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下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导学案

七下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导学案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史实,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等史实。

2、了解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两次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等史实。

3、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学习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学习难点:对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进历史(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率军从横渡台湾海峡。

3、年,殖民者被迫投降。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年,清朝设置,隶属省,从而加强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二)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把——、——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过程:(1)第一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

(2)第二次:再次出兵,击毙。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1)时间:(2)地点:(3)双方:、两国(4)特点:经过协商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5)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

在此背景下最先登陆中国的殖民者是谁呢?2、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①经过:②请用你学过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台湾一向是中国的”③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提示一:从整个中华民族考虑提示二:从台湾本身发展考虑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清朝前期在反抗侵略保卫边疆上,作出了哪些努力?四、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有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这里称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渥巴锡C、郑成功D、林则徐2、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1)郑成功包围赤嵌楼(2)清军进入台湾(3)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4)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A、2、 1、 3 、4B、4 、1 、2 、3C、4、 1、 3 、2D、2 、1、 4 、3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4、下列史实中最能批驳“台独”分子“两国论”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台湾府D、雅克萨之战5、中国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性质属于()A、正义的自卫反击战B、争霸战争C、侵略战争D、反分裂国家战争6、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一地区不属于中国领土?()A、黑龙江流域B、乌苏里江流域C、库页岛D、外兴安岭以北7、阅读以下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的最后一个区域学习内容。

台湾省从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上属于南方地区,同时也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一个特殊的区域,为此,本节在整章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都很重要,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节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了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继而介绍台湾省的范围、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优越的自然环境、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这延续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和探究区域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两块内容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认识地理事物分布,归纳地理特征,并思考一些问题。

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他们也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展示。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是各种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台湾省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会比较高。

故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但由于我校多数学生是住校生,他们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对于台湾整体情况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并补充一定的资料,训练学生提取加工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拓展思维的教学理念,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导学案

台湾导学案

开发区中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第六章台湾(复习课)学科:地理主备人:迟丽萍审核人:宗旭婷、谢在志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台湾地区地理事物的名称(海洋,河流,山峰,湖泊,城市)2、读图描述台湾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3、台湾的经济特点能力目标:重视“地图精读”,总结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一、台湾在中国的位置【自主学习】1、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钓鱼岛B海南岛C、台湾岛D、崇明岛2、台湾岛地形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山地B、平原C、高原D、盆地3、我国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粤B闽C、鄂D、台4、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区是()A、浙江省B、广东省C、福建省D云南省5、台湾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湖泊分别是()A、玉山、日月潭B、玉山、西湖C、黄山、日月潭D、阿里山、日月潭二、宝岛台湾(合作探究)以下是小雷和叔叔在台湾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台湾岛森林茂密,有大片的苹果园,桃树林等”是否可信?______,判断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台湾岛东西两岸差别很大,西岸的村庄、城市、稻田、果园比东岸多”是否可信?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台湾的经济1、2008年4月,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在海南亚洲论坛上表示要积极实现两岸“三通”,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条件是( )A、资金、技术B、资源、劳动力C、市场、交通D、政策、劳动力2、在台湾的工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这是因为()(1)台湾自然资源贫乏(2)台湾港口众多,对外联系便利(3)丰富的高技术劳动力(4)台湾缺乏资金A、(1)(2)B、(2) (3)C、(3) (4)D、(1)(4)四、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以下材料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密切联系,请用直线连接。

台湾岛导学案

台湾岛导学案

台湾岛导学案一、地理位置与地貌台湾岛位于亚洲东南沿海、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辽阔海域中,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对,南濒琉球群岛。

台湾本岛东西长394千米,南北宽144千米,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38大岛。

台湾岛地势南高北低,中央山脉纵贯其间,为岛的脊梁,海岸线狭长曲折,东岸是悬崖绝壁,西岸是沙滩平川。

二、气候环境台湾整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较高,多为炎热多雨;冬季气温较低,少雨天数多,昼夜温差大;春秋气候宜人,适合旅游活动。

台湾岛气候适宜,四季宜人,是旅游观光胜地。

三、人文风俗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汉族,其中以客家人、闽南人为主。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台湾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尊重传统习俗。

岛上风景秀丽,风土人情浓厚,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四、名胜古迹台湾岛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台北101大楼、故宫博物院、九份老街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台湾各地蕴含丰富的自然风光,如日月潭、阿里山、野柳等景点,让游人流连忘返。

五、特色美食台湾岛美食多样,融合了闽南、客家、台式等多种烹饪风格,琳琅满目。

其中以小吃为主要特色,如臭豆腐、卤肉饭、珍珠奶茶等广受欢迎。

台湾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六、交通便利台湾岛交通便利,各地交通网络发达,公路、铁路、航线四通八达,旅游便捷。

此外,台湾还有高速轨道列车、台北地铁等交通工具,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七、结语总而言之,台湾岛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都让人流连忘返。

希望您在前往台湾的旅途中,能够畅游这片美丽的土地,领略其独特魅力。

祝您旅途愉快,留下美好回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台湾省》(第一课时)(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台湾省》(第一课时)(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

