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太空授课课堂实录
航天员太空授课内容

航天员太空授课内容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航天员,非常荣幸能够来到你们面前,与大家分享我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航天员太空授课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宇宙,感受无尽的奇迹与挑战。
一、太空之旅的准备在踏上太空之旅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经过体能训练,保证自己在极端环境下的身体素质。
其次,我们还需要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习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学习太空飞行器的操作和维护等技能。
二、登上太空飞船当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登上太空飞船,开始我们的太空之旅了。
登上太空飞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在离开地球之前,我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火箭发射,这是一段非常艰苦的过程,但也是一段充满期待和激动的时刻。
三、太空中的生活进入太空后,我们将面临完全不同于地球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首先,由于没有重力,我们将感受到一种漂浮的感觉,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和行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太空中的空气和食物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供应。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太空服和氧气供应系统来维持生命活动,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在太空飞船中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观察宇宙奥秘太空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充满了无数的宇宙奥秘等待我们的探索。
在太空中,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地球,欣赏到壮丽的地球景观和美丽的日出日落。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其他星球和星系,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
五、面对挑战和风险太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地方,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太空飞船可能会遭遇太空尘埃、宇宙辐射等威胁,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调节,保持良好的状态。
六、回到地球虽然太空中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但我们始终怀揣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回到地球。
"太空授课"亮点面面观

2 0 1 3 年 9 月
聂 海 胜 飞 了 出去 。在 太 空 失重 环 境 中 , 大 家都 成 了 功 夫大师 。从学生和观众热烈 的掌声 中可 以看 出,生动 诙谐 的 实 验 ,一 下 就 把 大 家 带 进 太 空 失 重 环 境 中 , 吸 引住 了学 生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兴趣 。 2 . 空 中微 型实 验 — — 新 奇 有趣 “ 太 空授 课 ”的实验 大 多选 用 了微 型实验 ,如弹 簧 称 物 重 、单摆 运动 、陀螺运 动 、水膜 和水 球 ,实 验仪 器 简 单 易操 作 ,贴近 生 活 ,使 学生 感到 亲切 、真实 。但 是 在太空环境中,大家所熟悉的实验现象不见了,出现 了 新 奇有 趣 的现 象 。例 如 :太 空 中的单摆 不 摆 了 ,给 小球 个很小的初速度 ,它也能绕摆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又 如 : 小水 滴成 球状 在 空 中飘 浮 ,王亚平 张 嘴把 飘浮 在 空 中的水 滴 吃 了进 去 ,这个 奇妙 的 画面 引起 地面 课堂 上 学 生 的一 阵惊 叹。这 些 意料之 外 的神 奇现 象 大大 激发 了学 生 的求知 欲 ,也有利 于 学生 的主动 建构 。 3 . 对 比实验—— 在视觉冲突 中激疑 ,在激 发思维 后 释 疑 空中课 堂 中 的实验 大 多 以对 比的方 式呈 现 ,有 天 地 对 比 , 如 弹簧 称 物 重 、 弹簧 振 子 的 振 动 频 率 、 单 摆 运 动 ,而 且把 天 地 的视 频放 在 一起 直 接 对 比播 放 , 现 象 一 目了然 。在 强 烈 的视 觉 冲 突 中激 疑 生 惑 , 再对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语 言 艺 术
语 言 是 人们 交 流 思 想 、 传 递 信 息 、表 达 情 感 的 工 具 。 教师 的 语 言 应 追 求 思 想 性 、科 学 性 、 艺术 性 的 统 苏霍姆 林斯基说 : “ 教师高度 的语言修养 ,在极 大程度上 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脑力 劳动 的效率。 ”声 情并茂 的语 言会 让学生身临其境 ,简 明、准确 、层次 清楚 、富有 逻辑性的语言引人入胜 ,机智风趣 的妙语 能 使 大 家 有 会 心 的 欢 笑 和 领 悟 。下 面 我 们 来 看 看 “ 太 空 授 课 ”的语 言艺 术 和 魅 力 。 1 . 清 亮 、 明晰 、舒 缓 、流畅 ,具有 亲和 力和 感染 力 整 节 课 , 主 讲 人 女 航 天 员 王 亚 平 精 力 充 沛 ,面 带微笑 ,声音清脆 而又甜美 ,舒缓而又流 畅,和 学生 交流极具亲和 力,例如: “ 怎 么 样 ,很 厉 害 吧 ?在 太 空 失重 环境 中 ,我们 个个 都 像是 身轻 如燕 的武 林 高 手 。” “ 嗯 , 这 是 一 个 非 常 有 意 思 的 问题 ,这 样 吧 , 让我首先来给 大家 表演一个杂技 。” “ 同学们 ,你们 看 到 这 个 可 爱 的 、 漂 亮 的 小 水 滴 ,有 没 有 想 到 晶莹 剔 透 这 个 词 呢 ?我 真 想 多 做 几 个 ,把 它 们 穿 成 一 串水 晶 项链 ,送给你们 。” “ 你们看 ,这个水球像不像是一 个 透 镜 ,透 过它 ,你 们 还 可 以看 到 我 的倒 影 呢 。 ” 还 有网络热 门语 言 “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 了”等 。王亚平 富有情感 的语 言感 染了学生和观众 ,激励和鼓舞 了学
航天员太空授课内容

航天员太空授课内容一、引言航天员太空授课是指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和交互式实验,向地球上的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太空探索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航天员太空授课的内容和形式。
二、太空科学知识讲解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向学生讲解太空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行星和恒星的形成、太阳系的结构等。
航天员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向学生展示宇宙中的奇观,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例如,航天员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行星运动的轨迹,解释引力定律对行星运动的影响。
