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概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55、竹叶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昆布这味药。
我们提及昆布、海藻它们都是海菜,既是药物之品,也可以作为食疗用之。
它们有两大特点,一是咸能软坚,二是长于水中,随水摆动游通,善于通经脉,下十二经之水。
故而病人身体有痰核包块,瘿瘤瘰疬,疝气肿痛,用上去,可以软坚散结,导水热下从小便出。
所以古人说,你用不同的引经药去配合治疗,则坚无不溃,肿无不消,水无不下。
所以朱丹溪有个小招法,专门治疗瘿气初起,甲状腺肿大,就用海藻一两、黄连二两打成粉,先要断除一切膏粱厚味,然后时时舔咽喉。
即便瘿瘤坚硬如石头,非此不除。
由于这些还产品下气比较厉害,久服多服,容易让人瘦,所以你也要身体正气还可以,不能只顾着用上好武器,而不知道锻炼身体,把正气搞起来。
所以我们跟大家提到,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武器还是人?不是武器而是人。
所以决定你能否带癌瘤生存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不是放化疗这些武器药物,也不是这些消肿散结的草药,而是你身体的正气,你能否通过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来把自己正气提高。
为什么古人治疗各类肿瘤包块,你还没服药,他就要先跟你说一句话,叫先断一切膏粱厚味。
因为膏粱厚味是给疾病吃的,是养病的,只有粗茶淡饭,清净淡泊才是给身体吃的,是养人的。
现在人片面追求口感,喜好肥甘厚腻,用各类调料,他不知道这种行为不是在养身体,而是在养病,你吃进去的东西,身体不容易排泄掉,反而被疾病所利用。
你看那些身上长很多包块脂肪瘤的病人,哪个是天生的呢?大都是自己后天饮食不节所致。
所以肥甘厚腻一段,就等于断疾病粮道,清淡饮食一上,就等于助我军之声威,这样敌之粮道日减,我军之声威日壮,何愁此战不胜,何须忧虑不能消敌于无形。
所以说,真正消瘤,第一是养正气,第二是断肥甘厚腻,第三才是用药去软坚散结,导浊阴下行。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这样下一盘棋,先把我方的阵脚防御牢固,再图进攻敌人。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开讲小言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准备开讲《药性赋》了。
我们讲《药性赋》力求通俗易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样中医才能真正普及。
学习中医不能学得很费解,你学得很费解,就普及不开来。
中医一定是活活泼泼,生生动动,非常有趣的。
真正学上手,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无穷乐趣,所以我们把这套医门初机的选讲定为“轻松学中医丛书”,我们会挑选历代广为医门传诵的古籍、名篇或歌赋,以及名言名句给大家串讲串讲。
我们要做的是中医的播音员,就像一场精彩的球赛,需要一两个会传播讲解的评论员一样,这样更能够引观众入胜,让观众能够更快速地看懂里面的门道,而不会仅仅只是看看表面的热闹而已。
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做的系列工作,也使专门引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领略中医治大美。
使大家对传统医学,能重新认识了解,重新发掘里面很多宝贵的东西。
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平常生活当中。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会在网上同步推出视频,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大家轻松学中医。
中医普及学堂2014年3月3日第一卷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版块,每大版块有五六十种药,一共有常规两三百种中药。
我们开讲的这一篇是寒性药,为什么要说事药性?你要用好一味药,就要明白这味药的药性,就像你要用好一个人,要先明白这个人的人性一样。
知人性才能善用人!知药性才能善用药!学医就像一个高管,你要统管数百种药,就像你要统管手下数百人一样。
