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合集下载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

论才女朱淑真的女性觉醒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度否定后被发掘的女性词人,她是宋代写就女性诗词最多的代表人之一,她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了她的一生,也向当时的封建势力发出了有力的抗击,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部《断肠集》融入了她的血与泪,也是她一生唱出的向往爱情、婚姻自由与自主的女性悲歌。

朱淑真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和大胆的言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并不惜以死抗争的女性形象,她的觉醒是她向当时男权社会发出的不满。

关键词:朱淑真;女性意识;根源朱淑真与李清照同是宋代的女词人,一部《漱玉词》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淑真的《断肠集》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而李清照一度被后来的学者效仿与称赞,但具有同样实力与才情的朱淑真却被人否定。

她的作品被父母付之一炬,就连她的生平资料甚至生卒年代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可见朱淑真在当时的地位。

现一般认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宋浙江钱塘人,生于仕宦人家,留有《断肠集》。

虽然她的生平史上记载甚少,但从她的诗词里也可看出她的一生并不顺意。

受过良好教育的她“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而聪慧的她却由于社会的约束而嫁与一庸吏,使她一下从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少女跌落为一个孤独、无望的少妇。

她争取无望,只得心灰意冷般回娘家以示不满与反抗。

但愈挫愈勇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新欢约会!她在那样一个束缚人性的社会里,当然也得到了“惩罚”:新欢弃之,父母亦嫌之。

抑郁的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虽然饱尝人生的苦涩,也执着坚守在“自己的田地”,但在那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中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年轻的她“愤然离世”,留下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香消玉殒的她也因行为的过激而给自己带来了“有失妇德”、“淫娃佚女”的骂名。

这也是她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

现存最早的关于朱淑真记载的是宛陵魏仲于淳熙九年(1182年)所作的序。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有名的才女,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

朱淑真在写作时多用梅花意象,并在梅花这一意象中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本文通过对朱淑真笔下的梅花这一意象的分析,浅层次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时代背景;诗词作品;梅花意象;女性意识正文: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人。

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才女。

也正如陈廷焯所说的:①“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经“宦游浙西”。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父母宠爱。

在家多读书、刺绣、弹琴、饮酒,形成了她单纯活泼的性格。

其夫为官场小吏,二人感情不睦,故而朱淑真在婚后抑郁苦闷,最终抑郁而亡。

现存有《断肠诗集》、《断肠词》,皆为劫后余篇。

二、朱淑真的诗词在封建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封建教条成为了禁锢女性思想的牢笼,也扼杀了女性拥有与男性相平等的自由与权力的可能性,女性沦为了封建社会的囚徒和牺牲品。

而朱淑真也正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以她丰富而细腻的笔调向整个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

在她留下来的作品中,打破了以往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把女性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抒写了女性对社会、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她在诗词中表现出的纯粹的女性之美。

古代闺阁女子素来生活面极窄,全部的生活仅仅局限在闺阁和自然界之中,所以朱淑珍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自然与爱情两个题材展开。

在她的作品中,以花草为题材的咏物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而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朱淑真吟咏最多的意象之一。

生活在咏梅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宋代,受时风影响,朱淑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自我经历投射到梅花这一意象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抒写中,借助不同形态的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为读者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梅花意象,使之呈现出一种女性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朱淑真是唐代女词人中的佼佼者,她创作的词章深情缱绻,意境深邃,语言幽美,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悲怆。

本文将从朱淑真的诗歌作品入手,分析她的创作特色,探讨她的女性词风。

朱淑真的生平朱淑真(约722年-约797年),字瑛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早年受父亲钟仪之教育,精通诗文,与成汭、杨师道、李九龄等人交游。

与唐玄宗皇后杨玉环有交情,曾任宾客御史,后因谏言被罢职。

后来,朱淑真离开都城,到洛阳和开封等地游历,多次被招入宫中,但都拒绝了。

晚年在东都长安隐居,精修佛学,闭门不出。

朱淑真临终时,还将自己的诗稿放在石窟中,以求后人传诵。

朱淑真的创作特色朱淑真的词章悲怆动人,风格清新自然,独具女性的个性。

她的词章常常放眼世事,既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文修辞,也不太用典。

她的词章运用了很多女子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依托于个体意识,强调了女性词人对韵律和音韵的敏锐感受。

其一,朱淑真的词章常用花草虫鸟等自然景物描写独特女性情感。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描写了女子因为世事悲凉而最终明白了人情冷暖的道理,又因感念情深而情愿和丈夫两相依伴。

此处即可感受到朱淑真提供的对世事的默默批判,也可以感受到女词人不单仅是诗歌艺术家,也是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此外,她的词章还常常将各种小动物融入到情感描写中,正如《踏莎行》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表现,以此表达女性的敏感气质及情感理念。

