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固定污染源 酚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水质中的酚类化合物

水质中的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一、方法依据水质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H J 67 6-2013)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苯酚、3-甲酚、2,4-二甲酚、2-氯酚、4-氯酚、4-氯-3-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2-硝基酚、2,4-二硝基酚和2-甲基-4,6-二硝基酚等13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三、测定原理在酸性条件下(PH<2),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萃取水样中的酚类化合物,浓缩后的萃取液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检测器检测,以色谱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四、干扰和消除4.1 水样中可能有其他有机物干扰测定,可通过碱性水溶液反萃取净化,也可通过改变色谱条件,双柱定性或质谱进一步确认。

4.2 测定高浓度样品后可能会存在记忆效应,可通过分析空白样品,直至空白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低于测定下限,方可分析下一个样品。

五、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5.1 氢氧化钠(NaOH)。

5.2 浓盐酸(HCl)。

5.3 氢氧化钠水溶液:ρ(NaOH)=0.2g/ml。

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稀释至100ml。

5.4 盐酸溶液:1+3(V/V)。

量取125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500ml。

5.5 二氯甲烷(CH2Cl2):农残疾。

5.6 乙酸乙酯(CH3COOC2H5):农残级。

5.7 正己烷(C6H14):农残级。

5.8 甲醇(CH3OH):农残级。

5.9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1+1(V/V)。

用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按1:1的体积比混合5.10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2+1(V/V)。

用二氯甲烷与正己烷按2:1的体积混合。

5.11 氯化钠在马弗炉中400℃烘烤4h,并冷却至室温,于干燥器中保存。

5.12 无水硫酸钠在马弗炉中400℃烘烤4h,并冷却至室温,于干燥器中保存。

5.13 酚类化合物标准溶液:ρ=500~2500mg/l含13种目标酚类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可直接购买。

ASE―GC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5页文档资料

ASE―GC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5页文档资料

ASE―GC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毒物质,且难降解。

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焦化厂、制药厂、纺织厂、煤气厂、石油化工厂、合成酚工业等[1]。

酚类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后,会被吸附残留并富集在土壤中,不仅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在一定条件下,被土壤吸附累积的酚类化合物还会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

残留富集在土壤中的酚类化合物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影响到人体健康。

美国和中国都已将酚类化合物列入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中,主要控制的酚类化合物有苯酚、甲酚类、氯酚类和硝基酚等。

[2] 环境监测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

对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大多采用索氏提取[3],此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溶解消耗量大,时间长,[4]给实际监测造成诸多不便。

近年来,许多针对土壤中化合物提取的新方法被开发出来如:自动索氏提取,微波萃取,超声波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等[5]。

这些方法能减少溶剂用量和减少样品预处理时间,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是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用溶剂快速萃取目标成分的方法作为全新样品前处理技术,相比于其他萃取方法其具有分析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基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的特点本文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一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建立了一种测定污染土壤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岛津Nexis GC-2030);冷冻干燥机(新芝SCIENTZ-10ND);快速溶剂萃取仪(维科托―VFSE-6);XcelVap全自动氮吹浓缩仪(美国Horizon);凝胶色谱柱(GPC)(美国PREPLINC)色谱柱:Rtx-5 (30m×0.25mm×0.25um);试剂:丙酮、二氯甲烷、环己烷、乙酸乙酯(农残级,美国fisher公司),21种酚类标准溶液混合物1000ppm(Accustandard公司,异丙醇溶液)。

7种酚类化学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

7种酚类化学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

7种酚类化学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古文;周林军;刘济宁;石利利;陈国松【摘要】苯酚类化学物质是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其对活性污泥的毒性数据对于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209)测定7种酚类化学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结果显示,2,6-二叔丁基苯酚和对特辛基苯酚对活性污泥未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2,4-二氯酚、2-苯基苯酚、4-硝基酚、4-氯酚和对甲酚等5种化学物质都对活性污泥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3 h-EC50值分别为49.7、77.6、102、150.1和462 mg· L-1,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Cl、-NO2等官能团是导致活性污泥呼吸抑制效应增强的关键因素.在化学品生物降解性测试研究中,要确保有毒化学物质的测试浓度低于EC50值的1/10.【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5(010)002【总页数】7页(P276-282)【关键词】酚类化学物质;活性污泥;呼吸抑制;毒性【作者】古文;周林军;刘济宁;石利利;陈国松【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南京210009;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与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具有持久性、富集性和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对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不同营养级物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