三、实验演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站上进行一些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
例如,航天员可以展示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行为,解释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浮力原理。
航天员还可以进行一些生物实验,研究微重力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太空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四、太空技术介绍航天员可以向学生介绍太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航天员可以介绍航天器的构造和发射过程,让学生了解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工作原理。
航天员还可以介绍航天器的应用领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天气预报卫星等,让学生了解太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五、宇航员经验分享航天员可以分享他们在太空中的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航天员可以讲述他们的培训经历、太空任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经历可以让学生了解航天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六、交互式问答航天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式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航天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
这种互动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航天员太空授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通过太空探索和科学实验,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航天员可以讲解太空科学知识、进行实验演示、介绍太空技术、分享宇航员经验,并与学生进行交互式问答。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堂实录今天,我来到了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太空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太空的神秘和趣味性。
接下来是我在课堂上的详细记录:一、前置知识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上个学期学过的科学课,了解了宇宙和太空的概念,以及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历程。
当然,还提到了上个学期学习的“小行星撞地球”的话题,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太空生活的趣事1. 零重力环境下的生活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段宇航员在太空站上画画的视频。
我们看到,由于零重力的环境,宇航员在空中随意飘动,但这也让他可以借助墨水和画笔,绘制出一些非常有趣的画作,例如画一个“飞行中的人”。
2. 地球究竟是什么颜色?老师在白板上展示了一张照片,这是地球的照片。
但是,我们发现,这张照片中的地球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蓝色,而是青色、白色,甚至是粉色。
原来,地球在不同位置和时间拍摄出的颜色不同,这让我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3. 太阳风老师让我们领略了太空的神奇之处,让我们感受太阳风的力量。
太阳风包含了大量的高能粒子,会对地球和太空探险器造成影响,但对宇航员来说,观测这种现象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4. 看地球的八大奇观我们常常听说地球上的八大自然奇观,但是,通过卫星拍摄,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美丽而神奇的光景。
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由卫星拍摄的景象,例如尼罗河的河流图像、大堡礁的海底场景和克里姆林宫的城市平面图等。
三、小结和体验在课程结束前,老师让我们思考,如果有机会去太空旅行,你会想体验什么呢?许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例如游泳、跳舞、吃汉堡、看星星、与宇宙生物交流等。
最后,老师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让我们穿上红色的宇航服,体验了一次在太空中“飞行”的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周围只有星空和宇宙,在异域的太空世界里畅游。
这节“太空生活趣事多”的语文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趣味性。
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想象,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亲身经历这些太空的奇妙体验。
第二次太空授课笔记摘抄(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中国空间站授课教师:中国航天员团队一、引言继第一次太空授课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员再次走进太空,为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主题为“太空科学探索与航天员生活”,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授课内容摘要1.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的差异航天员首先介绍了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的差异,包括微重力环境、真空环境、高辐射环境等。
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太空的独特魅力。
2. 太空中的失重现象航天员通过实验演示了失重现象,并解释了失重的原因。
学生们在地球上无法亲身感受失重,但通过航天员的讲解和实验,对失重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太空中的水现象航天员展示了太空中的水现象,包括水的沸腾、蒸发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了解到水在太空中的特殊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太空生命保障系统的影响。
4. 太空中的食物种植航天员介绍了太空中的食物种植技术,包括植物生长箱、无土栽培等。
学生们了解到,在太空中,植物生长需要克服诸多困难,这对提高太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太空中的运动与锻炼航天员分享了在太空中的运动与锻炼方法,包括跑步机、力量训练等。
他们强调了在太空环境中,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锻炼来适应微重力环境。
6. 太空中的通信与导航航天员介绍了太空中的通信与导航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
