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效用函数(数学、微观经济学)1
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1月24日星期 二3时18分38秒 03:18:3824 Nov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18分38秒 上午3时18分03:18:3820.11.24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1.2420.11.2403:1803:18:3803:18:38Nov-20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 当消费者处于商品X的数量较少和商品Y的 数量较多时,会由于拥有较少商品X而对每一单 位的商品X更偏好,由于拥有较多商品Y而对每一 单位的商品Y偏好程度较低,即商品X对商品Y的 边际替代率较大。随着消费者拥有的商品X的数 量越来越多,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X的偏爱程度 会越来越低;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Y的数量 会越来越少,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Y的偏爱程度 会越来越高。则每一单位的商品X所能替代的商 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 减的。
平相同,即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个效用水平; (3)不同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离原点越 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并且无差异曲线在多数情况下 是凸向原点的。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Utility)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 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 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 主观评价。
(二)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和序数效用 (Ordinal Utility)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

思考
• 是基数效用论合理一些,还是序数效 用论更合理一些,为什么?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
• 定义:给消费者相同效用满足的所有商 品组合所连接成的曲线或多维曲面
y
• 无差异曲线图
I3
I2
I1
x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y
• 无数条 •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I3
I2
I1
x
• 无差异曲线凸性(凸向原点)
PX
PY
均衡的形成——切点定律
Y
Y0
• 切点定律:
0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的组
X0
合,为效用最大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 X
货币的边际效用
• 严格地,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递减。
MU X MU Y
PX
PY
• 为了分析上的便利,总收入量相对很大情 况下,可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未来科学的发展,“效用”(身心满足程 度、幸福快乐和痛苦程度),能否可以量度?
• 在19世纪,一些哲学家相信,消费物品和劳务 所获得的福利或效用确确实实是可以衡量的。 他们的想法是,创造一种机器。☆
偏好与效用满足
• 偏好的基本假设 完全性( X1 X 2, X1 X 2, X1 X 2 必居其一) 传递性 X1 X 2 , X 2 X3 X1 X 3 所有商品都是“好”的,“负商品”的比较罕 见
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MU lim TU (Q) Q0 Q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微分-积分关系)
《炸鸡翅膀》的故事:
炸鸡翅膀(块) 0 1 2 3 4 5 6 7 8
总效用 0 6 11 15 18 20 21 21 20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经典需求理论

定义3.C.1 如果X上的偏好关系≥在极限下被保持,即 对于任意二元序列
{(xn ,
yn )}n1,
xn
yn, x
lim
n
xn,
y
lim
n
yn
我们有x≥y,则称该偏好关系是连续的。
等价表示:对于所有x,上等值集和下等值集均为闭 集。 证明这两个定义之间的等价性。 词典式偏好是不连续的。
y1
定义1.B.6 如果对于每个x,均有,对于任意
(0,1), y x, z x, y z y (1)z x
则称X上的偏好关系是严格凸的。 定义1.B.7 如果所有无差异集均通过射线的等比例 扩展联系在一起:即,若x~y,则对所有α≥0均 有αx~αy,则称 X RL上的单调偏好关系是位似 的。
注意:间接效用函数依赖于被选中的效用函数形式。 例3.D.2 效用函数 u(x1, x2 ) ln x1 (1 ) ln x2
习题
某消费者具有如下形式的效应函数
u(x1, x2 ) u(x1) x2
其中物品1是一个离散的物品,其可能的消费水平是 x1 0 or x1 1 假设u(0)=0,p2=1 该消费者具有何种类型的偏好;价格p1低于何种水平 时,消费者才会明确选择x1=1;其相关的间接效应 函数的代表形式是什么?
