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合集下载

克法洛斯的正义观

克法洛斯的正义观

克法洛斯的正义观
克法洛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位富有的老人,也是苏格拉底的对话者之一。

在对话中,克法
洛斯提出了他的正义观,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即欠债
还钱。

他认为,当人们借钱时,他们就与债主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关系是基于信任和义务的。

因此,当欠债人偿还债务时,他们就
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是正义的体现。

然而,柏拉图认为克法洛斯的正义观是狭隘的,只考虑了个人利
益和债务关系,而忽略了更广泛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柏拉图认为,正
义应该是一种更广泛的道德准则,不仅包括欠债还钱,还包括公正、
平等、友爱等更广泛的价值观。

因此,克法洛斯的正义观是一种狭隘的、个人主义的正义观,而柏拉图的正义观则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性的正义观。

浅析《理想国》之正义

浅析《理想国》之正义

浅谈《理想国》之正义国学121班5000412041 石敏柏拉图的《理想国》全书从“正义”的概念出发,采用了归纳演绎等方法,探讨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涉及到哲学、伦理等诸多领域。

要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就必须首先把握对正义的理解。

本文试从《理想国》原著出发,浅析正义。

关键词:善秩序正义类比“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遍特征,可以最稳妥地概括为: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阿尔弗菜德·诺尔特·怀特海如是说。

了解《理想国》,首先要理解正义。

如何理解《理想国》?我们要认识到《理想国》始终贯彻四大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理想国》的篇幅庞大,论述比较分散。

我们往往会将注意力分散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哲学王、金银铜铁三种人、妇女儿童公有等新奇的高谈阔论上,不容易把握其核心的主要的思想,从而对整体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比如对正义的理解。

什么是正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尝试着删繁就简,厘清书中的思路。

在书中,正义的严格意义上基本上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正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善正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善,实践意义上的善,是邪恶的对立面。

苏格拉底驳斥:“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是一种德性,而正义的人很蠢笨”“不正义的生活是更幸福的生活”等等说法。

1,正义是欠债还钱,讲真话。

玻勒马霍斯认赞同西蒙尼得的话: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将此解释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恰如其分的报答。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希腊人的观念下,理解“恰如其分的报答”。

这就引出下一个正义的定义。

2,正义就是把善给与朋友,把恶给与敌人。

对朋友之义是希腊人道德上最重要的义之一。

善恶分明,明显区别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

希腊人观念中的朋友,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朋友。

中国人交友讲究志气相投,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偏重人情。

希腊人交友并非根据个人感情,而是区分好人坏人。

玻勒马霍斯坚持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的一种技艺。

苏格拉底则指出正义如果是一门技艺的话应当有其应用的范围。

略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略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是所有理念的源泉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正义观。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种最高的理念,是所有社会和个人的基础。他强调,正 义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不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正义的真正含义是追求真理、智 慧和卓越,这需要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个人的欲望。
然而,柏拉图的正义观也受到了批评。首先,他的理念论和理式论被认为是超 验的,无法被经验所证明。其次,他的正义观被认为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 社会中实现。然而,这些批评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总之,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尽管其中的理念 论和理式论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想 的影响。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真正的正义。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正义的理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和 著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柏拉图的众多著作中,《理想国》是最为 著名的一部,该著作主要探讨了正义问题。本次演示将阐述柏拉图在《理想国》 中关于正义观的核心观点及其方法论,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略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
基本内容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 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正义有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本次演示将探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分析其内涵、地位、实现方法及 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主张,一个理想的国家应 该由哲学家来领导,因为哲学家是最具有智慧和真理追求的人。在这个国家中, 人们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统治者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其著作《理想国》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对正义的独特见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

本文将从《理想国》的文本出发,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析和评价。

二、《理想国》概述三、柏拉图的正义观1、正义的定义: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体系中,正义被赋予了深远且独特的意义。

柏拉图坚信,正义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眼中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恪守本分,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同时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益,互不侵犯。

这一观念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国家理念,他认为理想国家应当是一个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共同体。

在这样的国家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职责,无论是哲学家、士兵还是工匠,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职责,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中,正义不仅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运转的法则。