有机化学品一般先随废水通过工业或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工艺(activate sludge process, ASP)[2]进行生化处理,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和氧化,从而从污水中去除[3-4]。

《酚类有机污染物》课件

《酚类有机污染物》课件
03
酚类化合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 康造成潜在威胁。
04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可引起慢性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晕、 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引起肝肾损伤和血液系统疾病。
02
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影 响
对水体的影响
01
02
03
水质恶化
酚类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 后,会迅速分解成有毒物 质,导致水质恶化,影响 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生生物中毒
酚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 物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 会导致鱼类、贝类等水生 生物中毒死亡。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酚类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会 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藻类 等产生影响,破坏水体的 生态平衡。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污染
酚类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 渗透、淋溶等方式进入土 壤,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质量下降
酚类有机污染物会影响土 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 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下 降。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酚类有机污染物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环保 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监督企 业和政府的环保行为。
05
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 展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酚类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测定,具有高分辨 率和灵敏度,可同时测定多种酚类物质。
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挥发性酚类物质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 的特点,常用于环境空气和废气的监测。
3
荧光光谱法
利用荧光光谱对酚类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具有 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适用于痕量酚的测定。

酚类污染物主要是来源

酚类污染物主要是来源

酚类污染物来源酚类 - 酚类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根据其挥发性分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

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大部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果,植物体内所含的酚称内源性酚,其余称外源性酚。

酚类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均呈弱酸性,在环境中易被氧化。

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以苯酚为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

目前环境监测常以苯酚和甲酚等挥发性酚作为污染指标。

环境中的酚污染主要指酚类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含酚废水是当今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围广的工业废水之一,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许多工业领域诸如煤气、焦化、炼油、冶金、机械制造、玻璃、石油化工、木材纤维、化学有机合成工业、塑料、医药、农药、油漆等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酚。

这些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灌溉农田则可污染大气、水、土壤和食品。

酚是一种中等强度的化学毒物,与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低浓度时使细胞变性,高浓度时使蛋白质凝固。

酚类化合物可经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内。

低浓度可引起蓄积性慢性中毒,高浓度可引起急性中毒以致昏迷死亡。

一般来讲,酚进入人体后机体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使之转化为无毒物质而排出体外。

只有当摄入量超过解毒功能时才有蓄积而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由于酚的用途极为广泛,预防其污染的工作也很困难。

在生产和使用酚的工厂必须建立严格的操作制度,谨防酚的外泻。

同时要搞好废水的回收利用和生物氧化处理,严禁含酚废水排入渗井、渗坑,以免污染地下水。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38-2012)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38-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38-2012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Ambient air-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2-02-29发布 2012-06-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方法原理 (1)4 干扰和消除 (1)5 试剂和材料 (1)6 仪器和设备 (2)7 样品 (3)8 分析步骤 (3)9 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5)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 废物处理 (5)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6)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汇总表 (7)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2年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警告:酚类化合物属于有毒物质,试样制备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衣物。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12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具体测定组分见附录A)。

GCMS法测定土壤中9种酚类化合物含量

GCMS法测定土壤中9种酚类化合物含量

GCMS法测定土壤中9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典型的工业污染物,在许多工业领域诸如煤气、焦化、炼油、冶金、机械制造、玻璃、石油化工、木材纤维、化学有机合成工业、塑料、医药、农药、油漆等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酚。

这些废水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灌溉农田则可污染大气、水、土壤和食品。

所以土壤中酚类物质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常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土壤中只要含有若干µg/L的氯酚就会产生明显的臭味。

目前环境监测常以苯酚和甲酚等酚作为污染指标。

土壤中的有机酚主要来源于炼焦、石油化工、煤气等行业,主要通过废水排入导致土壤污染。

目前水体中普遍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挥发酚。

但土壤中的基质相当复杂,测定过程基质干扰、固体颗粒的吸附、土样保存、蒸馏、萃取等因素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环境土壤中有机酚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且适用性强。

1 实验部分1.1 仪器GCMS-QP2010 Ultr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2 分析条件GCMS条件:色谱柱:SH-Rtx-5sil MS,30m×0.25mm×1.0µm柱温程序:60℃(1min)_10℃/min_ 230℃(2min)进样方式:不分流高压进样:250 kpa(1min)载气:氦气载气控制方式:恒线速度线速度:36.8 cm/sec柱流量:1.02 mL/min进样口温度:220℃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00℃检测器电压:相对调谐结果+0.1KV离子化方式:EI采集方式:SIM1.3 样品前处理精密称取晾干磨细过筛的土样2.0 g(精确到0.01g)于50 mL离心管,加入15 mL甲醇,超声萃取30 min,6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用InertSepC18 SPE小柱净化后,将溶液转移至梨形烧瓶,在50℃水浴旋转蒸发浓缩至0.5 mL,用甲醇定容至1 mL,待测。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3种酚类化合物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3种酚类化合物

