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的影像诊断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类似脂肪瘤,脂肪组织> 75% 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 倾向,几乎从不转移 肿瘤巨大,部位较深, 常位于腹膜后和四肢深部,境 界清楚。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 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瘤细胞轻度多形, 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 肪肉瘤
毛发或者钙化。
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可见强化。
畸胎瘤
例1
例2
鉴别诊断
平滑肌肉瘤
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2位,女性多见
腹膜后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大肿块。
起源于腹膜后平滑肌、下腔静脉壁平滑肌,可侵犯血管腔内。
特征:实行肿块,信号/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坏死与
囊变。不含脂肪。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也可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 大体病理上肿瘤呈分叶状,可有假包膜,切面黄色,质 软。镜下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由分化近乎成熟的脂 肪细胞组成
硬化性脂肪肉瘤(SLS)
硬化性脂肪肉瘤以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为主,细胞成 分少,所以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CT 见肿瘤内大部分成分呈脂肪密度,肿块巨大,边界清楚,瘤 内可见云絮状、条纹状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及粗细不一间隔 , 假包膜,血供多不丰富,增强扫描有强化 CT图像上,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 CT所示的云絮状、条纹状 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胶原和纤维组织等 成分有关 MRI 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明显下降,常含 有纤维分隔和局灶性的其他非脂肪结构, 在Gd-DTPA增强后轻 微强化。
胃肠道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肠 道 脂 肪 瘤 的影像 学 诊 断
李仁峰 , 周 国兴 , 吴颖 为 , 陈 波 , 王 中秋
( 同 济 大 学 附 属 东 方 医 院 医学 影 像 科 上海 2 0 0 1 2 0 )
wi t h c onf i r me d pa t ho l o gi c a l r es ul t s . I ma g i n g e x a mi n a t i o ns i n c l u de d 4 c a s e s o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a 1 ba r i um c o nt r a s t pe r f or m— a nc e,8 c a s e s of CT a nd 3 c a s e s of M RI .Ma s s l o c a t i on, s i z e, m or p hol og y, d e ns i t y, l um i n al c on di t i o ns a n d s ur r o und i ng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胃肠 道 脂 肪瘤 的 影 像 学 特 征 及 诊 断价 值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8例 ( 男 性 3例 , 女 性 5 例) 胃肠 道 脂 肪瘤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 其 中 x线 胃肠 道 造 影 4 例、 C T 检 查 8例 、 MRI 检 查 3例 , 分 别 观 察 肿 块 的位 置 、 大
性低密度 ; MR I 肿块在 T wI 、 Tz wI 呈高信号 , T z抑 脂 像 为 低 信 号 。 结 论 胃肠 道 脂 肪 瘤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典 型 , 肿 块 柔
颅内多发性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

颅内多发性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颅内脂肪瘤是极少见的胚胎发育性良性肿瘤,多位于胼胝体、三脑室底部、小脑、丘脑及颅低池等处,青少年多见,但多发性极为罕见[1]。
现将1997年1月~2011年7月8例颅内多发性脂肪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49岁。
入院就诊原因:颅脑外伤1例,偏瘫1例,癫痫2例,头痛头晕3例,智能下降1例。
影像检查方法:CT采用GE8800CT机、GEprospeedAI单排螺旋CT机及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层厚6~10mm。