u(x( p, w)) w
u(x( p, w)) Dwx( p, w)
p Dwx( p, w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3.D.1 从C-D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L=2时,C-D 效用函数为 u(x1, x2 ) Ax1 x12 , A 0, (0,1) UMP问题是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10
50
40
20
30
40
10
20
10
40
消费者偏好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商品组合 通常以两种商品为例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效用函数 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 效用水平是对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组合过 程中获得满足程度的度量。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替代效应 当商品变得相对更便宜时,消费者倾向于 增加购买量;当商品变得相对更昂贵时, 则减少购买量。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比较 收入效应反映了在保持商品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实际购买力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 购买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节 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描述了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 好,但这并不能说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所有方 面。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必然会受到自己的收入水 平和市场上商品价格的限制,这就是预算约束。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 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 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40
120
30
120
20
120
10
120
0
120
P2 = 3
I=120
该公式可以必写成:X2=-(P1/P2)X1+I/P2。这一公
式的预算线方程告诉我们,预算线的斜率为-P1/P2,纵 截距为I/P2
二、预算线的变动
收入变化 在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收入增加将导致预算线向外平移 收入减少将导致预算线向内平移
《效用函数》课件

05
效用最大化问题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商品时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 主观评价和实际支付之间的差异。
无差异曲线法
预算约束法
通过选择无差异曲线上的点来实现效用最 大化,无差异曲线上的点表示能给消费者 带来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组合。
在预算约束条件下,选择能够使总效用最 大的商品组合。
06
效用函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效用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效用函数的理论和应用将进一步融入 心理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以更全面地解释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 。
效用函数作为决策分析的重要工 具,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 分析框架和方法。
04
效用函数的性质
边际替代效应
边际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在保持总效 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消费组合 中不同商品的消费量,以获得最大效 用。
边际替代效应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不同 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是消费者行为 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同一种商品的效用评价可能不同。
效用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反映了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和价
03
值取向。
效用函数的定义
01
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的效用评价 的函数。
02
效用函数将商品的数量或消费组合映射到效用值上 ,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和价值取向。
03