其二,朱淑真在词章的音调上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特色。

她的词章当中,押韵简单、音调明快、平仄轻缓,这些格律上的特点相对于男性诗人来说,更加注重韵律的美妙和明快。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何独秋风悲画扇”,这里的韵律处理得非常舒畅,这一点显示出了朱淑真独具的审美理解和造诣。

其三,朱淑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极深,很多词章中的意境和精神内核深深地扎根于这些佛学的思想。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大胆地流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体现出她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保存下来的诗有337首,词33首,均收录在魏仲恭编的《断肠集》中,与《漱玉词》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壁”。

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善诗词,晓音律,工书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但未能逃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适非偶,婚后夫妻生活并不和美,不愿将就一生,传说投水而死。

她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之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再加上宋代社会理学兴盛的各种束缚,造成了悲剧。

二、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研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女性意识是“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思考,审视女性内在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就是女主人公或者女性形象开始思考和争取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心灵情感和生命体验做出敏锐的反应。

在以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一直被看作男人的附庸品,女性意识也是被埋没的。

而朱淑真以独特的眼光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性别意识突出,同时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对独立性进行探索,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并大胆勇敢地站出来,公然向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对传统的妇女生活角色进行思考与质疑,这种自我意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朱淑真刚好是这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比较强烈的突出代表。

三、朱淑珍诗词的女性意识(一)性别意识文学史中描写女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在男性的笔下,关于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总是描写的过于表面不够细致入微,使人难以真正体会女性内心的感情世界,相比之下,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另一种意味,朱淑真即是一例。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
李清照的作品被誉为“婉约派之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风格比较
章节副标题
朱淑真的婉约柔美
朱淑真的诗词风格以婉约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爱情、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朱淑真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温婉,给人以美的享受。 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
李清照的词 作以豪放激 昂、情感丰 富著称,对 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二人的诗词 作品都反映 了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人 们的生活状 态,具有很 高的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 值。
二人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的作品被视 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被视为中 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共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和感慨,如朱淑真的《蝶恋花·春景》 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不同点:朱淑真的诗词更多关注个人情感,而李清照的诗词更关注社会、国 家大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的比较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 识:关注女性内心世界, 表达对爱情、婚姻、家 庭的独特见解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重要影响。Leabharlann 后人对二人诗词作品的评价与影响
朱淑真被誉 为“宋代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当时具有 很高的声誉。
李清照被誉 为“千古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朱淑真的诗 词作品以婉 约清新、情 感真挚著称, 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 响。

朱淑真悲秋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朱淑真悲秋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体 验 。“ 独行 独 坐 ,独 倡 独 酬 还 独 卧 ” (减 字 木 兰 花 > ) 是 )便
见南 山”(饮酒 其五)中的菊花便演化为具有 自然、隐逸
情 致 的人 格 标 识 ;而 “ 此 贞 秀 姿 ,卓 为 霜 下 杰” (和 郭 主 怀 簿 ) 的 菊 花 则 象 征着 自 己不为 五 斗 米 折 腰 的傲 岸 骨 气 。 女 ) ) 诗人李清照用 “ 比黄 花 瘦 ” ( 醉 花 阴 >) 喻展 露 相 思 人 )妙
神 的契合为标准的爱情 。 在萧瑟的秋天却能出现如此具有女
宋玉 九辩 》“ 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的一声哀 叹而开启 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下 “ 悲秋”的审 士
美 范式。从此 “ 士悲秋”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穿越时代而呈现
多元化的情感意蕴:或叹世路艰辛、或叹时光短促、或叹物
非人亡、或叹游子 思乡、或叹国亡 己伤等等 ,然而 “ 怀才不 遇”的内蕴直抵 “ 士悲秋” 的内核而成为亘古不变 的主流。 但在文学史上 “ 士悲秋”领域却有一个独特现象便是 “ 男子
关键词:朱淑真;悲秋;女性
中图分类号 :l0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9(0 0 卜0 1- 3 6 3 2 1 2 1 )1 0 40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 宋代有名的一位才女。南宋魏仲
要也定格在黄昏和夜晚 , 基调主要也是缠绵哀怨。 男性诗人 从女性复 杂内心的揣 摩到外在形貌表征的把握、 再到凄凉秋
融含着失欢妇女 、失志 臣下的双 重怨情 。 2 ”[实际上与宋玉 九辩》开启的 “ 士悲秋”模式可谓殊途同归,剥 离 “ 作闺 音”外衣而呈露 的是男性怀才不遇的生命本质 。而朱淑真因 “ 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 , 乃嫁为市民家妻子 。 生抑郁不 一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1000字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1000字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不是愁人也断肠》和《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都是关于朱淑真的论述,本文将结合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探讨朱淑真女性词的特色。

