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学习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工程水文学基础:包括水循环、河流径流、降水、蒸发等基本概念。
2. 水文数据分析:介绍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降水等。
3. 水文模型:讲解常用的水文模型,如水箱模型、马斯京根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4. 洪水预估与防洪工程:学习洪水预估方法和防洪工程的设计。
5.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讲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与实践:进行水文数据的观测和分析,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实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工程水文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与工程水文学相关的课程项目,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工程水文学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实验指导书及任务书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验指导书及任务书一、实验目的实践性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中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校内实习、实训有助于课堂理论的消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一)降水1、了解降雨观测段制;日降水以8时为日分界。
2、了解降水的形成和类型,明确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搞清人工雨量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等的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会用校水资源实训室各类雨量观测仪器观测降水。
4、观测降水方法(1)人工雨量器拿下承雨器,取出储水瓶,将瓶内水倒入雨量杯,拇指与食指握住雨量杯凹槽处(颈部),手持雨量杯于眼的正前方,待杯中水面水平时读取刻度,数字精确至0.1 mm。
(2)虹吸式自记雨量计①将杯中装入10mm水,一边将水由承雨器缓缓地倒入,一边从观测窗观察自记笔在自记纸上的走动情况。
②取下自记纸并装上另一张自记纸,上好自记钟。
③对自记纸上记录的雨量按1h摘录,看累计雨量是否等于10mm,如相差2 mm,可用平均法、经验等方法做雨量订正。
④记下注水时间并与自记纸上横坐标所记录的时间对照,看看是否有时间误差,了解自记钟走时的准确情况,如有误差试着用直线法、经验等方法做时间订正。
⑤将储水瓶的水倒入量杯读出数字,看是否是10mm,注意虹吸正常与否,虹吸时自记纸上走出的应是一条垂直线,如虹吸不正常,试着对自记纸上的数字作订正;可调整虹吸管高度再行一次虹吸。
(3)翻斗式雨量计①将1mm水经承雨器倒入, 倒时每倒入0.1mm时停一会儿,观察翻斗翻动方向,记录翻动次数,。
②由信号记录器上取下自记纸,对自记纸上记录的雨量按0 .1mm摘录,观察自记线的走动情况,注意记录的累积雨量是否为1mm。
(二)蒸发1、了解蒸发现象,搞清蒸发观测时间及日、月、年等的蒸发量计算。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概况 ................................................................................................................................................... 3 1.1 自然地理概况 ......................................................................................................................................... 3 1.2 基本资料 ................................................................................................................................................ 4 1.2.1 径流 .................................................................................................................................................. 4 1.2.2 洪水 .................................................................................................................................................. 4 1.2.3 蒸发 .................................................................................................................................................. 4 1.2.4 用水 .................................................................................................................................................. 6 第二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 8 2.1 资料审查 ................................................................................................................................................. 8 2.1.1 可靠性分析 ...................................................................................................................................... 8 2.1.2 一致性分析 ...................................................................................................................................... 8 2.1.3 代表性分析 ...................................................................................................................................... 9 2.2 设计年径流的计算 ................................................................................................................................. 9 2.2.1 年径流频率分析 ............................................................................................................................ 10 2.2.2 对实测径流年内变化过程分析 .................................................................................................... 10 第三章 设计洪水计算 ................................................................................................................................. 12 3.1 资料审查 ............................................................................................................................................... 12 3.1.1 可靠性审查 .................................................................................................................................... 12 3.1.2 一致性审查 .................................................................................................................................... 12 3.1.3 代表性审查 .................................................................................................................................... 13 3.2 特大洪水的处理 ................................................................................................................................... 13 3.3 设计洪水分析 ....................................................................................................................................... 14 3.3.1 进行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的绘制 .................................................................................................... 14 3.3.2 夕昌水库洪峰流量分析成果表和不同历时洪量分析成果表 .................................................... 14 3.4 成果合理性分析 ................................................................................................................................... 15 3.5 设计洪水过程线 ................................................................................................................................... 15
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一、基本资料拟在某河上修建蓄水工程。
坝址断面水文站内有1960-2006年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
历史洪水洪峰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Q=14720m3/s,m1901年为Q=22100m3/s,为190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m1878-1900年间其他洪水未能查清。
分析选定的典型洪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洪水过程二、设计任务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1、分别选取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组成计算样本,计算相应频率,绘制P-Ⅲ频率曲线;1.1.均值计算1.2.变差系数Cv值计算1.3.频率计算(统一样本法)特大洪水:末项频率:普通洪水:2、根据P-Ⅲ频率曲线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3、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4、计算放大倍比;1.1.洪峰放大倍比计算1.2.最大三天洪量放大倍比计算1.3.最大七天洪量放大倍比计算5、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设计要求1、根据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2、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五、提交成果每人提交计算说明书一份,用A4纸打印或手写。