所以在古代起码要有秀才举人之学,才能够把医学好。
甚至古代还有很多帝王将相之才,也入到医门来,他们或者都精通医理。
比如张景岳、徐灵胎,再溯源而上,有孙思邈、张仲景,再追溯上去,是岐伯与黄帝,一个帝王一个帝王师,通过他们巧妙的对答,把《黄帝内经》这万世医宗给酝酿了出来。
古人说,识文断字乃可为医,穷理通辨乃可为医。
如果你文字道理都没有理顺的话,这医学之路就不容易走得很开阔。
所以想要轻松学中医,必须先要把这个地基打好。
地基打越牢固,学上去就越轻松。
轻松学中医——《药性赋》选讲(四)

轻松学中医——《药性赋》选讲(四)轻松学中医——《药性赋》选讲(四)39、赤芍药1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生地黄,我们只讲了两个字宣血,还有更医眼疮这四个字没讲,现在在这里跟大家再提一下。
生地黄它怎么治眼疮呢?古籍中有用地黄敷衍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生地性偏甘寒。
我们说疗热以寒药。
所以眼睛毒热肿胀,可以用地黄。
就像你嘴角红肿胀痛,你用仙人掌捣烂来外敷有效,鼻子长疮疼痛,你用芦荟外敷也有效。
这几天还有一个肛周脓肿的病人,医院说要做手术,分两次治,他从广州赶回来,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跟他说,有钱的人花几千块或者上万块可以治肛周脓肿,没钱的人,农村老百姓,他就到田头采采药拿来敷也可以治,你自己看着办,要选择哪条路。
他说,我不在乎出多少钱,我就是怕那手术。
我们跟他说,这样吧,你就先用中药调调,现在在农村,反正你家里人也都知道这味药,我们当地叫老鼠耳,真正的药名叫马齿苋,马齿苋捣烂外敷,治疗肛周脓肿,那可是一绝,这可是草医的心传。
然后他回家去,刚开始两腿都迈不开来,在广州打完吊瓶,坐车回来时,还发高烧,他根本没法去找马齿苋,只好叫他母亲去找。
他母亲花了大半天才找到,捣烂一敷到肛门里,第一天肿痛就减了,觉得清凉清凉的,第六天大小便就没有牵掣痛了,那肛周的脓肿就像萎缩干燥了的话梅一样脱水憋了,再到今天第九天,病人行走完全没问题,脓肿炎症彻底消退。
我们刚开始还在迟疑,这一味马齿苋能否拿得下,病人在医院里头,可说是要做手术的啊,而且要分两次。
想不到这几天,我们是从头到尾看到了这马齿苋的功用。
其实更重要的还不是马齿苋,而是你辩证他是阳热的,病人刚来时,脉势亢盛搏指,如波涛汹涌,明显疗热以寒药,你大脑就跳出这几个字,刚好是春天,找得到马齿苋,真是不费半文钱,治好了要动手术的肛周脓肿啊!看来也不是说非得要花大钱,做大手术,很多疾病你因为有了中医中药,不单能治好病,而且能够花最少代价,去把病治好,他时候对马齿苋这味药竖起大拇指说,从此对我们祖国的中医中药再次刮目相看。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6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633、鹿茸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干漆这味药,知道消血杀虫于干漆。
干漆有两大功用,一个是消除宿血积血,一个是由于它有毒,能以毒攻毒而治虫。
所以在《药性论》中说,干漆能杀三虫,助女人经脉不通。
而《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干漆性毒而杀虫,降而行血,所主诸症虽繁,其功只在二者而已。
古方中记载,干漆一味,是治小儿蛔虫心痛的单方,甚至不是虫积腹痛,其他的胁肋积聚疼痛,九种心痛,在古籍也记载一味干漆治成年积痛如神。
但大家不要看到表面疼痛,一定要看到它是不是瘀血堵塞。
张元素说,干漆消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
看到了吗,非年深日久,积滞瘀血者,不可轻用干漆。
所以古人用干漆来下瘀血,治闭经,女子疝瘕,这都是取它善于消破牢固瘀血,甚至在《圣济总录》中有个干漆散,用干漆配当归,打粉久服,治疗产后胞衣不下,恶露不行,这都是利用干漆善于下破坚聚,排泄瘀血的功用。
我们跟大家提到张仲景的大黄蛰虫丸,治疗五劳七伤,一般常规治疗劳伤,只看到虚损的一面,而用补益之法。
他们没有看到为什么虚损,这样治病还是只停留在表面上见招拆招,所以用补虚之法,并不能很好地凑效。
我们看如果这条水沟常年缺乏流水过来,导致杂草满沟,泥石塞流,这样你在沟的上面放水,它也层层阻拦下不来,为什么呢?年久失修,沟渠不畅,图补无益,必先通之。
所以你在放水之前,先把沟挖通,把杂草铲除,把陈年淤泥清开,这样保持沟通渠畅,无所住滞,你再放水,就通畅无比,哪里需要水,就能迅速补益到哪里去。