首先来看朱淑真的《不是愁人也断肠》,这首词描写了女儿国的寂静,相当于描绘了女性的寂寞。

整首词朦胧而典雅,暗含思念之情。

此外,词中多次出现“我”字,视角明确,显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表现了朱淑真在文学上表现出的突破和勇气。

其次,看朱淑真的《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文章分析了朱淑真的词歌,并从写作特点、文学语言、情感表现等方面探讨了其女性词的特点。

文章指出,朱淑真的女性词,多以纤细柔媚的笔触描绘感情,寓情于景,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的文学意识。

同时,朱淑真的女性词中也多用字面意外的意象,使意境更加深远,拓宽了女性词的内涵。

总的来说,朱淑真的女性词有明显的特色,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柔情和独立自主的文学意识,而且在写作手法上更是独具匠心,将女性词的内涵拓宽到了新的境界。

朱淑真的女性词不仅代表着当时女性文学的一种风格,也让后人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精神面貌和文学风貌。

1。

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传统知识女性的代表,朱淑真接受了封建伦 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一方面造就了她善于读书、工于 辞章而又温文儒雅的品性,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 坚实的基;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 传统封建礼教的色彩。 [5]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表现出纯粹的女性 之美。
女性内心情感世界较男性作家要丰富得多,朱淑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只知其出身于仕宦家庭,浙 江钱塘人,据冀勤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淑真 集注》“佼点说明”,则具体推算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 丰 二 年—三 年(约 1079-1080),约 死 于 南 宋 高 宗 绍 兴 初年间(约 1131-1133)大约活了五十一二岁”。 [2]
宋朝是历史上颇为耻辱的一个时代,在辽金不断 的侵犯下,内忧外患,战乱连连,致使生灵涂炭,民不 聊生。 在中国历史上,两宋王朝的版图最小,国势最 弱,而中央集权却最为强烈,南宋后期,由于大力推崇 理学思想,对妇女的禁锢更加严酷,诸如“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3]等等。 朱淑真恰恰生活在这一时期 ,因此 与外界接触甚少。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灭亡,蛮夷的铁 蹄之下也造就了无数的冤魂,这一点在李清照、朱淑 真的诗词里都多有记载,遭受战乱苦难最深重的是妇 女群众。 朱淑真有词《秋夜有感》:“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昏后到昏黄。 ”自己风烛残年时的孤独落寞的心
68
1 2013 年第 期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真的诗词就是以描写真实的情感而取胜,一切应属于 女性的情感都包容在她的词作中,这皆源于她坎坷的 人生际遇和一段失败的婚姻。 其诗集之所以取名为 “断肠”,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思想情感的汇集。 朱淑 真好用情语, 其笔下经常出现感情色彩极浓的语词: “烟愁露泣”(《清平乐》) 何等悲哀,“深院重关春寂寂” (《洗 溪 沙 》)何 等 压 抑 ,等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论文
浅析朱淑真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柳絮飞飞
女性主体意识,是异于男性意识而存在的,指女性对于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产生的自觉意识,包括自主意识,自为意识,选择意识和创造意识等①。

在文学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女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及女性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自我意识的自然流泻。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一向幽婉劲健,情致深微。

她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将自我的情感体验化为对外界对象的认识形式和表现形式,使自己的个性气质升华为作品的抒情情调和艺术形象的个性气质”②。

因此在作品中常流露出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

直言真美----对至情至爱的自由吟唱
(一)鲜活灵动的春闺情思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诞育名门,“天姿秀发,性灵钟慧”③。

其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重笔墨描写流连繁华,热爱自然的烂漫情致。

如《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这是少女幸福生活的经典写照,新年新月新妆,飞雪柳荫中嬉闹,看烟花漫天,驰逐欢笑。

从少女的嬉笑和奋力追逐中我们可以感受盎然的生机和鲜活灵动的春闺情思。

在这里,没有封建礼教枷锁,没有种种对所谓名门闺秀的清规束缚,反而是尽兴装扮后几乎不顾自己形象地“争驰逐”。

这种与传统礼教中的“闺范”是相悖的行为正体现了女词人叛逆自信的主体意识。

在遵从父母之命嫁于官吏汪纲早期,朱淑真也享受过一段幸福的爱情生活。

沉浸于初为人妇欢喜中的女词人在作品中并不回避生活中的欣喜细节:“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些直接描写香艳景象的句子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大胆。

由当时的词人写出,更显其对幸福,对生命原始欲望的追求与表露,从大的层面上讲,这是女性生命的赞歌,在普遍强调压抑人性束缚欲望的宋代,在女性地位较之前代有大幅下降的宋代,生于传统官宦之家的女词人能做出此词,尤为难能可贵。

