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有名的才女,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

朱淑真在写作时多用梅花意象,并在梅花这一意象中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本文通过对朱淑真笔下的梅花这一意象的分析,浅层次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时代背景;诗词作品;梅花意象;女性意识正文: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人。

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才女。

也正如陈廷焯所说的:①“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经“宦游浙西”。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父母宠爱。

在家多读书、刺绣、弹琴、饮酒,形成了她单纯活泼的性格。

其夫为官场小吏,二人感情不睦,故而朱淑真在婚后抑郁苦闷,最终抑郁而亡。

现存有《断肠诗集》、《断肠词》,皆为劫后余篇。

二、朱淑真的诗词在封建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封建教条成为了禁锢女性思想的牢笼,也扼杀了女性拥有与男性相平等的自由与权力的可能性,女性沦为了封建社会的囚徒和牺牲品。

而朱淑真也正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以她丰富而细腻的笔调向整个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

在她留下来的作品中,打破了以往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把女性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抒写了女性对社会、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她在诗词中表现出的纯粹的女性之美。

古代闺阁女子素来生活面极窄,全部的生活仅仅局限在闺阁和自然界之中,所以朱淑珍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自然与爱情两个题材展开。

在她的作品中,以花草为题材的咏物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而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朱淑真吟咏最多的意象之一。

生活在咏梅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宋代,受时风影响,朱淑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自我经历投射到梅花这一意象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抒写中,借助不同形态的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为读者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梅花意象,使之呈现出一种女性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朱淑真是唐代女词人中的佼佼者,她创作的词章深情缱绻,意境深邃,语言幽美,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悲怆。

本文将从朱淑真的诗歌作品入手,分析她的创作特色,探讨她的女性词风。

朱淑真的生平朱淑真(约722年-约797年),字瑛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早年受父亲钟仪之教育,精通诗文,与成汭、杨师道、李九龄等人交游。

与唐玄宗皇后杨玉环有交情,曾任宾客御史,后因谏言被罢职。

后来,朱淑真离开都城,到洛阳和开封等地游历,多次被招入宫中,但都拒绝了。

晚年在东都长安隐居,精修佛学,闭门不出。

朱淑真临终时,还将自己的诗稿放在石窟中,以求后人传诵。

朱淑真的创作特色朱淑真的词章悲怆动人,风格清新自然,独具女性的个性。

她的词章常常放眼世事,既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文修辞,也不太用典。

她的词章运用了很多女子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依托于个体意识,强调了女性词人对韵律和音韵的敏锐感受。

其一,朱淑真的词章常用花草虫鸟等自然景物描写独特女性情感。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描写了女子因为世事悲凉而最终明白了人情冷暖的道理,又因感念情深而情愿和丈夫两相依伴。

此处即可感受到朱淑真提供的对世事的默默批判,也可以感受到女词人不单仅是诗歌艺术家,也是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此外,她的词章还常常将各种小动物融入到情感描写中,正如《踏莎行》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表现,以此表达女性的敏感气质及情感理念。

其二,朱淑真在词章的音调上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特色。

她的词章当中,押韵简单、音调明快、平仄轻缓,这些格律上的特点相对于男性诗人来说,更加注重韵律的美妙和明快。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何独秋风悲画扇”,这里的韵律处理得非常舒畅,这一点显示出了朱淑真独具的审美理解和造诣。

其三,朱淑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极深,很多词章中的意境和精神内核深深地扎根于这些佛学的思想。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大胆地流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体现出她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保存下来的诗有337首,词33首,均收录在魏仲恭编的《断肠集》中,与《漱玉词》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壁”。

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善诗词,晓音律,工书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但未能逃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适非偶,婚后夫妻生活并不和美,不愿将就一生,传说投水而死。

她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之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再加上宋代社会理学兴盛的各种束缚,造成了悲剧。

二、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研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女性意识是“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思考,审视女性内在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就是女主人公或者女性形象开始思考和争取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心灵情感和生命体验做出敏锐的反应。

在以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一直被看作男人的附庸品,女性意识也是被埋没的。

而朱淑真以独特的眼光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性别意识突出,同时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对独立性进行探索,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并大胆勇敢地站出来,公然向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对传统的妇女生活角色进行思考与质疑,这种自我意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朱淑真刚好是这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比较强烈的突出代表。

