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1)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论文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摘要:“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
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
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一、“异化”成为哲学畴要研究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我们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异化”这个概念的历史。
“异化”这个词, 英文翻译为alienation,其意主要有两点,即“离间、使不和、使疏远”和“转移(财产的)所有权、让渡”。
“异化”一词先出现在经济学的文献中,意义为财产权的转移和让渡,后来出现在政治学文献中,则转变为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的转移和让渡。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异化”的含义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异化”这个畴,马克思并不是最先使用的人。
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 早在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卢梭等都论及过异化问题。
包括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都曾运用这个畴来阐述自己的理论。
霍布斯在运用社会契约论来论证“利维坦”时,是在权昨转让的意义上使用异化的。
异化概念在卢梭那里则引申出“反对”、“否定”等对抗性含义,这正是哲学异化概念的实质涵。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费希特,费希特认为,“自我”规定“非我”,而“非我”又反作用于“自我”,二者正是一种异化关系:“自我”创造“非我”,“非我”是自我”的异化。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
他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到“绝对观念”自身。
在他看来,精神或意识的辩证运动,就是把“自己变成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即“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返回自身。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思想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思想异化即“异己化”,异化劳动就是发生了“异化”的劳动。
《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理论体系,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只是其主要内容。
通过回归文本,可以发现,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
具体来说,主要有人的本质思想、人的主体性思想以及人的发展思想等。
标签:手稿;异化;异化劳动理论;人学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从1932年问世以来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综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人们往往把关注重点聚焦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规定。
同时,也有学者把《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看作一个理论体系,除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以外,还对异化劳动的含义、起源、功过、消亡途径等内容进行探析,应该说,这较之前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
另外,对于《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仍较少有人进行专门的梳理与论述。
因此,本文拟将通过回归文本,对《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所包含的人学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一、《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简析所谓“异”就是“差异、不同”。
而“异化”一词的含义却不是简单的“差异化”,根据其在拉丁文(alienatio)、英语(alienation)以及德文(entfremdung)中的含义,可将“异化”的最初含义归纳为“分离、疏远、差异”。
但在《手稿》中其含义为“异己化”,它表达的是主客体间的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对立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但客体却不受主体支配,客体变成了支配主体甚至敌视主体的力量。
由此,“异化劳动”就是发生了“异化”的劳动,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及其成果不受劳动者支配,反而成为支配甚至敌视劳动者的力量。
《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因此,它所表达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雇佣劳动,而不是其它“一般劳动”。
在《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角下的工人阶级“异化”批判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角下的工人阶级“异化”批判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工人阶级被视为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工人阶级的处境却并非总是得到改善,而是出现了一种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异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
什么是“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是指人的基本属性和活动被异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压迫和剥削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自身的控制性和主体性,被迫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从而导致其人格、劳动和产品的本质被异化。
具体来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对产品的控制权,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剥削,劳动变成了一种摧残人的生活的活动,劳动变得没有乐趣,变得没有价值。
工人阶级的“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工人被迫长时间进行单一的重复劳动,使得他们的劳动丧失了创造性和个性化,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会导致工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和失落。
工人的劳动成果被剥削,他们所得的报酬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生活贫困困顿。
在工厂中,工人被机器和生产关系所束缚,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被节制和控制,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受到压迫和剥夺,他们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被迫接受上层的支配和安排。
接下来,对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进行批判。
工人阶级的“异化”不是天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造成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使得工人成为资本的工具和对象,他们失去了对生产关系的控制,成为了被支配和剥削的一方,这是“异化”的根本原因。
“异化”现象严重剥夺了工人的人格和尊严,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劳动成果和社会权利,这严重违反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对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提出改善的建议。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1)

版社,1979.94, 91—92,90,1,93—94,97,97—98. [8][9][10][12][13][14][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60.37,37,38—39,41—42,39,40,507.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1 卷 [M]. 人 民 出 版 社 ,
其次,彻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必须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 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 替了私有制,人们按需分配消费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 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旧式分工彻底消除,每一个人实现了自 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代替了人的异化状态。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16] 而人的异 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际实现才能完成。要消灭私 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 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 共 产 主 义 行 动 ”。 [17] 因 此 ,自 我 异 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所走的道路就是人的异化日趋严重和消 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进行的道路。 因此,无产阶级只 有在人的不断异化中觉醒并以革命的手段反对资产阶级,进 而以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才能摆脱人 的异化状态。
1995.114. [16][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 民 出 版 社 ,
1979.117, 140.