台湾 海峡,隔海相望的乙省是______ (1)图1中,甲是______ 闽 (简称), 钓鱼 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丙______ (2)读图1,台湾的地势大致是东高西低,判断依据是: 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1,分析②地较①地降水多的主要原因②地位于山脉迎风坡 ________________。
2.地理位置 ②海陆位置:用“ ”标示出台湾岛周围的海域,并据此判断 其海上交通和海防的价值。
东海 福建省
南海
3.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 ①类型:据下图判断台湾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3.气候 湿、热 ②特征:据下图归纳台湾岛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小结 地理位置 经纬位置 海陆位置 (23.5°N,120°E)附近 四周环海 热带、亚热带 便于对外交往,天然海防屏障 气候
地形
季风气候; 湿、热特征突出来自河流 流量大,流速 快,流程短; 水能资源丰富
东部山地,西部 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 植被
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
随堂练习
1. 读沿北回归线大陆和台湾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台湾山脉 澎湖列岛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省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一、祖国的宝岛
二、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四节 宝岛台湾 教学案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四节 宝岛台湾 教学案 导学案
练一练
I believe I can do it !
1.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区是 ( ) A.广东 B.广西 C.海南 D.福建 2.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最为著名的树种是 ( ) A.红松 B.杨树 C.樟树 D.漆树 3.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 )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 4.台湾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四季鲜果不断,驰名中外的有 ( ) A.香蕉、菠萝 B.桃、杏 C.荔枝、桂圆 D.椰子、葡萄 5.关于台湾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省人口超过 5000 万 B.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 90% C.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 D.高山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和东部沿海 6.台湾的地下矿藏多种多样,西部主要分布有 ( ) A.金、铜 B.天然硫磺 C.煤、石油 D.稀土 7.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台湾岛为我国第_______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为__________。 2)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岛屿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4)台湾岛西部地区的地形为________,盛产稻谷和甘蔗, 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称。 5)台湾省_______树世界著名,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第一 6)图中 E 为我国十大旅游名胜之一的__________。
外向型经济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人格,人格影响命运 —— 詹姆士
第 2 页 共 2 页源自“记一记”位置 组成 宝 岛 台 湾 美称
位置: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海,西与_______省相望; 组成:由_______岛、________列岛、_______岛等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世纪 50 年代: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 20 世纪 60 年代:重点发展了______________工业; 20 世纪 90 年代: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__产业; 目前,________________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一、两岸关系概述海峡两岸指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分歧,长期以来两岸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共存、不统不独、和平发展”的时期。

然而,此后长期停滞,直至1987年两岸开展人员往来合作。

二、两岸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是增进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途径。

自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协议签署以来,两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等领域频繁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文化两岸文化交流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为两岸民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对方的机会。

2. 教育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了两岸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生交流等形式多样,对两岸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宗教两岸宗教交流促进了宗教信仰交流、神职人员交流、宗教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使得两岸之间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传承。

4. 体育两岸体育交流在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上展开合作,助力两岸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深了两岸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是增进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992年,两岸商务人士共同签署《海峡两岸关系协议》,拉开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序幕。

1. 贸易投资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两岸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两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 产业合作两岸在电子、通讯、零售、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两岸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两岸政治对话两岸政治对话是解决分歧,促进和平的基础。

2008年,两岸在南京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互谅互让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1. 和平协商两岸在和平共存、相互尊重、寻求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和平协商,寻求政治解决两岸分歧的途径。

2. 民心交流两岸在民间交流、民众互动等方面取得进展,促进了两岸社会的融合,加深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台湾教案初中

台湾教案初中

台湾教案初中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社会科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教学难点:1. 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地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

2. 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台湾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讲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播放台湾的经济发展视频,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提问:台湾的经济发展对台湾社会有哪些影响?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的哪些内容?2. 让学生说出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2. 讲解台湾的文化特色,如美食、民俗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的文化特色,并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

2. 提问:你们认为台湾的文化特色有哪些独特之处?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台湾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
祖国宝岛——台湾
课型
新课
执教
孙丽娟
教学流程




知识

技能
掌握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内容呈现
三、点拨自学
学习指导一:阅读教材50——51页内容及地图册24页台湾省地形图,说出台湾的位置、
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根据比例尺估算一下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距离。
最大的城市台南重化工业基地
四、交流解惑
1.在图2 — 28上找出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看一看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查阅的有关“台湾美称”的资料,比一比,看一看台湾有那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它有这些宝?
五、盘点收获:
六、消化检测(见练习册)
学习指导二:阅读教材51页“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岛地形
剖面图”,了解台湾岛的地形并观察其山脉的走向及分布,读出台湾的最高峰,阅读教
材51页正文“地形”部分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台湾省之最
最大
岛屿
最长
山脉
最高峰
最大
平原
最长
河流
最大
湖泊
最大
港口
学习指导三:阅读教材52页“气候与自然资源”思考:台湾处于什么
度带?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自然资源?
学习指导四:阅读教材52页——53页“台湾的经济”,找出台湾主要有
哪些农产品?说出台湾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经济部门。
学习指导五:阅读教材53页“主要城市”了解各城市的职能、及旅游景
点,完成连线题:
最大的港口台北食品工业基地
最早的城市高雄政治、文化、交通、经济中心
2、掌握台湾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了解台湾省的气候与自然资源。
4、了解台湾的经济和主要城市分布。
明确任务
课后反思




本节在《课标》和“六步时效教学流程”策略的指导下,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点拨自学,交流解惑的方式学习本节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知识点,同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台湾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读图分析
练一练
阅读思考
练一练
组际交流
教师点拨
达标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1、台湾的自然特征2、经济特征
难点
台湾岛的自然特征
考点
台湾的位置特点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