广东化工2020年第2期·140·第47卷总第412期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3种酚类化合物曾家源,彭虹,刘小珍(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广东中山528400)Determinating13Phenolic Compounds in Water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Zeng Jiayuan,Peng Hong,Liu Xiaozhen(Zhongsh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Zhongshan528400,China)Abstract: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13phenolic compounds in water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was established. The water samples were enriched by the HLB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 and then the test adopted gas chromatography to separate,retention tim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linearity of the method was good,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greater than0.9990.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 was0.1~0.2μg/L,rsd was0.6%~4.4%,rate of recovery was70.0%~110%.The method was so simple and accurate that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enols in water.Keywords:solid phase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phenolic compounds作为导致环境水体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酚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潜在的毒性受到了分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主要来源于是有化工、医用制药、木材纤维、日用化工等行业的废水[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第1版
SDL-SOP-012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固定污染源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酚类化合物测定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60L,吸收液体积为20mL时,直接比色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83-6mg/m3,萃取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083-0.17mg/m3。

在有组织排放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10L,吸收液体积为50ml,用蒸馏-直接比色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3mg/m3,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0-80mg/m3
2定义
酚类化合物指在苯环结构中具有羟基取代基的化合物总称,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时能与1-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的酚类化合物,均以苯酚计。

3方法原理
用氢氧化钠吸收液采集样品,在pH=10.0±0.2、有铁氰化钾存在的情况下,酚类化合物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测定。

4 试剂和材料
4.1浓盐酸
4.2浓磷酸
4.3浓氨水
4.4碘化钾
4.5溴化钾
4.6硫酸铜
4.7氯化氨
4.84-氨基安替比林
4.9铁氰化钾
4.10三氯甲烷
4.11氢氧化钠吸收液c=0.1mol/l
4.12 盐酸;(1+1)
4.43 盐酸:(1+9)
4.14磷酸:(1+9)
4.15 硫酸铜溶液:c=100g/l
4.16氨-氯化铵缓冲液: pH =10.0±0.2
称取20.0g氯化铵溶于100.0ml浓氨水中,密塞,3-5℃下保存,使用一周。

4.17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A:c=20.0g/l
4.18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B:c=2.0g/l
4.19 铁氰化钾溶液A:c=80.0g/l
4.20 铁氰化钾溶液B:c=8.0g/l
4.21 酚标准溶液 500mg/l
购买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酚标准溶液
4.22酚标准使用液A:c=10mg/l
4.23酚标准使用液B:c=1.0mg/l
4.24甲基橙指示剂:c=0.5g/l
5 仪器
5.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5.1.1 采样管
用适当尺寸的不锈钢、硬质玻氟树脂材质管料,采样管应附有加热夹套,保证采样管的温度可大于120℃。

5.1.2冲击式吸收瓶 50ml
5.1.3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
5.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与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基本相同,但采用25ml冲击式吸收管采样,并在吸收管前不接采样管。

5.3 皂膜流量计
5.4全玻璃蒸馏器 250ml
5.5分液漏斗 125ml
5.6具塞比色管 20ml
5.7分光光度计
6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6.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在采样管头部塞入适量无碱玻璃棉,其尾部通过连接管接入两只串联的50ml冲击式吸收瓶,每瓶各装25ml氢氧化钠吸收液,以1.0L/min采气10-30min,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参数,采样后,小心取出采样管头部的玻璃棉,置于一清洁干燥的玻璃小瓶中,与吸收瓶带回实验室分析。

6.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6.2.1串联两只25ml冲击式吸收瓶,每瓶各装10.0ml氢氧化钠吸收液,以1.0L/min采气60min,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

