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篇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一、本班学生状况:我班学生有51名,经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但其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

对此,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二、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

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1、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3、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学探究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

第一课:观察动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学会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教学内容
1. 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 动物:有机体结构、运动能力
- 植物:有机体结构、光合作用
2. 动植物的分类
- 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植物:种子植物、无种子植物
3. 动植物的观察
- 观察不同动物的外形、行为特点
-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等特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的愿望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让他们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点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征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总结动植物的分类规律、特征等
5. 练检测:布置相关的练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
- 动植物图片
- 观察实验材料(不同动植物样本、放大镜等)
- 练题
教学评价
- 观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表现
- 练题的正确率和问题解答情况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动植物的了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PPT课件(共28课,47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PPT课件(共28课,478页)
•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 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
.
•.

风速和风向
风 向 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 西
北 东北
北风
由北向南吹的风
东风
东 由东向西吹的风
东南风
二、判断
1.适宜的天气会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同时使人心
情舒畅。(√ ) 2.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3.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和麻烦,还可
以保证身体健康。(√ )
4.我们可以从一些植物的行为变化中觉察天气的变化
信息。(√ ) 5.即将下雨时松果的鳞片会紧闭。(√ )
•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作业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____ 。
•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____和 ___、____和____情况,___、___和 _____。
•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___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 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

多云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多云

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篇)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三、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声音: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呼吸与消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的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运动和力:本单元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本内容目录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本内容目录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本内容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灯光- 课文1:太阳是天空中的灯- 课文2:灯为什么会发光- 课文3:灯和光能- 课文4:灯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物体怎样运动- 课文1:物体的运动有方向和速度- 课文2:运动的速度怎样测量- 课文3:物体的运动有规律- 课文4:弹簧按摩锤的制作和使用第三单元:物体怎样保持平衡- 课文1:物体保持平衡的两个条件- 课文2:泡泡糖是怎样粘在一起的- 课文3:为什么垂直向上抛掷物体会落下- 课文4:平衡木的制作和使用第四单元:水中的生命- 课文1:水是生命之源- 课文2:藻类在水中的作用- 课文3:鱼的特点和性- 课文4:水生生物的保护第五单元:昆虫的异同- 课文1:昆虫各有特点- 课文2:昆虫的生活方式- 课文3:蛾子和蝴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文4:昆虫的保护和利用第六单元:风的故事- 课文1:风在自然界中的表现- 课文2:风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 课文3:风与人类的关系- 课文4:风的保护和利用第七单元:植物与环境- 课文1:植物的自我保护- 课文2: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课文3: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的关系- 课文4:植物的保护和利用第八单元: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 课文1:食物链与能量流动- 课文2:生态平衡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文3:人类与动物的依赖关系- 课文4: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第九单元:夕阳红的故事- 课文1:日出和日落的原因- 课文2:太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课文3:夕阳美丽的原因- 课文4:太阳能的利用第十单元:节约用水- 课文1:水很重要- 课文2:用水如同用金- 课文3:节约用水的方法- 课文4: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与比较课时一课题:认识长度目标:- 理解长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长度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长度的物体2. 学生使用纸条或其他非标准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3. 学生讨论比较结果,并得出一些规律4.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常见物体的相对长度课时二课题:认识容量目标:- 理解容量是物体可以容纳物质的大小-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容量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了解的容量概念2. 学生使用非标准单位(如勺子、杯子等)比较不同的容量,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的相对容量大小课时三课题:认识温度目标:- 理解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温度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温度的物体,了解温度的变化2. 学生使用手触摸物体,比较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观察和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物体的相对温度程度课时四课题:认识重量目标:- 理解重量是物体对地球引力的表现- 能够使用非标准单位比较重量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重量的物体,了解重量的概念2. 学生使用手提物体,并尝试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结果3. 学生根据体验和比较结果,总结出一些物体的相对重量程度课时五课题:测量长度目标:- 掌握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活动:1. 学生研究使用标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进行测量2. 学生使用标尺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3. 学生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讨论出可能的误差原因4. 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第二单元科学观察与实验(略)。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5、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

(P5)7、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8、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9、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1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15、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8、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19、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科学科学科学 2动:耳涡: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20、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活动与健康第一课时:学会观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惯;- 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观察器材。

教学重点:- 学会仔细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 研究使用常见的观察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教学准备:- 观察器材:显微镜、放大镜;- 相关实物: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2. 介绍观察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3. 示范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尝试。