所以对于人体而言,你总是要考虑两大问题,第一个是沟渠有没有水,气血足不足,第二个是沟渠通不通畅,经脉有没有涩滞。
这两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盈通虚滞辨证。
正常的人处于气血盈通状态,什么是气血盈通,顾名思义,就是气血充足,经脉通畅。
生病的人是处于气血虚滞状态,什么是气血虚滞?同样大家可以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足,经脉滞塞,所以补益之法有二,一个是补充气血,另一个是畅通经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2、生姜用发散以生姜。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荜拔这味药。
荜拔是产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一股特异的香气,味辛辣浓郁。
能够温中散寒止痛。
所以一切风寒之证,皆可投之。
不管是心腹冷痛,呕吐反酸,常年泄泻,都可以用它。
但大家要把握住病人是一派寒象,火力不足。
这荜拔就是给身体添柴点火之物。
所以唐宋后人们都喜欢把这味可以做成香料的中药,拿来食疗治病,通过煮粥可以养胃,治疗老寒胃。
这里介绍《食医心鉴》里头治疗心腹冷痛的食疗方。
治心腹冷气刺痛,腹胀不能下食,荜拔粥方。
荜拔、花椒、桂心,各一分为末。
然后等粥煮好后,再把这些药粉子拌在里面服用,古人称荜拔粥治冷气,心腹痛随之去。
可见它温中暖胃之力,是广为民间人们所喜爱的。
荜拔这味药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荜拔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
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
2、生姜2大家看!为什么头鼻牙有浮热都用它,如果真是湿热,应该从下撤,而浮热却相反,应该火郁发之从外越。
对于这种外热内寒,或上热下寒的病人,你应该温里达表,把身体阳气从里到外暖起来。
所以这阳明经所过的,前额、头部、鼻子,还有牙龈肉,这些地方的郁热都可以一温而散,因为荜拔善于入阳明胃经,善于温中。
为什么中焦虚寒的人外表容易被风寒风热所扰,原来中医认为国库内需,边疆敌寇就蜂起。
你不要看周围是哪里来的敌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正气有没有起来。
真正起来后,你不用去驱敌,敌寇都不敢来犯。
所以用荜拔去治疗头风疼痛牙虫牙痛,或者闭塞不通,都取它温中散冷,助阳外出的功效。
古代有个医家说,凡身体阳气不到之处就容易长病。
我们换种说法,凡阳光到不了的地方就容易有阴影,有细菌病毒,有苔藓。
所以中医治疗头痛鼻渊牙痛,这些反复热久的病,是去制造阳光,而不是去关注阴影,关注病菌。
暴病属实,久病属虚。
特别是一些疑难反复性长久的病痛,正属虚冷者,你就可以用荜拔。
《黄帝内经》上说,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上节课我们讲到瓜蒌这味药,凡肺气上逆,胸中有痰浊咳不干净的可用瓜蒌,大便干燥难通,引起胸闷的也可以用瓜蒌。
学好一味药,不在于你背诵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当然背诵功夫是入门的基石,是你楼层的地基,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读古籍,要燃起恭敬,真诚心,有一分恭敬,你就有一分进步;有十分恭敬,你就有十分进步。
所以四书五经上说,敬胜百邪。
恭敬者,容易进步!为什么我们要深入讲解《药性赋》呢?我们不要以为这是金元时代的作品,认为它只是中医初学入门的启蒙书,就等闲视之。
很多时候你学一样东西,不在于你选哪一部典籍,而看你如何用心。
我们发现有些民间草医郎中,就读通中医基础理论加上中药学方剂学,就在当地看病,门庭若市。
而很多正规学堂学院出来的,学了四大经典,还坐拥图书馆,古籍万卷,结果出来还是把中医放了,还是挑不起中医的担子。
看来读什么书重要,但你用什么心才是更重要的。
无所用心的话,天天对着四大经典也难以开悟,凡事善用其心,拿本《药性赋》,你可以把医门打开,登堂入室。
一言之初,灿若晨星。
一义之发,坚如磐石。
我们要以晨星、磐石来看这《药性赋》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不恭敬的人,没法不断进步。
恭恭敬敬的人,可以长久进步。
所以上面我们讲一个下字,一个润字,一个宽子字,就把瓜蒌子的性格给道破出来。
