

残 端 闭 锁 不 满 意 、 腺 损 伤 后 的 急 性 炎 胰 症 、 入 袢 梗 阻 以 及 残 端 的 血 运 阻 碍 输
的原 因和 诊 断及 治疗 效 果 。 方 法 : 胃大 对 部 分切 除术 后 并 发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瘘 1 2例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 进 行 了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 二指 肠 残 端瘘 发 生原 因主 要 是 十 二 十
位不断有胆 汁溢 出。1例发 现 系输 入袢 过 长 致 输 入 袢 梗 阻 , 二 指 肠 残 端 因 张 十
长抑 素治疗 。
结 果
疗1 0例 ; 部 患 者均 治愈 出 院 。 结 论 : 全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瘘 的 预 防 关 键 在 于 正 确 处 理
痛 、 体 温 升 高 、 搏 增 快 、 腹 膜 炎 体 伴 脉 有 征 、 腔 穿 刺 抽 出或 放 置 腹 腔 引 流管 术 后 腹 引流 出黄 色胆 汁 者 , 高 度 怀 疑 十 二 指 肠 应 残 端 瘘 的 可 能 , 尽 早 行 B 超 或 C 检 宜 T 查 , 查 出 右 上 腹 包 块 及 液 性 暗 区 而较 早 可 诊断 十二 指 肠 残 端 瘘 。 十二 指 肠 残 端 瘘 的 防 治 : 十二 指 肠 残 端 瘘 预 防 的 关 键 在 于 正 确 处 理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及 输 入 袢 , 确 保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包 埋 以 满 意 、 运 良好 、 入 袢 不 发 生梗 阻 , 血 输 因此 选 择 合 理 的手 术 方 案 和 细致 操作 是 前 提 。 如 遇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明 显 溃 疡 瘢 痕 或 后 壁
液 富 含 消 化 酶 , 有 强 烈 的 腐 蚀 件 , 断 具 不 侵 蚀 和 刺 激 缝 合 处 而 最 终 造 成 残 端 完 全
十二指肠残端瘘15例诊治分析

液 , 右 下 腹穿 刺 抽 出淡 黄 色 胆 汁 样 液 体 。 1例 出 瘘 口自愈 平均 时 间 为 5 . 。全 部 患 者 治 愈 出 院 , 行 O 5d
现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2 治疗 方法 所 有患 者 确 诊后 即行 禁 食 、 . 胃
无死 亡病 例 。
作 者 简介 : 黎胜 伟 (9 2 ), , 西 北 流 市 人 , 治 医 师 , 士 。 17 一 男 广 主 学
探讨 十二指 肠残端瘘 的诊 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B rh一Ⅱ io Ut 术式 胃大部
十二指肠
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 肠残端瘘 1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十二指肠 残端瘘 发生原 因主要是 十二指肠残 5例 端 的处理不 当 ,5例均采用持续 胃肠减压 , 腔引流 9例 , 1 腹 手术治 疗 6例 , 部治 愈 出院。结论 全
胃溃疡 5 , 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8 , 例 术式为 胃大部 入袢梗阻 , 十二 指肠 残端 因张力过高 而破裂 , 行输 切 除 Blo irt I式 吻合 术 。 于术 后 2—5d发 生 1 人、 l h— I 1 输出袢侧侧吻合 , 解除梗阻后 同其他 4 例一样均 例, 6—9d发 生 4例 。 全部 患 者 均 表 现 为 突发 上腹 予清 除腹 腔 内积 液 , 十二 指 残 端 瘘 口处 上 下 各放 于 部或右上腹持续性 疼痛 、 腹胀 、 热、 发 腹肌 紧张及压 置引流 I , 根 并保证引流通畅。 痛、 反跳痛。5例伴有不 同程 度的黄疸。l 3例放置 2 结 果
践 ,0 72 ( 2 : 2 20 ,0 1 ) 14 1—14 2 2 . 敏, 肖传 国, 曾甫清 , 腺性膀胱 炎尿动 力学 检查及 临床 等. 意 义[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0 3,8 6 :4 3 6 J. 2 0 l ( )3 4— 4 .
