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论文
浅论钱钟书的《围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拟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钱钟书的《围城》学员: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工作单位:石河子****学校浅论钱钟书《围城》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
钱先生的创作根基是讽刺。
《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
讽刺技法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比喻、议论、夸张等的运用,有时在简短的言语或词语中显露机峰;有时却在大段的叙述或描写中深藏着;而且文章还含有深意的象征。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典型情节、语言艺术三方面来论述《围城》这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
关键词:知识分子人物塑造艺术语言艺术典型情节提纲:《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
曾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其语言深得“文字游戏三昧”,而又绝非词浮意浅的游戏文字。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介绍小说《围城》的故事梗概。
1、介绍作者钱钟书。
2、介绍故事梗概。
二、论述小说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情节。
1、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2、典型的情节与评价三、论述小说的语言艺术1、幽默的形象讽刺2、讽刺手法的多样性(1)比喻讽刺(2)微妙的心理讽刺3、蕴含深意的象征四、结语: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评《围城》现实意义与文学艺术论文

评《围城》的现实意义与文学艺术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其代表作《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也被称为“学者小说”,可见《围城》的文化价值是举足轻重的,是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的。
《围城》不仅仅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待人生,同时也显示给我们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须使用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和“感”。
可以说《围城》的魅力是双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现出来。
通过向我们展现20世纪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壤中孽生出来的畸形知识分子群,揭露了造成这类人沉沦的社会环境。
一是作家展现出自身。
通过富有生气的语言反映深刻的社会内容,以诙谐幽默、轻松自如的笔调描绘社会和人生,挖掘人物灵魂,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
(一)钱钟书的《围城》是其于1941年沦陷于上海时期根据自身在生活上的所感所受,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进行加工而成的。
作者写书是怀着忧生伤世的惶急情绪,感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社会黑暗,实属忧国忧民。
作家高度体察社会现实,抱着一腔激情将社会生活展现出来,以此唤醒生活在“围城”中的人们,告诫人们不同的人生哲理,大到国家,小到生活处世。
小说的题目讲清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围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情场也罢,各利场也罢,乃至整个旧中国都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作家通过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船上,湘西道上,三闾大学校内,出而入、入而出的上海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心理的变迁沉浮,围绕着生活、职业、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倾轧斗争。
其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心贪婪的半旧遗老。
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肮脏,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
也有苏文纨、范懿那样虽然跻身学界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而争强好胜的大家闺秀……。
各色人物无不扯出一面自认为漂亮的旗帜自掩其形,使出浑身解数去追求晋升和荣华。
《围城》论文

论《围城》中苏文纨的女性人物形象《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具有讽刺性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对方鸿渐以及他周围的一群知识分子从欧洲留洋回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又从繁华的十里洋场回到闭塞的三闾大学里的一段描写,来嘲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一群知识分子的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生理想和心里特征。
同时《围城》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法则:那就是“人生是围城,婚姻也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城内、城外的人物形象,譬如:嘴上机敏、内心怯弱、犹柔寡断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人称“熟肉铺子”的鲍小姐,矜持、虚伪、造作的女博士——苏文纨,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纯洁可爱的唐晓芙……。
在这些人物当中,苏文纨——苏博士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女性。
她的特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苏文纨的外貌形象苏小姐是个美人,“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眉清目秀”活脱脱的大家闺秀之风。
然美则美矣,却是缺乏女性应有的灵动与魅惑。
于是便有了“可惜”与“只是”的转折,“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东方女子大致都是以白皙为美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1】,“春寒赐予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肤若凝脂,冰肌玉骨”的美人儿才显得灵透干净。
