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关系的演变一、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境.1945年8月12日,杜鲁门任命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君临日本.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既已决定借日本投降之机彻底削弱日本。
意在摧毁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消除军国主义影响;对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是十分有必要的。
遗憾的是,实施两年,上述改革还远未完成,美国政府却嘎然刹车,对日政策从惩治改造转为复兴扶植。
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苏联势力剧增,冷战开始;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将中国作为其稳定亚洲的中心的企图成为泡影,打乱了美国的亚洲战略;朝鲜、越南政权相继建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针对这种形式,美国改变其初期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在亚洲执行其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转变终止了对日本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占领军当局缓和了对日本的种种限制,放宽了对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帮助日本复兴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日本变成后方军需工厂,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日本从战争中收益大量外汇,对其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二、从敌对到伙伴旧金山媾和是美日关系演变的里程碑。
随着冷战加剧和亚洲革命浪潮的澎湃发展,美国政府希望日本尽早摆脱约束,为其所谓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亦将美国完全控制日本的局面合法化、长期化.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由主权的平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友好的结合下进行合作.《旧金山和约》的签订结束了盟国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盟国占领机构取消。
日本被缔约国承认为独立国家.同时,和约亦为美国继续驻扎日本留有空间,这与托管条款使得日本的独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日美两国的关系。
在《旧金山和约》签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
战后日本

• 3、制定新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废除,制定新的新 宪法; • 关于天皇,一个日本人的信:尊敬的麦克阿瑟将军, 我恭敬地请求您:不要追究天皇陛下对战争的责任。随我 们日本人而言,天皇陛下至高无上,乃日本人民的生命之 所在。如果阁下考虑到日本的未来并且真正希望世界和平, 您就会明白不触动天皇陛下的策略不仅仅对日本有利。对 我们而言,对天皇的效忠就近似于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 日本的历史和传统之中。如果天皇陛下受到审判,不只是 我,很多日本人会对您及所有美国人恨之入骨……我向上 帝法是我愿意显出我的生命。请您体谅在下的心情。 • 这部宪法虽然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但是它的内容却 是积极进步的。它反映了战后日本改革的基本成就,反映 了反映了反封建、反垄断、反军国主义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它的贯彻实施,对于以 后的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1951年3月23日,美国擅自向远东委员合成员国提交所谓对日和约的 “临时草案”,7月20日,美国单方面向各有关国家发出了于9月4日在 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的通知。8月15日正式公布所谓美英《对日和约草 案定本》。这个草案定本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8月15日,我国国务院 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企图单方面对日媾和的罪恶 阴谋。
(二)日本经济的民主化改革
1.解散财阀、禁止垄断。
日本财阀是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产物,他以血缘和家族的主从关系为轴心,是 特权商人与明治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封建色彩极浓的垄断资本集团,是日本法西斯 军国主义的主要经济基础。
内容:冻结了三井、三菱等日本15家最大财阀的财产。1946年,又成立了“控股公司管理委 员会”,强令这些财阀拍卖股份,形成共同持股的经营体制。 意义:这项改革打破了财阀家族垄断的半封建经济格局,为战后日本经济民主化发展铺平了 道路,也为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特别是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
2001年10月第2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关于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中,教材把其阐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一、美国的扶植政策。
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日本的独占和政治改造。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
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
罗伯特"埃德尔斯坦和让"迈克尔"保罗教授说:“为取得成功,就必须立即进行广泛的体制改革,即创造性地打破阻碍日本经济复苏或经济增长的那些障碍。
”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农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
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
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由于“冷战”需要,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美国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
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至方案的30%。
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
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人教111 1014011136 刘莉荣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国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占有的地盘,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然而,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此后,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黄金对代,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何以如此之快?其中的因素很多,但是与美国的扶植政策是离不开的。
关键字:日本经济发展美国扶植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的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样也给日本国家和人民酿成深重的灾难。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 252 万人死亡,并且广岛和长崎还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社会混乱,经济急剧下降。
