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性胸腔积液3例临床分析
胸腔积液CEA、CA19-9、CA125测定对结核病及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 广 东 东莞市慢 性病 防 治 院 : 1 . 检 验科 ; 2 . 肺科 , 广 东 东莞 5 2 3 0 0 8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研 究胸 腔 积 液 C E A、 C A1 9 — 9 、 C A1 2 5测 定 在 结 核 病 与 肺 癌 I 临床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方 法 6 5例 患 者 根 据 疾 病 情 况 分成 结核 病 组 ( 3 5例 ) 和肺 癌 组 ( 3 0例 ) , 两 组 患者 在 治 疗前 后 分别 测 定其 胸 腔 积液 中的 C E A、 C A1 9 — 9与 C A1 2 5值 。 结果 肺癌 组 C E A与C A1 9 — 9与 结 核 病 组 比较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治 疗 后 结 核 病 组 与 肺 癌 组 患 者 的 C A1 2 5值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O . 0 5 ) 。C E A的特异度 、 阴 性预 测值 以 及 准 确 度 最 高 , 而 敏 感 度 与 阳性 预 测 值 不如 C A1 2 5 。综 合 比 较
的程 度 与 肝 吸虫 病 不 存 在 相 关 性 ( P> 0 . 0 5 ) , 不 能 根 据 GG T 值 的大 小 来 确 定 是 否 患 有 肝 吸 虫病 。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2 3 1 )
经验 交流 ・
胸腔 积 液 CE A、 C A1 9 - 9 、 C A1 2 5测定 对 结核 病 及肺 癌 的 临床诊 断价 值
参 考 文 献
[ 1 ] 侯振江 , 张宗英 , 崔 建军. GGT 及 其 同 工 酶 检 测 的 临 床 应 用 [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 , 1 9 9 9 , 1 5 ( 2 ) : 7 4 — 7 6 . E 2 3 司维柯. GG T 的 性 质 和 分 子 水 平 的研 究 [ J ] . 国 外 医学 : 临 床 生 物
胸腔积液病例分析

细胞计数
常>500×10^6/L
漏出液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 低于1.015
不自凝 阴性 <25g/L 与血糖相近 常<100×10^6/L
发病机制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胸腔组织损伤。
病因
渗出液
漏出液
结核
注:诊断胸腔积液容易,但查因困难。
胸部X线检查
诊断
少于200ml难以作出诊断
200-500ml时仅显示肋膈角变钝
积液增多时呈外高内低弧形阴影
X线胸水定量:
第4前肋以下为少量积液;
第4至第2前肋之间为中量积液;
第2前肋以上为大量积液。
胸腔积液胸部X线
肺底积液
大量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胸部CT片
右侧胸腔积液
肺炎旁积液或脓胸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结缔组织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肿瘤患者则需给予全身抗肿瘤化疗;
对漏出性胸腔积液应根据原发病因分别给予强心、 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处理。
治疗
• 胸腔闭式引流:主
要用于血胸、血气 胸、脓胸、恶性胸 腔积液等,结核性 胸膜炎一般不需胸 腔闭式引流。
治疗
手术治疗:对血胸患者若闭式引流观察,引流的血 液每小时超过100ml,应紧急手术处理,结扎出血 灶,剥离纤维粘连带,清除积血。对顽固性恶性胸 腔积液,特别是有胸液压迫引起呼吸困难症状者, 可施行胸膜腔-腹腔分流术。
加强营养及对症处理:胸腔积液者因反复胸穿抽液 或胸腔闭式引流,往往会使大量蛋白质丢失,应予 以补充,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充维生素,加 强支持治疗。对有呼吸困难或胸痛者应给予吸氧、 止痛及利尿处理。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肝吸虫病是因食用含有华技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类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肝吸虫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1]。
所以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CT诊断肝吸虫48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
年龄22~73岁,平均43岁。
除3例无生食淡水鱼史外均有生食淡水鱼史,大部病例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
CT检查采用GE双排螺旋CT及飞利浦64排CT,矩阵320×320或512×512,层距及层厚为5~10 mm。
患者空腹,扫描前15~20 min口服1.5~2%的泛影葡胺300~500 ml 充盈胃肠道。
扫描范围包括肝、胆道、胰腺、脾脏。
CT平扫48例,增强扫描14例。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
2 检查结果48例CT表现均见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尤以肝脏边缘部末梢胆管小囊状及柱状扩张显著。
其中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36例,重度扩张12例。
胆囊增大、囊壁增厚15例,胆囊内密度不均7例,胆囊结石4例。
并发肝硬化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腹水3例。
3 讨论肝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人体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囊蚴的鱼虾后,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经胆总管开口部进入胆管,上行到肝内胆管,大多数的感染侵犯肝内胆管及胆囊,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系因为虫体,虫卵及其毒性分泌物刺激而引起肝内小胆管的阻塞、狭窄、扩张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管壁增厚等改变。