而苏文纨小姐肤色虽是白皙,却是干涩的,像是经过人工雕琢,致使丧失了浑然天成的美感。
正如文纨的性格,矫揉造作的成分多,缺失释放天性的狡黠与灵气。
这样的女子像是个玻璃似的美人,虽是可观,却刻板无味。
世人皆说,唇薄之人,最是无情。
文纨之唇,与“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2】的丰润差之甚远,文纨嘴唇的不丰厚实则与船上的另一位女郎——鲍小姐形成鲜明对比。
鲍小姐的魅惑热烈,性感的红唇,开放的举止,火烈的性格,与文纨自诩的东方内敛之美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撼与鲜明的文化冲突。
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男主人公方鸿渐与船上的多数男性似乎皆是追捧鲍小姐而对文纨敬而远之。
这自然对文纨是个不小的冲击,由此也引出了文纨的一个心理围城,即表面对鲍小姐这种人鄙夷唾弃,内心深处却有羡慕,明明有想要吸引男性的愿望,却始终保持自我矜持,清高孤傲。
《围城》的作文

《围城》的作文《围城》是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它不仅揭示了婚姻中的困境和挣扎,更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将从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围城》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首先,作为一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围城》重点刻画了人们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小说中的男主角方鸿渐为了逃避婚姻的束缚,选择了当一名大学教授,但却在婚后又对婚姻产生了无尽的怀疑和不满。
而方鸿渐的妻子白心则巧妙地利用婚姻来追求自由和独立。
小说通过描述这对夫妻的冲突和对立,引发了对婚姻制度的思考。
婚姻被描绘成一个社会的围城,人们在婚姻中既有了安全感和依赖,同时又有了束缚和局限,这带给了读者深深的触动。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独特之处。
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有着一种犹豫不决的性格,对婚姻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和不满。
白心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她善于利用婚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唐晓芙的温柔、杨座山的痴情等。
这些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使小说充满了生活的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小说的艺术表现也值得我们关注。
钱钟书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将情节展开得条理清晰、情感丰富。
在小说中,作者灵活运用了回忆和插叙的手法,使故事更具层次感。
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交错,作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此外,小说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使作品更富有趣味性,读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围城》通过对婚姻的探讨,呈现了人们在婚姻中的困境与挣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引人深思。
同时,作者的独特艺术表现也使得小说兼具了思想性与趣味性。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永恒的文学珍品,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与感悟。
阅读《围城》,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婚姻关系、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审视和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
围城论文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钱钟书小说研究中存在的侧重于《围城》男性人物形象研究的倾向,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共性和个性的梳理及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可是来比较书中的几位女性,发现她们被有意无意地蒙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来面目,她们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压抑了。
我从这里做分析,揭去面纱,剥离作者的富暗示诱导的用词、口气、讽刺描写、心理描写的外壳,将人物的真正内核展露。
从而对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的创作及其女性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女性形象共性分析个性分析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能,著述颇丰,但其小说创作却有限,仅有《围城》和《猫》、《纪念》这一部长篇和两个短篇。
然而就凭这几部作品,钱先生就已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地位。
《围城》一书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40年代旧中国的图景,聚焦的是这一图景中的一个卑微的群体——知识分子。
人物众多,千姿百态,女性人物形象更是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不管是浓墨登场苏文纨、孙柔嘉,还是轻抹淡写的唐小姐。
她们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都值得人们去关注。
在许多分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人物的文章中,论者的兴趣点和重点多是集中在男性人物,较少论及女性人物。
这种倾向造成了钱钟书小说研究的不完整性。
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入手,去分析、体验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一、共性分析:小说《围城》中的女性大都美丽、智慧、多情、善感,这很符合中国男人低俗而陈旧的审美趣味。
而她们的柔弱、哀怨、狭隘、无助,又可满足男人的优越感和征服欲。
当然,这些并不是钱先生笔下女性形象的全部。
在我看来,这些女性还具备了以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征。
1、深厚的文化内涵钱钟书先生是位博学睿智的学者,渊博的学识使他能站在一个学理的高度上,精细传神地刻画人生世相,冷静地表达对社会文化和对女性的观察、思考及见解。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刻画的有思想价值与艺术品味的艺术形象,她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是丰厚深邃的。
