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颜色如花命如叶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翻译: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蝶恋花字词解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与"对"意同。
⑻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⑽消得:值得。
蝶恋花背景:无蝶恋花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朱淑真爱情悲剧心理探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Ξ朱淑真爱情悲剧心理探微苏 萍摘 要 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真在诗词中所表露的爱情悲剧心理,是由于她的超越现实的爱情观和心灵孤傲以及强烈的个性意识而形成的。
关键词 宋代 朱淑真 爱情悲剧朱淑真和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同为后世所推崇的两位才女,她们的代表作分别为《断肠集》和《漱玉词》,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之双璧。
明代以来,二集合刊,深受读者喜爱。
可是朱淑真无论在哪方面都比李清照不幸得多。
从文学事业上看,李清照以其婉约词派跻身于男性主宰的文学史中,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并驾齐驱,争得自己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蜚声于古今中外,保留下来的《漱玉词》较为完整供后人研究传诵;而朱淑真的手稿被焚,流传下来的《断肠集》是同情她的才华被埋没及身世不幸的后人,从民间口诵朱淑真诗词及散见于其它书籍的书信中整理出来的。
又因其诗词“骨韵不高”(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53页),偏于伤感,所以现今流行的文学史很少提及她的名字,这与我国文学史偏重政治内容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很大关系。
由于历代延误,至今朱淑真的生卒年代、籍贯、家世及她曾为之心碎的婚姻情况等,仍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这是朱淑真的不幸,更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幸。
另外,李清照有一个历来为人赞美羡慕的知己之爱情,她与赵明诚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实为罕见;可朱淑真却“下嫁庸吏”(魏仲恭《序》),终生受尽感情的折磨,准确地说,她的《断肠集》就是这种不幸情感的结晶。
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真性与品质的莫过于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体验,而才女的悲剧情感更见其思想。
为了让后人更深入地理解朱淑真及其文学价值,我们从才女的特殊悲剧心理,走进她独特的情感世界,领略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一、超越现实的爱情观所形成的心理悲剧在众多对朱淑真生卒籍贯考证中,最有权威的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王士祯于京师见到的《璇玑图记》,文末署作“绍定三年二月(1230年2月)钱唐幽楼居士朱氏淑贞书”。
颜色如花命如叶

回味印象大同THE IMPRESSION OF DATONG10颜色如花命如叶◎秦 云煌煌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女诗人女词人没有几个,但一提到女诗人女词人,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惦记着她。
对李清照来说,这也许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快慰,可她早已作古,但愿她泉下有知。
其实,和他同处一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位才女朱淑真,她极具才情,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只是这颗明珠被李清照这个诗词中的太阳所遮盖,人们不太注意察觉而已,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尘雾,拂去历史的尘埃,她依然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自号幽栖居士。
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安徽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朱淑真幼聪颖,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仕宦商人,因志趣不同,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有诗集《断肠诗》词集《断肠词》。
作为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女,朱淑真娴熟纯真,“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抱负,但时代不允许,虽优而不得仕,只能待字闺中吟诗填词。
朱淑真诗词中对春天的吟咏特别多,一部收有三百多篇诗作的《断肠诗词集》近三分之一写春天,写春景,回味THE IMPRESSION OF DATONG 印象大同11而且大多是朱淑真在少女时代的作品,她的春天诗绝非平庸的景色诗,而是寓情于景,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感。
比如《春园小宴》《立春前一日》《立春古律》《春游观鱼亭》《恨春五首》等等。
在这些诗里,透露出了她对春的内心的喜悦与变化,记录了她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也记录了她婚后生活不和的孤苦情怀,倾诉了她对婚姻、社会、封建礼教的不满与抗争。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把她对春天的恨推向了新的高潮,也体现出了她对封建社会女子地位极其低下的抗争呼声。
