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合集下载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4书湖阴先生壁3教案一、赭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3,说说你时诗SS的理解,2,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苑的半山园,常跟耐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的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慨色十分欣赏.随“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遨写在当院靖壁上。

二、诵读,明确诗意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旬广3.再读,借助注称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惭了什么?(了解全诗大玄、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荔调)提示:几间简朴的茅台由于经常打扫,檄洁地净,没有苔理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行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印的守护苕:两座多情的山峰.不特遨请就推门而入,把淌淌的秀色送入眼帘.(前两行写庭沈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令扬庭优环境清洁由乾;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或系起来,杼动互补。

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最和主人的高收品格联现在读者面访.给人安用出饮的感受)三、精读.悟诗情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倒立于人物彩亲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恰)提示:(I)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官于生活情趣:清加脱俗,朴实勤劳.(2)澜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3.描写兔初,赞美主人晶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陪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4.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博的呢?提示I礴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N巧妙结合的衣达方法。

5.再次朗读并背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的愉悦与轻松的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它的感情基调是豪迈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诗的风格则迥然不同,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诗《书怀阴先生壁》。

2、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书:书写,也就是写诗;壁:墙壁)。

反问学生:①读题目停顿在哪呢?(书和胡阴先生后面)齐读课题。

②会读了,就告知题目意思。

(作在胡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③走近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梅花》、《元日》、《登飞来峰》等,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典流颂。

)④阐述作者胡阴先生有什么关系?(胡阴先生名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闲居江宁是的一位邻里好友,初夏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景色环境十分欣赏,应主人要求题诗墙壁。

)(二)讲授新课:1、自由地读一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强调畦)2、再读此诗(叫学生),指导学生读诗时的停顿在哪?怎么停顿?①讲授读诗要遵循平仄规律。

(平仄分法:一声二声字是平声,三声四声字是仄声)分法: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②按照平仄规律,自由练读,请人展示。

3、自由读一读全诗,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文章大意。

4、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秀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1、学习第二首古诗。

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

4、课时安排:一课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诗句翻译不够连贯。

2、不能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

2、借用工具书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生齐读课文题目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四、先学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2、教师巡视,**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一)比读生字词语。

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茅檐畦排闼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二)比写生字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三)比读古诗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四)比理解诗意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2、齐读板书五当堂训练1、默写古诗2、评价书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优秀教案第【3】篇〗——《书湖阴先生壁》诗词鉴赏3篇《书湖阴先生壁》诗词鉴赏1《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意思其一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翻译:其一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王禹偁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尊重他人的美德。

(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分析。

(3)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书湖阴先生壁》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查阅生僻字词的解释,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书湖阴先生壁》,提问:“湖阴先生是谁?壁指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文中的美景描写,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美德和环保意识。

(2)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保护环境。

2024《书湖阴先生壁》新教案范文3篇

2024《书湖阴先生壁》新教案范文3篇

2024《书湖阴先生壁》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书湖阴先生壁》——探寻古诗词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2. 掌握诗中的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

2. 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诗的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感受。

4. 背诵法:指导学生背诵诗歌,感受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兴趣。

2. 简介王安石及其诗作,引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生词和古汉语用法1. 逐句讲解诗句,解释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2. 学生跟读,加深对生词的记忆。

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1. 逐句分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

2. 讨论诗人的情感,分享感受。

四、背诵诗歌1. 教师示范背诵,指导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分组背诵,互相纠正。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强调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和背诵技巧。

课后作业:1. 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收集王安石的其他诗作,分析其风格和特点。

3. 写一篇关于《书湖阴先生壁》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本节课通过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让学生领略了古诗词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案《书湖阴先生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2. 掌握诗中的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第一章:《书湖阴先生壁》的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创作背景1.2 介绍湖阴先生李清照的生平及文学成就1.3 分析李清照的文学风格及其对《书湖阴先生壁》的影响第二章:诗词的整体理解2.1 解读《书湖阴先生壁》的题目及诗意2.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3 阐述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第三章:词语解析3.1 分析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及其含义3.2 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点的含义3.3 举例说明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第四章:诗句解析4.1 逐句解析诗词的意境和内涵4.2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形象描绘4.3 探讨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设计教学活动,如朗读、默写、翻译等5.2 分析教学目标,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3 提出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第六章:文学鉴赏与审美教育6.1 探讨《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审美特色6.2 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烘托、寓情于景等6.3 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7.1 介绍《书湖阴先生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7.2 分析诗词中对家庭、友情、国家等主题的关怀7.3 探讨如何将诗词中的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融入现代生活第八章:比较阅读与创意写作8.1 推荐与《书湖阴先生壁》相关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8.2 分析不同诗词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8.3 引导学生基于《书湖阴先生壁》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首以“墙”为主题的现代诗第九章:课堂讨论与课题研究9.1 设计关于《书湖阴先生壁》的课堂讨论话题,如诗词中的女性形象9.2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调查古代诗词中墙的意象9.3 组织学生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回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0.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10.3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诗词的整体理解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词的题目和诗意是至关重要的。

第18课《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第18课《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书湖阴先生壁》的基本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文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政治主张,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创作背景。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探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诗句中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句,并撰写一篇关于《书湖阴先生壁》的赏析短文。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正确朗读与背诵:强调诗句的节奏、韵律,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背诵全文。
-词语释义与用法: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如“茅檐”、“桑麻”等,以及它们在句中的用法。
-诗句意象的理解: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情感。
-诗歌手法的识别: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并理解其作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书湖阴先生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向往田园生活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安石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书湖阴先生壁》这首古诗。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和看法,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兴趣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于古诗文的一些专业术语和修辞手法显得有些陌生,这可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书湖阴先生壁的教案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的教案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书湖阴先生壁》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宁静,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本章通过解析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4 教学内容1.4.1 诗人刘禹锡简介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4.2 诗歌创作背景解析《书湖阴先生壁》的创作背景,了解湖阴先生的生活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1.4.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二章:诗歌主题思想分析2.1 教学目标2. 理解诗歌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3 教学内容2.3.1 诗歌主题概述2.3.2 主题分析从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诗人如何塑造主题思想。

2.3.3 体会诗人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理解作者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态。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鉴赏3.1 教学目标3.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3 教学内容3.3.1 诗歌艺术特色概述3.3.2 艺术特色分析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人的表达技巧。

3.3.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

第四章:诗歌创作实践4.1 教学目标4.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采用实践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互相评价。

4.3 教学内容4.3.1 创作指导讲解如何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晨诵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自己的自信和决心。

一、激趣导入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同学们啊,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词语,用最动听的声音,开始今天的晨诵课吧!(全体起立)二、师生共读问候诗
老师:早上好!同学们!
学生:早上好!老师!
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学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朗诵,
嚼成书本的芳香。

学生: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
嚼成知识的芳香。

师:爱读书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三、开启诗:《向着明亮那方》
三、学新诗:
1.出示新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

3、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读、多种形式读感悟诗境。

四、结束诗
师: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清新的早晨!
生: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充实的早晨!
合: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美妙的清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