柏拉图强调,个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应当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得到保障。

他认为,只有这样,个人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不仅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求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利,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正义。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柏拉图对于理想社会的深深向往和追求。

2、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基于正义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应该为正义服务。

同时,柏拉图还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重要手段。

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正义不仅是道德伦理的基石,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正义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正义观

探讨Discuss◎周艳青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正义观摘要:《理想国》所阐述的是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

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理想的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理想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二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之间的关系;三是个人正义的实现是国家正义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理想国》;国家正义观;国家正义;个人正义近年来,关于政治哲学回归的呼声不绝于耳,“正义”、“自由”等的再次探讨也如后春笋一般出现。

“正义”便是发轫于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这正义观包括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由于当时的个人生活与城邦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理想国的实现还要诉诸于个人正义的实现。

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之间是一种放大与缩影之间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国家要有智慧、勇敢和节制,正义的个人要用激情辅助理性压制欲望。

一、正义的国家柏拉图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让城邦成为一种善国家,让城邦中的人过上一种善生活。

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就是这种实现至高“善”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的人过的就是一种善生活。

这个理想的国家之所以实现了至高的“善”,是因为这个理想国是体现着“正义”的国家,正义即是最大的善。

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要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专业化分工,每个人都根据身上所带的品质进行不同的工作。

有的人有智慧和知识,就应该担任统治者的角色,有的人有着勇敢的品质,就应该担任护国者,而被统治者是城邦中大部分的人,他们所具有的品质就是节制,当然节制是城邦中的每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德行,劳动者身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品质,也不可能对城邦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只要节制就可以了。

正义的国家就是显示出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国家。

只有这三部分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不干扰就能够使国家体现智慧、勇敢和节制。

“我们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情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因此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中的人分为三个阶层,三个阶层的人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守住自己该有的德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安于其位,而不互相干扰。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上启苏格拉底,下承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以至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无感叹地说道:“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国》。

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理论。

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就曾在其著作《The City And Man》中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理论的最负盛名的政治著作[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问题的相关思考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背景任何有价值的哲学问题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柏拉图的正义观正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思想智慧的结晶。

柏拉图所思考的正义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一方面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导致公共生活秩序混乱,面对“苏格拉底之死”,他不得不把哲学思考的重心转向如何确保城邦制度的正义。

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观面临着被智者学派解构的危险,柏拉图只有深入探究何谓正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为道德价值的权威性重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母及亲戚均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后裔。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柏拉图从小就对平民政治心存疑虑。

特别是长达30年之久的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使得希腊诸邦的居民彼此间充满了仇恨、猜忌与杀戮,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面对着物资匮乏、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互相算计乃至残殺,传统的道德习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人们都乐于遵循着更高原则的指导,但是当战争的激情带走了日常生活的富余之后,它最终使得大众丧失了理智。