6.3样品保存
采集好的样品最好于当天分析完毕。

在室温不超过25℃,干扰物质影响不大时,碱性样品可存放3天。

7分析步骤
7.1无组织排放样品中酚的测定
7.1.1绘制校准曲线
7.1.1.1直接比色法:取7支20ml比色管,用酚标准使用液,按下表配制标准
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标准溶液,ml 无酚水,ml 酚含量,ug 0
10.0
1.00
9.00
1.00
2.00
8.00
2.00
4.00
6.00
4.00
6.00
4.00
6.00
8.00
2.00
8.00
10.0
10.0
然后依次加入1.00ml氨-氯化铵缓冲液,摇匀:1.00m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B,摇匀,再加1.00ml铁氰化钾溶液B,摇匀,放置10min,在波长5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扣除空白值得吸光度对酚含量绘制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7.1.1.2萃取比色法:取7个125ml分液漏斗,用酚标准使用液B ,按下表配制
标准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标准溶液,ml 无酚水,ml 酚含量,ug 0
50.0
1.00
49.00
1.00
2.00
48.00
2.00
4.00
46.00
4.00
6.00
44.00
6.00
8.00
42.00
8.00
10.0
40
10.0
然后依次加入2.00ml氨-氯化铵缓冲液,摇匀:2.00m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B,摇匀;再加2.00ml铁氰化钾溶液B,摇匀,放置10min,加入5.00ml三氯甲烷,剧烈振摇2min,静止分层。

用脱脂棉擦拭漏斗颈管内壁,于颈管内塞一小团干脱脂棉。

弃去最初滤去的萃取液后,直接放入1cm比色皿中。

于波长460nm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

测定吸光度,以扣除空白的吸光度对酚含量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7.1.2样品测定
将采样后的吸收管中的吸收液合并于一小烧杯中,并用少量水洗涤吸收管三次,洗涤液并入小烧杯中,当连接管内有水蒸气凝聚时,用10ml氢氧化钠吸收液慢慢淋洗连接管内壁,淋洗液并入小烧杯中,用盐酸溶液调节样品的pH至7-8之间,然后将调好的pH样品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小烧杯三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如酚含量大于0.1mg/l,可取10.00ml定容后的样品液,通校准线绘制步骤进行测定,记录样品显色液的吸光度,如酚含量很低,可将50ml样品液定量转移至125ml分液漏斗中,同校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测定,记录样品显色液的吸光度。

7.2有组织排放样品中酚的测定
7.2.1校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20ml比色管,用酚标准使用液A 按下表配制标
准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标准溶液,ml 无酚水,ml 酚含量,ug 0
10.0
0.50
9.50
5.00
1.00
9.00
10.0
2.00
8.00
20.0
4.00
6.00
40.0
6.00
4.00
60.0
8.00
2.00
80.0
然后依次加入1.00ml氨-氯化铵缓冲液B摇匀:1.00m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B 摇匀,再加1.00ml铁氰化钾溶液B,摇匀,放置10min,在波长510nm 处,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扣除空白值的吸光度对酚含量绘
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酚浓度较低时
7.2.2样品测定
7.2.2.1样品的处理:将采样后的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合并于小烧杯中,并用少量水洗涤采样瓶三次,洗涤液并入小烧杯中,当连接管内有水蒸气凝聚时,用10-20ml 氢氧化钠吸收慢慢淋洗连接管内壁,淋洗液并入小烧杯中,用盐酸溶液调节样品液的pH 至7-8之间,然后将调好的pH 的样品液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

用少量水洗涤小烧杯3次。

稀释并入容量瓶,稀释至刻线。

7.2.2.2预蒸馏 将定容好的样品转移至250ml 全玻璃蒸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容量瓶,洗涤液倒入蒸馏瓶中,另取采样管头部的玻璃棉也置于蒸馏瓶中,加数滴甲基橙指示剂,用磷酸溶液调节pH 为4,加入5.00ml 硫酸铜溶液及数粒玻璃珠,加热蒸馏,用100ml 容量瓶收集馏出液,当馏出液为90ml 时,停止加热,放冷后像蒸馏瓶中加10.0ml 水,小心继续蒸馏至馏出液为100ml 时为止。

7.2.2.3样品分析
取10.00ml 馏出液。

通校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测定,记录样品显色液的吸光度,如酚含量很低可按照7.1.1.2萃取比色法步骤进行测定。

8计算和结果表示
8.1无组织排放样品中酚类化合物浓度的计算
8.1.1 直接比色法
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nd
a V V V W ⨯⨯0 式中 W----- 测定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ug
V 0------采样样品吸收液定容体积,ml
Va----测定样品所取溶液体积,ml
V nd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8.1.2萃取比色法
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nd
V W 式中 W----- 测定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ug
V nd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8.2有组织排放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计算
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nd
V W 10⨯ 式中 W----- 测定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ug
V nd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