继发感染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亦可引起肝硬化(多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和诱发肝内胆管细胞癌,以虫卵和中心体为核心形成胆色素结石[2,3]。
肝吸虫病的发病率,男多于女,年龄在20~50岁间的占80%。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程度和病程时间。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全身疲倦腹部不适或腹部疼痛,腹泻、肝大、黄胆、胆囊炎和肝炎等症状。
严重病例晚期可发生肝硬化、脾大、腹水及水肿等[4]。
肝吸虫病病例

传播途径及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肝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或水源。虫卵随胆汁入肠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 水螺吞食,在其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继续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的肌肉等 组织,发育为囊蚴。人或动物在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时受到感染。
感染方式
泻等消化道症状。
肝部不适
肝区疼痛、肝肿大是肝 吸虫病的常见体征,部 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
脏。
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乏力、消瘦 、贫血等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症状,严
重者还可出现黄疸。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 、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
实验室检查项目与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血常规
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 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
治疗不规范问题
少数基层医疗机构对肝吸虫病的治疗不够规范, 影响了治疗效果。应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 育,提高诊疗水平。
预防措施不足
当前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仍显不足,应加强疫区 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减少传染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发病率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 习惯的改变,预计肝吸虫病的发 病率将逐渐下降。
肝吸虫病病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介绍 • 肝吸虫病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张三
性别
男
年龄
45岁
职业
渔民
籍贯
广东
就诊时间
肝吸虫卵实验报告

肝吸虫卵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并研究肝吸虫卵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征和行为,进一步了解肝吸虫的生态与生理习性。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50 ml试管一只- 透明显微盖玻片- 肝吸虫卵样本- 显微镜- 过滤网- 滴管- 无菌培养基3. 实验步骤1. 将透明显微盖玻片反面涂以一定数量的肝吸虫卵样本。
2. 将含有过滤网的滴管倒立于肝吸虫卵样本上方,轻轻敲打试管底部,使卵样本滴入滴管中。
3. 通过滴管将肝吸虫卵样本滴入50 ml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无菌培养基。
4. 快速摇晃试管,使肝吸虫卵样本与培养基均匀混合。
5. 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肝吸虫卵样本的特征和行为。
4. 实验结果在观察肝吸虫卵样本时,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几个特征和行为:1. 外形特征:肝吸虫卵为椭圆形,它们通常呈红褐色,并具有较厚的壁。
2. 活动状态:肝吸虫卵在培养基中会通过摆动和旋转等方式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
3. 孵化情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部分肝吸虫卵在培养基中孵化出幼虫,幼虫随即游动。
5.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到,肝吸虫卵的特征和行为与其生命周期紧密相关。
肝吸虫卵通过排出宿主的排泄物进入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适应后便能够孵化出幼虫。
这一过程中,肝吸虫卵的外形和壁厚可以提供保护,活动性则有助于找到适宜的孵化环境。
此外,本实验中仅仅观察了肝吸虫卵在培养基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行为,关于肝吸虫的繁殖和寄生机制等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6.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肝吸虫卵具有椭圆形状,具有较厚的壁。
2. 肝吸虫卵在培养基中表现出摆动和旋转等活动方式。
3. 肝吸虫卵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出幼虫。
7.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肝吸虫卵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征和行为,初步了解了肝吸虫的一些生态与生理习性。