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1)有资料知,实测系列n为46年,调查考证期N=2006-1878+1=129年,1901年和1878年洪水为N年中第一、第二大洪峰流量。
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某坝址断面年最大流量经验频率计算(2)点绘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
σ=2808.7m 3/sQ ==6056.5=m 3/s2808.70.466056.5v C Q σ=== (3)经多次适线,最后取Q =6056.5m 3/s,C v =0.46,C s =3.5C v ,查K p 值表,得出相应于不同频率P 的K p 值,K p 值乘以Q 得相应的Q p 值,绘出理论频率曲线。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熟悉水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进行水文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水文设计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水文图纸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水文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及其过程、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水文计算、洪水分析与设计、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具体安排如下:1.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工程水文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水文循环及其过程:讲解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3.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介绍水文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降水观测、河流流量测量等,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4.水文计算:教授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如设计洪水计算、径流系数计算等。
5.洪水分析与设计:讲解洪水的特性、洪水分析的方法以及洪水设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评价:介绍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包括地下水补给、排泄和储量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进行水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文现象和过程。
4.讨论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文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工程水文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水文水资源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文水资源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竹溪坡流域洪水预报※※※※※※※※※※※※※※※※※※※※※※※※※※2010年6月《水文预报》课程设计竹溪坡流域洪水预报设计任务竹溪坡流域位于湖南资水支流伊溪的上游,集水面积686km2,该流域地处资水柘溪~桃江区间流域内,是常见的暴雨中心区。
做好该流域的暴雨洪水预报,对于防治、减轻资水流域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建立的竹溪坡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应用预留的水文资料,对此方案进行检验。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一、竹溪坡流域暴雨洪水场次资料的整理二、竹溪坡流域产流方案的检验三、竹溪坡流域汇流方案的检验四、竹溪坡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的评定设计提纲一、流域水文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审查熟悉竹溪坡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气象资料(见基本资料)。
对资料进行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
本课程设计的预报方案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二、竹溪坡流域暴雨洪水场次资料的整理竹溪坡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686km2,流域内有三个雨量站,即竹溪坡、梅城、黄柏界, 都有较长期的实测雨量资料。
在洪水预报方案的研制中,已经将1980~1988年资料作为模型率定期,选出了36•场暴雨与竹溪坡同期实测流量资料作为优选产流参数和汇流过程的依据。
现需要将预留的1989年资料进行整理,为模型产汇流方案检验提供场次洪水资料。
资料的整理和数据文件的组织都已通过编制的软件由计算机完成,1989年竹溪坡、梅城、黄柏界雨量站的时段雨量数据,分别由数据文件P8901.DAT、P8902.DAT、P8903.DAT给出;竹溪坡1989年流量过程由数据文件Q89.DAT提供。
1980~1988年划分和计算的场次暴雨洪水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1989年的为待求2值。
1.暴雨洪水场次的划分1989年洪水与暴雨场次的大致划分如表2所示。
2.场次洪水径流深的推求竹溪坡流域退水曲线中蓄泄系数K=48小时。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参考版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参考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水文问题。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水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认识到水文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水文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水文观测方法、水文计算方法和工程水文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定义和关系。
2.水文观测方法: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观测设备、方法和步骤。
3.水文计算方法:降水、蒸发、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4.工程水文应用:水文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水文工作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水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水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水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结果,实验设备用于开展水文实验。
这些教学资源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30%。
考试为闭卷考试,内容涵盖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点,占总评的50%。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指导书水电站水利水能计算二〇一一年一月一、设计任务在某河流上,拟建一水库,因而要进行水库水文分析及水利水能计算,其具体任务是:1. 设计保证率下的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2. 选择水库死水位。
3. 兴利库容计算,选择正常蓄水位。
4. 计算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二、设计提纲(一)水文资料的搜集和审查熟悉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广泛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见基本资料)。
经初步审查,径流等实测资料可用于本次设计。
(二)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1.设计代表年的选择设计保证率为P,按照水量选年法,求出频率为P、50%、1-P的年径流量。
2.设计年内分配根据年、月径流资料和代表年的选择原则,确定丰、中、枯三个代表年。
并按设计年径流量为控制用同倍比方法缩放各代表年的逐月年内分配。
(三)选择水库死水位1.绘制水库水位容积曲线和水电站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根据泥沙资料计算水库的淤积体积和水库相应的淤积高程。
3.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水库死水位。
(四)选择正常蓄水位1. 根据本地区的兴利要求,要求调节流量不低于Q,保证率为P,通过兴利调节计算得到兴利库容。
2. 用兴利库容加死库容得到的库容并查库容曲线得到正常蓄水位。
(五)计算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1. 以死水位为起始水位,按等流量调节方式计算设计枯水年的出力过程和发电量过程,其枯水期的平均出力就是保证出力;2. 按等流量调节方式计算设计丰水年和设计中水年的出力过程和发电量过程,取3个代表年平均的年发电量作为水电站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三、设计方案1、设计保证率的选取P=(74+学号后2位/4.0)%2、调节流量的选取Q=设计枯水年的最小流量+(设计枯水年的平均流量-设计枯水年的最小流量)*2/3.03、出力系数K=8.0+学号后2位/100.0四、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相当说明书的一级标题)1. 设计任务;2. 流域与资料概况;3. 设计方案;4. 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推求;5. 水库死水位的选择;6. 水库正常蓄水位的确定;7. 水库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确定;说明书的重点是对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指导教师:韩娜娜
教研室主任:王仰仁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天津农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
设计时间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般应包括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设计体会、参考文献等,不同专业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计题目的特点,自行规定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