三、朱淑珍诗词的女性意识(一)性别意识文学史中描写女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在男性的笔下,关于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总是描写的过于表面不够细致入微,使人难以真正体会女性内心的感情世界,相比之下,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另一种意味,朱淑真即是一例。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
李清照的作品被誉为“婉约派之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风格比较
章节副标题
朱淑真的婉约柔美
朱淑真的诗词风格以婉约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爱情、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朱淑真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温婉,给人以美的享受。 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
李清照的词 作以豪放激 昂、情感丰 富著称,对 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二人的诗词 作品都反映 了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人 们的生活状 态,具有很 高的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 值。
二人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的作品被视 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被视为中 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共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和感慨,如朱淑真的《蝶恋花·春景》 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不同点:朱淑真的诗词更多关注个人情感,而李清照的诗词更关注社会、国 家大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的比较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 识:关注女性内心世界, 表达对爱情、婚姻、家 庭的独特见解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重要影响。Leabharlann 后人对二人诗词作品的评价与影响
朱淑真被誉 为“宋代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当时具有 很高的声誉。
李清照被誉 为“千古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朱淑真的诗 词作品以婉 约清新、情 感真挚著称, 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 响。

读史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诗作

读史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诗作

读史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诗作
分析
朱淑真是宋末元初重要的女诗人,代表作《扬州旧游》的五言律诗更
是备受瞩目。

朱淑真的诗作特点是自然流畅,展示出强烈的感慨之情,充满悠远的回忆和孤独的情态。

朱淑真的诗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宋朝
社会文化文化,表达出她对宋朝人文精神的深深思考,发挥了对宋朝
史料及文化史的重要延伸作用。

《扬州旧游》将朱淑真特有的哀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深沉的回忆、朴实的语言让诗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节奏的起伏,表达出
一种强烈的感慨之情,发人深思。

朱淑真对宋朝特有的文化元素也有
着自己独特的解读,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试以下列三句话来表述这一
特点:
1.朱淑真运用流畅婉转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朱淑真将宋朝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运用到诗歌中,表达出她对宋朝文化的思考;
3.朱淑真用自己独到的视角来诠释宋朝,从而赋予诗歌更多的尊严和思想深度。

朱淑真悲秋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朱淑真悲秋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体 验 。“ 独行 独 坐 ,独 倡 独 酬 还 独 卧 ” (减 字 木 兰 花 > ) 是 )便
见南 山”(饮酒 其五)中的菊花便演化为具有 自然、隐逸
情 致 的人 格 标 识 ;而 “ 此 贞 秀 姿 ,卓 为 霜 下 杰” (和 郭 主 怀 簿 ) 的 菊 花 则 象 征着 自 己不为 五 斗 米 折 腰 的傲 岸 骨 气 。 女 ) ) 诗人李清照用 “ 比黄 花 瘦 ” ( 醉 花 阴 >) 喻展 露 相 思 人 )妙
神 的契合为标准的爱情 。 在萧瑟的秋天却能出现如此具有女
宋玉 九辩 》“ 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的一声哀 叹而开启 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下 “ 悲秋”的审 士
美 范式。从此 “ 士悲秋”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穿越时代而呈现
多元化的情感意蕴:或叹世路艰辛、或叹时光短促、或叹物
非人亡、或叹游子 思乡、或叹国亡 己伤等等 ,然而 “ 怀才不 遇”的内蕴直抵 “ 士悲秋” 的内核而成为亘古不变 的主流。 但在文学史上 “ 士悲秋”领域却有一个独特现象便是 “ 男子
关键词:朱淑真;悲秋;女性
中图分类号 :l0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9(0 0 卜0 1- 3 6 3 2 1 2 1 )1 0 40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 宋代有名的一位才女。南宋魏仲
要也定格在黄昏和夜晚 , 基调主要也是缠绵哀怨。 男性诗人 从女性复 杂内心的揣 摩到外在形貌表征的把握、 再到凄凉秋
融含着失欢妇女 、失志 臣下的双 重怨情 。 2 ”[实际上与宋玉 九辩》开启的 “ 士悲秋”模式可谓殊途同归,剥 离 “ 作闺 音”外衣而呈露 的是男性怀才不遇的生命本质 。而朱淑真因 “ 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 , 乃嫁为市民家妻子 。 生抑郁不 一