然而,关于肝吸虫的生命周期和更深层次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通过更加完善的实验设计与改进,相信可以对肝吸虫的生态与生理习性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陈灏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2006(29)3
【摘要】患者男,54岁,农民。
因“胸闷气促半年,加重1周”入院。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略有气促,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偶有咳嗽,痰少,为白色黏痰,无畏寒、发热、盗汗、乏力、胸痛、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半年,但诊断不明,病情逐渐加重。
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稍有活动即感胸闷、气促,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检查示“双侧中等量积液,右侧部分包裹”,遂以“双侧胸腔积液原因待查”于2004年6月收治入院。
患者既往无肺结核史,无肝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经仔细问诊,患者回忆有食用未熟的蜊蛄史。
【总页数】1页(P179-179)
【关键词】双侧胸腔积液;肺吸虫病;阵发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检查;医院治疗;症状加重;原因待查;肺结核史;患者;气促
【作者】陈灏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1.3;R532.2
【相关文献】
1.以胸腔积液为表现的肺吸虫病误诊一例 [J], 童娅玲;黄建荣;陈水芳
2.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报告 [J], 彭小刚;高宝安;周伟;陈世雄
3.深圳地区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10例儿童肺吸虫病误诊分析 [J], 鲍燕敏;郑跃杰;
4.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J], 赵海燕;刘瑞霞;邵花平
5.以反复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2例报告 [J], 姜山;赵亚滨;康健;王玮;马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吸虫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吸虫检查报告怎么看肝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会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中,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确诊是否感染了肝吸虫,医生通常会进行肝吸虫检查,并给出相应的检查报告。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肝吸虫检查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
一、检查报告的基本信息一份标准的肝吸虫检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和检查编号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准确记录患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二、肝吸虫抗体检测结果肝吸虫抗体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肝吸虫检查方法之一,它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肝吸虫。
在检查报告中,通常会出现抗体的检测结果,一般以阴性或阳性表示。
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意味着患者的血液中没有被肝吸虫感染引起的抗体。
这说明患者目前没有感染肝吸虫,但并不能完全排除肝吸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患者有相关症状或风险因素,仍需进行其他检查。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肝吸虫感染引起的抗体,表明患者可能已经感染了肝吸虫。
但阳性结果并不能确定感染的时间和感染程度,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吸虫感染程度和对肝脏损害情况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等。
检查报告中通常会列出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包括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变等。
在肝吸虫感染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显示肝脏结节增大、囊肿形成、钙化灶等异常情况。
这些异常结果可以协助医生判断肝吸虫感染的程度和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其他辅助检查和化验结果除了抗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还会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粪便检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也会出现在肝吸虫检查报告中,并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帮助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寄生虫学病例分析

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
病例4
• 患者,男性,37岁。因反复发作性黄疸伴肝功 能损害5年余入院,入院前半年症状加重,于 1995年7月11日以“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 者1990年5月初起因腹痛\黄疸伴肝功能损害, 曾住院5次,累计时间逾1年,分别诊断为“急 性胆囊炎,胆石症,肝内胆管扩张”,“早期 胆汁性肝硬化”,“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 石”,“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 曾行“胆囊切除术”和“脾切除及脾静脉分流 术”,但黄疸一直未消退,时有右上腹痛,乏 力纳差等症状。
