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共65页67页PPT
合集下载
禅宗简介_9230 共50页PPT资料

禅宗,又称“佛心宗”,是完全革新的中国佛教 。传说中 国禅宗创始人是印度来华僧侣菩提达摩。经由慧可、僧璨、 道信、弘忍不断发展。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 分歧,到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能一 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一枝独秀之势。
一、禅宗法系
禅宗把法系推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 一日在灵鹫山会上,拈金波罗花示众,尽莫 能解,唯弟子大迦叶(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佛陀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 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
二、禅宗的思想来源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禅籍是最早传入中土 的经典的一部分,习禅在中国有长久广泛的 弘传(鸠摩罗什、慧远、竺道生、智顗)。
大乘中期如来藏思想的传译,为禅宗作了理 论准备。
《楞伽经》专讲禅法,其教理依据是如来 藏思想,即一切众生心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 法身,即众生皆具佛性。
马鸣菩萨(十二祖)所著《大乘起信论》, 肯定内心本具的清净佛性是成佛的原因。
3.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
4.列子·仲尼: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 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典大量传译和中国僧俗 研习、体会的深入,佛教思想得到了普及和 发展,佛教信仰也在民众中扎下了根。
迦叶遂为西天初祖。经二十七传到菩提达摩(?536)。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
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到弘忍,禅宗教义才真正明确起来
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 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 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 一枝独秀。
一、禅宗法系
禅宗把法系推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 一日在灵鹫山会上,拈金波罗花示众,尽莫 能解,唯弟子大迦叶(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佛陀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 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
二、禅宗的思想来源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禅籍是最早传入中土 的经典的一部分,习禅在中国有长久广泛的 弘传(鸠摩罗什、慧远、竺道生、智顗)。
大乘中期如来藏思想的传译,为禅宗作了理 论准备。
《楞伽经》专讲禅法,其教理依据是如来 藏思想,即一切众生心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 法身,即众生皆具佛性。
马鸣菩萨(十二祖)所著《大乘起信论》, 肯定内心本具的清净佛性是成佛的原因。
3.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
4.列子·仲尼: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 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典大量传译和中国僧俗 研习、体会的深入,佛教思想得到了普及和 发展,佛教信仰也在民众中扎下了根。
迦叶遂为西天初祖。经二十七传到菩提达摩(?536)。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
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到弘忍,禅宗教义才真正明确起来
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 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 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 一枝独秀。
禅宗思想的本质与禅宗的分流

中国禅宗思想史
Philosophy History of Chinese Zen School
麻天祥
第三讲 禅宗思想的本质与禅宗的分流
禅的超二元对立的思维
(见性的方法和道路)
破执,不落两边,36对说法
(天地、日月、明暗、阴阳、
色空、动静、凡圣、是非、虚实、
慧
能
进退、生灭、体用、性相、烦恼
菩提等)。
离相、离念、离言。说似一物即不
中。
离相是必由之路,见性是终极关怀。
老
子
菩提三偈
❖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杨度: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尘埃 即无物,无物即尘埃。
空——缘生——离相——否社会各阶层渗透。
南岳怀让
原本律宗僧人,以曹溪正传自居。 (少门户之见)
马祖道一。磨砖(瓦)成镜。触类 是道,任心为修。坐卧相非禅,平 常心是道。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 百丈怀海,制度化的建设。集众作
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效魏伯阳以儒说道而作以道解禅 之书《草庵歌》、《参同契》。
禅宗末流
不明棒喝原委,啜其唾涕,而成东施效颦。 如一指禅。
复习题
1、什么是禅、禅宗、禅宗思想? 2、菩提达摩是怎样被奉成为禅宗初祖的? 3、何谓“不真空”? 4、道生、僧肇对禅宗思想的贡献。 5、试比较菩提三偈。 6、禅宗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7、何谓一花五叶?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 人无爱亦无嗔。