MRI使用沈阳中基公司AG3500型0.35TMR扫描仪,使用头线圈,先行常规SE序列轴位T1WI、FSE轴位T2WI 扫描及T1或T2STIR序列轴位扫描,视情况辅以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FSE T2WI、扫描。
层厚5~8mm,间距1mm。
由2名本科高年资医师共同评价病灶的数目、大小、边界、伴发病变等。
结果8例患者全部瘤灶界清,边缘光滑,无分叶,数目3~11个,平均5个,长径1mm~38cm,平均12cm,CT及MRI均表现为脂肪密度影,CT值-75~-130Hu,平均-119Hu,MRI表现为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即T1高、T2中高信号,STIR为低信号。
胼胝体区14个(压部11个,体部3个),脑池区13个(分布于环池、四叠体池、脉络丛、大脑大静脉池、桥小脑脚池等),丘脑4个,松果体区3个,脑干2个,大脑半球凸面3个,侧脑室三角区脉络膜丛1个。
CT发现伴环线状钙化2个,MR未显示钙化信号。
CT及MR发现的伴发病:脑梗塞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鼻窦炎3例,透明隔间腔2例。
讨论现一般认为颅内脂肪瘤是原始神经管闭合异常等所致,因而中线区域好发,易伴胼胝体等各种先天畸形[1]。
病理上肉眼质软无包膜的黄色组织,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部分可含钙化。
小的脂肪瘤及伴发的胼胝体轻微异常常不引起临床症状,较大的肿瘤可有症状,胼胝体区可有抽搐,灰结节有下丘脑损害症状,近脑室者可引起脑积水症状,破裂可类似脑出血的表现,中脑被盖可伴睡眠性窒息综合征表现[1,2]。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粘液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CT: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呈骨骼肌密度, 增强中 等强化,其内见坏死灶
➢MRI:T1与肌肉信号相似,T2表现为略高、等混杂 信号,增强可见强化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混杂密度肿块(脂肪灶、实性肿块及钙化 影等),增强实性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可侵犯 临近组织器官,发生钙化或骨化代表肿瘤异源 性分化或化生,预后更差
➢MRI:脂肪信号为主,脂肪成分与软组织肿瘤 成分间分界清楚,分界处呈突然中断征象
去分化脂肪肉瘤
2017-06-12Leabharlann 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 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较少见,成分复杂, CT/MRI可见脂肪、液体成分,脂液平,及线 状或块状钙化
➢ 脂肪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几乎完全由脂 肪组成,常有明显包膜,可见纤细、均匀的间 隔(<2mm),增强间隔明显强化
易位,并融合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金标准) ➢温和无痛,缓慢生长,中至高度恶性,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常见
滑膜肉瘤
X线: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 破坏,可见钙化或骨化,呈 斑点状或斑片状,有的形成 不连续骨壳
滑膜肉瘤
CT:等或稍低密度,可坏死囊变/出血,可 见边缘性钙化,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滑膜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分化性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水样低密度肿块,内见点状、地图分布状 脂肪密度影及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呈网状、云絮 状或片状强化,囊性及脂肪成分无强化,内见小 分叉血管走行
➢ MRI:T1低信号,T2显著高信号,内见短T2的 纤维间隔,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渐近性 强化
➢ 骨外骨肉瘤:成分复杂,可见钙化、瘤骨,无 脂肪组织,延迟期密度明显减低、发病率很低, 易复发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L.e t a 1.R e t r o D e r i t o n e a 1 1 i p os ar co l n o . : M R c h ara ct eri st i c s
2 6 6 . 1 0 . t t e n ri c k s W H. C h u YC . G o1 d b1 u m JR .et a1 . De di ff e r e nt i at ed
列 紧 密 ,多 形 性 脂 肪 肉瘤 主 要 由
~ L n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m 一 一 ¨ ~ = 2 一 _ 三 一 ~ ~ 叭 ~ 一 ~
Di a g n P a t h o 1 , 2 0 0 1 , 1 8( 5): 2 6 3 —
呈 低 信 号 。 静 脉 注 射 钆 喷 替 酸 葡 者 5 年 生 存 率 远 远 高 于 位 于 腹 膜
甲胺 ( G d - D T P A ) 增 强 后 ,病 变 的 脂 后 的 ,这 是 由于 四 肢 肿 瘤 易 于 早 肪 性 成 分 或 分 化 良好 成 分 只有 轻 期 发 现 和 完 全 切 除 的 缘 故 。肿 瘤
微 强 化 ,非 脂 肪 性 成 分 则 有 显 著 内 的 脂 肪 含 量 越 高 , 预 后 相 对 越
i n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s u b t y p e s 【 J ] .