此外,还有流传至今的《圈儿词》展现夫妻之间唱和相谐的情趣;《围炉》中“围坐红炉唱小曲”描绘家庭生活的温暖和谐;《恨春五首》中浸透了甜蜜的离愁幽怨。

词人以生花妙笔吟唱出了爱的赞歌。

(二)关注女性自身形象
朱淑真的不少传世名篇都以细致描摹女性自身形象见长。

如《浴罢》中动情刻画自己出浴时的弱不禁风之美:
浴罢云鬟乱不梳,清癯无力气方苏。

坐来始觉神魂定,尚怯凉风到坐隅。

这首诗写诗人浴罢云鬓半散的慵懒娇娜,用笔纤细情感入微,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受,俨然是一篇闺中的诗体日记。

她把自己的鲜活热情和高妙才气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自身的生活中,即使被束缚于狭小闺阁之中也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细腻纯净的情感空间。

诗中场景因为作者深沉的专注而“乐而不淫”,虽是在书写出浴场面,却丝毫没有淫靡之气,倒只是显示出诗人对自身的关注与对生活的挚爱。

同样是写“美人出浴”题材。

在那些男性作家笔下就是另一重景象:晚唐五代词人闫选长有一首《谒金门》: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鬟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娴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作者对双鬟,金斛,青丝不惜重笔精美刻画,生生描绘出一个香艳诱人,尽态极妍的美娇娃。

然而最后一句“酥融香透肉”赤裸裸解释了作者之意,不过是把女性当做一种一饱眼福的风景,勾起性欲的玩物来描写。

这种“男子作闺音”实际上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赏玩控制的文学宣示。

哪里比得上淑真《浴罢》的洒脱自然,自怜自重?
才高识远----独立个性特质的淋漓表达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妇女像男子那样在社会出入进退做出抉择的权利……她们被关进家庭,捆绑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

”⑤现实社会束缚了女性的创造意识和自我意识,把她们局限于家庭的一方天地,甚至是作为男人的附属而存在。

然而,作为受过良好诗书教育的女性作家,朱淑真的作品中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觉醒的影子。

她开始表达自己高洁典雅的人格追求,开始关注闺阁之外的事务。

(一)视野宽广思维深邃的文士气质
虽然早期享受过缱绻甜蜜爱情时光,虽然后期遭受了哀婉凄绝的悲剧婚姻结局。

但朱淑真诗作选材却不囿于这些闺阁花柳,思妇哀愁,而是广泛涉及各种题材。

如咏物诗,时令诗,题咏诗,咏史诗(《东马胜》),甚至还有农事诗(如《苦热闻田父语感》,《膏雨》)。

处处显示出她并非只知缠绵悱恻伤春悲秋的闺阁弱质,
而是拥有独立话语权的,能以女性特有眼光看待大千世界的“女士子”。

在《雪二首》中,诗人先描写梅花,寒鸦,青嶂,与一般咏雪诗并无二异,末句却笔锋倏然一转,言“长安陋巷多贫士,可见鹑衣透胆严”,从自然雪景转入贫士生活,使诗歌的思想境界更深一层。

另有《咏项羽》: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难得的是用辩证眼光看待历史人物,既肯定项羽英武,又指出他用人不善,显示出诗人的自主独立思考的过程。

(二)才高识远特质的自我表白
朱淑真常于咏物词中咏抒发自己旷达高雅的情怀。

如“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咏雪》),赞颂竹的忠贞有节,隐含着决绝凌厉的气概;“寄与梅花且宁耐,枝头无雪不堪看。

”(《二色梅》)写严寒中的双色梅花,鼓励其不惧风雪凌寒绽放,实际是诗人自己不畏艰辛的豪迈慷慨性格的体现;“燕雀漫叫来唧噪,虚心只待凤凰栖”(《对竹一绝》)则体现出诗人的自习气概。

《贺人移学东轩》和《送人赴礼部试》中有“鸿鹄羽翼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和“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自当卜冲天”句,均有爱护勉励之意。

后人多认为是朱淑真为激励曾为宦的丈夫所作。

⑥可以从中窥出朱淑真自己对进仕为官,扶民报国行为的鼓励。

结语
综上来看,在女子个性人格均受到压抑的宋代封建社会,朱淑真以高绝的才气,细腻的感知,女性特有的敏感,自尊与自爱,抒写出一曲曲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动人佳篇。

后人魏仲恭为《断肠集》作序言:
尝闻摛辞丽句,固非女子之事,间有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

以女子之身之文笔而抒男子般独立感情,朱淑真可谓奇绝矣。

①田瑞华,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及社会价值的实现,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6月
②吴小美,老舍个性气质,新华文摘,1994年4月
③(宋)魏仲恭,断肠集序
④(宋)朱淑真,断肠词集,
⑤乔以钢,中国女性传统命运及其文学选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5月
⑥朱春俐,论朱淑真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