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教案
《西方美术史》教案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第一章:西方美术史概述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讨论美术的定义,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
介绍美术的分类,如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
1.2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概述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等各个时期。
强调不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1.3 西方美术史的重要人物与流派介绍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毕加索等。
讲解不同的艺术流派,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
1.4 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探讨美术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包括宗教、哲学、政治等因素。
分析不期的美术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1.5 欣赏与分析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几幅经典美术作品,解读其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古希腊与罗马美术2.1 古希腊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古希腊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强调古希腊美术的特点,如比例、和谐、理想化等。
2.2 古希腊雕塑与建筑讲解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等。
介绍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如古希腊神庙、帕台农神庙等。
2.3 罗马美术的发展与特点概述罗马美术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753年到公元476年。
强调罗马美术的特点,如对希腊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豪华与壮丽等。
2.4 罗马雕塑与建筑讲解罗马雕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雕像、特拉扬浮雕等。
介绍罗马建筑的典型形式,如竞技场、万神殿、凯旋门等。
2.5 欣赏与分析古希腊与罗马美术作品学习欣赏古希腊与罗马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几幅古希腊与罗马美术作品,解读其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意义。
第三章:中世纪美术3.1 中世纪美术的背景与特点介绍中世纪美术的背景,包括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封建制度的建立等。
强调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如基督教主题、象征主义、工艺美术等。
《西方美术史》教案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第一章:古希腊美术1.1 概述:介绍古希腊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2 重点内容:1.2.1 古希腊雕塑:介绍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如《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等。
1.2.2 古希腊绘画:介绍古希腊绘画的代表作品,如《阿尔克米亚的壁画》等。
1.3 教学活动:1.3.1 展示古希腊雕塑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1.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古希腊美术的风格。
第二章:罗马美术2.1 概述:介绍罗马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2 重点内容:2.2.1 罗马建筑:介绍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等。
2.2.2 罗马雕塑:介绍罗马雕塑的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像》等。
2.3 教学活动:2.3.1 展示罗马建筑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罗马美术的风格。
第三章:中世纪美术3.1 概述: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2 重点内容:3.2.1 哥特式建筑:介绍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
3.2.2 中世纪绘画:介绍中世纪绘画的代表作品,如《哀悼基督》等。
3.3 教学活动:3.3.1 展示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中世纪美术的风格。
第四章:文艺复兴美术4.1 概述:介绍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2 重点内容:4.2.1 文艺复兴绘画:介绍文艺复兴绘画的代表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4.2.2 文艺复兴雕塑:介绍文艺复兴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4.3 教学活动:4.3.1 展示文艺复兴绘画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3.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模仿文艺复兴美术的风格。
第五章:巴洛克美术5.1 概述:介绍巴洛克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2 重点内容:5.2.1 巴洛克绘画:介绍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品,如卡拉瓦乔的《圣马太的召唤》等。
西方美学的教案

美总是为人欣赏的,美的意义要通过人的欣赏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要通过人的欣赏才能充分实现。
第二节审美与距离(说课)授课课题:审美与情感授课班级:69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布洛的“距离说”;了解距离对审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距离和美的感悟能力;在审美活动中更好的把握对距离的尺度。
二、教学的内容1、布洛及其“距离说”;2、距离对审美的积极作用;3、距离对审美的消极作用;4、审美中的距离尺度——和谐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距离对审美的积极作用2、难点:距离对审美的积极作用中的心理距离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50分钟)五、授课类型:理论课(讲授法)六、课后思考题通过学习,试分析这两首诗中存在哪些距离?顾城《远和近》卞之琳《断章》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我觉得看风景的人站在桥上看你你看我时很远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看云时很近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二节审美与距离(引语)西方美学家布洛在研究审美经验时,发现了“距离”在审美经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统称为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等。
而心理距离是当代心理学美学家布洛提出的著名美学概念一、布洛及其布洛的“距离说”的简单介绍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
1902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主讲意大利文学,兼通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布洛是一个才学兼备的学者,他所写的著作我们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也会相应的减少一些难度。
)1912年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提出“心理距离说”。
布洛受现代社会科学影响,接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对以往的心理学作了彻底批判。
他根本否认美的纯粹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美的客观因素的追究,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
西方美术史教程教学设计