围城论文

“围城”中的方鸿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写在婚姻、爱情、事业围城里的方鸿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了解这一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立体化,并对其的内在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透过那个年代的方鸿渐所处的围城来看我们这个年代所处的围城。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不同年代的让人《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上的一部奇书,以无与伦比的语言和一针见血的讽刺手法抨击了当时社会怯懦人格的根源及通透的“现实主义”魅力,也因此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围城》作为钱钟书的代表作,至今仍葆有一种常读常新的人生感受,它以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都有其自身的存在的艺术价值,他们充分地展现了书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有进一步的研究以至于更充分地领会到这本书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容。
一、爱情之围城方鸿渐出生于江南的乡绅家庭中,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地毕业。
由于一个未来丈人的帮忙这一个偶然的因素便毫无心理准备地走上了留洋之路。
在外国留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大着胆子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的传统,在中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最终造就了方鸿渐这样一个“心理畸形儿”,注定有着不寻常的人生和爱情。
在方鸿渐的高中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方鸿渐就由家里做主与上海一家银行周经理的女儿订婚,说是订婚,来那个人却是素未谋面并不相识的,出于此,方鸿渐经过一场强烈的思想斗争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封退婚的信给父亲,结果却不尽人意,父亲责骂他丧心不孝,见异思迁。
后来,也许是上天可怜方鸿渐,他那未曾谋面的未婚妻因感染伤寒病去世了,可是方鸿渐却并不为此感到伤感难过,也让他的老丈人很不是滋味,这是方鸿渐第一次无果的爱情,可以说从一开始他的感情生活就不是顺利的。
在留学回国的船上,方鸿渐与一位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纠缠在了一起,两人在船上度过了一段激情的时光,可是到香港上岸后的鲍小姐对方鸿渐的视若无睹令方鸿渐很是愤怒,一气之下竟将鲍小姐的发夹摔在地上,对爱情这种男女情感产生了怀疑。
《围城》毕业论文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院本科生(函授)毕业论文题目《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李平学员姓名郭彦芳学号27550210112009年3月3日《围城》人物形象分析——方鸿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象征主义手法两个角度,从方鸿渐作为社会人、知识分子、漫漫人生中的普通一员三个方面来重读这个形象。
从而读出这一形象的深刻、多义。
关键词:文化审视象征主义手法人生困境围城钱钟书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的一位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而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围城》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而就他本人而言,其从幼便承庭教,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且对西方文学有广泛深入的研究。
正是因为其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功底,其著作《围城》才如此的成功,如此的受世人喜爱。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意深涉世事的钱钟书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其并非主流话语的著作《围城》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钱钟书的研究才开始不断深入,小说《围城》便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而正是以此书, 当时震惊了整个中国文坛。
在该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杰出的讽刺手法,奇特而又精辟深刻的比喻,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儒林人物,特别是深受西方欧美文化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和个性,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方鸿渐。
而关于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作者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中均体现了他对这一类文化人、知识分子以及文化、知识的独到认识,根据他的这些理论著述,我们今天重新来解读方鸿渐这个形象,便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生价值,从而为我们的人生以一些启示。
本文便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对方鸿渐形象的分析入手,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围城》写于1944年至1946年,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从觅职、恋爱到失业和婚变的一段经历为线索,集中描写了抗战爆发后的一个病态阶层——由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一段经历为内容…正如钱老编后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围城》 论文

分析《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论文姓名:***班级:12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号:***********联系方式:180****6336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一、善良又迂执,正直又软弱的方鸿渐 (3)二、庸俗、堕落的鲍小姐 (4)三、虚荣、刻薄的苏文纨 (4)四、有能力、讲义气、痴情的赵辛楣 (5)五、天真、率性、独立的唐晓芙 (7)七、独立自主、工于心计的孙柔嘉 (8)注释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著作,本书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初期人们对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的看法。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而塑造的。