重阳节菊花诗歌

重阳节菊花诗歌【篇一:汇聚重阳节与赏菊诗句】汇聚重阳节与赏菊诗句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下面小编为大家奉上一系列重阳赏菊诗句,供大家欣赏。
方法/步骤1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郑谷《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6刘克庄《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7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8陈佩《瘦菊为小婢作》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9朱淑真《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0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篇二:关于菊花的诗句】关于菊花的诗句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刘克庄《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陈佩《瘦菊为小婢作》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从花的意象看朱淑真的人格魅力

芍药:花色鲜艳,花香馥郁,形似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相”。“芬芳红紫间成丛,独占花王品第中。”(《芍药》)芍药花如火如荼的开放,红紫相间,煞是好看,可以堪称花王品第。诗人由此表达了对于芍药的情有独钟。
荼蘼:花色美艳,古人亦以“国色天香”赞咏之。“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鹧鸪天》)这美丽的春景让朱淑真沉醉,幸好有艳丽的荼蘼使诗人从春醉的状态中缓过神来。
桃花: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映衬,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朱淑真却借桃花表达了另外一种情怀。“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鹧鸪天》)描绘了一幅春日桃花凋谢图:一整天都刮着无情的东风,吹得柳絮纷飞,桃花满地,连溪水里也飘着花香。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桃花的怜惜,对于美好春景的留恋,隐含着对破坏美好生活恶势力的厌恶与憎恨。“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窗西桃花盛开》)这里朱淑真用了刘禹锡《游玄都观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意境。这里的“刘郎”应是她的情人。“刘郎”亲手栽种的桃花,已经开了好几回了。年复一年,花谢花开,却始终不见他回来。这里诗人借刘郎手栽的桃花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离愁之情。
中国史上的那些女性们

才弱摩 情的也 。青以陆 春他小 〄毕曼 却生因 同的徐 时灿志 也耀摩 掩光而 没芒被 着燃人 陆烧熟 小着知 曼陆〄 绝小而 世曼徐 的孱志
起可是三一心 所以一分抹中 有在汪 明的如 男任碧她月朱果 性何海不光砂说 潜一〄是。痣“ 藏个澄玫她〄南 的时净瑰不那唐 热代透〄是么北 情兴明却烟陆陆 比 与风却玫花小” 欲作又 〄曼中 望浪深瑰却便的 美 。〄广艳比是唐 她难 烟那瑛 可测动花床是 人 以。〄寂前男 挑她 寞的人 她 ;
了到摸花才呀度的入唐 头处的瓣有〃青牡宫朝 。说是立出你春丹。开 “〄含即头年〄、一元 羞杨羞收之年不月天年 花玉草缩日岁胜季〄间 ”环。〄<岁叹 她〄 称和这绿”还息 到有 号花时叶声有〄 花一 得比〄卷泪盛对想园美 来美被起俱开着自赏貌 。〄一低下之花己花女 花宫下。时说被散儿 儿娥。刚〄:关心杨 都看哪 我“在〄玉 含见想一什花宫看环 摸 羞。到花么呀内见〄 低宫〄 时〄〄盛被 下娥她〄候花虚开选
片片胡含窘了则局晓 中。蝶蓄境所有大的 的她在的甚遭着异“胡 出是近笑而难长。电蝶 色中半意险堪久阮影是 表国个。境与的玲皇中 演早世 〄委艺玉后国 使期纪 但屈术在”早 她的的 她;生电。期 成著演 展胡命影胡影 为名艺 现蝶。事蝶坛 电生 给一阮业与最 年影涯 人生玲的阮灿 代表中 的同玉盛玲烂 初演〄 始样以年玉的 的艺主 终有决戛名明 电术演 是过绝然声星 影家了 深进的作相〄 皇。百 深退方别当是 后她余 的维式〄〄家 。在部 酒谷表胡可喻 影影 窝的达蝶结户
——
云集的美女,让上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 海显得分外的香艳。 六十年前的上海百 乐门舞厅(Paramount), 号称“远东第一乐府”。 梦幻般的灯光,玫瑰花 图案的地板,浪漫的爵 士音乐,光滑如镜的弹 性舞池,仿佛都述说着 上海的绚丽与奢华。有 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 跳舞、消闲、挥洒青春, 她就是唐瑛。当时,在 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 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 唐北陆”。
重阳节的来历诗句

重阳节的来历诗句篇一: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残菊》宋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仪鸾殿早秋》李世民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感遇四首》(之二)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唐.元稹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长相思》李煜(一题邓肃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清》秋瑾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兰确铭》晋王淑之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二十首》(其中两首)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朱淑真写花的诗词