西方美术史教程教学设计概述西方美术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它涉及到了欧洲及其殖民地的艺术历史。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需要设计一套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估目标设定在设置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层面:学生应该具备掌握西方美术史的专业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2.技能层面:学生应该具备能够辨析艺术作品的能力,能够从中发现艺术家的主题、意义、风格等方面的信息。
3.情感层面:学生通过学习西方美术史,应该具备欣赏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
课程内容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2.中世纪艺术3.文艺复兴艺术4.巴洛克艺术5.古典主义艺术6.浪漫主义艺术7.现代主义艺术8.当代艺术每个历史时期的内容都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艺术家、风格、作品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将这些内容与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关联。
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需要结合目标与课程内容进行考虑。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课件、讲义等素材进行讲解,学生听讲和记录,可以用于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等内容。
2.研读式教学:教师将一定数量的艺术作品分发给学生,学生需要在课前自行阅读、思考和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观察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艺术展等场所,通过观察实物艺术品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直观观察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4.组织式教学:课程内容涉及艺术表演、音乐、书法、油画绘画等方面的活动,需要安排一定的组织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调整。
学习评估在教学评估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1.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质量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美学史/History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s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课程简介美学史是美学研究和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各种美学思想、美学学说、美学理论与美学流派。
《西方美学史》是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学说的系统性阐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和评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展现出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紧扣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问题,力图结合美学原典,通过纵深讲述、课堂研讨,让学生认识到美学和哲学的内在关联,美学学科自身的学科性和问题性,美学在西方思想方式中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面貌,从而把握西方美学的内在精神和审美风格、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任务: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西方美学史上出现的各种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学习,以期作出科学的评价和总结,并实现“为我所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现当代各种美学和艺术学问题进行学习。
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的审美文化和各种复杂的艺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和世界观。
3.要求学生对美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思想放在西方哲学、美学史上加以思考,并展开讨论。
4.要求学生在讨论课上不带框框,独立思考,敢想敢说,畅所欲言,勇于创新。
5.本课程内容较多,在讲授时,要注意系统性和科学性,要适当照顾到学生特点,给他们以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的西方美学史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导论(2学时)知识点:什么是西方美学史;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美学史;如何学习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的概念、历史与研究方法。
重点:什么是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难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方美学史的缘起(2学时)知识点: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关于最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的几种观点及对其评价。
《西方美术史》教案

《西方美术史》教案.doc第一章:古希腊美术1.1 概述古希腊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1.2 介绍古希腊雕塑艺术,如:《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等1.3 探讨古希腊建筑艺术,如: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庙等1.4 分析古希腊绘画艺术,如:壁画、镶嵌画等第二章:古罗马美术2.1 阐述古罗马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古希腊美术的关系2.2 介绍古罗马雕塑艺术,如:奥古斯都雕像、特拉扬浮雕等2.3 分析古罗马建筑艺术,如:竞技场、万神殿等2.4 探讨古罗马绘画艺术,如:壁画、天顶画等第三章:中世纪美术3.1 概述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3.2 介绍中世纪雕塑艺术,如:罗曼式教堂雕塑、哥特式教堂雕塑等3.3 探讨中世纪建筑艺术,如:罗曼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等3.4 分析中世纪绘画艺术,如:镶嵌画、宗教画等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美术4.1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背景及其意义4.2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等4.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4.4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如:布鲁内莱斯基的圣玛利亚德尔花圣殿等第五章:巴洛克时期美术5.1 阐述巴洛克时期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5.2 介绍巴洛克时期雕塑艺术,如:贝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等5.3 分析巴洛克时期绘画艺术,如:卡拉瓦乔的《圣马太的召唤》、鲁本斯的《亨利四世在伊夫里战役中的胜利》等5.4 探讨巴洛克时期建筑艺术,如:伯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莱昂纳多·鲍罗尼尼的巴黎圣母院等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美术6.1 阐述浪漫主义时期美术的背景及其意义6.2 介绍浪漫主义时期雕塑艺术,如:罗丹的《思想者》、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巴托尔迪的《自由女神像》等6.3 分析浪漫主义时期绘画艺术,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特纳的《雨、蒸汽和速度》等6.4 探讨浪漫主义时期建筑艺术,如:建筑风格上的个性化和浪漫主义元素的应用等第七章:印象派时期美术7.1 阐述印象派时期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7.2 介绍印象派时期雕塑艺术,如:罗丹的《青铜时代》、莫里斯·加热利的《舞蹈》等7.3 分析印象派时期绘画艺术,如:莫奈的《睡莲》、雷诺阿的《船上的午餐》等7.4 探讨印象派时期建筑艺术,如:新艺术运动的兴起和建筑风格的变化等第八章:现代主义时期美术8.1 阐述现代主义时期美术的背景及其意义8.2 介绍现代主义时期雕塑艺术,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杜尚的《泉》等8.3 分析现代主义时期绘画艺术,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高更的《大溪地的女人》等8.4 探讨现代主义时期建筑艺术,如: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理念、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等第九章: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美术9.1 阐述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9.2 介绍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绘画艺术,如:杰克逊·波洛克的《1号1948》等9.3 分析抽象表现主义时期雕塑艺术,如:亚历山大·卡尔德的动态雕塑等9.4 探讨抽象表现主义时期建筑艺术,如:建筑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室内设计的变化等第十章:当代美术10.1 阐述当代美术的特点及其影响10.2 介绍当代美术中的多种流派,如: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等10.3 分析当代美术中的跨领域合作,如:艺术家与设计师、科学家等的合作10.4 探讨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的新形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希腊美术:理解古希腊美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是重点。
西方美术史上著名作品赏析教案