学生们了解到,这些技术在太空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航天员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信与导航服务。
7.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航天员分享了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睡眠、工作等。
他们介绍了太空舱的内部环境,以及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学生们对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8. 太空科学实验与探索航天员展示了我国在太空科学实验与探索方面的成果,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
他们强调了太空科学实验对人类认识宇宙、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意义。
三、授课心得1. 激发科学兴趣本次太空授课使我深刻认识到,太空科学探索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体现。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期待已久的“天宫课堂”今天开讲啦!本次太空授课将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
观看之前我最期待的环节是魔力转身,终于等到叶老师的奇妙“表演”,只见他上半身向左转的时候,下半身总是向右转,他得不断往一个方向甩动手臂,才可以实现转身。
叶老师奇妙的动作激发了我想要亲临现场一试的想法。
还有,当看到乒乓球在太空中无法浮在水面,我太吃惊了!在太空中还有多少巧妙的现象会发生呢?我心里有太多疑问想要了解!“天宫课堂”已完全激起了我对神秘太空的憧憬!我为祖国创造的科技之最感到无比自豪!我一直认为宇宙是神秘的,是遥不可及的。
但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几个在太空舱中的物理小实验,让我感受到,宇宙不再是那样神秘莫测。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太空舱内有微重力。
摆锤在地球上来回摆动,而在太空舱中却不会来回摆动。
在太空舱中倒水,水并不会从水壶中倒出,因为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平时在地球上寻以为常的事,放到太空中,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星空茫茫极其,积极探索永无止尽”。
我们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我们从地球迈向太空,正在慢慢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人类自己。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统一观看了《天宫课堂》。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太空教师”王亚平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航天员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在失重的环境里的运动器械。
老师为我们制做了一个水球,在我们平时的印象里,水是液体,不能成型。
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
在一个圆环里,不断往里加水就会形成一个水球。
像水晶球一样晶莹剔透。
透过水球我们还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这就跟我们的物理知识联动了。
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气,使它形成一个气泡。
这时再观察,就会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缩小的像,而中间的气泡就会成正立缩小的像,十分神奇。
重温历次太空授课精彩瞬间

重温历次太空授课精彩瞬间
1. 2021年12月9日,首次“天宫课堂”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以及航天员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
2. 2021年3月1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太空中的重力现象、水膜实验等。
3.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三次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太空中的浮力现象、陀螺定轴性等。
4. 2022年6月17日,“天宫课堂”第四次开课,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种植植物、如何利用太空中独特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等。
5. 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五次开课,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向学生们展示了太空中如何进行身体锻炼、如何利用太空中独特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等。
这些太空授课展示了太空中独特的科学现象,以及航天员们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也激发了他们对探索宇宙的热情。
王亚平太空授课3篇

第一篇王亚平太空授课:我的太空梦我的太空梦“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答案被一层面纱盖住,航天员正在揭开这一层面纱,让我们知道这宇宙的真正面目。
”航天员王亚平的这句话使我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梦想……王亚平,一个十分熟悉而又令人敬仰的名字。
对,她就是新的航天员。
她本来是飞行员中的精英,后来,在航天员的挑选中,她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13年6月11日,随着神舟十号的发射,王亚平正式成为我国第二上天女航天员,同行的还有聂海胜、张晓光。
在太空中,王亚平还给全国的青少年上了一节物理课呢!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物理课,但我对老师在太空中给我们上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只可惜错过了直播,第二天早上,我就急忙在网上找到了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
她给我们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实验。
比如演示航天员怎样喝水:在失重环境下,水不能倒进杯子里,因为这些水不会流进杯子,也不会掉在地板上,而是飘浮在空气中,航天员不小心就会呛到,也会影响很多仪器设备的安全。
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别急,有办法。
原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装在袋子里,用饮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还有开关,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来。
啊,真是太神奇了!亚平姐姐,你就是我的偶像,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掌握本领,长大了像你一样,登上飞船,遨游太空。