Philosophy History of Chinese Zen School
麻天祥
第三讲 禅宗思想的本质与禅宗的分流
禅的超二元对立的思维
(见性的方法和道路)
破执,不落两边,36对说法
(天地、日月、明暗、阴阳、
色空、动静、凡圣、是非、虚实、
慧
能
进退、生灭、体用、性相、烦恼
菩提等)。
离相、离念、离言。说似一物即不
中。
离相是必由之路,见性是终极关怀。
老
子
菩提三偈
❖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杨度: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尘埃 即无物,无物即尘埃。
空——缘生——离相——否社会各阶层渗透。
南岳怀让
原本律宗僧人,以曹溪正传自居。 (少门户之见)
马祖道一。磨砖(瓦)成镜。触类 是道,任心为修。坐卧相非禅,平 常心是道。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 百丈怀海,制度化的建设。集众作
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效魏伯阳以儒说道而作以道解禅 之书《草庵歌》、《参同契》。
禅宗末流
不明棒喝原委,啜其唾涕,而成东施效颦。 如一指禅。
复习题
1、什么是禅、禅宗、禅宗思想? 2、菩提达摩是怎样被奉成为禅宗初祖的? 3、何谓“不真空”? 4、道生、僧肇对禅宗思想的贡献。 5、试比较菩提三偈。 6、禅宗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7、何谓一花五叶?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 人无爱亦无嗔。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共65页PPT文档共67页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共65页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禅学与人生讲座分析课件

结论:禅学对人生的意义与影响
禅学对个人成长的贡献
内心平静与调节
禅学教导如何通过冥想和 内观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帮助个人调节情绪,增强 自我控制力。
自我认知与成长
禅学强调对自我意识的探 索,促进个人对自身价值 观、信念和动机的深入理 解,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禅学提倡简朴、谦逊和同 情的价值观,有助于塑造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 系。
身体不适
一些禅修者在静坐时会感到身体不适,可以通过 调整姿势或进行身体放松练习来缓解。
禅修后的过度疲劳
一些禅修者可能会感到过度疲劳,可以通过逐渐 增加禅修时间来适应。
禅修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02
03
04
提高自我觉知
禅修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己情 绪和思维模式的觉知,从而更
好地理解自己。
培养耐心和毅力
禅修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意志力和毅
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禅学对西方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成为西方 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02
禅学与人生
禅学对人生的启示
禅学倡导内心平静,帮 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 力和挑战。
禅学教导我们放下执着 ,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 正的幸福。
禅学强调对生活的敬畏 和感恩,培养我们的慈 悲心和同理心。
80%
见性成佛
见性成佛是禅学的另一个核心理 念,指通过领悟自性的本质,实 现心灵的解脱和成佛。
禅学与其他宗教、哲学的关系
与佛教其他派别的关系
禅学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与 其他佛教派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和交流,共同构成了佛教的思 想体系。
与道教、儒教的关系
禅学与道教、儒教等中国传统 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关 系,共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
禅学对个人成长的贡献
内心平静与调节
禅学教导如何通过冥想和 内观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帮助个人调节情绪,增强 自我控制力。
自我认知与成长
禅学强调对自我意识的探 索,促进个人对自身价值 观、信念和动机的深入理 解,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禅学提倡简朴、谦逊和同 情的价值观,有助于塑造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 系。
身体不适
一些禅修者在静坐时会感到身体不适,可以通过 调整姿势或进行身体放松练习来缓解。
禅修后的过度疲劳
一些禅修者可能会感到过度疲劳,可以通过逐渐 增加禅修时间来适应。
禅修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02
03
04
提高自我觉知
禅修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己情 绪和思维模式的觉知,从而更
好地理解自己。
培养耐心和毅力
禅修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意志力和毅
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禅学对西方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成为西方 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02
禅学与人生
禅学对人生的启示
禅学倡导内心平静,帮 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 力和挑战。