效用函数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线性效用函数、二 次效用函数、对数效用函数等。
第三章效用函数.pptx

决策就是要对这 m个事态体进行排序。 由第一节中的性质3.3知,存在简单事态体
T’,使得 Ti’=(pi’, o*;1-pi’, o0 )~
Ti
问题又化为对这m个简单事态体Ti’进行排
序。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表示任意事态体都不是无限优,也不是无限 劣。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1
设事态体 T1=(p, o1;1-p, o0 )
T2=(x, o2;1-x, o0 ) 且 o1o0 , o2o0 ,若o2o1
则存在
x=p’<p
使得
T1~T2
称x为可调概率值。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 3 任一事态体无差异于一个简单事态体。
设有事态体T =(p1, o1;p2, o2 ;…;pn, on) 则必存在一个简单事态体
T’=(p’, o*;1-p’, o0 )~ T
其中:
o* ≽max{o1, o2 , …, on } o0 ≼min{o1, o2 , …, on }
效用表示了决策者对决策方案各结果值的 偏好程度,也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决策者对 风险的不同态度。
3.2.2 效用函数的构造
介绍一种实用的效用函数的构造方法。 基本思路
对于决策问题的结果值集合,先用确定当 量法找出一个基准效用值,即效用值等于 0.5的结果值,称为确定当量oξ。其余效用 值不再测定,而是按比例用线性内插的方 法,用同一个标准计算得到。
3.2.2 效用函数的构造
方法
设决策问题结果值集合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
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TU )——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Q TU f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Q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 →0时有:dQ Q dTU MU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取
O=(o1, o2 , …, on) o* ≽max{o1, o2 , …, on }
o0 ≼min{o1, o2 , …, on } 并令 u(o*)=1,u(o0)= 0;
② 构造简单事态体(0.5, o*; 0.5, o0),用确
定当量法找到该事态体的确定当量oξ,使
得:
oξ~(0.5, o*; 0.5, o0)
§3.1 理性行为公理
在随机决策中,决策系统(Ω,A,F)中的 决策方案均是在状态空间背景中加以比较, 并按照某种规则,选出决策者最满意的行动 方案。
在本章中,我们用事态体表示在随机性状态 空间中的行动方案,方案的比较表示为事态 体的比较,并引入效用的概念,用以衡量事 态体(行动方案)的优劣。
§3.1 理性行为公理
且:p
n
pjqj
这里,qj(j=1, 2, …, n)为oj关
j1
于o*与o0的无差异概率。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根据性质3. 3
比较一般事态体之间的优劣关系,可以转化 为比较简单事态体之间的优劣关系(将问题 简化)
得到事态体之间两两的优劣或无差异关系后, 再根据公理3.2(传递性)即可得到所讨论 事态体的排序。
表示任意事态体都不是无限优,也不是无限 劣。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1
设事态体 T1=(p, o1;1-p, o0 ) T2=(x, o2;1-x, o0 )
且 o1 o0 , o2 o0 ,若o2 o1
则存在
x=p’<p
使得
T1~T2
称x为可调概率值。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 3
任一事态体无差异于一个简单事态体。
设有事态体T =(p1, o1;p2, o2 ;…;pn, on) 则必存在一个简单事态体
T’=(p’, o*;1-p’, o0 )~ T
其中: o* ≽max{o1, o2 , …, on }
o0 ≼min{o1, o2 , …, on }
T=(p1, o1;p2, o2 ;…;pn, on) 特别当n= 2时,称 T为简单事态体,此时
T=(p, o1;1-p, o2 )
1.事态体的概念
事态体可以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T 当n= 2时: T
p1 p
o1 o
2
︰
2
︰
︰
︰pn
︰
︰on
p
o1
1-p o
2
事态体集合Ŧ的性质
①在凸线性组合下,Ŧ是闭集。即: 若T1∈Ŧ,T2∈Ŧ,则当0≤λ≤1时,有 λT1 +(1-λ)T2∈Ŧ 两个事态体的凸线性组合仍是一个事态体。
矩阵O的第i行表示第i个可行方案的n个可能 结果值,即事态体
Ti=(p1, oi1;p2, oi2 ;…;pn, oin) (i=1, 2, …, m)
决策就是要对这 m个事态体进行排序。 由第一节中的性质3.3知,存在简单事态体 T’,使得
Ti’=(pi’, o*;1-pi’, o0 )~ Ti 问题又化为对这m个简单事态体Ti’进行排序。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设有决策系统(Ω,A,F),在离散情况 下,结果值可以表示为决策矩阵:
o11 o12 ... o1n
O
(o )ij mn
o21
...
o22 ...
...
o2
n
... ...
om1
o m2
...
o mn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o0 o0
x x
0.5
