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教案

合集下载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活动背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我们计划利用专题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开展诵读活动。

活动目的:1. 通过观看专题片,使学生了解和学习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

2.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活动对象与时间活动对象:全校学生活动时间:2024年3月至4月三、活动内容与安排活动内容: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并进行诵读活动。

活动安排:1. 第1周:活动宣传与组织,发放专题片观看清单。

2. 第2周:学生自行观看专题片,并进行初步思考。

3. 第3周:班级内组织讨论,分享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

4. 第4周:班级内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选拔优秀选手。

5. 第5周:学校层面组织诵读比赛,表彰优秀个人和班级。

四、活动具体实施步骤1. 观看专题片:学生根据观看清单,自行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并做好观看笔记。

2. 初步思考:学生根据观看内容,思考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对自己有何启示,准备进行班级讨论。

3. 班级讨论:班级内组织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看心得和思考,互相交流学习。

4. 诵读比赛:班级内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诵读能力。

5. 学校层面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层面的诵读比赛,并进行表彰。

五、活动评价与反馈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观看专题片、班级讨论和诵读比赛等环节。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诵读比赛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度、语言流畅性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六、活动资源准备1. 专题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的播放版权。

2. 中华经典诵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道德模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将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诵读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专题片、诵读中华经典,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模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德之人。

二、活动对象与时间活动对象:全校学生活动时间:2024年9月至10月三、活动内容与安排活动内容: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进行诵读活动,以及相关的讨论和实践活动。

活动安排:1. 第一周:观看专题片,了解道德模范的故事和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

2. 第二周:诵读中华经典,如《论语》、《道德经》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教育意义。

3. 第三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道德模范和诵读中华经典的感悟和体会。

4. 第四周:开展实践活动,如道德行为展示、道德实践案例分享等,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5. 第五周:进行总结和展示,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四、活动资源与准备活动资源:专题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中华经典书籍、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提前为学生准备专题片和书籍,设置适合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境,准备相关材料。

五、活动评估与反馈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反馈自己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活动指导与支持活动指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对专题片的内容和中华经典的价值进行解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诵读和理解其中的智慧。

活动支持: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材料,如专题片、中华经典书籍等,还需要在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观念。

七、学生参与与互动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活动,包括观看专题片、诵读中华经典、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3五篇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3五篇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3五篇第一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3 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此次班会,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解我国文学之经典,民族文化精神之伟大。

在同学们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同时,更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而且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学习优秀的文化,更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主持人: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2、活动开始主持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而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修身等哲理真理,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同学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的学生。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

(播放)主持人:同学们身边也有道德、有文明的人和事。

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身边的主持人:听完同学们讲的这些有道德文明的人和事后,我们感触很深。

社会主义和谐文明,需要有道德文明的人。

活动总结:同学们,此次“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即将结束,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要从自身做起,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有道德的人。

第二篇:《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教案八(4)班班主任张国强一、教学目的通过此次班会,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解我国文学之经典,民族文化精神之伟大。

在同学们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同时,更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烂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而且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教案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教案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教案第一篇: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教案《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助人为乐篇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1.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二、教法建议: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

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的意义。

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助人为乐崇高品质的典型。

三、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小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过别人的帮助。

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二、结合事例、启发明理观看视频: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这里,哺育了许许多多的好人,有老,有少,甚至亿万富翁……1.谢亮,今年81岁,可算是一个老寿星了,但他却没有在家安度晚年,而是站在京城的风雨中,无私的为大家指路,被他帮助过的人,有的来自外地,有的是北京人,有的是外国人……他,是京城中听到“谢谢”最多的人。

一次,他在指路中病倒了,住进医院后,他仍放不下不识路的人,谢亮出院一看,一群小学生在代替他指路,他感动极了。

2.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帮助爸妈,他在路边卖水,一个暑假只赚了4块!开学后,他帮助了一位没钱交书本费的同学,老师奖励给他一颗小红星。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队会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队会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队会五(1)中队活动目标:1、了解和体验亲情,孝敬父母,养成良好习惯,在家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做一个集体观念强的人。

做到同学友爱,关心集体,做有道德的合格小学生。

3、遵守公德,在社会做一个有同情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的讲道德的小公民。

活动重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活动难点:如何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活动准备:相关案例素材、《“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 》专题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在这收获的秋季,我们心中畅想一个共同的主题: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五(1)中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只是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做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二)展开部分一、在家里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为今天的学生,父母牺牲了无数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精神和财力……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道德。

1、在家里,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2、简单的调查。

谁知道父母的生日?谁为父母洗脚?谁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为父母送上了生日礼物和祝福?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4、由学生代表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爱的故事。

5、班主任老师发动全体学生把最想对自己父母说的心里话写在准备好的心愿卡上.二、在学校学校是我们成才的摇篮,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们成才的辛勤园丁。

1、老师为我们付出无私的劳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小学生呢?2、欣赏校园生活片段1。