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诊治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 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 1%~4%,多发生于术后 3~6 d[1]。一旦发生该并发症,处理颇为棘手,病死率较 高。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死率 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 5%左右[2]。赣州市立医院 2002 年 7 月至 2010 年 11 月共收治 12 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病人,本文 就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十二指肠残端瘘24例诊治体会

12 临床 表 现 .
十 二指 肠 残 端 瘘 常 发 生 在 术
3 讨
论
后 2—5d也 有迟 至 术后 十余 天 发 生 J , 。术 后 2—5
3 1 十二 指 肠 残端 瘘 诱 因 十 二 指肠 残端 瘘 .
d突发 右上腹 部剧 烈 疼痛 2 3例 , 例 发 生于术 后第 7 多发 生于 十二 指 肠残 端 处 理 较 困难 的病 例 : 十二 1 即 天 。有弥 漫性腹 膜 炎体 征 1 0例 , 膜炎 局 限在 右 上 指肠 溃疡 较大 , 围疤 痕 较 多 , 其 是 穿 透 性 溃 疡 , 腹 周 尤
指 肠 内持续 吸 引 , 后 加 强抗 感 染 , 给 予 肠 内、 术 并 肠
11 一 般 资 料 .
本组 共 2 4例 , 1 男 6例 , 8 外 营养 , 女 同时应 用生长 抑素 治疗 。
2 结 果 例; 年龄 4 7 0— 5岁, 平均 6 2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例( 3 其中合并穿孑 , L 5例 疤痕性幽 门梗阻 1 ) 8例 , 治愈 2 例 , 3 治愈率为 9 . %; 5 8 死亡 1 死亡率 例, 胃幽门部 癌 1例 。急 诊 手 术 5例 , 期 手 术 1 择 9例 。 为 42 , .% 于术 后第 2 0天 因腹 腔 感 染 、 中毒 性 休 克 、 多器 官功 能衰竭 死亡 。 属 困难处理 十二 指肠 残 端 2 3例 。
应 予再 次剖腹 手术 。
・
58 ・
V 1 1N .0Ma 00 o 2 o 1 y 1 . 2
死率 已显著下降, 已从 2 世纪 5 0 O年代 的 5 %降至 0 现在 的 <5 。我 院 18 % 90年 1 至 20 月 09年 1 月 共 1 治疗 十二 指肠残 端 瘘 2 4例 , 就其 诊 断和 治疗 体 பைடு நூலகம் 现 报道 如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指肠残端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处理方法十二指肠残端漏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据统计目前约为20%,
多发生在术后5~8d,可突然发生右上腹剧烈疼痛,随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1]。
处理原则:充分腹腔引流。
如引流通畅,无须另做切口引流;如引流不畅,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
膜炎须立即手术。
保护皮肤免受漏出的消化液刺激。
给予足够的营养。
禁食者予以全胃肠外
营养或胃肠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胃、十二指肠漏早期,只要没有腹膜炎表现,肠道有功能,即可进行肠内营养。
1 病因分析
十二指肠残端漏是比尔罗特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有生命危险。
该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3~6d,突出的表现为突发性
右上腹剧痛,腹部可有明显的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并伴有发热,大多数患者呈弥漫性腹
膜炎表现。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十二指肠溃疡局部瘢痕过大,水肿和粘连使得十二指肠残
端缝合困难;十二指肠残端游离过长,血供破坏过多,导致残端缺血坏死;空肠输入段梗阻,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造成十二指肠残端缝合处破裂。
造成这个病例十二指肠残端漏和出血的原因是:手术者只考虑溃疡切除,而过多游离十
二指肠,游离过程中损伤了十二指肠部肠壁浆肌层,缝合时十二指肠残端针距过大,止血不