禅学教导我们放下执着 ,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 正的幸福。
禅学强调对生活的敬畏 和感恩,培养我们的慈 悲心和同理心。
80%
见性成佛
见性成佛是禅学的另一个核心理 念,指通过领悟自性的本质,实 现心灵的解脱和成佛。
禅学与其他宗教、哲学的关系
与佛教其他派别的关系
禅学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与 其他佛教派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和交流,共同构成了佛教的思 想体系。
与道教、儒教的关系
禅学与道教、儒教等中国传统 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关 系,共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
《禅学与生活》课件

禅修收获
分享个人在禅修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包括心灵的解脱、情绪的平衡 、智慧的增长等方面的变化。
禅修感悟
分享个人对禅修的理解和感悟,包括如何将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何用禅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等方面的思考。
04 禅学与现代科学
神经科学角度的禅修研究
神经科学角度的禅修 研究
通过研究禅修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揭示禅修在认知、情绪调节和心 理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其他科学角度的禅修研究
其他科学角度的禅修研 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除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外,还有 从生物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角度对 禅修进行研究。
其他学科的研究表明,禅修对身体健 康、生物钟调节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 响。
生物学研究发现,禅修能够调节内分 泌系统,降低慢性压力和焦虑对身体 的负面影响。物理学研究则关注于禅 修对生物钟调节和人体能量场的影响 。这些研究表明,禅修不仅对心理健 康有积极的影响,还对身体健康和生 物钟调节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
专注。
行禅
行禅是指在行走过程中进行禅修的 方法,通过观察身体动作、感受行 走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培养 内心的觉察和专注。
念佛诵经
念佛诵经是禅修中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反复念诵佛号、经文等,培养 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同时领悟佛 法和经典中的智慧。
禅修体验分享
禅修体验
分享个人在禅修过程中的体验,包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培养内 心的平静和专注力等方面的经验。
需求。
如何将禅学融入未来生活
培养禅修习惯
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有 助于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关注内心需求
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 关注内心的需求,运用禅 学的智慧来平衡内外需求 。
分享个人在禅修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包括心灵的解脱、情绪的平衡 、智慧的增长等方面的变化。
禅修感悟
分享个人对禅修的理解和感悟,包括如何将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何用禅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等方面的思考。
04 禅学与现代科学
神经科学角度的禅修研究
神经科学角度的禅修 研究
通过研究禅修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揭示禅修在认知、情绪调节和心 理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其他科学角度的禅修研究
其他科学角度的禅修研 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除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外,还有 从生物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角度对 禅修进行研究。
其他学科的研究表明,禅修对身体健 康、生物钟调节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 响。
生物学研究发现,禅修能够调节内分 泌系统,降低慢性压力和焦虑对身体 的负面影响。物理学研究则关注于禅 修对生物钟调节和人体能量场的影响 。这些研究表明,禅修不仅对心理健 康有积极的影响,还对身体健康和生 物钟调节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
专注。
行禅
行禅是指在行走过程中进行禅修的 方法,通过观察身体动作、感受行 走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培养 内心的觉察和专注。
念佛诵经
念佛诵经是禅修中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反复念诵佛号、经文等,培养 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同时领悟佛 法和经典中的智慧。
禅修体验分享
禅修体验
分享个人在禅修过程中的体验,包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培养内 心的平静和专注力等方面的经验。
需求。
如何将禅学融入未来生活
培养禅修习惯
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有 助于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关注内心需求