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传统知识女性的代表,朱淑真接受了封建伦 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一方面造就了她善于读书、工于 辞章而又温文儒雅的品性,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 坚实的基;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 传统封建礼教的色彩。 [5]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表现出纯粹的女性 之美。
女性内心情感世界较男性作家要丰富得多,朱淑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只知其出身于仕宦家庭,浙 江钱塘人,据冀勤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淑真 集注》“佼点说明”,则具体推算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 丰 二 年—三 年(约 1079-1080),约 死 于 南 宋 高 宗 绍 兴 初年间(约 1131-1133)大约活了五十一二岁”。 [2]
宋朝是历史上颇为耻辱的一个时代,在辽金不断 的侵犯下,内忧外患,战乱连连,致使生灵涂炭,民不 聊生。 在中国历史上,两宋王朝的版图最小,国势最 弱,而中央集权却最为强烈,南宋后期,由于大力推崇 理学思想,对妇女的禁锢更加严酷,诸如“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3]等等。 朱淑真恰恰生活在这一时期 ,因此 与外界接触甚少。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灭亡,蛮夷的铁 蹄之下也造就了无数的冤魂,这一点在李清照、朱淑 真的诗词里都多有记载,遭受战乱苦难最深重的是妇 女群众。 朱淑真有词《秋夜有感》:“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昏后到昏黄。 ”自己风烛残年时的孤独落寞的心
68
1 2013 年第 期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真的诗词就是以描写真实的情感而取胜,一切应属于 女性的情感都包容在她的词作中,这皆源于她坎坷的 人生际遇和一段失败的婚姻。 其诗集之所以取名为 “断肠”,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思想情感的汇集。 朱淑 真好用情语, 其笔下经常出现感情色彩极浓的语词: “烟愁露泣”(《清平乐》) 何等悲哀,“深院重关春寂寂” (《洗 溪 沙 》)何 等 压 抑 ,等 等 。

论朱淑真咏秋景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论朱淑真咏秋景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凄凉 的秋景 中纠结着抒情主体登山I 水的送别之情 、羁 I 缶
旅孤独之恨 、贫士失 意之悲。自此 ,“ 士悲秋 ”便 已经成 为 中华 民族 固有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反映。而另一种 “ 士
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 中秋月 , 分付萧郎万首诗 。 ”
刚达 出嫁之龄 的少女 腈思在秋 日突然 萌生 :憧憬着在风 姿绰约的 中秋 圆月下与夫君 赏文论诗 。一个活泼大胆 的
论 朱淑 真咏秋景作 品 中的女性 抒情形象
魏 玉 莲
平 顶 山 4 70 60 2) ( 顶 山学 院师 范教 育学 院 ,河南 平

要 :朱淑真咏秋 景作 品 中主要塑造 了两类女性抒情形 象。一 个愁肠百结的 悲情女 形象 ;一个秉性 刖强的烈
女形 象。愁 与愤 的主流情感的 交织与喷发彰显抒情主体人 生的悲辛。
然而男性作 品中的抒情 形象 与作者毕竟处于一种分
离 的状态 ,因而塑造人 物往 往具有类 型化特征 ,这样造 成男性作家代 言悲秋 的女 子身份很难 打破类型化框架的
拘 囿而缺乏多样性 。比如男 性作家代言的弃妇 习惯是特 殊身份 的宫女或妃子 。而代 言的思妇 往往是游子或征人 的妻子 。 当然这一方面是沿袭 司马相如 《 门赋 》 《 长 和 诗 经・ 君子 于役 》所 开启宫怨 相思 文化 范式 ;另一方面男
第 2 0卷
第 2期
牡 丹江 大学 学报
J u n 1 o M d n i n U v r iy o r a f u a j a g ni e s t
V . No o1 20 .2
2 1 年 2月 01
F b 20 1 e. 1
文 章 编 号 : 10 .7 7 ( 0 I 20 4 .2 0 88 1 2 1 )0 —0 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娇痴不怕人猜”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人称“赵宋词女,李朱名家”,著有《断肠集》诗词200余首,词格清空婉约,诗词多忧愁幽怨之语。

朱淑真纯女性的书写,以女性独特视角观察体验人生,写出篇篇打动人心的血泪诗篇。

其中塑造了丰满立体有层次感的众多动人女性形象,可以看做词人自己真实的一生写照:美丽纯真的少女,甜蜜幸福的新婚少妇,日久生怨的愁妇,与愁肠欲断的弃妇,几乎把古代诗词中吟咏的所有女性都涵盖了。