朱淑真写花的诗词落花——【宋】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黄花——【宋】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长春花——【宋】朱淑真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
白菊——【宋】朱淑真回旋秋色漙情露,凌厉西风洁嫩霜。
莫作东篱等闲看,清新曾结广寒香。
海棠——【宋】朱淑真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趁春风二月期。
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
桃羞艳冶愁回首,柳妒妖娆只皱眉。
燕子欲归寒食近,黄昏庭院雨丝丝。
满池红影蘸秋光,始觉芙容植在旁。
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
蔷薇花·其一——【宋】朱淑真飞葩散乱拥栏香,万朵千枝不计行。
烂漫初开向清昼,会稽太守乍还乡。
蔷薇花·其二——【宋】朱淑真满地红影蘸秋光,始觉芙蓉植在旁。
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
杏花——【宋】朱淑真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
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桃花——【宋】朱淑真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
含羞自是不言者,从此成蹊入醉乡。
白菊——【宋】朱淑真回旋秋色漙清露,淩厉西风紫嫩霜。
莫作东篱等闲看,下清曾借广寒香。
芬芳红紫间成丛,独占花王品第中。
到底只留为谑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海棠——【宋】朱淑真天与娇娆缀作花,更于枝上散馀霞。
少陵漫道多诗兴,不得当时一句誇。
黄芙蓉——【宋】朱淑真如何天赋与芬芳,徒作佳人淡伫妆。
试倩东风一为主,轻黄应不让姚黄。
牡丹——【宋】朱淑真娇娆万态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
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
梅花二首·其一——【宋】朱淑真园林萧索未迎春,独尔花开处处新。
只有官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
梅花二首·其二——【宋】朱淑真消得骚人几许时,疏篱淡月著横枝。
破荒的皪香随马,春信先教驿使知。
青莲花——【宋】朱淑真净土移根体性殊,笑他红白费工夫。
幽姿羞损婵娟女,异色孤芳潋滟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淑真颜色如花命如叶
这是一个神秘的女人,她的生卒年不详,她的身世不详,就连她的诗词也大部分遗失。
史料对她的记载十分凌乱,我无法知道她的生平,她是那样的朦胧,让我无法看清她的本来面目。
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女词人,她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称为:“赵宋词女,李朱名家。
”
这个神秘女人就是朱淑真。
我无法看清她的眉眼,只能通过她的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坎坷的一生。
于是,我心中的朱淑真,从我的想象中缓缓走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那个从宋词里走来的,竟然是一个小姑娘。
这是一个天资聪慧、才貌惊人的女孩,她就像一朵花,含苞待放。
我看她的时候,她的脸上飞出两片红晕,那模样,羞羞答答。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此时大约十三四岁,流目顾盼之际,显出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
这一时期,她的父亲在浙江做官,家境优裕。
颖慧的朱淑真,饱读诗书,精晓音律,尤其在诗词方面,已崭露头角。
在钱塘一带,小有名气,被人称为“才女”。
这是朱淑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她读书作诗,偶尔练练书法、作作画、赏赏花、荡荡秋千,生活,就这样重复着,
虽然单调,但也缤纷多彩。
此时的朱淑真,已出落得花容月貌,光彩照人。
这样的年龄,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季节。
朱淑真也一样,她常常咏花吟月,抒发情怀。
她在早期的诗作《探梅》中咏道: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支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
严冬将过的冬天,阳光和煦,有着几许春意,这样的日子,泛起朱淑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撩拨着她心中的柔情,折一枝傲雪的寒梅,插向云鬓,浅笑含羞,悄悄问一声:“我漂亮不漂亮,像谁呢?”诗中被问的人到底是谁呢?问行人还是问初恋的情人,谁也说不清。
据说,此时的朱淑真,已有了初恋的情人。
如果说这首诗对爱情的描写有点朦胧,那么,再看看这首《清平乐,观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是一个夏天,踏着晨曦的初露,初恋的少女朱淑真与恋人携手前去观湖。
这样的季节,正是十里荷花飘香,两人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
于是,两人来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也不怕别人怎么议论,少女就投入男人的怀抱,那种初恋的幸福,通过“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就点了出来,爱情的体验跃然纸上。
正是这首诗,朱淑真遭到了道学家们的指责。
由此可见
爱情的力量和朱淑真的勇气。
遗憾的是,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恋爱。
因此,我们无法知道那个被朱淑真爱着的少年是谁。
香港学者黄嫣梨在她的《朱淑真研究》一书中认为:朱淑真在少女时代认识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书生,并且相互爱慕,暗生情笃。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权利选择爱情的。
朱淑真追求婚姻自由的个性张扬,当然被父母不能容忍,于是便包办下一门亲事。