0
x* x0
得到经归一化变换后的效用曲线上的三个点:
(0, 0),( ε, 0.5),(1, 1)
u 1
0.5
0
ε
1
x
3.2.2 效用函数的构造
方法
⑤ 在新区间[0, ε] 和[ε, 1]按同样方法插入点
( x0.25, 0.25)和(x0.75, 0.75),保持比例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2. 效用函数的概念 定义3.6
若在事态体集合Ŧ上存在实值函数u,有: (1)对任意的T1、T2∈Ŧ,T1 T2 当且仅当
u(T1)> u(T2) (2)对任意的T1、T2∈Ŧ,且0≤λ≤1,有 u[λT1 +(1-λ)T2]=λu(T1)+(1-λ)u(T2)
关系
x 0.25
x 0
x 0.5
x 0
x0.5 x0 x* x0
x0.75 x0.5 x0.5 x0
x* x0.5
x* x0
计算得: x0.25 2, x0.75 2 2
效用曲线上新增两个点: ( ε2, 0.25),(2ε-ε2, 0.75)
则称u(T)为定义在Ŧ上的效用函数。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3. 估计效用函数的方法
(1)标准效用测定法(概率当量法,V-M法)
思路:对于给定的结果值,测定其效用值。
设有决策系统(Ω,A,F),其结果值集
合为:
O=(o1, o2 , …, on)
记:
o* ≽max{o1, o2 , …, on }
即若 T1、T2 、T3∈Ŧ,且T1 T2 ,T2 T3 , 则必有 T1 T3 。 表示任意多个事态体的优劣是可以排序的 (若有些事态体无差异,可排在同一位置。)
满足公理3.1和公理3.2的事态体集合称为全序集。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2 理性行为公理 公理3.3(复合保序性,替代性)
若 T1,T2 ,Q∈Ŧ,且0<p<1,则T1 T2 当且仅当 pT1 +(1-p)Q pT2 +(1-p)Q 。
2.事态体的比较
定义 3.4
设两个简单事态体 T1,T2仅具有一个相同结 果值,另一个结果值不相同,即 :
T1=(p1, o1;1-p1, o0 ) T2=(p2, o2;1-p2, o0 ) 且o2 o1 o0,
①若p1≤p2,则事态体T2优于T1,记作T2 ②若T1~T2 ,则必有p1>p2 。
表示任意事态体的优劣关系是可以复合的, 复合后的事态体保持原有的优劣关系不变。
§3.1 理性行为公理
3.1.2 理性行为公理 公理3.4(相对有序性,连续性,偏好的有界
性) 若 T1,T2 ,T3∈Ŧ,且T1 T2 T3 则存在数 p,q,0<p<l,0<q<1,使得:
pT1 +(1-p)T3 T2 qT1 +(1-q)T3
3.1.3 事态体的基本性质 性质3. 2(确定当量和无差异概率)
设事态体T=(x, o1;1-x, o2 )且o1 o2 。 则对于满足优劣关系o1 oξ o2的任意结果 值oξ,必存在x=p(0<p<l),使得
T=(p, o1;1-p, o2 )~ oξ
称结果值oξ为事态体T的确定当量,称p为oξ 关于o1与o2的无差异概率。
其中:
o*
≽max i,j
{oij
},
o0
≼min i,j
{oij
}
§3.2 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造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1. 效用的概念 定义3.5
设决策问题的各可行方案有多种可能的结 果值o,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愿望和价值倾 向,每个结果值对决策者均有不同的价值 和作用。反映结果值o对决策者的价值和 作用大小的量值称为效用。
2.事态体的比较
定义 3.3
设两个简单事态体 T1,T2具有相同的结果值 o1,o2,即 :T1=(p1, o1;1-p1, o2 )
T2=(p2, o1;1-p2, o2 ) 并假定o1 o2,则: ①若p1=p2,称事态体T1无差异于T2,记作 T1~T2 。 ②若p1>p2,称事态体T1优于T2,记作T1 T2; 反之,称事态体T1劣于T2,记作T1 T2。
第三章 效用函数
赵新泉 彭勇行主编
§3.1 理性行为公理
问题:
某公司拟推出一种新产品,经预测该产品在 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可以获利10万;在市场 前景较差时,将亏损1万元。市场看好和较 差的概率分别为0.6和0.4,是否推出该新产 品?
若另有一产品可稳获利2万元,推出哪种产 品更好?
这是一个随机决策问题。
3.1.1 事态体及其关系 1.事态体的概念 定义3.1
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限个可能结果的方案 (或事情),称为事态体。 事态体中各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
事态体即随机性状态空间中的行动方案。
1.事态体的概念
设某事态体的n个可能结果为:
o1, o2, …, on 各结果出现的概率是相应为:
p1, p2, …, pn 则该事态体记为:
称为可调概率; ③通过反复提问,不断改变可调概率值x,让
决策者权衡比较,直至当x= pj时 oj~(pj , o*;1-pj , o0)
④测得结果值oj的效用 u(oj)= pj = pj u(o*)+(1-pj )u(o0)
3.2.1 效用和效用函数的概念
3. 估计效用函数的方法 (2)确定当量法(修正的V-M法) 思路:对于给定的效用值,测定其结果值。 步骤 ①设 u(o*)=1,u(o0)= 0; ②③对 通策于 过者给反权定复(衡o的提j~p比j效问,(较o用 ,*p,;j值 不,直1o断p-*至j;,改p当1j构,变-oo造0ξ结p=)j简,果ooj单时0值)事oξ态,体让决 ④得效用值pj对应的结果值为oj,即u(oj)= pj 。
②T=(0, o1;0, o2 ;…;1, oj ;…;0, on)∈Ŧ 称T为退化事态体。 退化事态体仍属于事态体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