而纯女性自然真实的书写妇女内心的悲苦,又远胜于“男子做闺音”,在古代诗词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关键词:朱淑真不幸婚姻《断肠集》女性形象纯女性书写Abstract: Zhu Shuzhen is as famous as Li Qingzhao, called "Song Zhao authoress, Zhu Li Masters". With a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more than 200 poems, words graceful and sorrow language of hidden bitterness . Zhu writing for women only, with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femal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move people by writing poems with tears and blood . A full three-dimensional shape which has many layers and moving image of women as the word can be a real life portrayal of herself: a beautiful innocent girl, sweet and happy young woman, married long period of time complaining of the unhappy woman, abandoned wives , almost all female images in ancient poetry are covered. Pure natural real women writing women's inner misery, but also far better than "the man to do the inner sound".Make a brilliant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poetry.Keywords: Zhu shuzhen; unfortunate marriage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female images ; for women only writing朱淑真,号幽栖居士,作品为宋代魏仲恭辑录《断肠集》。

关于她的生平、身世历来说法不一,较通行说法是南宋初期人,祖籍安徽,后移居浙江杭州。

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

近代词人况周颐说:“易安淑真,尤为闺阁隽才。

”陈廷焯也对淑真才华做出高度评价:“朱淑真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①淑真擅于运用纯女性的视角观察生活,抒发女性独特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塑造了真实可感的女性形象:我们细心体会,可以看到词人,从美丽纯真的少女,到短暂甜蜜相思的新妇,日久生怨的愁妇,大胆反抗终至疏离愁肠欲断的弃妇,一生多舛的经历,词人一点点磨灭生命的光彩与青春,引起我们对“断肠词人”的关注与同情。

①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6 ,3725页美丽率真的纯情少女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年轻的生命与活力让人羡慕。

而女子的青春时光尤其显得短暂:她要早早嫁为人妻,生儿育女,辛苦操劳家事,再也没有为人女儿时的无忧无虑与任性恣意。

惟其如此才显得珍贵。

无数男诗人吟咏赞美少女的美丽与可爱,以表达对青春的怀恋,对生命的热爱。

而身为女诗人的朱淑真更是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自己少女时的天真烂漫与大胆率直,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率真的纯情少女形象。

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父母兄嫂的宠爱更是得天独厚的为她营造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保持了一颗可贵的童心,这一时期淑真的诗词风格明朗轻快,“观之可亲”。

只有孩子可以不用担心纷扰的世事与看不到的未来,沉浸于当前的美景,也只有孩子才可以最真实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而对于词人来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②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发出内心最动听的声音,写出最好的诗篇。

“扁舟夜泊月明秋,水面鱼游趁闸流。

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丝钩。

”(《秋夜舟行宿前江》)凉风习习的秋夜,月光如水,水面波光粼粼,鱼游浅底。

或许是出远门兴奋地睡不着吧,船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玩性大发,叫醒了已经熟睡的家人,让大家陪她垂钓。

少女爽朗的笑声惊起游鱼,而她又嗔怒的撒娇但还是继续玩闹着甩着钓竿。

自然而又真性情,没有什么不合时宜的闺秀拘谨与清高,只是喜爱这美景,不忍误了秋光,与丫环仆人们也随和亲近的一起垂钓,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活泼可爱,率真自然的少女,怎能不让人爱?良辰美景让淑真身心舒畅,天地万物皆让淑真喜爱,生活中处处是美景。

所以在淑真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季无边的风月美景,也看到了一位热爱自然的聪慧少女。

景动,情动。

美丽风景引动对爱情的憧憬,真爱在少女的心怀萌芽了。

香港学者黄嫣梨考证淑真当是在婚前少女时就有恋人,而那个恋人很可能是借住在家里的一个远房亲戚。

③“闲来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春日即事》)春暖花开,闲来临窗读书,诗意盎然。

读久了,好动的少女不免觉得有点累了,伸了个懒腰,忽然听到隔岸渔船飘渺清远的歌声。

一上午的时光,少女一直倚着窗户聆听那动人的渔歌。

好像是一首思念恋人的歌子,淑真听的如痴如醉,脉脉含情,心想这春光现下可能负了,但或许以后我与那个人可以一起游春踏青。

“淡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水阁虚。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夏日游水阁》)一个夏②《人间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6 ,4242页③黄嫣梨吴锡河著《断肠芳草远:朱淑真传》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1 ,47—51页日凉爽的午后,身着淡红衫子的少女,独自凭栏,她在读什么?或许接到了情郎的书信,所以她迫不及待而又不便告知别人,一个人趁大家都在午睡读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漏掉什么。