论《理想国》中正义问题

论《理想国》中正义问题
实现 了个 人 的正 义 。
关键词: 柏拉 图 理 想国 正 义观念 城邦 统治者 生产者 辅助 者 柏 拉 图在 《 想 国》 理 中借 由苏格 拉底 之 个 情 况 、 点下 保证普 遍正 确 。 观 口阐述 了他 的正义 观 。他 在论 证 自己的正 2 正 义是给 予恰如 其分 的报 答 、 义观 时, 本 的逻 辑结构 是将正 义分 为公 民 基 玻 勒马霍 斯接续 西蒙尼 得说正义 是” 适 正义和城 邦正义 , 中城 邦这个 整体 的正义 当 的报 偿 ” 意思 是 : 其 , 如果 他精 神正 常 , 就把 才 是最重 要 的 。公 民正义 的实 现要 以城 邦 武 器还 给 他, 是 如果他 发 了疯 , 不要还 但 就 正义 的实现 为基 础 。 首先 , 他把 个人 的灵 魂 给 他 。这 个定 义对 于外 在 的行 为 加上 适 当 分 为理 性 、 激情 、 望三部 分 。只有 当他 们 的 限制 , 即加上 个人 内在 的判 断 。 欲 亦 苏格拉 灵魂 中 , 理性 处于 统治 地位 , 情处 于辅 助 底 反驳 他 说, 适当” 激 ” 的判 断牵涉 到 能力 , 那 地位 , 望处 于从 属地 位 的时候 , 部分 各 么能力 不及 的 时候 , 会做 出不 正义 的事 ; 欲 三 就 司其职 , 互不 干涉 , 这个 人才 是 正义 的 。 他 而 用 不到这 种 能力 的地 方 , 就无 正义可 言 。 而城邦 也能从公 民身上 找到正义 的类 比, 统 其 次 , 能力行 正 义之事 的人 , 定也 有能 有 一 治者对应 个人灵 魂中 的理 性 , 卫者对应 灵 力行不义 之事 , 正义 岂容行 不义之 事 ?在 护 但 魂 中的激情 , 统治 者对应 欲 望 。 邦正 义 遇 到 了还 债对象和 时间 的困境下 , 拉图 引 被 城 柏 的实现 也需要这 三个 阶层 各 司其 职 、 不干 进 了新 的正 义 : 互 ” 正义 就是 给 每个 人 以适如 涉 , 治者 进行统 治 , 统 护卫 者进行 护卫 , 统 其 分 的报 答 ” 被 。柏拉 图举 例 说 明 适 当 的给 治者进 行 生产 。 予、 给予什 么 东西, 医术把药 品 、 ” 食物 、 饮料 根 据上述逻 辑结 构, 我们可 以将柏拉 图 给 予人 的 身体 。烹调术把 美 味给 予食物 。 ” 的正 义研 究归纳 为 以下几 个 问题 : 这 里 , 过具体解 释 , 通 回答 的是” 适如其 分 的 第一 、 什么 样 的城邦和 公 民是 正义 的 , 报 答” 的含 义 。但是 ,正义 怎么给 予适 当 的 什么样 的城邦和 公 民是不正义 的 , 也就 是说 人 呢 ?谁 是适 当的 人 ?从这个 定 义里 找不 正义 的 内涵是什 么 ; 二 、 第 为什 么要 实行 城 出来 , 以需要 确定 谁 是适 当的人 : 义给 所 正 邦和 公 民正义 , 也就 是说 正义 的意 义何 在 ; 予 的对 象 。 第三 、 既然 城邦 与公 民正 义是很 有 意义 的 , 3 正 义是善待 友人 、 、 恶对 敌人 那 么 我们 将如 何去 实现 它们 呢 ? 即正义 的 柏 拉 图指 出:正 义就是把 善给 予友人 , ” 实现途 径 。 把 恶给 予敌 人 。…把善 给予友 人” 典型是 。 的 医生把 医疗技术给 予病人 、 手对付 航海风 舵 正 义的 内涵 在 理想 国首卷 中, 拉 图就 借苏格 拉底 浪维 护 同船人 的平 安都 是 把善 给予 友人 ; 柏 ” 之 口引出 了” 正义 是什 么 ?” 问题 的讨论 。 在 把 恶 给予 敌 人” 在 战争 中联 友而 攻 敌 的 是” 接下来 的几卷 里, 苏格拉 底对五 种不 同的有 时候 。” 问题在 于 : 一 , 照上 面 的例 子 , 第 按 关正义狭 隘及不 确实 的定义进 行 了批 评 , 并 可能导致 医生在 没有病人 的时候 、 手在没 舵 且提 出 了他的 正义观 点 。 有航海 的时候 、 打仗 的时候 , 不 正义 成为无 有 带来” 以下五个 方面对 于正义 的认识 , 本上 用 的东 西 , 时有用 的但 不是 正义 的, 基 都来 自于 感觉 、 常识 。 拉 图分别给 予其 批 正义平 时 在满足什 么需要 , 什么 好处 上 柏 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论述的正义论是其伦理观点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谈论中带领人们脱离感性世界,通过对灵魂和国家正义的探讨,为人生和社会设计出了一个理想的模型。

正义论强调人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人各司其职,为社会共同体的幸福致以最高的努力。

