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教学提纲

中国文化经典教学提纲

中国文化经典专题一(入门四问)专题导引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这个单元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

“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助读套餐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2.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3.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知识清单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明确:《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明确:“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theclassicsofChineseculture.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系、部)制定人:刘成荣审核人:洪涛(课程组长)经典自为学生ozhuan,Shji,Lunyu,Zhuangzi,Shijing,Chuci.Wewillstudymanycontentsinthisco urse,suchasthehistoricalinterpretivetraditionofthesebooks,thesubjects,th efamousscholarsandwritings,themethodsofstudying.Throughthiscourse,thestu dentscannotonlycomprehendwhatweretheancientbooks,butalsoknowhowtostudy,a ndfinallytheywillgetgreatimprovementonindependentthinking.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周易》、《礼记》、《左传》、《史记》、《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等八部经典文本的集中研读,达到对古代经典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四、师资团队刘成荣:文学博士,讲师,五、教学资源教材:朱自清《经典常谈》网络:国学网传》)(王逸《楚辞注》,朱熹《楚辞集注》,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游国恩《离骚纂义》,姜亮夫《屈原与楚辞》,金开诚《屈原集校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王力《楚辞韵读》(以上为《楚辞》)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章炳麟《国学概论》,吕思勉《经子解题》,朱自清《经典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钱钟书《管锥编》,张之洞《书目答问》。

(以上为综合类)六、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先秦文学的学术训练,具备相关的专业修养,知识储备丰厚,有相关的科研背景,并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472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英文名称:Guided reading of Chinese cultural classics课程类别:通识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中文专业学生考试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二、课程简介《中国文化典籍导读》是由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面向中文系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

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的思想及文化贡献,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最优秀的部分来教化、鼓舞、感召当代大学生。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其思维层面和人生境界,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uided reading of Chinese cultural classics” is a course of generaleducation offer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thoughts and cultural contributions of some ancient Chinese cultural classics, and uses the best and best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indoctrinate, inspire and inspir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course can help students enhance their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cultivate their humanistic quality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improve their thinking level and life realm,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future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中国文化典籍导读》是由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面向中文系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属于思想与政治模块系列课程之一。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学经典导读”属人文素质教育课,可作为全校通识课程开设。

本课程的目的,一是增强同学们对国学文化的基本认知,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从理性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知识平台,以利于他们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国学经典概述1、国学的概念理解2、国学的内容与分类掌握第二讲《易经》导读1、概述了解2、《易经》的内容了解3、《十翼》选读理解4、《易经》的文化价值理解第三讲诗词经典导读1、音乐与古典诗词的流变了解2、经典诗词选读掌握第四讲古典戏曲导读1、戏曲史概述了解2、经典戏曲作品选读掌握第五讲古典小说导读1、小说史略了解2、经典小说选读掌握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这是一门知识性、鉴赏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上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尽可能地多赏析(或了解)一些经典的诗词曲以及小说作品;并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某些课时,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

2.教学手段或条件:学校教室多配备多媒体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五、考核方式考核以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方式进行。

平时考查包括课堂发言、考勤等形式;期末考查为小论文形式。

计分比例:平时考查30%,小论文70%;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王晓江主编《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导读》,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胡维革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纲领八里中心小学一、课程目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它不但为今世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好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少儿道德丛书》,好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少儿朗诵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拥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示,人的大脑约有140 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少儿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

由于他们的脑筋里储蓄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搅乱少,简单把东西装进去其实不会忘掉。

诚然好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添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加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贯通融会的知识,到那时即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优秀”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拥有“优秀的人文涵养、宽厚的知识涵养、浓厚的研究欲望、亮丽的爱好专长” 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 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朗诵与积累能够培养学生崇敬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理解事理,勤于研究,善于思虑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朗诵中开发少儿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优秀的性情涵养形成确立。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朗诵》课程目标以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广博,认识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感情。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国学经典导读课安排

国学经典导读课安排

国学经典导读课安排第一节:课程简介国学经典导读课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深入解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根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修养和素养。

第二节:经典之《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孝道、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

第三节:经典之《大学》《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被誉为“立德修身之书”。

学生通过学习《大学》,可以了解到成才之道,明白自身修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第四节:经典之《中庸》《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强调的是人的自我完善与内在平衡。

通过学习《中庸》,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的性情之中的复杂与多样性,学会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并发展平衡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第五节:经典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代各个地区的诗歌作品。

学习《诗经》,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第六节:经典之《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先秦经典文献之一,被誉为“天人之经”。

学生通过学习《周易》,可以了解到唯物辩证法的起源,认识到阴阳变化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系统思维和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七节:经典之《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书,收集了古代对山川、河流、地域、动植物等自然事物的描述。

学习《山海经》,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八节:经典之《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学生通过学习《史记》,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和社会风貌,培养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思考能力。

第九节:经典之《左传》《左传》是我国古代先秦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左丘明所著。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520090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6学分:4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先修课程:大学语文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

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分析运用为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深造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为:1.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

3.学生能加强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

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说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要点:1.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的含义(2)现代汉语的国际和国内地位(3)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原因(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5)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2.现代汉语方言(1)方言的概念(2)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3.现行汉字(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2)现行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构造原理、结构系统(3)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4)汉字的信息处理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分区;汉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构造原理。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通过语音练习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发音,说好普通话。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说课稿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说课稿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堂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导读课程。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出了许多经典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几部中国文化经典的导读,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内涵。

导读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窥探到孔子的道德观念、为人处世的智慧。

比如,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强调了知识与思考的重要性。

通过导读《论语》,我们可以学习到孔子的教诲,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导读二:《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一众形象鲜明的人物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众生相。