R a di o 1 o g y , 1 9 9 3 ,1 8 6( 2): 4 5 5 —
a n d D at h o1 o gi c a1 c or r el a t i v e
骨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1984. 793 794. ( 收稿日期: 2010 11 04 修回日期: 2011 02 20) ( 本文编辑: 任德印)
骨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lipoma of bone
8 例均行 CT、M RI 检查, 其中 2 例行 X 线检 查。采 用 Siemens 16 排 螺旋 CT 机 ( 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 层
2. 1 影像表现 骨内脂肪瘤 5 例, 发生部位分别为跟骨 2 例, 股骨下端 1
例, 髋骨 2 例 ; 骨内脂肪瘤 X 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类 圆形透亮区, 周边硬化, 内可伴有斑块 状、结 节状、粗大条( 索 状 钙化。病灶局限于骨轮 廓内, 无膨 胀生长, 皮质完整, 无骨
骨 旁脂肪瘤 3 例, 分别 发生于 颈椎椎 板、坐 骨、股骨 干。 CT 所 见 骨 旁 可 见 脂 质 肿 块, 边 界 清 楚, CT 值 约 55 ~ 110H U, 肿块内可见较多珊瑚状、树枝状骨化 影, 基底 与母骨 相连。MRI 呈短 T1 长 T2 信号, 抑 脂序列 呈低信 号, 内 部珊 瑚状、树枝状骨化影呈低信号改变, 病灶周围 髓腔骨质信 号。 未见异常邻近软组织弧形受压( 图 2) 。 2. 2 病 理所见
骨内脂肪瘤 X 线表现为透亮低密度影, CT 、MRI 表现为 病灶内含脂质密度 和信 号, 边界清 晰, 周边 可见因 反应 性增 生而成的硬化边, 内可见斑块状、小 结节状钙化, 瘤周 无骨膜 反应和软组织 肿块。国外有文献报 道, 50% 长骨 骨内脂肪瘤 造成骨膨胀性改 变。本组 5 例 骨内脂 肪瘤 均局限 于骨 轮廓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影像诊断

谢谢
肾上腺腺瘤,一般以软组织成分为主,有的功能性肿瘤密度较 低,但 CT 值一般不低于 – 10Hu;且直径多小于 2 cm,并有 相应的临床症状及其生化指标异常。
腹膜后含脂肪的肿瘤,脂肪肉瘤为恶性肿瘤,主要为不成熟的 脂肪组织,增强扫描有不规则且不均匀强化和不同程度的侵袭 征象。脂肪瘤以成熟脂肪成份为主,密度均匀,肿块内无分隔 ;大部分畸胎瘤含有高密度骨组织、牙齿或不规则斑片钙化, 呈球状的毛发飘浮在脂肪表面。
AML分为4型:
Ⅰ型,单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最多 见;
Ⅱ型, 髓样脂肪瘤合并出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常体 积较大;
Ⅲ型,肾上腺髓外髓样脂肪瘤,多见 于后腹膜;
Ⅳ型,髓样脂肪瘤发生于肾上腺其他 病灶内, 瘤体脂肪成分较少, 钙化多 。
CT表现
CT 征象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 分叶状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 ( CT 值多在 – 120~- 20 Hu 之间);肿块内多有分隔( CT 值 多在 15~40Hu 之间),增强可伴有轻度强化。 如合并出血感染,可出现包膜增厚强化。
以脂肪成分为主型:T1WI均匀高信号, T2WI中等信号。
脂肪和髓样成分混合型:T2WI和T1WI增强 上脂肪信号混杂高信号区域。
髓样成分为主型:相对于肝脏,T1WI低信 号,T2WI高信号,增强有强化;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主要与下列肿瘤鉴别:
位于肾上极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二者 CT 表现基本一致,主 要是与肾脏的关系不同,如病灶位于肾上腺区且与肾脏界面清 楚,则为肾上腺髓样脂肪,如病灶在多个层面上与肾脏关系密 切,且肾上腺结构显示清楚完整、 受压移位时,应考虑肾脏血 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层螺旋 CT 多平面重建( MPR)、 容积 再现( VR)或 MRI 冠状位、 矢状位可以明确肿瘤与肾脏的关 系。
跟骨脂肪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8例分析)

资料 : 两院于 2 0 0 3年 1 月至 2 0 0 8年 l 共收治 8例 跟 2月 瘤病例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2 ~5 5 7岁 ,平均 3 7 症状 7例 ,因外伤 而就 诊;1 因足跟部胀痛 ,运动 例 I 。8例均有 X 线资料 , 就诊 6例有 CT 资料 。 2 4 诊断 . 宿灶 的分布
.