然而,在其论述中却不难发现其矛盾之处。

关键词:正义;理想国;灵魂;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22-02正义观念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首先是被当作一种宇宙观提出来的:“阿那克西曼德在论述构成万物的原质时,认为‘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补偿了。

’正义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界的必然性或规律,它规定这自然界的各种原质之间的平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界限。

”[1]正义最初的含义,是古希腊人的不朽信仰,即一种不能超越,永恒、固定的界限,它指导着古希腊人的生活。

《荷马史诗》中,正义的问题就被进一步的提出,然而它已经不是作为一种宇宙观,而是作为人对于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人类为了生活必须寻求一种正当性——这种正当性也不可能来自反复无常的诸神。

“正是人的血气(thymos)——即对何为正确、何种东西带来尊严与荣誉的精神感受——捍卫并维持着这些秩序原则”[2]1时,正义的定义正受到挑战:这种秩序多大程度上能给个人带来荣誉。

柏拉图的问题也是关于人性的,即一个人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在世界上生存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才能获得在伦理道德意义上能被解释和追寻的意义,他的智慧和品性如何得到保护和推广。

在社会共同体层面上的表述就是,一个社会共同体通过何种制度的建造,才能给予居民最好的位置,让他们习得社会德性——即一种将会导致人们遵循公民权威并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的品性,并通过此达到幸福。

这关乎正义,对正义的追寻。

一、正义的引入正如克法洛斯那里学到的,就大多数而言,法律仅仅是城邦立法者的意愿,正义仅仅是意味着遵循法律,而服从却不是为人们所欲的,但苏格拉底用“归还一件武器给疯子是否正义”的例子轻易地驳倒了克洛法斯。

与玻勒马霍斯的争论中,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人的美德,应该是与善相关的,正义的人不能用他的美德做出恶的事情。

有论者认为,在克法洛斯与玻勒马霍斯之间,“被构想为一个人自己的好处的正义与被构想成共同的好处的正义之间的关系,正是《王制》的持续关注。

”[3]36特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意味着“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则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了它自身,而只是为了他的对象服务的——当统治者作为真正的统治者时,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但是特拉叙马霍斯揭开了覆盖在统治之上自私的面纱——法律知识服务于城邦中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为了自私的目的就伤害其他的部分。

而在这个层面上,正义和法律成为一体的话,正义的不确定性必定削弱了它自身的合理性。

与特拉叙马科斯进行的没有结论的讨论结束时,他们并没为正义给出一个定义,但是这一冲突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

传统正义的定义被化为废墟,显露出对一个崭新开端的需要。

他们成功定义了正义问题:即正义或者是一个城邦繁荣的东西,或者是一种灵魂的德行,因而对个人幸福的必要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两种可能性是否能一致,亦即:“献身于共同好处是否导致灵魂的健康,或者拥有健康灵魂的人是否献身于共同好处”[3]60?二、关于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个人的幸福与共同体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

共同体的组成乃是个人生存的非自足性。

柏拉图的理想城邦中,知识是治国的知识,护国者的知识即智慧也作为一种美德就毋庸置疑了。

护卫者的“勇敢就是一种保持”,但作为国家品质的勇敢是在自然基础之上,与法律相关的,由教育造成的勇敢。

节制是“一种好的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4]150,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协调。

而那个令节制、勇敢、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在它们产生之后一直保护着它们的那个品质则是正义。

当国家的统治者运用其智慧统治着国家,护卫者充分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广大被统治者安分的从事自己的职业,接受着统治者的统治,即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

城邦的正义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柏拉图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的具体含义就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控制选举……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这种交换和干涉会意味着国家的毁灭。

”[4]156不过,柏拉图在“毫无根据居然就确定了这四种——而且仅仅这四种——德行是使城邦变好的东西。

”[3]105而且,在对城邦正义的论述中,城邦及其正义是否合理,论证得含混不清。

“凭什么知识就存在于统治者身上,又凭什么勇敢就体现在卫国者身上,而普通百姓就只能具有欲望?”[5]这种配置的合理性可以从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初衷得到解释。