彻底,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壁坏死,出现出血和漏。
2 处理
2.1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方法在关闭十二指肠残端之前,首先要决定使用什么技术关闭,
小心地游离十二指肠残端,然后做减张缝合,关闭残端,如果十二指肠无瘢痕或感染,可用TA一55缝合器关闭十二指肠残端。
如果有严重的瘢痕则放弃对十二指肠的解剖和幽门窦切
除术,而选择更安全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肠吻合术。
如果准备做幽门窦切除术,但是瘢痕
阻碍幽门和十二指肠壶腹的游离,那么bancroft手术过程是基本不需要的。
该手术切除胃窦
近端而留下幽门管和胃窦的远端。
保留部分的黏膜被剥掉,所有可能引起幽门窦症状的泌酸
组织均被切除。
传统方法是游离胃大弯和小弯,不需要解剖幽门附近太多的组织。
在距离幽
门7~8cm处环形切开胃窦部的浆肌层到黏膜下水平。
锐性分离肌层和黏膜层,在黏膜层下
注射1:1000000的肾上腺素溶液使分离解剖变得很容易。
在到达幽门管开口时用一细的缩
拢吸收缝线挂上一小块幽门环黏膜下层组织。
贯穿缝合和结扎黏膜虽然容易操作,但应当避免,因为这样会导致黏膜局部缺血而致穿孔。
一小部分的黏膜边缘被留下来内翻向幽门,以
使缩拢缝线便于打结。
浆肌层套仅留下足够覆盖缩拢线的部分,其余的切掉。
如果可能的话
用网膜覆盖关闭口。
2.2不同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方法
2.2.1十二指肠壶腹远端的低位溃疡,可在紧靠幽门的远侧切断十二指肠,其残端就有
足够的长度用于内翻缝合,一般不应短于2cm,上下缘的血管应尽量保留,其残端的关闭可
用开放式手缝法和闭合式手缝法,亦可用钉合器钉合。
2.2.2十二指肠后壁溃疡靠幽门管较近,后壁粘连较紧,而前壁上下壁均正常,残端后
壁太短无法满意内翻缝合时,可用横行缝合方式关闭,即以残端后壁及前壁的中点为两端,
将上下缘靠拢做全层缝合,再行浆肌层缝合,后壁中点处内翻缝合困难时可以胰腺包膜缝合
或用大网膜覆盖固定。
2.2.3当残端瘢痕很严重,则可采用边切开十二指肠肠壁,边间断缝合的方式,如果肠
壁过硬,则不易进行第二层浆肌层缝合,此时可先将黏膜层单独缝合再缝浆肌层,这样可以
达到较理想的闭合。
2.2.4十二指肠溃疡瘢痕范围较大,已靠近幽门且粘连十分紧密,强行分离会损伤周围
组织器官,或虽可切除但估计切除后残端缝合困难时,此时可采用溃疡旷置、残端缝合,同
时采用Bancroft术式。
手术中应注意:胃网膜右血管及胃右血管应在接近切断胃的水平切断,否则可造成残端闭合后局部发生缺血而导致残端破裂及形成漏;胃窦黏膜切除完全,止血彻
底以减少胃酸发生,防止血肿形成;保留窦部肌层长度适度,一般3cm即可[2]。
3 注意事项
3.1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3.1.1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低蛋白血症时愈合过程
的第一期延长,成纤维细胞生成障碍且因组织水肿,吻合部位血供不良等影响,使愈合过程
迟缓,因此改善上述条件是防止吻合口瘘的关键。
3.1.2纠正维生素缺乏:在成纤维细胞内合成胶原纤维分子的过程中,胶原纤维的肽需
要羟化,维生素C则是羟化的电子提供者,如维生素C缺乏,使胶原纤维合成障碍,直接影
响抗张力,数周后仍有裂开的可能,所以术前术后不能忽略补充维生素C这一环节。
3.1.3注意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及长期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等对组织愈合都有一定影响,术前应特别重视并给予相应治疗。
3.2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3.2.1游离十二指肠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十二指肠血供和浆肌层,游离十二指肠壶腹长度
要适度,一般为2cm,荷包包埋残端后,间断缝合浆肌层不必过密,避免影响残端血供。
3.2.2如切断十二指肠后残端处理不满意,残端缝合张力过高时,可直接行十二指肠残
端造口术。
3.2.3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时,游离十二指肠结扎切断胃右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前必须弄
清十二指肠炎性粘连情况,正确估计溃疡和十二指肠残端处理难度,如关闭困难,应行十二
指肠溃疡旷置术或Bancroft-Plenk手术。
参考文献
[1] 周宗进,漆友泉;十二指肠残端漏8例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1999年02期
[2] 胡元龙;十二指肠残端漏的预防与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