痰气上逆宜下之!肺燥肠干宜润之!浊阴堵塞宜宽之!大家看古人用字多么美妙啊!你懂的欣赏这《药性赋》就像千古名文《滕王阁序》一样,所以我们要以欣赏之心,喜悦之心来品读《药性赋》,这样既可深入,也可浅出,既能意会古人心传,也可以活用于治我们当今时代的病疾。
下面我们来看车前子这味药,它跟瓜蒌子是对偶的。
这句话也非常美,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我们看车前子跟瓜蒌子,它们俩共通之处都是子,诸子皆降,都能降浊。
中医认为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
人体的浊阴,血脉里的瘀浊,能够像百川归海一样,从下窍前后二阴畅快地排出,那何病之有呢?我们当今时代因为营养过度,饮食过度,导致身体肠肥肚满,二便堵塞的病人越来越多。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20、升麻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玄参。
提到它能治疗热毒结聚在一起的各种毒痈,包括咽喉肿痛,痰核瘰疬,疮痈肿毒,当然也包括热盛伤津导致的便秘,你可以把便秘也看成是一团毒痈在那里。
玄参治疗毒痈结聚的机理有三。
•一是把硬结的毒痈软散开来,•二是把毒痈热火之气败下去,•三是利用它滋阴之性润通津液,把毒浊刷洗走。
通过这三方面我们把玄参的特点抓住了,而临床上能够同时具备这三方面治热毒结聚的药时比较少的,所以玄参这味药,我们一定要学好。
只要病人一来,咽膈不利,左尺部肾又虚,通常这种浮火,中医称之为无根之火。
这时你玄参用上去,既清降又滋润,上疗咽喉热浊,下养肾中精水,其火自归,这是很多清热药所不能及的功能。
《名中医治病绝招》里提到,用玄参一味50克煎汤,温饮,一次内服,对风热头痛,屡用皆效,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还没有直接用,但用过一次,是治疗风热牙痛的。
病人熬夜过后,牙龈肿痛,但大便每天又保持通畅,尺部脉不是很有力,寸关部却偏盛,属于阴虚火旺,于是叫病人用玄参50克,骨碎补30克,煎汤服用。
服完后,两付,牙就不痛了。
可见不独是风热头痛用玄参有效,牙痛一样有效。
既然有无根之火,我们很少听到有根之火。
我们把有根之火,定义为六腑里头有堵塞食积,然后身体源源不断上火发热。
你的食积是火热的根,积不去火热不退。
所以这种上火要用通肠消积法,同样有几例是过完年后,大鱼大肉,饮食过于丰富,导致食滞肠胃,引起的牙痛。
我们就给他用大黄配甘草泡水,大黄甘草汤治胃肠积热,效果非常好。
大黄用一两片,甘草用5到8克。
泡完水后,可以再泡,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喝到大便排空,身体轻松效果最好。
这种小小泡茶方,又不会大泻,只是缓缓地排出肠垢,肠中积热一撤,牙火就收下去了,非常快。
我们看,非独脾胃开窍于口,整条消化道都开窍于口,所以整条消化道任何一地方有瘀滞,热不能下撤,必反弹上咽喉牙龈,甚至鼻子眼睛五官。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12、马兜铃兜铃嗽医。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黄柏治疮方面的功用。
黄柏苦寒,能够泻下焦之毒热,撤周身之疮毒下排,既可以加进内服汤药,也可以做成外用的药粉,能够消退疮疡肿毒。
我们从头到脚提到的各种疮用,只要是红肿热痛,往外爆出来,像爆小火山一样的,都可以用黄柏。
因为向外爆出来的疮,属于阳毒外发。
阳疮,我们用阴药,并且稍微佐以头发的风药。
就像一个灶炉,上面煮一锅水,水已经沸腾了,我们要让这锅水尽快降温,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是吧锅盖揭开,让国内的郁热能够升散于外。
好比如荆芥、防风、薄荷这些风药。
另一方面则要把锅下的煤球火炭干柴撤走,这叫撤热于下。
好比如黄连、黄柏、大黄。
这时大家再来看看最常见的治疮是怎么治。
有个名方叫乙字汤,是治疗很多治疮的效方,经得起临床反复考验,对于治疮,肛门灼热,肛裂出血,通常是几剂药就见效的。
为什么要谈到治疮呢?十人九痔!现在坐沙发坐办公室,坐小车的人实在太多了,久坐不动,加上肥甘厚腻,湿热下注,下面想不冒疮都不可能。
我们要反复强调,一切疾病都是身体再自救在调整。
治疮往外爆,是身体脏毒外排的表现。
现代医学是把局部的疮肿割掉,传统中医师把五脏六腑的浊毒,顺着肛肠,排泄出去。
这就是局部观跟整体观医学最大的不同!我们来看这乙字汤,它由大黄、黄芩、甘草、归尾、柴胡、升麻六味药组成。
前三味能够败肠毒于下,肃降五脏六腑灼热,就像从锅内撤走燃烧正旺的煤炭干柴一样。