柏拉图着眼的是城邦的整体幸福,而各司其职即是营造一种和谐。

在等级森严,城邦居民不会僭越其职业的前提下,他们之间和睦共处,然而这必然又涉及公平的问题。

公平是人们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追求正义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必然不能违背公平这一人类基本追求。

各司其职的正义只能导致倾斜的社会局面。

然而,柏拉图一再强调:人是不一样的。

因而公平是应该被放弃的,正义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那么,整体的幸福又应该怎么定义呢?上述专业化分工的配置在客观上也体现了一种“应得”。

所谓应得,就是各人应得的归于各人。

而这不又体现了古希腊人心目中关于正义的定义吗?关于“应得的神话”在这里被柏拉图定义了:人灵魂的组成不同决定了应得之物的不同。

应得之物没有充分的理由成为全城邦的标准,它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灵魂种类有不同的分量和含义。

三、关于灵魂的正义在论述完城邦的正义之后,苏格拉底开始转向灵魂正义方面的论述。

“我们很有理由的假定,它们是两个,并且彼此不同。

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的,可以称为灵魂的理性部分。

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受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亦即种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

”[4]165同时,我们还拥有“藉以发怒的部分”,即激情。

它们“正如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中对应着也有这三种品质。

(统治者是金子制造的,军人是用银子制造的,而平民是用铜和铁制造的)。

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且数目相等。

“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这个人为勇敢的人。

”[4]170“我们也因每个人身上的这个起领导作用的和教授信条的小部分——它也被假定为是这个人身上的懂得这三个部分各自利益也懂得这三个部分共同利益的——而称他为智慧的。

”[4]170所以,和国家的正义类似,如果一个人灵魂内部的各种组成部分在自身内部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节制的人就是正义的。

一个正义的人,其灵魂中理智的部分是智慧的,为整个心灵谋划,起领导作用;激情无论在快乐中还是在苦恼中都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是勇敢的;音乐和体育的训练使灵魂中的理智和激情部分相协调,真正起本分的作用,保卫灵魂和身体不受外敌的侵略,领导占人们灵魂最大部分的欲望。

四、灵魂正义与国家正义的关系“当国家中有一部分人不正义时,另一部分人就没有幸福可言,整个国家也就不是幸福的,也是不正义的。

”[6]这是不能成立的,国家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决定关系,最大程度也只是相互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个人德行同构体的矛盾之处。

“不论是国家的正义还是个人的正义,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它都意味着一种最高的指导原则,使国家或个人的灵魂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秩序,它既是由于它自身也是由于其后果具有价值意义的。

”[1]通过这种同构,柏拉图将正义的国家和正义的个人统一起来。

所以柏拉图提出论断:“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

”城邦的各部分及作用为什么会和灵魂的各个部分相对应,柏拉图没有给出答案,它们仅仅是被机械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们之间仅仅有“伪造的统一性”[3]113。

诚然,个人的美德能促进国家的美德提升,个人的正义会促进国家正义的发展。

个人对正义的追求无疑巩固了整个共同体,增强其凝聚力。

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是共同体的一部分,履行特定的秩序而不考虑自身的权利问题,消解了个人的存在性。

这种整体有序性,成为了公民在追寻正义过程中的理性产物。

实际上,柏拉图利用城邦的共同利益为诱饵消除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与竞争,让城邦概念先于现实城邦,以此达到概念城邦的确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时间作用,它赋予城邦以秩序,只有正义的城邦才能出现正义的公民,给予公民以生活意义,公民“意识到正义作为公共原则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源于对共同体的尊重”[7],公民才能在其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城邦的正义是完整意义上的正义,城邦正义是超越个人利益的客观、普遍的标准。

参考文献:[1]李永华.《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aelene w.saxonhouse.阿喀琉斯传说中的血气、正义和制怒[g]//血气与政治.尚建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allan bloom.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m].刘晨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刘华萍.浅析柏拉图正义论证中的问题——对《理想国》的解读[j].理论界,2009,(9).[6]郑辉,刘飞.柏拉图国家与公民合一的正义观——对《理想国》的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7][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m].卢华萍,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