(借物不成功)3、小组讨论不能成功借物的原因,并说明应该怎样做。

4、欣赏校园生活片段2。

(借物成功)5、总结校园文明礼貌用语。

6、游戏。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其他小组借物,比一比,谁最有礼貌,谁最快取得成功!7、小组总结校园里不道德的行为。

小学“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小学“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县××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一至三年级《三字经》《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四至六年级《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四、具体实施(一)经典诵读时间1、每天早上利用晨读十分钟,随到随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课前的三分钟、睡前10分钟和每周国学课中落实。

做到定内容,定任务,并鼓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经典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关于道德模范班会策划书3篇

关于道德模范班会策划书3篇

关于道德模范班会策划书3篇篇一关于道德模范班会策划书一、班会主题学习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二、班会目的1. 让同学们了解道德模范的故事和精神,培养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班会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班会时间[具体时间]四、班会地点[具体地点]五、班会准备1. 确定班会的时间、地点和主题,并通知同学们参加。

2. 收集道德模范的故事和事迹,制作成 PPT 或视频,以便在班会上播放。

3. 准备一些与道德模范相关的问题和小游戏,以便在班会上进行互动。

4. 安排班会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确保班会的顺利进行。

六、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班会的主题和目的,欢迎同学们参加,并介绍本次班会的流程。

2. 观看视频播放道德模范的故事和事迹的视频,让同学们感受道德模范的精神和力量。

3. 分享感悟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悟和体会,谈谈自己对道德模范的理解和认识。

4. 知识问答主持人提出一些与道德模范相关的问题,如道德模范的定义、道德模范的精神内涵等,让同学们回答。

通过问答的形式,加深同学们对道德模范的了解和认识。

5. 游戏环节进行一个与道德模范相关的小游戏,如“道德模范猜猜猜”,让同学们通过描述道德模范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出是哪位道德模范。

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7. 班会结束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结束,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

七、班会预算1. 视频制作费用:[X]元2. 奖品费用:[X]元3. 其他费用:[X]元八、注意事项1. 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避免过于枯燥和单调。

2. 班会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以免同学们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

3. 在进行知识问答和游戏环节时,要注意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偏袒或歧视的情况。

策划人:[你的名字][日期]篇二关于道德模范班会策划书一、班会主题学习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二、班会目的三、班会时间[班会开展具体时间]四、班会地点[班会开展具体地点]五、班会参与人员全班同学六、班会准备1. 收集道德模范的事迹和图片,制作成 PPT。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为教案开展诵读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本活动旨在通过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有德之人。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活动对象:本活动适用于中学生,可按年级和班级进行组织。

四、活动内容和步骤:1. 活动准备:组织学生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中华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等。

2. 活动步骤:a. 观看专题片,了解和学习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模范的精神。

c. 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

d. 学生进行诵读展示,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3. 活动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践行道德模范的精神,培养有德之人。

五、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困惑,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模范的精神,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言行一致。

六、活动拓展:1. 邀请道德模范进行讲座,让学生面对面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道德品质。

2. 开展道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3. 举办道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助人为乐之乐是最无私、最高尚的一种快乐,助人为乐是当今社会提倡的道德风尚。

2、向助人为乐的榜样学习,学会同情不幸的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3、学会朗诵、吟唱有关为人之道的经典篇章及曲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快乐有很多种,但有一种是最特别的,这种乐不仅仅是自己的内心的满足更会赢得他人的赞誉。

这就是助人为乐。

提到“助人为乐”有个60年来家喻户晓的标志性人物——雷锋。

今年是雷锋同志因公殉职60周年,明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这两个60提醒我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要倡导、学习与发扬的。

二、温故知新: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

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

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

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
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2、学生讲讲雷锋所做的好事
3、助人为乐与我们儒家所倡导的“仁”有何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三、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助人为乐篇”诵读经典片段
四、学习经典语录并做到能熟读成诵
1、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理解:你自己想有所建树,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建树;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

理解: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归纳:君子有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摆脱困境,是雪中送炭的善行,就是君子之行。

儒家崇尚“仁”,要成为仁者的最积极主动的行为就是助人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其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遭遇困难时一定不希望就此身陷绝境,所以想想自己就会不希望别人会遭遇绝望。

五、观看道德模范的视频
1、谢亮义务指路十年
2、陈光标赈灾助困14亿
六、学生谈观后感
引导:1、好事不分大小立足于个人能力即可
2、做好事贵在坚持
3、行善的种子应该从小萌芽。

七、联系“身边的小雷锋”
1、观看视频:初一4班陈佳慧的故事
2、现场采访陈佳慧
3、归纳:助人并不难,助人确实是一种快乐,助人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帮助别人、方便了别人更是快乐了自己。

八、回顾与小结
1、观看视频,复习所学经典语句,组织全场背诵
2、小结:
学做高尚的人,从学习助人为乐开始。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

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付出“爱”、拥有“爱”的人就是幸福的“仁者”
九、课后探索:
1、以班级、小队为单位制定“日行一善,助人为乐小贴士”
2、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孝老爱亲篇”,学习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