· 13 ·
2009 年 10 月 第 6 卷 第 10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一、前言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将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分析,并且将其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探究其现实价值。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解析1. 原理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是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处境。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被分割和协作化,而这种劳动使得工人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掌控权和创造力,这种状态被称为“劳动异化”。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这种现象被称作“自我异化”,而社会中的资本家则通过从工人的剩余价值中获取大量利润,从而形成了“异化的财富”。
最后,马克思还指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是“私有制”,这种私有制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异化。
2. 历史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是对工人阶级的处境进行分析,更是对人类历史上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总结。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在不断剥夺人类的自由和创造力,形成了“人的异化”。
3. 现实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也具有实际的现实性。
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仍然存在。
比如,劳动者因为自身的劣势而无法获得对自己的劳动时间、劳动产品、工作环境等的掌控权,而企业通过利润获取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财富的差距。
三、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现实意义哲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人的劳动异化和自我异化。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让生产过程更加人性化,以便实现工人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最后,我们需要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从而缩小富裕和贫困的差距。
这部分内容不宜过多展开,否则会影响篇幅。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作者:徐萌萌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著作中,此稿对卢梭、黑格尔等人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批判的继承,主要从四个角度出发对异化思想展开论述。
尽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还不十分成熟,但在其整个思想发展史中却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它是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视域研究的重要标志,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石,同时也对当代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异化;表现;价值一、异化的主要表现(一)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工人同自身劳动产品的关系相当于和异己对象的关系。
”[1]此异化理论具体表现为:工人可支配的产品数同他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数成反比,并且逐步演变为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支配的局面。
长此以往,工人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自身越来越贫乏。
生产资料和资本都掌握在资本家手中,工人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这种方式来促使自身的劳动达到对象化。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所以也拥有着工人劳动产品的分配权。
但他却霸占着绝大多数的劳动产品,分给工人的只有极少数,少到几乎仅能维持生存,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控制工人为其劳动。
这样,工人自己的劳动产品就不再是他自己的,而是作为一种对象而存在,这种存在是外化的,与之相异的,是不属于劳动者本身的。
(二)劳动同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者同他自身的劳动相异化,指的是工人的劳动行为不再属于自身所有,而是归他人所有,劳动逐渐作为一种外在行为而存在。
劳动作为人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展现了个体的本质,理应是属于个体自身的、与之一体的存在。
但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生产活动中,劳动却被转变成了外在于劳动者的存在。
如同马克思说的那样:“肉体的或者其他的强制性手段一旦停下来,大家对待劳动就会像对待瘟疫那样,迅速的逃避。
所以,这种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劳动,它仅仅是一种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实践活动……当然,工人们的这种活动它是不会属于自己的,因此工人们便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
浅谈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马克思在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观。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及其四个表现,并且指出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异化现象的理论武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迫性分工和私有制依然存在,所以劳动异化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因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重读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和谐社会指导作用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Wu XichaoLaw and Politic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alienation labor" theory is Marx in his book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proposed by. Marx criticized the 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 researc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of Hegel's idealism, view on the basis of feuerbach's humanism alien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labor. Marx's alienation labor view of comprehensive system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alienation labor and its four perform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sublating alienation is to realize communism. The view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 guide our 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a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s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 variety of ownership economy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compulsive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ivate ownership still exist, so the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on w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reread Marx alienation labo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the reality guiding sense.Key words:Alienation of labor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rmonious society Guiding role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疏远等义;哲学上指从主体本身中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支配主体的现象。
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异化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理念,探索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当代意义一、异化概念解读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概述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异化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认为人的类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抓住了工人及其产品异化的事实,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劳动对象的异化主义制度下,工人与其劳动产品想异化,也就是劳动对象的异化。