每一位人物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本文对小说中主要的七个人物独特的个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及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论文《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作者钱钟书先生以主人翁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在中国失败的历史画卷。
那么什么是围城呢?用钱先生的话解释:就是指人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己婚的是处于城中,一心想要冲出来。
但小说更有其深刻的含义,它不单单是婚姻家庭隐喻,更是隐喻旧中国的社会,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各的外貌形象!性格特征。
但笔者认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有其特色,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刻分析。
一、善良又迂执,正直又软弱的方鸿渐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
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一、庸俗、堕落的鲍小姐 (1)二、虚荣、刻薄的苏文纨 (1)三、天真、率性、独立的唐晓芙 (3)四、独立自主、工于心计的孙柔嘉 (3)注释 (6)参考文献 (6)【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著作,本书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初期人们对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的看法。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而塑造的。
每一位女性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本文对小说中主要的四位知识女性独特的个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及存在于她们身上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女性形象分析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陈娟《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作者钱钟书先生以主人翁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在中国失败的历史画卷。
那么什么是围城呢?用钱先生的话解释:就是指人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己婚的是处于城中,一心想要冲出来。
但小说更有其深刻的含义,它不单单是婚姻家庭隐喻,更是隐喻旧中国的社会,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各的外貌形象!性格特征。
但笔者认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有其特色,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刻分析。
一、庸俗、堕落的鲍小姐鲍小姐是作品中第一个受作者批判的角色。
是方鸿渐爱情生活的开端。
对于鲍小姐的形象,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她只穿绯红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鲍小姐毕竟是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自己有未婚夫却不忘在留学时寻找快乐,在回国的船上与方鸿渐调情,纠缠在一起。
她曾和方鸿渐说过:“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
”“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
”①在船即将到达目的地之前,鲍小姐对方鸿渐的态度突然转变,因为方鸿渐叫她“黑甜”、“朱古力小姐”而对方大加讽刺、挖苦;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大发脾气,性情大变;冷落方鸿渐,又和苏小姐异常亲热,表露出性格的古怪,喜怒无常。
在船靠岸时,又飞快的扑向未婚夫的怀抱,原来她的未婚夫是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
她这样放荡情欲,耐不住寂寞的行为,在现实的道德观念中是放荡不检点的女性代表,成了受抨击,批判的对象。
就连同船的孙太太,苏文纨,甚至连酒保都看不起她。
作者也否定她,让她在小说中有姓无名。
我认为她选择嫁给这样一个又丑又老的男人,决不会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这个人有实力供自己留洋学习,这个人可以使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对于感情,她似乎并不十分看重。
正如汪太太在文中说到:“女人出来做事,无论地位有多高,还是给男人利用,只有不出面,用太太或情妇的资格指使男人”。
那时,女人没有追求生活的权利。
除了嫁给这个有实力的丑男人之外,她也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由此可见,鲍小姐确实是一个庸俗、堕落、贪图享乐的知识女性的代表。
她游戏人生,也将被人生游戏。
二、虚荣、刻薄的苏文纨苏文纨是一个“精品女子”,所谓“精品”即家世好、学问好、相貌好,只是年龄偏大了一些。
她是在《围城》中第一个亮相的。
戴着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
穿着体面,皮肤偏白,眉目清秀,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当然,这外表难免给人以冷艳、孤傲,甚至于刻薄之感。
比如在回国的船上看到鲍小姐的穿着,觉得她有伤及中国国体,说:“鲍小姐的行为不像富学生,打扮也够丢人。
”“她鄙视鲍小姐这种作风,不愿意跟她多讲。
”②被她一向瞧不起的孙太太,但是听了孙太太几句奉承话后,厌恶鄙夷之形立刻收敛起来,转而变得温柔和气,甚至原本对孙太太小孩的讨厌也变成了喜爱。
从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势利,嫌贫爱富,却又喜欢被人拍马屁,爱慕虚荣的女人。
在认识了自己感觉还不错的方鸿渐后,并没有主动出击追求他,而是保持传统女性的矜持,在等待着方鸿渐示爱。
其实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苏文纨应该接受了西方在爱情上男女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
看到自己心仪的人就应该大胆去追求,但她脑海里依然摆脱不了中国传统的男婚女嫁思想的束缚。
这里其实隐约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思想的讽刺。
又如鲍小姐在香港下船回归未婚夫的怀抱后,苏文纨偏开始了她的出击,把自己装扮的娆娆婷婷,等待方鸿渐的示爱,当方鸿渐说出暧昧的话语时,她偏双颊涂的胭脂下晕出红来。
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不列满脸,腼腆的迷人。
与方鸿渐在船上的相处苏文纨表现的有头脑、有相貌,时儿顽皮时儿娇痴,连方鸿渐都认为是最理想的女朋友。
