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第34章 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

[生理和药理作用]
1.生殖系统 (1)使内膜转为分泌期,利于孕卵着床、发育。 大剂量使内膜退化、萎缩。 (2)抑制子宫,降低对缩宫素敏感性,“保胎”。 (3)与雌激素一起促进乳腺发育,为哺乳作准备。 (4)较大剂量抑制排卵(负反馈调节→ LH ↓)。 2.对抗醛固酮、利尿。 3.轻度升温,在月经周期黄体相基础血,常见妇科疾病, • 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 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 功能失调所致。 •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 不规则出血。
[不良反应]
1. 常见:恶心、厌食、头昏等,减量反应轻。 2.长期大剂量 (1)刺激内膜过度增生——子宫出血,子宫癌 发生增加。 (2)水钠潴留、胆汁淤积性黄疸 (高血压、肝 功能不良慎用)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天然孕激素 黄体酮(孕酮,progesterone) 17α-羟孕酮类 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甲地孕酮、羟孕酮己酸酯 19-去甲睾丸酮类 炔诺酮、双醋炔诺醇、炔诺孕酮
孕激素类药 【来源】
• 孕激素(progestogens):卵巢黄体分泌,妊 娠3~4个月后,黄体逐渐萎缩而由胎盘分泌代 之,直至分娩 • 天然孕激素为黄体酮(孕酮,progesterone) 含量很低 • 临床应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及其衍生物
The two human ERs are 44% identical in overall amino-acid sequence
[生理及药理作用]
• 未成年女性 促使第二性征和性器官发育成熟 • 成年女性 维持女性性征 参与形成月经周期 提高子宫敏感性 • 较大剂量
抑制GnRH分泌,抗排卵 抗催乳素,抑制乳腺分泌 抗雄激素作用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抗孕药
药理学——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药理作用
生殖系统 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向分泌期转变 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协同雌激素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抑制LH分泌,抑制排卵 宫颈管粘液,输卵管收缩,阴道 上皮脱落
竞争性对抗醛固酮 升高体温
临床应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泌耗竭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 反馈间质细胞刺激激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性激素分类
性激素:性腺分泌的 激素,属于 甾体化合 物,包括 雌激素,孕 激素、雄激素
性激素类药物: 临床应
用的是人工合 成及其衍生物
性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卵巢性激素的产生细胞
门细胞: 雄激素
妊娠黄体:孕激素、雌激素、 松弛素
次级 卵泡
内膜细胞: 雄激素 颗粒细胞:将内膜细胞
合成的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
不良反应
类早孕反应 生殖器畸形:黄体酮 女胎男性化:19-甲基睾丸酮 肝功能障碍:19-甲基睾丸酮
二、 抗孕激素类药
干扰孕酮合成或阻断孕酮作用
孕酮受体阻断药: 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3β-羟甾脱氢酶抑制剂: 达那唑,曲洛司坦
米非司酮
药理作用:孕激素受体阻断药
CH3
抗着床 抑制排卵
N H3C
OH
CH3
二、 雌激素拮抗药
一 竞争性受体拮抗药:氯米酚
药理作用:阻断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 诱发排卵
临床应用:功能性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
不调,晚期乳腺癌,闭经(避孕药导致)
副 作 用:卵巢肥大
卵巢囊肿者禁用
二、 雌激素拮抗药
二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他昔莫酚、雷洛昔酚
药理作用:选择地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产生类 或抗雌激素作用
1000141药理学(药)_第34章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_1002

21
【不良反应】
1、类早孕反应 2、子宫不规则出血 3、闭经 4、乳汁减少 5、凝血功能亢进 6、轻度肝损害 7、其他:可能出现座疮、皮肤色素沉着,个别 人可能血压升高。
22
【禁忌证及应用注意】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其他水肿倾向者慎用。 急慢性肝病及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治疗者不宜用。 对长期用药是否会增加肿瘤发病率的问题,各 家报道不一,但仍应注意,如长时用药过程中 出现乳房肿块,应立即停药。宫颈癌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避孕药的 肝内代谢,影响避孕效果,甚至导致突破性出 血。
25
四、外用避孕药
杀精剂: 制成药膜臵于阴道深部,溶解后能 迅速杀灭精子,或破坏精子顶部,失去 穿透卵子的能力;同时形成粘液,阻止 精子运动。 但失败率高于其它屏障避孕法,合 用将更有效。
26
附:抗早孕药
米非司酮(RU486)为孕激素受体拮抗 剂,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孕酮与 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但没有孕激素活 性,从而阻碍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与米索前列醇(可收缩子宫)合用用于 抗早孕,疗效在90%以上,但有出血时 间长等缺点。
20
【分类及用法】