教案标题:西方美术史上著名作品赏析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西方美术史上著名作品的赏析,了解并掌握西方艺术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增长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达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其人文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古典主义时期(公元5世纪-公元18世纪)(1)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拉奥孔与狮子》(2)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大卫像》2.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至17世纪)(1)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的晚餐》(2)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艺术——《蒙娜丽莎》3. 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1)巴洛克时期的宗教艺术——《圣伯多禄的磔刑》(2)巴洛克时期的肖像艺术——《自画像》4.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上半叶)(1)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艺术——《自由领导人民》(2)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思潮——《印象·日出》5. 现代主义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1)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Loading Bell》(2)现代主义时期的表现主义艺术——《尖峰时》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
2. 了解西方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西方艺术史的基本知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性讲解法:用图片向学生展示每幅作品的主题、绘画技法和艺术特点,简要分析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分组研究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查阅和分析,研究每个艺术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向全班汇报。
3. 实践性学习法: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模仿,把某幅名画重新绘制出来,体验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讲解表现,以及对各时期名称、艺术流派、艺术家和作品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 作品演示:学生用自己手工制作和模仿的作品演示的表现,以及对原作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西方美术史教学设计

西方美术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对西方文化和艺术产生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西方美术史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和艺术家,理解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深入剖析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意义,发现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3.练习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意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西方艺术的创意和技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1. 教学内容1.古希腊与罗马的艺术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3.巴洛克艺术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4.浪漫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2.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作品欣赏+作品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讲授与解说:通过教师讲授和解说的方式,介绍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2.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将选取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3.作品欣赏和解读:教师将组织学生到展览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和欣赏,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气息与艺术所传达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4.作品创作和展示: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巧后,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绘画创作,设计和完成一幅或一组作品,并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展示学生的创意和艺术成果。
三、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期末考试、个人作品创作和展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并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审美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估。
四、教学成果展示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同时也为向外界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成就,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艺术比赛和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艺术自信和创作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目标:
知识:
(1 )识记美学的基本含义;
(2 )理解美学的基本知识。
能力:
(1 )通过美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反思生活的能力;
(2 )根据对美学发展史的概述,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的能力;
(3 )对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
(1 )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2 )学会欣赏艺术,培养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设计:
1 、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2 、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美学一般特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资料、投影仪、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对于美,学生并不陌生,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
于审美客体。
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导入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好。
)
(二)突出重点设计: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
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
”“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
”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
虽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他却并不排斥艺术,而且以艺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
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他所说的美并非一般的现实美,而是艺术美。
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更确切的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根据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这种名称,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领域之外。
但黑格尔也研究自然美,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但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美,而是艺术。
他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底原则的体系吗?”在对艺术的研究时,应包括美学意义的美,但艺术不局限于美,因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
他认为美学如果只研究美,那么像崇高、伟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进去。
美学对象大于美,而应该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
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