图4 a
图4 b
跟骨脂肪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脂肪性透亮【
边界清 ,边缘 可硬化 ;其 内可见钙化灶 。但 多因前后 8 例共9 个病 灶 ,均发病于跟骨 颈基底 重叠和组织密度 分辨率低 ,常 不能估测 出透 亮区成分i 以定性 。C T检 查时 ,根据 病灶 内( 尤其 是CT值的测 显示的脂肪成分 & 可对跟骨脂 肪瘤作 出定性诊 断。 以i 口 为病 理是诊断跟骨 脂肪瘤 的金标 准 ,目前 国际上认 为 侧6 ,右N3 。X线 检查单侧 7 ,双 侧 1 。 个 个 例 例
生病理性 骨折 ,形成 所谓的 “ 片陷落征 ”,不侵及邻近 骨
组织 ;③内无钙化或骨化斑点 ;④CT 值一般为0 0 ~l HU, 病 理骨折后混入血性液体后CT 可升高达3 值 0~5 HU,增 0
3 3 跟骨脂肪 瘤鉴别诊断 .
典型 的跟骨脂肪瘤单凭 C T检
强检查 囊 内容物 无强化 。 3 3 3 骨 巨细胞瘤 .. 多见于2 ~4 岁的青壮年 ,好发于 0 0
骨脂肪 瘤是起源于骨 内脂肪组 织的 良性肿 瘤 ,患病
一
。
般 为单 发[。患者 通常无 明显 临床症 状 ,仅少 】 1
为 跟骨部位肿 痛 ,活动 后加剧 ,多在 外伤或体 检时 本文通过 回顾性 阅读病理 证实的 8例跟骨脂肪 瘤的
料 ,结 合文 献复习 ,重点进行 影像诊 断分析 ,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检结果
四、讨论
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 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全身 任何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 20岁以下患者少见。病理上,脂肪瘤常有一薄层纤维包 膜,质软,边界清楚。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为淡 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 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 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 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 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 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 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 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五、鉴别诊断
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特殊,尤其在CT和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无需与其他病变鉴别。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典型,肿瘤呈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整的极 低密度区, CT值-120—-80Hu,密度均匀,多呈分 叶状,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周围组织受压,肿 瘤的密度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难以区分。增强扫描 无强化。
MRI:脂肪瘤信号具有特征性,呈短T1中长T2信 号,边界清楚,在所有序列中均与皮下脂肪组织信 号相同,可含有等信号的纤维间隔,在脂肪抑制序 列上其短T1中长T2信号可被抑制。
二、MRI资料 T2 T1
二、MRI资料
二、MRI资料
三、MRI诊断 影像所见:右侧三角肌内见片絮状短T1长T2 信号影,大小约38*47*22mm,边界模糊,抑 脂序列为低信号。右肩关节腔见少量液体信号 聚集,关节诸骨未见明显异常。肩关节间隙无 明显狭窄,余未见异常。 诊断:右侧三角肌异常信号,考虑脂肪瘤,请 结合临床。右肩关节少量积液。
肩关节脂肪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姓名:肖志芬 性别:女 年龄:47岁 职业:居民 主因发现右上臂包块1年,加重伴疼痛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1年来偶然发现右上臂三角区有一包块,未在 意,不伴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肩关节活动尚可,3天前,包块区域出现疼痛不适 ,不伴畏寒盗汗,胸闷气促等不适,入住我科,以三角肌包块收治 入院,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下 降。 专科情况:右肩部周围无明显突起及畸形,皮肤无淤血,静脉无曲 张,肩关节三角肌区域压痛,可扪及包块,边界不清晰,移动不明 显,肩关节屈伸活动可,末梢血循及感觉可,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 门诊资料:2016.02.27肩关节B超示:右侧三角肌纤维瘤。 诊断:右侧三角肌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