1、短效口服避孕药 如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甲地孕酮 片及复方炔诺孕酮片等。 2、长效口服避孕药 是以长效雌激素类药物炔雌醚与 不同孕激素类如炔诺孕酮或氯地孕酮等配伍而成的 复方片剂。 3、长效注射避孕药 如复方已酸孕酮注射液(避孕针 1号)。 4、埋植剂 以已内酮小管装入炔诺孕酮70mg,形成 棒状物,植入臂内侧或左肩胛部皮下。 5、多相片剂 为了使服用者的激素水平近似月经周期 水平并减少月经期间出血的发生率,可将避孕药制 成多相片剂,如炔诺酮双相片、三相片和炔诺孕酮 三相片。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性激素药和避孕药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性激素药和避孕药
性激素药和避孕药:
一、雌激素类药: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快雌醚、已烯雌酚
临床应用:
1、绝经期综合症
2、功能性子宫出血
3、卵巢功能不全和闭经
4、乳房胀痛
5、晚期乳腺癌
6、前列腺癌
7、痤疮
8、骨质疏松
作用:
1、促进未成年第二性征和性器官发育
2、保持成年女性性症,参与月经周期形成
3、发挥排卵作用,抑制乳汁分泌
4、轻度水钠潴作用
5、促进凝作用
二、抗雌激素类药:氯米芬、他莫昔芬
三、孕激素类药: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已酸孕酮、炔诺孕酮、双醋炔诺酮
作用:
1、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2、对代谢的作用:促进钠、氯排泄及利尿
3、升温作用
应用:
1、功能性子宫出血
2、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3、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
四、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天然雄激素---睾丸素; 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司坦唑
作用:
1、生殖系统和作用
2、同化作用
3、兴奋骨髓造血功能
应用:
1、睾丸功能不全
2、功能性子宫出血
3、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
4、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5、同化作用
五、避孕药
例题:
短效口服避孕药作用机制
A.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排卵过程受阻
B.抑制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使受精卵着床过程受抑
C.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受精过程受阻
D.改变宫颈黏液,影响精子进入子宫腔
E.影响输卵管正常活动,改变受精卵运行速度,以致受精卵不能适时到达子宫正确答案:ABCDE。
药理学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妇女的月经周期的形成
进入黄体期,黄体分泌较多的孕酮和雌 激素,尤其是孕酮,从而抑制GRH释放, LH释放的量和频率亦减少。若未怀孕, 几天后黄体停止功能,甾体激素水平下 降,产生月经。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 少,垂体FSH和LH的分泌又开始增加, 重复另一个周期。如怀孕,胎盘分泌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使黄体功能维持一定 时间,适应妊娠的需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雌激素类药的作用
2、小剂量雌激素,有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 促进乳腺导管和腺泡生长发育的作用,而大剂 量雌激素,则有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抑制催 乳素的作用,抑制排卵以及对抗雄激素的作用。 3、代谢方面,有促进水钠潴留、骨钙沉积、 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低糖耐量等作用。 4、增加血凝度,在应用较高含量的雌激素避 孕药丸时有增加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低含量雌 激素避孕丸则不会发生。
雌二醇口服吸收后,在血液中主要与性
激素结合球蛋白特异性结合。在肝代谢 快,主要经17β-羟甾氧化还原酶作用代 谢成雌酮,再经16α位羟基化,形成16α羟基雌酮和雌三醇,代谢产物大部分以
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形式从尿排出。 部分经胆汁入肠,形成肝肠循环。
【药动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炔雌醇、炔雌醚等乙炔衍生物及氯烯雌 醚吸收后贮存在脂肪组织,然后再缓慢 释放,加之其肝内代谢慢,因此口服效 果好,维持时间长。经酯化的雌激素如 苯甲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和环戊丙酸 雌二醇,肌肉注射后吸收缓慢,故维持 时间长,己烯雌酚口服后在肝内代谢慢, 口服疗效亦好。
第33章 性激素和避孕药2

第三十三章性激素和避孕药第三节孕激素类及相关药物基本知识: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分泌转化、蜕膜化过程、维持性周期及怀孕等起重要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先兆流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
另外,孕激素与雌激素配伍用作口服避孕药。
分两类:一、孕激素和甾体避孕药二、抗孕激素类药物考点:1.具孕激素共同结构特征:属于孕甾烷类(10、13、17三个取代基),3位和20位带有羟基或羰基。
2.内源性孕激素以黄体酮活性最强。
3.性质:两种晶型,α型、β型,熔点不同,活性无差别。
4.20位上甲基酮结构(可与高铁离子络合,与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则生成蓝紫色的阴离子复合物。
)5.迅速代谢失活,只能肌内注射油剂或使用栓剂。
代谢过程:①4、5位双键的还原;②3位、20位羰基的还原;③6位α-羟基化的产物。
★故在6位引入双键、卤素或甲基还可增强活性,得到一批黄体酮衍生物类强效口服孕激素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
6.用途: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
考点:1.结构是黄体酮结构改造的衍生物,(黄体酮代谢代谢在6、16、17位)6位引入α甲基,17位引入乙酰氧基。
2.强效可口服,无雌激素活性,用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