后两味为风药,能透热外出,流通气机,就像给滚热的锅解开盖,让它散热一样。
所以这简单的六味药,就能慢慢让治疮缩小,脏毒排泄,然后再注意不食辛辣烧烤饮酒,多迈开脚,少懒做在那里,痔疮就很难再发出来了。
有些下焦热毒重的,还可以加进黄柏,那消疮功用就增强了。
这样大家不单学会了黄柏的功用,更学会了治一类疾病的大法。
所以我们讲药性,不会局限于药物本身,如果说药物本身它只是一块块金子,我们在捡到金子的时候,要透过金子来挖出背后的金矿,这背后的金矿就是治疗一类类疾病的大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开讲小言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准备开讲《药性赋》了。
我们讲《药性赋》力求通俗易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样中医才能真正普及。
学习中医不能学得很费解,你学得很费解,就普及不开来。
中医一定是活活泼泼,生生动动,非常有趣的。
真正学上手,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无穷乐趣,所以我们把这套医门初机的选讲定为“轻松学中医丛书”,我们会挑选历代广为医门传诵的古籍、名篇或歌赋,以及名言名句给大家串讲串讲。
我们要做的是中医的播音员,就像一场精彩的球赛,需要一两个会传播讲解的评论员一样,这样更能够引观众入胜,让观众能够更快速地看懂里面的门道,而不会仅仅只是看看表面的热闹而已。
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做的系列工作,也使专门引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领略中医治大美。
使大家对传统医学,能重新认识了解,重新发掘里面很多宝贵的东西。
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平常生活当中。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会在网上同步推出视频,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大家轻松学中医。
中医普及学堂2014年3月3日第一卷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版块,每大版块有五六十种药,一共有常规两三百种中药。
我们开讲的这一篇是寒性药,为什么要说事药性?你要用好一味药,就要明白这味药的药性,就像你要用好一个人,要先明白这个人的人性一样。
知人性才能善用人!知药性才能善用药!学医就像一个高管,你要统管数百种药,就像你要统管手下数百人一样。
所以在古代起码要有秀才举人之学,才能够把医学好。
甚至古代还有很多帝王将相之才,也入到医门来,他们或者都精通医理。
比如张景岳、徐灵胎,再溯源而上,有孙思邈、张仲景,再追溯上去,是岐伯与黄帝,一个帝王一个帝王师,通过他们巧妙的对答,把《黄帝内经》这万世医宗给酝酿了出来。
古人说,识文断字乃可为医,穷理通辨乃可为医。
如果你文字道理都没有理顺的话,这医学之路就不容易走得很开阔。
所以想要轻松学中医,必须先要把这个地基打好。
地基打越牢固,学上去就越轻松。
像这些《药性赋》都是入门要背诵的篇章,有人说背诵太困难了,一点都不轻松,其实不是的,背诵是最轻松的学医活儿。
背诵真正进入状态,能够令人澄清杂念,聚精会神,可以借背诵来修心修定,背诵的最大利益,不仅在于学到知识本身,而在于你去躬行实践后,个人心性的自制能力上去了。
如果连背诵都没有用上心的话,那后面就会出现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的局面。
在中药里头,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药物就以寒凉的为主,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中医叫四气或四性。
你如果明白四性,在治病大方向就不容易有偏差。
中医认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我们这片寒性的药赋的中药,以治热性病为主。
所以各种火性上炎,热性发越的疾病,大都会用到这些寒凉药物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当你寒性药学完后,你碰到一些常规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尿黄尿赤等,一系列带有火热性质的常见疾病,你就懂得如何下手了。