然而,日本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0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毗。
[2]1950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10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132.6 美元,分别是当时美国的 3.8%和 7%;而到 1985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 12950 亿美元,人均产值达 10698 美元,分别达到美国的 43.8%和 86.1%。
[1]日本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爬上了国际舞台的顶端。
这样的成就,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美国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日本强有力的经团联的副会长花村仁八郎在一次关于日本经济的长篇演讲中,把美国的占领政策与口本的政治稳定并列为构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因素之一。
他说:“首先,在战后初期,占领军对所有的制度——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进行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革。
财阀解体和农地解放是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
其结果,使每个日本人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并处在一个按劳取酬的环境之中。
这就使每个日本人产生了勤奋学习和劳动的意愿,就象在美国的开拓时代一样 (3)一、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1945年8月巧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日本的战后史从此揭开的序幕。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姓名:吴倩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学号:2012410671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
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
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以防止二战悲剧的重演。
日本右翼势力的重新兴起,在成因方面有一下几点: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统治是军国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国家的封建军国主义性质是各色右翼极端势力产生的总根源。
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影响

& S ca S i c ) o i ce e l n
美 国 关 于 日本 战 争 赔 偿 政 策 的 演 变 及 影 响
陈 耀 华
( 玉林师范学院 政史系 讲师 , 广西 玉林 5 70 ) 300
【 者 简 介 】陈耀华 , 汉族 ,90 1 作 男, 17 年 O月 出生 , 广西昭平 县人 ,94 毕业 于华 中师 范大 学历 史 系。现 为 玉林师 范学院 19 年 政 史 系讲师 ,发表 论文 有 《 清末经 济 法规 的影响厦 其局 限 》 、 《 日在 华 争夺 与华 盛顿会 议 的召 开 》 多篇 , 究方 向为 中 美 等 研
的掠夺 , 它是捍卫人权 、 维护披侵略 国家 民族 尊严的表现 , 是 侵略者固其侵略战争而应付 出的一种代价 。 因此 , 本的战争 日 赔偿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 而且也是 一个政治问题 , 是一个深 刻地影响战后 日本国家发展方 向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 重大问题。由于 战后美国单独 占领 日本 , 所以 . 关于 日本战争
赔 偿 政 策 的 变化 产 生 了极 为深远 的 影响 。
【 关键词 】美国远东政策 ; 日本战争赔偿 ; 演变; 影响 【 中图分类 号 】 K 1. 3 3 【 7 2 4 K 1. 文献标识 码 】 A 5 5 【 文章编 号 】 10— 6 1 20 )1 03- 4 04 4 7 ( 02 0— 01 0
定对 日索赔方针 及赔 偿计 划的大权 自始就被握在美 国手 中 。 这是因为 战后实际上是美国单独 占领 日本 ,盟军总司 令及其 总司令 部唯美国政府之 命是 从, 远东委 员会” 于 14 年才 “ 96 正式成立 , 成立 后基本 由美国操纵 , 对于美国接二 连三地 制定 和推行包括赔偿问题在内的 日本 占领政策 ,远 东委 员会 只能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二战期间,美日之间既是盟友,也是敌人。
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盟友和敌人两个角度,探讨美日关系在二战中的演变。
1. 盟友关系在二战初期,美国与日本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友好关系。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引发了全面战争。
“中国事务”成为美日关系的焦点。
美国共和党政府支持中国,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
到了1941年,美国决定冻结日本的资产,这给两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裂痕。
然而,尽管存在冲突,美国与日本仍在某些方面保持着盟友关系。
1940年,美国实施了“印度洋扩张法案”,以保护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尽管该法案是针对日本的,但美国随后与日本签订了“ABC-D条约”,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美国,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合作。
这可以说是美日盟友关系的一种表现。
然而,一系列事件让盟友关系急转直下。
1941年,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导致两国直接陷入敌对状态。
美国对日本宣战,进一步加深了二战的紧张氛围。
从此,美日之间的关系彻底改变,盟友关系完全瓦解。
2. 敌人关系美日敌对关系的爆发,主要源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
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行为激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
二战爆发后,日本先后侵占了中国、朝鲜、菲律宾、马来亚等地,严重挑战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本进行了反击,实施了“跳岛战略”。
随着二战的发展,美国在关岛、萨凡纳岛、塞班岛等战役中逐渐推进,并最终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轰炸。
1945年,美国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在整个冲突过程中,美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对抗,以及海陆空各个层面的战斗。
两国彼此视对方为敌人,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进行殊死的争夺。
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重建日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实施了占领政策,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迅速崛起呢?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徐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不久,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表明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对日政策是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并陆续采取了诸如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剥夺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一批极右政界人物、恢复日本共产党合法地位、解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制定新宪法,推进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