长效避孕针。
考点:1.结构:是甲羟孕酮6位引入双键,(即17a位乙酰氧基,6位引入双键,6位甲基)。
2.高效避孕药。
考点:1.结构是醋酸甲地孕酮的6位甲基换成氯(17α位乙酰氧基,6位氯,6位双键)。
2.口服强效孕激素,与长效雌激素炔雌醚配伍组成复方炔雌醚片,作为长效口服避孕药,服药1次可避孕25天。
考点:1.结构:孕甾,但19位去甲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
2.用途:用于短效口服避孕药,子宫出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
3.作用时间短,17β-OH酯化后成为前药,如醋酸炔诺酮和庚酸炔诺酮,具有长效作用4.18位多一个甲基的左旋体称左炔诺孕酮。
药物化学性激素和避孕药考点归纳

第三十三章性激素和避孕药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三类第一节雄性激素类及相关药物药物分三类:1、雄激素类药物维持雄性发育及促进第二性征发育,还具蛋白同化活性。
2、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质形成,使肌肉增长,骨骼粗壮。
用于内源性雄激素分泌不足的替补疗法外,还用作营养药物。
3、抗雄激素类药用于治疗雄激素依赖型疾病一、雄激素类睾酮1、结构上属于雄甾烷类,在睾丸中作用最强的是睾酮。
2、代谢:睾酮易代谢。
①4,5位双键还原,②3-羰基还原为3-羟基,③17β-OH氧化为17-羰基,使睾酮活性消失,故睾酮口服无效。
基本结构及特点:3、对睾酮进行结构修饰,将17位羟基进行酯化,如丙酸睾酮,可减慢代谢速度,或在17α位引入甲基如甲睾酮,可口服。
(一)甲睾酮考点:1、结构是在睾酮的17α位引入甲基,增大17位的代谢位阻,是第一个口服的雄激素药物。
2、临床用途:男性缺乏睾酮引起的疾病,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3、毒性:有肝毒性黄疸,女性大剂量使用具男性化的副作用。
(二)丙酸睾酮考点:1、将睾酮的17-OH进行丙酸酯化制成的前药,用其油剂。
2、肌内注射后在体内逐渐水解释放出原药睾酮,是睾酮的长效衍生物。
3、用途:治疗男性性功能低下、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肌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4、毒性:女子男性化、男子女性化、水钠潴留,导致男性前列腺增生并加速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生长。
二、同化激素类药物基本知识:雄激素还具蛋白同化活性,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代谢,治疗病后虚弱和营养不良,对雄激素结构改造目的是获得蛋白同化激素,但作用完全分开困难,故雄激素活性是蛋白同化激素的副作用。
考点:由于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内分泌系统等具有危害性,故被国际奥委会和多个专项体育组织列为禁用药物。
(一)苯丙酸诺龙考点:1、结构特征:雌甾母核(结构修饰,19去甲基,降低雄激素活性),17β-羟基的苯丙酸酯。
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的基本知识

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的基本知识任务四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2)了解同化激素作用,避孕药的种类、作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能力目标(1)能说出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作用及应用;(2)能识别避孕药的种类、作用、主要不良反应。
案例引导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激素,其作用各不相同,避孕药多属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应熟悉其作用、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及处理方法。
案例分析:患者,女,30岁。
妊娠55日,腹痛伴少量阴道出血1日,化验尿HCG (+)。
查体:身高160cm,体重51kg,发育正常,神清,自动体位。
体温36.2℃,脉搏88次/分,血压正常。
B超示宫内早孕。
诊断:先兆流产。
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治疗7日;安络血8mg,口服每日三次。
经治疗,患者阴道出血停止,腹痛消失。
一、性激素类药(一)雌激素及雌激素拮抗药雌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estrogens)主要是雌二醇(estradiol)。
从孕妇尿提出的雌酮(estrone)和雌三醇(estriol)等,多为雌二醇的代谢产物。
雌二醇是传统的雌激素类药物,近年来以雌二醇为母体,人工合成许多高效的衍生物,如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炔雌醚(quinestrol)及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等。
此外,也曾合成一些结构较简单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制剂,如已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作用】(1)促进女性性征和性器官发育:①对未成年女性,促使子宫发育、乳腺腺管增生并使脂肪分布发生变化;②对成年女性,保持女性性征并参与月经周期。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殖变厚(增殖期),与黄体酮一起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同时使阴道上皮增生,浅表层细胞发生角化。
(2)抑制排卵和泌乳:较大剂量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发挥抗排卵作用,并能抑制乳汁分泌;此外,还具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二、雌激素拮抗药 氯米芬可诱发排卵,用于功能性不 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 调、晚期乳腺癌及长期应用避孕药 后发生的闭经等。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1. 天然孕激素: 黄体酮(progesterone, 孕酮) 2. 人工合成衍生物: * 17α -羟孕酮类 ,如甲羟孕酮 (medroxyprogesterone)、甲地孕(megestrol 等; * 19-去甲睾丸酮类,如炔诺(norethisterone)、 双醋炔诺酮(etynodiol diacetate)、炔诺孕酮 (norgestrel)等。