此后苏文纨便帮方鸿渐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方鸿渐有些招架不住,这些举动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
刚认识几天便悉心做出了这样的事来,似乎给人贤妻良母的形象,这样的重炮轰击不得不让男人服软。
苏文纨首次主动出击就能这样让方鸿渐招架不住,可见这个女人很不简单。
尤其是不惜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帮人家洗手帕、补袜子,想必这样的活对于一个大家闺秀的她很少做的吧。
真是良苦用心啊。
他知道她每做一件事,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可见苏文纨是个很有心计,貌似温柔的阴谋家。
在方鸿渐到苏家上门拜访时,苏文纨又故意设局看方赵二人相斗,又担心交战太猛烈,二人只剩一人,极大的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当自己示爱失败后大骂方鸿渐是骗子恶棍,并把买卖假文凭和回国船上的事情一一抖出来,由此闹得不欢而散,又可看出她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女人。
在对待表妹唐晓芙时又显出了一个自私、爱吃醋、占有欲很强的女人,与方鸿渐断绝后,迅速的投入曹元朗的怀抱,曹元朗长了一个“四喜丸子的脸”他做诗的高论就是“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诗句”。
行婚礼时,苏文纨紧张难看,新郎新娘的脸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公共场合“谨防扒手”做出的那些积犯的相惩里的表情。
由此可看出苏文纨已把自己婚姻当作人生中的一项任务来完成。
结婚后穿着打扮要比婚前花哨时髦的多,书中这样写道:“旗袍掺合西式,紧俏伶俐,袍上的花纹是淡红浅绿横条子间的白条子,花得像欧洲大陆上小国的国旗。
”从中隐约透露出她思想观念的转变。
与赵辛楣说“她那儿还保留着许多他的信……信上有部分话她现在还可以接受。
”人暧昧轻挑的感觉。
又帮着赵辛楣空运物资,发国难财。
从一个思想清纯的大家闺秀变为轻挑的妇人,从高级知识分子变为惟利是图的资本家。
杨绛女士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曾指出苏文纨有多种性格。
首先,她是个留过洋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在“五四”解放后走上社会舞台的新派女性代表,敢于自己主动追求爱情,打破传统的“父母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其次,在国难当头之际,在物欲与金钱的诱惑下大发国难财,俨然抛弃了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爱国热情和人生观。
苏文纨的这一系列性格在现今社会的女性中仍有这样的影子,有的想在社会上争取一份女性天地,而这样的女性多半是时代的潮流人物,是女强人的形象;也有像苏文纨后期一样禁不住物欲与金钱的诱惑而以身试法的女性。
社会正在进步,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女性应该融入社会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男人的赏识在社会中赢得更多的地位。
三、天真、率性、独立的唐晓芙唐晓芙出场时所描写的外貌是《围城》中最迷人美丽的女性。
她出身在书香门弟,父亲是个法律顾问。
与苏文纨是表姐妹的关系。
两人的出身的不同,家境的不同,也造就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
书中是这样描写她的“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社会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③作者笔下的唐晓芙是这样的美丽动人,让人感觉清纯而不俗气,书中唯一的没有调侃、讽刺的就是她,在取名上也是极有意义。
“唐”通“塘”,池塘,“晓”是早晨,天亮,“芙”是“荷花”的别称,池塘里最早盛开荷花,从名字上就能想象出唐晓芙的形象。
是《围城》众多女性中具有独特魅力与气质的女性。
唐晓芙是向往爱情的,对待爱情时也有自己的主见,不受人摆布。
比如第一次与方鸿渐相识时,自认为遇上方与赵为争苏文纨的唇枪舌战,而当方对苏并无追求之意时,使得这场战斗并未打响,她偏表现出失望。
这就体现出她天真纯洁的一面。
再如在方鸿渐面前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显示出她的天真直率、活泼单纯。
刚与方鸿渐交往时,受到表姐的千般阻拦,书中这样写道:“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是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占欲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从前就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④这是典型的青春期的叛逆思想,自己明知现在不会爱方鸿渐,却还偏让他亲近,而这么做就是因为表姐阻挠了她与方鸿渐来往。
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唐晓芙所具有的活泼的青春魅力,这一点是苏文纨所不及的。
她善良、乖巧,同时也有着傲气的一面。
与方鸿渐分手后,她本想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却未曾开口,宁愿忍痛成疾。
假如她对爱情多一些坚持,少一些傲气,结局也不会是落得不幸收场。
“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的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的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
”这样的话只有唐晓夫才说得出。
钱钟书先生真的是很爱唐晓芙,就连她的结局也写的那么美。
命如其名,池塘里早晨初开的荷花,即新鲜有稚嫩,经受不住风吹雨打,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的气节。
就像希望很美好的存在着。
四、独立自主、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孙柔嘉的出场极为简单,“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有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赵辛楣所说“孙小姐——唉!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蛋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显出赵辛楣已看出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
与方鸿渐讲到飞鱼,孙小姐闻所未闻,问见过大鲸鱼没有。
鸿渐道:“看见,多的是。
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的嵌在鲸鱼的牙齿缝里。
”灯光照着孙小姐惊奇的眼睛张得像吉沃吐画的“0”一样圆。
梦魇后天真地说话。
聊天时极尽全力的显出她的温柔,单纯的一面,而她的单纯又与唐晓芙不同,处处显示着伪装做作,她的聪明之处在于利用陆子潇写信的事情,找方鸿渐哭诉,拉近自己与方鸿渐的关系,制造假象让外界以为是情侣,用“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来信问......”李梅亭和陆子潇看见时“你们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喜酒啦?”“孙小姐把鸿渐勾得更紧,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