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 关注内心的需求,运用禅 学的智慧来平衡内外需求 。
禅宗PPT

如果是作为实存的个体, 如果是作为实存的个体,我们自然无法突破有限的身 体的界限,但是,精神却不同,它冥冥中就有一种力量。 体的界限,但是,精神却不同,它冥冥中就有一种力量。 在这里想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想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什么?是独立自 觉地生活着的东西呢,还是不过是别人的梦境, 觉地生活着的东西呢,还是不过是别人的梦境,或者别人 的梦中的别人的梦?我们这么生活着,为了什么? 的梦中的别人的梦?我们这么生活着,为了什么? 记得以前看班级日志, 记得以前看班级日志,有人写 难道活着就是上学读书、 道,“难道活着就是上学读书、毕 上班、退休、等死” 业、上班、退休、等死”。 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好玩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好玩呢。
从上面的两个关键可以得出两条线索: 从上面的两个关键可以得出两条线索:
1、我们是靠舌头来品尝苹果的滋味,作为感觉中 、我们是靠舌头来品尝苹果的滋味, 介的舌头, 介的舌头,本来可以把关于苹果味道的信息传给 我们,但它现在没有做到,为什么? 我们,但它现在没有做到,为什么? 2、苹果是被感知的对象,这种感觉 、苹果是被感知的对象, 对象的什么特征使我们感觉不清, 对象的什么特征使我们感觉不清, 还是它自己本来就是不清楚的? 还是它自己本来就是不清楚的?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命运是被感知的存在,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命运是被感知的存在, 而不是实在。人类的一切终极问题, 而不是实在。人类的一切终极问题,也就是在这 个领域内产生的:总有些东西,是眼耳鼻舌身无 个领域内产生的:总有些东西, 法触碰到的, 法触碰到的,但又以强烈的存在感突兀地横在记 忆里某个隐秘的地方,没事的时候出来痒痒你。 忆里某个隐秘的地方,没事的时候出来痒痒你。 生前和死后的世界是现世无法体验到的, 生前和死后的世界是现世无法体验到的,所以也 没有办法前瞻也没有办法后视, 没有办法前瞻也没有办法后视, 只好干巴巴地望着, 只好干巴巴地望着,干巴巴地 着急: 着急:这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 呢? 怎么说?怎么说? 怎么说?怎么说运”之类的口号,贝多芬 经常听到有宣传“XX改变命运”之类的口号, 改变命运 扼住命运的咽喉”也是时常被人们引用的, 的名言 “扼住命运的咽喉”也是时常被人们引用的,归 根结底,大家无非是说,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根结底,大家无非是说,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 但是,也有人认为,命运是早已注 定的事情,你要改变什么也好, 定的事情,你要改变什么也好,要扼住 什么也好,不过都是奉天承运, 什么也好,不过都是奉天承运,命中注 定。
禅宗介绍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9
“印心”即“不立文字”、“教外
别传”
• 佛在这里拈了一下花,迦叶在那边笑了一笑而已。 此即“印心”:以心印心,以我的心,印你的心, 轻松自在,什么也没有,而无上妙法,就这样代 代传传到二十八代达摩。达摩看到中国有大乘气 象,于是乘船到中国建立禅宗。从达摩、二祖、 三祖、四祖、五祖,都是这样传的法,都没有用 语言文字来表达,非常微妙。如果用现在的分别 心,用判断、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试图 去测度、了解、把握,是绝对无益的,进不去的, 所以称为“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
2020年9月28日
2
三论宗
• 隋末唐初,吉藏开创三论宗。他师从释迦 言教,继承龙树——鸠摩罗什以来的中观 思想,提出“二藏三轮”的判教主张,认 为“真、俗二谛”概括了释迦言教的全体, 言教外别无所谓“二谛”的理境;更以 “八不中道”、“四重玄意”层剃空有, 无论立、破,均归于“无所得”;更提出 了“若于无所得,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 木并是佛性”的主张。
禅宗介绍
隋唐时期大乘佛教八大派: 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 禅宗、律宗、净土宗和禅宗。 其中,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中国 文化气息浓厚。
2020年9月28日
1
天台宗
• 隋代智者大师开创。以“一念三千”说明 实相;以“空、假、中”、“三谛圆润” 来阐明止观。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中,最 早成一家之言。
2020年9月28日
3
唯识宗
• 唐玄奘大师共译经75部,1335卷, 以《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大般 若经》为中心,展现了印度佛教的全貌。 并对与这三部经有关的经论,都作了相应 的翻译和介绍,使人较为清楚地了解印度 佛教发展的脉络。玄奘对《成唯识论》的 编译,精深博大,成为历史上唯识学的唯 一代表作;因明方法的应用,为玄奘大师 的独创。唯识学的创立,为整个佛教理论 的圆满。
宗教主题禅意风ppt模板素材中国风西藏佛教佛学文化传统 (4)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03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03
04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01
02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45%
55%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得主要叙述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请输入您得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科学解读 共65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