基本要求
• •
•
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 孕激素和雄激素,属甾体化合物。 临床应用的性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品及 其衍生物。常用避孕药多为雌激素与孕激 素的复合制剂。 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前叶的分泌有反馈 作用,常用的甾体避孕药根据负反馈而设 计。
女性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药理学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Sex Hormones and Contraceptives
内容提要
1. 2. 3. 4.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孕激素类药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避孕药
基本要求
掌握:1.雌激素类、孕激素类和雄激素类药物的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避孕药的类型 熟悉:1.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类的药理用 2.雌激素拮抗药及的同化激素临床应用 3.常用避孕药(主要抑制排卵)的药理作用 及不良反应 了解:1.性激素类分泌及其调节 2.其他类型避孕药的特点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生理及药理作用】 1.生殖系统:促进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为分 泌期,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发 育;降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进 乳腺腺泡发育;抑制排卵。 2.代谢:对抗醛固酮作用。 3.升高体温。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临床应用】 1.功能性子宫出血 2.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3.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4.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 【不良反应】 较少,但黄体酮有时可致生殖器畸 形,炔诺酮等可引起肝功能障碍 。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生理及药理作用】
1.生殖系统:
促进男性器官及副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促进男性生殖功能。
2.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临床应用】
1.睾丸功能不全 2.功能性子宫出血 3.晚期乳腺癌 4.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贫血 5.虚弱:消耗性疾病、骨质疏松、生长 延缓等虚弱情况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一、雄激素类药 1. 天然雄激素(androgens): 睾酮(testosterone,睾丸素) 2. 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 甲睾酮(methyltestosterone,甲基睾酮)、丙 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 丙酸睾丸 素)和苯乙酸睾酮(testosterone phenylacetate 苯乙酸睾丸素)等。
避孕药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药理作用】 1.抑制排卵:雌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GnRH
释放,从而减少FSH分泌;孕激素又抑制LH释放,二者 协同抑制排卵。
2.抗着床作用:抑制子宫内膜正常增殖,不利于受精
卵着床。
3.使宫颈粘液粘稠度增加,不利于精子进入宫腔 4.其他作用
第四节
避孕药
【分类及用法】
第一节
【临床应用】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1.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卵巢功能不全和闭经 3.功能性子宫出血 4.乳房胀痛及退乳 5.晚期乳腺癌 6.前列腺癌 7.痤疮 8.避孕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常见厌食、恶心、呕吐及头昏等 2. 长期大量应用可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子宫出 血 3. 水、钠潴留,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一、雌激素类药 1.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estradiol, E2)等 2. 人工合成衍生物: 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 炔雌醚(quinestrol) 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等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生理及药理作用】
1. 2. 3. 4. 5. 对未成年女性 对成熟女性 内分泌功能调节 影响水盐代谢 其他
1.短效口服避孕药 2.长效口服避孕药 3.长效注射避孕药、埋植剂 、多相片剂
第四节
【不良反应】
避孕药
1.类早孕反应 2.子宫不规则出血 3.闭经 4.乳汁减少 5.凝血功能亢进 6.轻度损害肝功能 7.其他:可能出现痤疮、皮肤色素沉着等
第四节
避孕药
二、其他避孕药
1.抗着床避孕药 2.男性避孕药 3.外用避孕药 4.抗早孕药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不良反应】
1.性功能改变: 女性男性化,男性功能改变 2.胆汁淤素类药
二、同化激素类药
* 同化激素类药物(苯丙酸诺龙等)
男性化作用较弱,以同化作用主。 * 主要用于蛋白质同化或吸收不良, 或蛋白质分解亢进或损失过多的病 例。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