像有个学生,他学了寒性药后,自己口腔溃疡,脉又偏数,尿又黄赤,他就知道自己去买牛黄解毒丸,一吃就好了。
还有一个学生,自己头痛、大便不通,伴尿黄尿赤,口臭,这都是一派火热之象,急则治其标,他去买三黄片,一吃大便很快就通畅,头痛也好了。
步入药海之门,我们就先从分清药性寒热开始吧!通寒热,然后再进而通阴阳,你就直接进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医之门。
好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开始一味药一味药地讲。
希望大家每学一味药都能够把这味药的药性歌赋念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
好像拳击手打拳一样,不经过思考,凭训练的本能反应,都可以打出漂亮的拳来。
1、犀角犀角解乎心热。
上节课我们讲到疗热以寒药,讲到寒性药主要是治疗热性疾病的,这是中医阴阳相互对立制约理论的体现。
这就好比物理学,你如果有一个向左的力,导致物体不平衡,那么你加一个向右的力,使它恢复平衡,人就正常了。
下面我们来讲犀角,看它如何以自身之寒凉,来去疗人体之壮热的。
犀角这味药最善于治疗心经的热,在寒性药赋里头,它放在首位,一方面好是因为它稀有难得,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药效独特。
为什么以前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名贵中成药,在危急重症的抢救之中,大显身手,这跟它们里头含有犀角时分不开的。
现在犀角禁用了,那这些成药的功效,就不得不被打折。
李商隐有句诗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说明犀牛是非常有灵性的,它如何灵法呢?我们别小看这些动物,动物也能通灵。
这里说的通灵不是灵异,而是它具有三五岁孩子的智商。
像你养的狗,你对它做一些基本的指导,它能听明白个大概。
而且它会很驯在一本古书《淮南子》上记载“蛤蟹含珠,与月盛衰”。
这是说这些蛤蚌之所以能养蕴珍珠,是因为它们充分吸收了水月精华,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风平浪静的海面,一片洁白。
蛤蚌的贝壳就会充分舒展打开,对着月亮开合吐纳,充分吸收水月之光,那珍珠机会被酝酿得又大又亮。
在这种环境下修炼成的天然药品,就具备有宁心安神,清心除烦的功用。
“犀牛望星”也是一个故事。
同样犀牛在月朗星稀时,它的独角也会对着北极星,吸收光华。
由于犀牛的角跟蛤蚌的珍珠,都是向阴之物,能采收水月星华,所以是中药里头,寒凉清心之品。
能够让烦躁心浮气躁,烦热内扰的病症沉降下来,清凉下来。
中医通过这种取象类比,然后再运用于实践中,收到效果,然后才记载入古籍,成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
现在犀牛列为世界保护动物,国家开始禁用此物,所以一般药房也买不到了,但我们还要将犀角这味药,因为我们讲的是它的药理,你知道药理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其他药去代。
现在治疗高热,皮肤血毒,我们常会用水牛角去代,如果血毒亢盛,也会用到玳瑁去代。
犀角这味药最神奇之处,在于它治疗小儿高烧,引起神志昏迷的。
中医认为,温热的邪气,容易逆传心包。
心它主什么?主神志!所以小儿发烧高热,影响到心经,最严重的就会神志昏迷,这是很危险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又懂得一些常规药理,他家里就会备一些犀角,小孩子一旦高烧退不下来时,百药乏效,大人们就会拿出一小块的犀角,然后用刀锉,刮出一些丝来,泡水给孩子吃。
说来也奇怪,这犀角泡的水,一冲服下去,小孩子的高热昏迷,很快就退下来,心烦躁扰也很快平静了,这足以证明犀角这味药解乎心热的神奇。
但是不是犀角就能够退一切小孩心经热盛高烧呢?这就是中医的灵活之处,中医要细查五脏六腑,然后去辨明病因在何处,如果纯粹是心经热甚,当然用犀角。
如果小孩子肚子里有食积,大便秘结不通,肠子堵塞,热势降不下去,这时你可能用二丑粉或大黄泡水给娃子吃,大便一通,把堵在肚子里热积一撤下去,这样退烧的效果反而更彻底。
所以中医里头都是药药平等,药无贵贱,愈病者良。
不是说你卖得贵就是好药,更不是说你卖得便宜就是贱药。
中医不以药物贵贱论好坏,而以对证与否论优劣。
为什么很多小孩子发烧容易反复呢?这就不是单纯药物退烧的问题了,而是要在防病保健层面去考虑。
所以对于小孩子的父母或者医生们,不要光顾着见病治病,要去想为什么会得病,如果是小孩子玩过头缺水而高热,就像水箱缺水机器发烧一样。