情窦初开,甜蜜热恋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数他谁?待将中秋抱满月,吩咐萧郎万首诗。

”(《秋日偶成》)缠着母亲嫂嫂要教自己画眉,母亲和嫂嫂笑她,小小年纪为什么这么爱美?少女心事无人知。

这个恋爱中的少女已经长大了,也学会温柔体贴的展现自己的女人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

我要每时每刻都漂漂亮亮地出现在他面前。

当然这些是不能告诉你们的,这是我们两个的秘密。

待到中秋时,我会让他赋诗数首,我会让你们看看他是有多么的优秀,才华横溢。

也许,父亲大人,会向他提亲?一个怀着自己小心思,一心追求那个才华横溢,志趣相投的恋人,为了他学习画眉的温柔少女,是否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哪?“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睡么。

”(《探梅》)暖冬梅开,少女与恋人赏花坡上,欢声笑语快乐无限,丝毫不介意外人的眼光。

顽皮的少女折下一枝梅花斜插云鬓,问那个儒雅的有一点儿不解风情的恋人,我这样像谁哪?昭君?哪有,我比她漂亮!少女假装生气,而那个男子只得连连道歉,少女笑的乐不可支。

这是一个大胆开放的少女,这种女性形象在宋代礼教甚严的背景下于诗词中很少见,尤其在女诗人笔下,描写男女欢乐的诗词更是婉转曲折,朦胧不清。

这是宋代女词人的共性。

但真性情是世俗控不住的,淑真大胆反抗的叛逆性格,令她常有这种大胆直露地表达自己感情的诗词,也为一些道学家非议。

尤其一首描写与恋人夏日游湖的《清平乐·夏日游湖》,更是令那些古板迂腐的老学究大为咋舌,认为她“失妇德”。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上片写这对恋人游湖遇雨,于是在亭子里避雨。

“恼”字用得精巧,反语手法欲扬先抑吸引眼球。

似嗔实喜,少女心想这样可以多留一会,与他两个人单独相处。

“携手藕花湖上路”,两人携手漫步莲花中花香满衣。

这对情侣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

正是这场雨及恼人的烟、雾,留他们停步。

游湖赏花而遇雨,他们找到一个小亭子避雨。

下片写两人独处时,少女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游人都散去了。

只有这两人在亭子里默默相视。

娇痴不怕人猜,大胆的少女轻轻地把头靠在了恋人的肩上,或许这在现代已经司空见惯没什么出奇,但是在“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这可是胆大妄为了!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发乎情,止乎礼”的迂腐信条早被她忘掉了。

回家之后,她懒傍妆台,检视自己的仪容,回味着两人独处时的心跳,自己是不是妆花了,首饰乱了吗,没让他觉得失礼吧?两情相悦,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爱情更幸运。

全词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

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

淑真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大胆叛逆者。

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

均善于言情。

”④古代矜持才是大家闺秀的常态。

婉转含蓄,曲折朦胧风貌的女性词人的词更是将大家闺秀端庄矜持守礼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矜持的妙”的清照词更是突出代表。

如清照的《浣溪纱》:“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是一个矜持守礼的大家闺秀,春情萌动,又羞涩难以开口,扭捏难言,幸得情郎聪明,猜出她的小心思,所以二人约定再会之期。

即使婉转含蓄至此,这首词仍为一些道学家所不容,王灼批评“无顾忌”(《碧鸡漫志》),宋代严格的礼教可见一斑。

能看到委婉曲折表达女子爱恋真实感受的已属不易,何况像淑真这样敢于大胆披露的?美好总是短暂的,淑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很快结束了,等待的是她不喜欢的丈夫,以及让她一生痛苦的婚姻生活……甜蜜幸福的新婚少妇。

关于朱淑真的婚姻,历来说法不一,但公认说法是所适非偶,婚姻不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