4. 提供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5. 结束本节课,总结研究内容。

教学延伸:-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寻找不同的观察器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并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第一课时:认识物质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物质;-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辨认常见的物质;-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物质样本:水、纸张、铁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质样本的特征。

3. 提问学生,根据特征将物质进行分类。

4. 给出物质分类的基本规则,让学生进行分类练。

5.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展示学生正确分类的例子。

教学延伸:-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或厨房,观察更多的物质样本,并鼓励学生进行分类实践。

...第六单元:夏季与冬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简答 (16分)
▪ 1、 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 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 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 振动。
2、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 护自己的听力?(6分)
(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 (3)离开噪声区。
中不能传播。7、校
、鸟叫声
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二、判断(4分)
▪ (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
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X)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
须用无线电话。 (√ )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
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X)
▪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 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
➢ 5、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温度。 ➢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 7、 温度计 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 8酒、精热中在是金以属对中流是方以式传传导递方的式。传递的,热在
➢ 9、糖受热会熔化成 液 体,冷却后又 会凝结成 固 体。
➢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气体 形态 的 水蒸 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 在?(至少三个例子)(4分)
▪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 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 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 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3、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
▪ 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 然中水的化身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复习题
一、填空(24分)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 性,空气被压 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
2、空气主要由 氧气 、 氮气 和少量 的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 向上流动,受冷时会 向下 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 灯。
➢ 1色1浅、的同吸一热种物快质,,散表热面颜快色深。得比表面颜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 冷 形成的, 这种现象叫凝结 。
1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
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
二、判断(12分)
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
空气。
(√ )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第三单元测试题
▪ 一、我学到的科学知识(21分)
▪ 1、敲击音钹,就会感到音钹在 振动 , 随后 振动 停止, 声音 也消失了, 由此可见声音是有物体 振动 引起的。
▪ 2、声音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中都能传
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
▪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 端听话,音量会变大 。
▪ 7、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 淀粉 被 初步消化变成糖的缘故。
▪ 8、 排序 和 分类 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 中分类就是把具有 相同 或 相似 特征的事 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 林奈设计了 “ 双名法 ”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 根据 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
(1)
(1)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 水管胀破了
(2)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 管冻裂了
(3)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
2、深色物体升温 (1) ;浅色物体降温 (2)
3、(铁1)球快加热后,(体2)积慢会___(_1__)__
4、(要1)想变尽大快的(冲2)一变杯小糖水,应该用___(_1_)___
声音都是噪音。 √
三、选择题
▪ 1、说话声音大小是( A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 和男低音( B )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 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 C)。
▪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 ▪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
(A C )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 A土地 B空气 C坛子 ▪ 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 C )中传播速度快。 ▪ A气体 B水 C桌子
(1)热水 (23_)___
(1)0℃ (2)0℃以上 (3)0℃以下
1、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 哪些事?(至少五种)(5分)
▪ 1、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 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 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 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 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 4、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
声音称为 噪 音
。例如汽车喇叭
声、 轮船的汽笛声 、纺织机器的轰鸣声等。
它和 废气 、废水 一样,已被列为主要
的环境污染之一。
▪ 5、人与人之间的嗓音不一样,因为不同 人声音 强弱 不同, 高低 也不同。 声音的强弱叫做 音量 。声音的高低
叫 音调 。
▪ 6、声音在 真空 园里的美妙声音 有 琴声 、 读书声
越高。
(√ )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
一样的。
( X)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
胀爆胎。
(√ )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
停息。
(√ )
三、选择(12分)
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
状。
(√ )
生素。
( X)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X)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
吃。
(X )
▪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 )
▪ 5、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物。
(X)
▪ 6、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 X )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的
吃。
(X )
▪ 8、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


▪ 3、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 为 天然食品 和加工食品 两大类,食用色素 是 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加工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 4、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 7 米长的消化系统, 其中消化道是用 蠕方动式使食物前进的。
▪ 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 有 弓形 、 箕形 、 斗形 三种指纹。
▪ 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 了健康成长,食物要 多样化 。
3、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 先后次序。(6分)
▪ ( 6) ▪ ( 5) ▪ ( 2) ▪ ( 1) ▪ ( 3) ▪ ( 4)
听神经 耳蜗 外耳道 耳廓 鼓膜 听小骨
第四单元
▪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有: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油脂 、维生素 、 矿物质 和 水 。
▪ 2、 碘酒 是淀粉检测器。含淀粉的食物遇到它
(√ )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X )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 √ )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
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X )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