病例2.1
• 病儿,男,12岁。1997年3月在全麻体外循环 直视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4小时左 侧呼吸音明显减低,经所管插管内吸痰未见明 显好转。继续吸痰病儿咳嗽,从气管插管内突 然吸出一条蛔虫幼虫,左侧肺部呼吸音立即恢 复正常。术后病儿恢复顺利,第12天痊愈出院。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 朱家光 等:室间隔缺损伴蛔虫钻肺1例 中华胸心血管 外科杂志 1998;14(6))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病例3
• 患者,女,23岁,因四肢抽搐反复发作1年余, 加重2天,于1997年7月8日以原发性癫痫收住 院 。 检查:T36.6,P20次/分,BP13/10kPa,神志不 清,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2.0mm,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略低。可见不 自主活动,双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 •
蛔虫
病例2.2
• 沈××,女,14岁,宁夏某地区小学学生。 1996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为主诉就诊,患儿多 于白天出现呼吸稍短促,轻度干咳,但夜间哮 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体温正常,但患 儿两肺均闻及哮鸣音,肝脏有轻度肿大,在哮 喘的同时伴发痒性皮炎,于二年前曾有排蛔虫 史。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支睾吸虫性胸腔积液3例临床分析郑立,李党育,龙成风,唐先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桂林541002)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胸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成人渗出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是结核或肿瘤,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临床报告罕见。
为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报告3例我院住院的华支睾吸虫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例1,男,51岁,广西桂林市人,2005年7月4日因“发热、咳嗽3天”入院。
胸片:左胸少量积液。
胸腔穿刺抽出黄色胸水约500ml,胸水白细胞(WBC)10880×106/L,蛋白定性阳性;生化:蛋白62.8g/L,葡萄糖3.27mmol/L,乳酸脱氢酶(LDH)659U/L,氯化物104mmol/L,腺苷脱氨酶(ADA)正常(<45 U/L);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培养无菌生长。
血常规:WBC5.16×109/L,嗜酸性粒细胞(EC)42.1%,EC计数2.98×109/L。
血沉正常。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阳性,结核抗体阳性。
大便未找到虫卵。
腹部超声: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血管瘤?腺瘤?),脾大。
腹部增强CT:肝占位病变,小肝癌可能性大。
诊断:1、脓胸;2、肝内占位病变待查。
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复查超声,胸水消失出院。
2005年9月因咳嗽、咳痰,胸片: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考虑结核性可能性大,抗结核治疗半年。
平时间断咳嗽,咳白色粘液痰,无发热、盗汗、胸痛、气促、腹痛、黄疸,无体重减轻。
2006年4月10日因胸片提示右胸腔积液再入院。
幼时及发病前2月曾生食螃蟹。
查体:右肺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
脾肋下3cm可及,质地中等,无触痛。
血常规:WBC4.43×109/L,EC27.3%,EC计数1.21×109/L。
超声:右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共抽出黄色混浊胸水约1300ml, 常规:黄色,混浊,WBC3600×106/L,蛋白定性阳性;生化:蛋白80.2g/L, ADA55.0U/L,葡萄糖0.01mmol/L, LDH2418U/L,氯化物103mmol/L;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培养无菌生长;未找到虫卵。
血沉正常。
PPD阳性,结核抗体阳性。
血清和胸水癌胚抗原(CEA)均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腹部超声:肝光点增粗;脾大。
腹部CT:肝脏无异常;脾大。
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肺吸虫抗体阴性。
大便找到华支睾吸虫卵。
诊断:华支睾吸虫性胸腔积液。
给予吡喹酮(总剂量150mg/kg,分2d服用,每日3次)驱虫。
患者症状消失,胸腔超声胸水明显减少出院。
随访3年,患者无发热、咳嗽、胸痛、气促,多次胸片无异常。
例2 ,男,11岁,广西桂林龙胜县人,因反复胸痛、发热1月于2007年8月1 日入院。
患儿1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侧胸痛,深吸气时加重,轻度干咳,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达39℃,有盗汗,消瘦,无气促、腹痛,食欲正常。
在当地医院就诊,反复抗感染治疗(具体诊治不详),胸痛、发热反复。
我院胸片: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炎。
腹部超声:肝、胆、肾、胃未见异常。
门诊以“肺炎,胸腔积液”收住儿科。
有食生鱼片史。
查体:右肺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血常规:WBC12.1×109/L,EC29.3%,EC计数3.54×109/L。
肝、肾功能正常。
血沉79mm/1h。
超声:双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抽出黄色胸水约40ml,常规:黄色,混浊,白细胞150×106/L,蛋白定性阳性;生化:蛋白65.7g/L, ADA21U/L,葡萄糖4.37mmol/L, LDH874U/L,氯化物100mmol/L;未找到虫卵。