通过导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种种局限和矛盾。

导读三:《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诗篇,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通过导读《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诗歌文化的卓越成就,同时也可以通过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体验,了解到古人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感悟。

导读四:《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宋江等108位英雄豪杰为中心,描绘了他们的抗争和命运的故事。

通过导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和英雄精神,同时也可以反思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通过以上几个经典作品的导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其中的思想智慧和艺术表现力。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20090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6
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

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分析运用为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深造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

3.学生能加强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

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说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要点:
1.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国际和国内地位
(3)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原因
(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5)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2.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的概念
(2)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
3.现行汉字
(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2)现行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构造原理、结构系统
(3)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汉字的信息处理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分区;汉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构造原理。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通过语音练习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发音,说好普通话。

教学要点:
1.语音概说
(1)语音的基本属性
(2)语音的几个重要概念
(3)汉语拼音方案
2.声母
(1)声母的概念及其与辅音的关系
(2)声母的分类
(3)声母的辨正
3.韵母
(1)韵母的概念及其和元音的关系
(2)韵母的分类
(3)单元音韵母的发音
(4)复韵母的发音
(5)鼻韵母的发音
(6)韵母的辨正
4.声调
(1)声调的概念
(2)调值和调类
(3)普通话声调的发音
(4)声调辨正
5.音节
(1)音节的概念
(2)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特点及音节结构分析
(3)现代汉语音节的拼合规律
(4)现代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
(5)音变:语流音变、啊的音变、儿化、轻声
6.音位
(1)音位概说
(2)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教学重点:语音的基本概念;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音节特点和分析。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音位系统。

第三章现代汉语语汇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分析以及对词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要点:
1.语汇概说
(1)语汇和语汇学
(2)语汇单位
2.语汇的构成
(1)基本语汇及其特点
(2)一般语汇:新词语、古词语、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
(3)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
3.语汇的发展
(1)新词语的产生
(2)旧词语的消亡
(3)词语的替换
(4)词义的演变
(5)语汇的规范
4.词的构造
(1)单纯词及其分类
(2)合成词及其构造类型
(3)词语的缩略
5.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1)词义的性质
(2)词义的分类
6.词义的分析
(1)义位分析
(2)义素分析
7.词的类聚
(1)语义场:上下义词和类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2)同音词
(3)同形词
(4)同素词
教学重点:语素和词的概念;基本语汇;合成词的构造;词义的性质和分类;词义的分析;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

教学难点:语素和词的区分;合成词的构造分析;义素分析。

第三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要求:了解和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语法规律;熟练地掌握语法分析方法;能够初步对语法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能分析语言运用中的语法错误。

教学要点:
1.语法概说
(1)语法的含义
(2)语法单位
(3)语法特点
2.词类
(1)词的语法分类
(2)词的类别及其语法特征
(3)词性判别方法
3.短语
(1)短语的含义
(2)短语的结构类型
(3)短语的功能类型
(4)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5)歧义短语的分析
4.单句
(1)单句及其分类
(2)句子成分
(3)特定句式
5.复句
(1)复句的含义
(2)复句的分类原则及分类结果
(3)多重复句的划分
(4)复句关系词语
(5)紧缩复句
(6)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6.语法现象的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动态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语法概念;词类的划分及其特征;短语结构类型;短语的层次分析;歧义短语;句子成分划分;句式;复句及其多重复句的分析;动态分析。

教学难点:词类的划分;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层次分析;句子成分划分;多重复句的分析;动态分析。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用
教学要求:了解和理解现代汉语语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对语句的选用、对辞格的运用及对语篇的组织。

教学要点:
1.语用概说
(1)语用的含义
(2)语用学与语义学、修辞学
2.话语交际
(1)话语交际过程
(2)话语交际原则
(3)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
3.语句的选择
(1)词语的选择
(2)句子的配置
(3)节律的调整
4.辞格的运用
(1)辞格的类别和作用
(2)相关辞格的辨析
5.语篇的组织
(1)中心句的安排
(2)语句的连贯和照应
(3)句子的衔接
6.话语理解
(1)言内意义的理解
(2)言外意义的理解
7.语体和风格
(1)语体的类型
(2)语言风格的类型
(3)风格的评价
教学重点:语用概念;交际原则;语句的选择;辞格的分析;话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交际原则;辞格;话语理解。

五、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
本课程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对汉语事实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开设的。

主要要求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了解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即本课程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能运用理论来进行语言现象的分析。

因此,本课程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程的一个主要要求。

为了达到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运用,本课程在技能培养方面主要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是大量做好课外练习。

主要是在教材之外按进度、有层次、多样化地编写课程习题,学生课外做,教师课内提示讲评;二是具体指导课外阅读。

根据教学进度按节分别向学生介绍重要的参考书目和篇目,提出阅读要求并通过讨论、练习、提问等形式有所反馈;三是鼓励学生自己钻研问题,写成读书笔记或短篇论文;四是适当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语言调查。

本课程开始时间为一学年。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基于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

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一般为30%、30%和7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考核方式为课堂测试和调查报告(对语言事实进行考察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六、学时分配
章次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第一章绪论 4 4
第二章语音12 8 4
第三章文字10 8 2
第四章词汇18 12 6
第五章语法20 14 6
第六章修辞8 5 3
小计72 51 21
七、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著.《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邢福义.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8.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八、其它
本课程中部分章节可与其他开设课程结合进行。

如语音实践部分可与《普通话正音》合作。

执笔人:毛嘉宾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