到那时,我会骄傲地说:“神秘的太空,我来了!”第二篇王亚平太空授课:梦想就是力量梦想就是力量9月1日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深深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持人是著名的撒贝宁老师,为我们讲述追梦故事的是曾飞上太空授课的航天员王亚平,著名的钢琴家郎朗,优秀的跳伞运动员付丽娟姐姐……十年前的王亚平23岁,还是个普普通通的飞行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员太空授课课堂实录
这是中国最高的讲台——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
这是中国最大的课堂——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四面八方,8万多所中学、数千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太空授课地面课堂,与300余名中小学生一起,现场聆听航天员老师讲课。
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00余名学生中,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也有正值青春少年的中学生。
早上8时许,他们迎着清晨的朝阳走进了拥有50多年历史的名校人大附中,此时,每个学子的心里都因对梦想的期待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亲身参与并见证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10时许,北京市101中学物理教师史艺和人大附中物理教师宓奇登上讲台。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两位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当同学们从大屏幕上看到神舟十号航天员像鱼儿一样自由游弋,不时发出阵阵低语和清脆的笑声。
10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告,已建立与航天员的双向通信链路。
神舟十号航天员的身影清晰呈现在大屏幕上,他们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面带微笑向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挥手致意:“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
”航天员王亚平轻点脚尖,向天宫一号舱内摄像机镜头缓缓飞来。
“大家好!我是聂海胜,担任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
”
“大家好!我是张晓光,本次太空授课任务,我担任摄像师。
”
当三位航天员微笑的面庞出现在阶梯教室讲台上的大屏幕时,当航天员亲切的声音从太空里传递到教室里时,同学们都笑了,青春的笑容里闪动着梦想的激情。
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
“大力神功”。
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们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学们阵阵喝彩。
航天员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
那么,失重环境下怎样测质量呢?
在聂海胜的“现身说法”——自己亲身演示之后,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
演示完质量测量,航天员们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太空实验趣味无穷,地面课堂的学生们也不失时机地向航天员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
人大附中早培班学生徐海博举手提问:“航天员老师,您在太空中有没有上下方位感?”
为了回答同学的提问,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表演了一套“杂技”动作,分别进行了悬空横卧和倒立。
看到航天员老师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
随后,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又进行了陀螺演示、水膜演示、水球演示的实验,而在地面课堂的学生们则以惊叹声、掌声、笑声、和踊跃的提问,积极回应、、、、、、面对面向航天英雄提问,同学们格外兴奋,一个个高高举起手臂,地面课堂气氛活跃,航天员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等问题。
史家小学读四年级的邱甜好不容易有了提问机会,张嘴就是一串“连珠炮”:“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会闪烁吗?能看到UFO 吗?”
王亚平微笑着一一作答:“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UFO。
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的阻挡和干扰,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会闪烁。
同样,由于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
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
……
宇宙无限,探索无尽,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仿佛无穷无尽。
不知不觉中,时钟已经指向了10点50。
航天员们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告别,每人都为同学们送来了太空寄语——
聂海胜说:“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
张晓光说:“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在彼此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中,同学们向屏幕上三位航天员挥手告别,太空授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同学们并没有急于离去,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王佳琛郑重地告诉记者,“以前我就喜欢了解航天知识,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这次太空授课让我更加增长了兴趣,现在,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也要从事航天工作。
”这个11岁的男孩表现出一个小男子汉的样子,坚定地说。
“在物理课上,我们学到过一些物理原理,但很抽象,今天的太空授课很生动有趣,也让我增长了知识,以后我会更加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人大附中分校高一年级的小雷,是个秀气斯文的女孩。
北京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余博,今天清晨就和同学们一起坐车从顺
义赶到地面课堂,“能够亲身参加这次太空授课,我特别激动,今天航天员做的单摆的物理实验,就是我们上个月刚刚在学校实验室里做过的,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演示,我和同学们觉得特别亲切,也觉得很神奇,因为演示的结果和我们在地面上演示的完全不同。
”余博笑着说,今天我也准备了问题,但是没被点到提问,我想问问航天员各个时期的飞船有什么不同?
或许,短短几十分钟的太空授课,并不能满足同学们对太空知识的渴求,然而,从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眼眸中,从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欢呼声中,可以真切地感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此闪耀,他们将追随着梦想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