(二)劳动本身的异化所谓劳动本身的异化就是劳动者与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肯定自己,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也是自己,人们感到的是自在、舒畅和幸福。
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并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过程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同时也感觉不到幸福,只能感觉到不幸。
”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
在这种环境下,劳动不再是劳动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被迫的维持生存的手段,因此,工人的劳动不再属于工人自身,而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即工人与劳动本身发生了异化。
(三)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这是通过对以上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进行考察而推出的第三个规定。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人作为高级动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区别于其他所有物种的类特征就在于人能够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虽然动物也能进行生产,但是动物的生产“只能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去进行,而人不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尺度去生产。
”人正是通过这种把内在的对象运用到对象世界的活动中,才得以表现和证实人的类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人的异化;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844 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和 《德 意 志 意 识 形 态 》中 包 含 着丰富的人的异化思想。在这两篇著作中,马克思把人的异化 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立足于“现实的人”,阐明了 人发生异化的表现、后果、根源以及消除人的异化的条件、途 径。 本文将发掘与探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对于促进社 会主义社会和谐和全面的发展与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
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和现存的 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 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 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的 。 ” [13]因 为 只 有 生 产 力 的 普 遍 发展,与此相联系的人们之间的世界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而这 正 是 “消 灭 现 存 状 况 的 现 实 的 运 动 ”,[14] 因 此 马 克 思 所 说 的 “两个实际前提”是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 展。 同时,马克思还阐明了,要使占人类大多数的世界无产阶 级队伍壮大并与资本主义旧世界发生对立和斗争 (这种斗争 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把让人“不堪忍受”的人的异化的力量作 为革命对象),都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巨大增长与高度发展 的基础上。因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 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 ,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 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15]所以只有当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并 且这个极大丰富的社会产品或者说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控制时,人的各方面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劳动产品、劳 动活动才能成为属于自己的、为自己服务的内在力量。
其次,彻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必须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 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 替了私有制,人们按需分配消费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 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旧式分工彻底消除,每一个人实现了自 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代替了人的异化状态。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16] 而人的异 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际实现才能完成。要消灭私 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 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 共 产 主 义 行 动 ”。 [17] 因 此 ,自 我 异 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所走的道路就是人的异化日趋严重和消 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进行的道路。 因此,无产阶级只 有在人的不断异化中觉醒并以革命的手段反对资产阶级,进 而以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才能摆脱人 的异化状态。
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要求消除人的异化 在人的异化现象变为普遍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 社会的 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纯粹的货币关系, 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 发挥表现为完全的空虚, 人的价值只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 的彼岸。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人的异化是人类历史同一进 程中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而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都是 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独特个性的人, 整个社会是各具个性的自 由人的联合体。 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消除人的异化现象 的条件与途径。 首先,消除人的异化必须发展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 达的社会生产力是消除人的异化的物质前提。 马克思指出: “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 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 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 ‘不堪忍 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
二、 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和世界市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是 人异化的根源
人的异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不是永远存在的,它只是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和世界市 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是人异化产生的根源。在原始社会,虽然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但是人们共同劳动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所以人 的异化现象也就不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与私有 制也同时产生并不断地发展,人的异化现象也随之出现。
首先, 旧式分工所造成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以及受分工 所制约的共同活动所产生强制的力量是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源 之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仍然分裂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为 了获得生活资料,不得不服从于自发的、强制性的分工。 在这 种分工的作用下, 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异己的、 与他对立 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力量。马克思指出:“分工还给我们提供了 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发地形成的社会中,也就 是说,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
1995.114. [16][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 民 出 版 社 ,
1979.117, 140.