又或者小孩子用零花钱买了大量煎炸油腻之物吃,堵塞了胃肠道因积而发热,这样积不去,热不退,你不从源头上防微杜渐,那就免不了,屡屡打针吃药犀角这味药我们暂时讲到这里,一般不要说是稀有动物,就是连普通的动物药我们都要少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因为很多植物药都有相同或者更好的效果。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上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一个医家如果一分慈悲之心,他的医路一定可以走得既平稳又长久。
对药草都能够慈悲,更何况接人待物,治病救人。
所以我们学医一定要从细处从小处来长养我们的慈悲之心。
比如我们能够用犀角来清心热,我们宁愿选择用竹叶配石膏。
我们可以用蜈蚣来疏通经络,那么我们宁愿选择穿破石配丹参。
只要你病机抓得准,用上去一样有效果。
好犀角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讲羚羊角。
2、羚羊角羚羊清乎肺肝。
上节课我们讲到犀角时,提到它是接心经之热的第一品,它治疗温热高烧,心经热甚,引起的神昏,那是无与伦比的的。
所以就连中成药里头最厉害的安宫牛黄丸配伍里头,也有犀角。
但是学医不是拼命地去找特效药,如果不断地去找特效药能够根除疾病,那么为什么日新月异,每年都不断发明最新抗生素,都没法把细菌彻底杀死?中医是要给邪以出路,学医要长养这份慈悲心,中医更要有治未病的长远眼光。
一定要在高烧发现之前,就能够见微知著,而不是反复高烧反复降温。
你如果能知道常见的引起小儿高烧的原因,然后加以预防,那么你家里的娃子就会少生很多病,你也会少操很多心。
学好中医其实最大的效果,并不是懂得如何去吃很多很苦很苦的药,而是懂得如何去防病,如何让自己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如何在得一次病里头,就吸取经验教训,不再得相同的病。
而那些反复高烧上火,口腔溃疡的人,不是他们身体差,也不是他们缺少吃药而得的病。
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找出真正制造疾病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好我们下面开始讲羚羊角。
羚羊可是世界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每小时达六十公里,狼都赶不上。
羚羊的角是名贵中药材,同仁堂有瓶装的羚羊角粉可以买。
它常跟犀角同用,治疗温热病高烧不退。
由于羚羊角能清肺肝,所以小儿肺炎,流感,高烧,可以用它。
烧到抽搐,神昏,也用它。
因为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羚羊角就能治疗肝经热极生风动风。
羚羊角、钩藤就是平肝熄风的最佳药物搭档。
热盛高烧当没有犀角时,我们就选用羚羊角粉。
有个乡村医生,它退小儿高烧,当地非常出名,很多小孩子高烧,别人退不了的,都大老远送到他那里去。
对于顽固的高烧,他必在辩证汤方里头,加上羚羊角粉。
他说,这样下去退热就如虎添翼,也可以防止小孩子因为高烧而烧到抽风。
这都是中医急性温热病的要药,不可不知道啊!有人就问,为什么你们中医连草木石头、动物的皮角,都可以入药,而且还可以治好病,难以解释。
其实你如果能领悟大自然阴阳变化之理,你会发现中医其实很简单,学中医很轻松。
就比如说,你要温水来洗碗,结果发现锅里的水还是冷的,然后你就往灶下添一把柴,点上火,锅一热水就温了。
所以疗寒要以热药,当你拉稀肚子冷痛时,就用一些温热的药把肚子暖热。
这叫以阳制阴,用阳火把阴寒散掉。
又比如说,你如果锅里的洗碗水太烫了,根本没法下手。
这就像小儿温热高烧一样,你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往锅里添凉水,一个就是把锅下灶炉的火撤走。
这叫疗热以寒药,又叫以阴制阳。
用滋阴或者阴寒的办法,来治疗阳火亢盛的疾患。
如果说你用犀角或羚羊角做成的汤,来给小儿退烧,是往沸腾的锅里添上凉水的话,那么你用大黄或二丑粉,给小孩子服用,就像在灶下,把心火撤走。
究竟我是该撤火,还是该往锅里添水,这就要看小孩子的需要了。
所以同样热势盛,你要找出引起热盛的原因,那就知道怎么用药了。
你看中医的阴阳之理,不是很简单吗?简单到就像你如何把锅里的水调到刚好温和适手来洗碗。
过犹不及,太过跟不及都不好。
唯有致平和致中和,乃为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