在朱淑真出嫁之前,写下了一首《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肖郎万首诗。
朱淑真在这首诗里说,自己的少女时代就要结束了,可我还不知道所嫁的夫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希望能嫁个能诗能文,温文尔雅的才子,两人能诗书唱和,有着共同的爱好和情趣。
她为自己编织着爱情的美梦,大胆交代了自己择偶的标准。
然而,理想与现实中的爱情总是有很大的差距。
当朱淑真出嫁以后,她才知道,丈夫是一个应试落第弟子,通过捐输谋得了一个小吏。
虽不是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但也没有多少才情。
清高孤傲的朱淑真,心中不免有点失落。
虽然所嫁不尽人意,但朱淑真也认了。
她想,只要两人真心相爱,过一种平实的生活,终其一生,也未必不可。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一心一意想往上爬,官瘾很
大。
想当官的人太多,官道却很窄。
他虽努力往上爬,但最终没有爬上去。
做官无望,朱淑真的丈夫便一蹶不振,沉湎在声色犬马之中。
朱淑真多次劝说,希望他振作起来,可丈夫不但不听,反而对她拳脚相向。
朱淑真失望之余,写下了《愁怀》:鸥
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原本想嫁的是“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这样的才子,却不料嫁给了一个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的庸才,性格、学识、情趣的悬殊,使朱淑真对婚姻感到失望。
更失望的是,丈夫不仅与娼妓鬼混在一起,而且不顾朱淑真的强烈反对,纳了一个小妾。
这样的婚姻,彻底破灭了朱淑真对爱情生活的浪漫幻想。
年轻的朱淑真过早地走入了李清照晚年时的忧郁情怀。
这种情绪在词中尽展无余,也成就了断肠词的流传。
朱淑真的《秋夜有感》真实地再现了她寂寞无助、愁肠百结的心境: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从此,孤独寂寞陪伴着她,挥之不去,化之不开。
寂寞是苍凉的,伴随寂寞的还有无尽的思念、缠绵的回忆、淡淡的忧伤。
于是,在春天花开的日子里,朱淑真写下了《谒金门?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
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为了解除这段灰暗的婚姻,朱淑真决定“休夫”。
在封建社会,只有男人休妻,哪有女人休夫?朱淑真的做法,与她叛逆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能不说,朱淑真是个值得钦佩的奇女子。
朱淑真回到娘家后,任凭父母如何劝说,丈夫如何恳求,宁死不回。
这中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已无法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却矢志不移。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朱淑真这样做,与当时的社风民俗格格不入。
不管是她“休夫”,还是被夫“休妻”,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一般来说,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勇气。
朱淑真到底有多大的勇气?那就看看朱淑真的《黄花》吧: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死,不随黄叶舞秋风。
据说,朱淑真回娘家后,与少年时的恋人重续前缘。
父母怕她败坏门风,将她锁进深闺之中,严禁外出。
她的一首《寄情》,说出了她当时的处境: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杏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朱淑真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尽办法,将那封信送到了恋人手中。
尽管经历了“鱼沉雁
杳”的波折,两个有情人终于相会在元宵佳节。
相会的心情可想而知,那种喜悦,那种兴奋,那种快乐,无法言表。
这个经常悲悲凄凄的女人,此时此刻,脸上写满了春风。
相会之后,朱淑真写下了《元夜》,在诗中,到处都是“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暖春风”。
看到旧时的男友,虽然“新欢入手”,但朱淑真并不计较。
所谓“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虽然月色朦胧,但有些事情还是朦胧一些糊涂一些吧。
可是欢会之后呢?朱淑真却又愁了,“未必明年此会同”。
是啊!明年还能再相见吗?
朱淑真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他们曾经相爱,但当年的恋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可能与她旧梦重圆。
她清楚地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在她的另外一首诗中得以印证,那就是后人曾误判给了欧阳修的那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相约在月光下的柳林,莺俦燕侣,倾诉衷肠;今年却是行影孤单,徒忆前盟,怎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
从这首一往情深,婉曲绵长的词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朱淑真,已与恋人分手了。
为什么分手,不得而知。
也许是父母的棒打鸳鸯。
也可能是中断了联系,或者是那个情人因为
娶妻生子,主动与她斩断了情缘。
朱淑真的一生,是悲愁的一生,是凄苦的一生。
她一生追求浪漫的爱情,但爱情总是离她远去。
她的一腔痴情,换来的却是无情。
她所嫁非人,所爱亦非人,终生与忧愁、哀伤、寂寞相伴,在悲愤的断肠声中,郁郁而终。
朱淑真死后,后人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田艺蘅《断肠词?纪略》:“文章幽绝,才色娟丽,实闺阁所罕见者,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
”陈廷焯《词坛丛话》曰:“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
如此够了。
朱淑真,不枉红尘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