· 13 ·
(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相异化是异化劳 动的必然产物。 他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 动、 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 同人相异化。 ” [7]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劳动者身上的 吸血虫,他们的存在、享乐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者赤裸裸剥削 的基础上的,他们与广大劳动者的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 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不自由的关系。
2009 年 10 月 第 6 卷 第 10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2009 Vol.6 No.10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
梁永艺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注 释: [1][2][3][4][5][6][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民出
版社,1979.94, 91—92,90,1,93—94,97,97—98. [8][9][10][12][13][14][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60.37,37,38—39,41—42,39,40,507.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1 卷 [M]. 人 民 出 版 社 ,
其次, 世界市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也是人的异化产生的 根源。 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 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依赖于整个世 界”,[11] 从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 样, 个人的活动开始超越狭隘的地域的局限而转变为世界历 史性的活动,个人也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但是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 这种活动使个人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力量的 支配和压迫。因而,人的异化还必须归因于世界市场力量对个 人的支配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言,“单独的个人随着他们的活 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愈来愈受到异已力量的支配(他 们把这种压迫想像为所谓宇宙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 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 ” [12]
“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 从另一方面说明人的异化并不是永恒的社会现象, 它只具有 “暂时的历史必然性”。 但是,人的异化状态并不是自然而然、 自觉地消除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投身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才有可能获得自身的解放 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12 ·
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 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 与他对立的力量, 这种力量驱使着 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 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 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 的。 ” [8] “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 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抹煞 我们的打算的物质力量。 ” [9] 他还指出:“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 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由于 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形成的, 因此这种社会力 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 而是某种异 己的、在他们之外的权力。 关于这种权力的起源和发展趋向, 他们一点也不了解; 因而他们就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 相反 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以人们的意 志和行为转移的, 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 段。 ” [10] 马克思强调这种不同个人共同活动的方式“不是自愿 的 ”,“不 是 他 们 自 身 的 联 合 ”,而 是 “统 治 我 们 的 、不 受 我 们 控 制并使我们的愿望落空的力量”,是“某种异已的、在他们之外 的强制力量”。 所以说,强制性的旧式分工以及受分工制约的 “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是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变成了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 在这种异化了 的劳动中,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 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 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 精神遭摧残……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 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 [5]
(三)人的类本质和人相异化。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在这 种意义上, 人的活动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真正意义上占 有 其 类 本 质 — — — 劳 动 。 但 是 在 异 化 劳 动 中 ,作 为 人 的 本 质 的 活 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 段 ”,[ 6] 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凌驾于人之上的 力量, 人的自由自觉特性随之丧失, 人降为像动物一样的存 在。
一、劳动异化是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异化是指人的物质活动、精神活动 及其产物变成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甚至支配、统治人本身, 因而出现了人原来具有的正常的人性和人的本质被压抑、扭 曲,甚至被否定的情况。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和 基本需要,劳动即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劳动“不是满足劳动 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 化性质明显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 就 会 像 逃 避 鼠 疫 那 样 逃 避 劳 动 。”[2]因 此 ,人 的 异 化 主 要 是 指 劳 动的异化,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异化。 (一)劳动者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 劳动本应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 是人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本 质力量, 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本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 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关 系却是:“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 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 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 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 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 力量; 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 他相对抗。 ” [2]这样,“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 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 廉价的商品。 ” [3]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 多 ,他 亲 手 创 造出来反对自身的、 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 他本 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 [4] (二)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活动本来是属于人 的一种自由自觉自愿的活动, 不应该成为一种只是满足劳动 以外的需要的手段。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活动对 劳动者来说变成了外在的、异己的、不属于他的东西,不再属 于劳动者的本质,变成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强制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