然而,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反共战略的急先锋和亚洲的盟友。
具体的说,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战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开始反目,分歧和矛盾日益突出,美苏冷战日趋表面化。
日本处于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又是亚洲唯一可以执行美国冷战政策的国家。
其二,蒋介石政权的垮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这就促成了美国与日本结盟的趋向。
美国政治家乔治·凯南曾发表一段名言:“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敌对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友好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
然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大部分胜利必然增强对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
”这一观点对美国政府制定对日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必不可少的伙伴。
其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日本“对于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
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然要把日本变为自己的“亚洲兵工厂”和反共盟友。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重新调整部署了对日的经济、政治、军事政策,而这一系列的转变对日本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美国实行了从限制转为扶植的政策。
主要表现在:第一,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
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到原方案的30%。
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
这样,日本的850个军需工业和其他主要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使日本的军事工业基础根本没有受到损伤。
第二,撤消了解散日本大企业的大部分指令。
1946年,为控制日本经济,美国占领当局曾在日本进行了经济民主化的改革,解散财阀,分割大企业。
但到1947年末和1948年初,随着美国政策的改变,日本一些企业又重新集结,大垄断企业得以复活。
第三,美国增加了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在1945年到1951年占领期间,美国政府向日本提供的经济援助高达21.28亿美元,占同一时期日本进口总额的38%。
这些资金主要被用于煤炭、钢铁、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对日本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首先在距离朝鲜战场最近的日本大量采购军需物资,以现款直接向日本订货和使用日本廉价劳务,这被称作“特需”。
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日本获得的特需收入累计达23.8
亿美元。
同时,美军的特需订货动员了日本各部门的经济力量,日本企业公司借此机会为日后的崛起初步积累了资本,并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政治上,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美国对日占领方针从“打击”改为“扶植”,对日本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使日本社会政治“总体保守化”,民主进步势力受到压制,日共及其左翼同情者受到镇压。
在美国的敦促和日本垄断资本的全力支持下,日本的两大保守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迅速联合,于1955年11月合并为统一的自由民主党(自民党),从而形成“1955年体制”,即保守的自民党在议会中形成稳定的多数,独掌政权长达38年。
其二,致使日本军国主义没有受到有力的批判和清算。
美苏冷战全面爆发后,美国出于反苏反共的需要,利用单独占领日本之机,对日本战犯实行了一定的包庇政策,最突出的表现是没有对裕仁天皇提出公诉,没有认真执行关于严厉惩罚战犯的决议,没有发动民众彻底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使得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历史缺乏彻底认识。
这正是当前日本政坛许多政客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根源。
据统计,日本被盟国起诉的各类战犯总数为5423人,被判刑的4226人。
然而,已判刑的战犯分别在1949年和1950年初即被提前释放了。
被整肃的21万军国主义军政要员,到1951年除5700人外,其余的都先后被提前释放了。
1950年6月20日,麦克阿瑟指令日本政府解除对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剥夺公职的处分。
这样,许多犯有侵略战争罪行、曾忠诚地为军国主义效命的人又重返军政界和财界,并担任要职。
吉田茂、鸠山一郎、岸信介、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等人还登上了首相宝座,造成了日本战后特有的“战犯政治”现象。
外交方面,战后初期,日本政府的外交职能被中止,外交政策一律由美国决定,所有对外交涉,均需麦克阿瑟首肯。
然而,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使日本成为“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美国需要结束占领状态,使日本独立。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的操纵下.48个国家于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中国被排除在外)。
至此,长达六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日本获得了独立,相应地也恢复了外交职能。
在两极格局形势下,日本选择了一条务实的“吉田路线”,即与美国结盟,向美国一边倒,以免费搭乘美国安全车为前提,优先发展经济。
由于日本全力配合美国的远东战略,相应地也就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及早实现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目标。
1956年,日本同苏联、东欧各国恢复了外交关系,随后加入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但是,由于日本在外交方面唯美国是从,以致于被称为“政治侏儒”。
甚至到了七八十年代,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开始有条件地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或多或少地体现其外交独立性时,也没有脱离“日美同盟”为基础的外交框架。
1993年4月,宫泽喜一访美期间,在经贸问题上与克林顿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第一次明确地对美国说“不”,曾令日本国人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但这也仅限于经贸领域,在军事和防务上,日本仍要依赖美国,在政治上,日本要谋求增加对国际重大事务的发言权,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也需要借助美国的影响和支持。
总之,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其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在二战中被摧毁后,能够迅速地重新崛起,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实得益于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2002-11-27 《历史学习》2000.7-8.
2004—2008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研究综述
从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看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