PPD阴性,结核抗体阴性,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肺吸虫抗体阴性。
大便找到华支睾吸虫卵。
诊断:华支睾吸虫性胸腔积液,右下肺炎。
给予阿苯达唑(每日250mg,共7d)驱虫,服药次日大便排出大量白色约1cm 形同蚯蚓的小虫。
发热、胸痛症状消失,复查胸片,胸腔积液较前减少,肺炎较前吸收。
出院2月后复查胸片无异常。
随访3年多,患者健康,正常发育。
例3,男,30岁,广西桂林龙胜人,因反复气促17年,加重半月于2011年4月4日入院。
患者17年前开始劳力性气促,无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浮肿。
因经济困难,从未诊治。
2005年当地肺CT及胸腔超声均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在当地医院住院,抽出约900ml咖啡色胸水,胸水蛋白+,脂肪球++,培养无细菌生长,未找到阿米巴,胸腔积液原因未明。
抽胸水后气促好转而出院。
未再诊治。
半月前气促加重,无其他明显不适,当地胸片:左侧大量胸腔积液。
遂来我院住院。
有食生鱼片及生蟹史。
体查:左肺呼吸动度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
血常规:WBC9.9×109/L,EC7.4%,EC计数0.73×109/L。
血沉正常。
超声:左侧胸腔积液。
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出咖啡色胸水共约5600ml,前两次抽出极浓稠如细沙样咖啡色胸水约1000ml,胸水常规:咖啡色、混浊,蛋白定性阳性,WBC+;生化:总蛋白95g/L,ADA80U/L,葡萄糖7.36mmol/L,LDH710U/L,氯化物97.7mmol/L;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乳糜试验阳性;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培养无菌生长;未找到虫卵。
相隔12天两次胸水CEA8.80 ng/ml、37ng/ml(参考值<6.50 ng/ml),血清CEA正常。
抽胸水后肺CT:左侧慢性胸膜炎伴巨大包裹性积液。
PPD阴性,结核抗体弱阳性。
肝功能、肾功能正常。
腹部超声:肝、脾、肾正常,胆囊壁增厚,0.5cm.。
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肺吸虫抗体阴性。
多次大便华支睾吸虫卵(+)。
诊断:华支睾吸虫性胸腔积液。
给予抗吡喹酮(总剂量150mg/kg,分2d服用,每日3次)。
复查超声胸水完全消失出院。
多次电话随访,一直无发热、胸痛、气促等。
但是8月份院外超声又出现胸腔积液,轻度气促,偶尔可咯出咖啡色脓痰,无胸痛、发热。
但患者不愿住院,也未来检查。
继续随访。
2. 讨论:2.1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感染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并发症可有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胆石症、胰腺炎、肝硬化、胆管癌、原发性肝癌[1]等。
国内学者对大样本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未发现华支睾吸虫病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并发症也无肺部及胸膜病变[2、3],但国外Roberts[4]认为寄生虫感染是引起胸膜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当有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时应考虑寄生虫病感染。
近年来,华支睾吸虫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散在的报道。
韦彩周等[5]报道华支睾吸虫相关性胸腔积液4例,认为胸膜病变可能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及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也可能是华支睾吸虫通过横膈进入胸腔而引起胸膜病变;胸膜活检未见虫体和虫卵。
向达等[6]报道1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推测为虫体直接侵犯或过敏反应所致。
张志华等[7]报道一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胸水中检出华枝睾吸虫虫卵,原因是该患者存在消化道胸膜瘘,患者呕吐使虫卵经瘘口进入胸膜腔所致。
Engel[8]曾报道华支睾吸虫相关的咯血及短暂肺浸润。
文献证实了肺吸虫虫体能穿过横膈进入胸膜腔[10]。
根据目前对华支睾吸虫在体内生长史的认识,尚无华支睾吸虫通过横膈进入胸腔或肺组织的移行途径,以上文献病例中胸膜活检未能发现虫体或虫卵,亦无法证实华支睾吸虫或虫卵进入胸腔或肺组织,一例胸水中找到虫卵,是因呕吐使虫卵自消化道经消化道胸膜瘘进入胸膜腔。
本组3例患者胸水中均未找到虫卵。
因此华支睾吸虫病引起的胸腔积液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2 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胸腔积液具有诊断价值的有以下几点:(1)有吃生鱼、虾、蟹的流行病学史;(2)反复发作的呼吸道非特异性症状,抗炎治疗效果不佳;(3)渗出性胸水,培养无细菌生长,胸水中无虫卵和癌细胞;(4)血EC增高,华支睾吸虫抗体(+),肺吸虫抗体(-);(5)大便华支睾吸虫卵(+);(6)驱虫治疗有效。
2.3 鉴别诊断:(1)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最为常见的渗出性胸腔积液。
病变多为单侧,起病急、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和结核中毒症状,短期内易出现胸膜肥厚和包裹性胸腔积液,PPD多呈阳性,胸水ADA升高,抗结核治疗有效等。
例1表现为“游走性”胸腔积液,病史长,多次胸片及超声检查无胸膜肥厚和包裹性胸腔积液,抗痨治疗效果不佳。
例2胸水ADA不高,PPD阴性,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后胸水消失。
例3病史长,无结核中毒症状,PPD阴性,肺CT未见肺结核病灶、胸膜钙化及明显胸廓塌陷、纵隔淋巴结钙化等提示曾经感染结核的改变。
(2)恶性胸水:多表现为血性、进行性生长的大量胸腔积液,肺内常发现占位病灶,胸水中找到癌细胞等,胸水CEA高,预后差。
本组3例患者胸片或肺CT 未见占位病变,胸水未找到癌细胞,例1、2随访3年,健康,不支持恶性。
例3胸水CEA高,胸水量大,驱虫治疗后很快又复发,尚不能排除恶性胸水。
(3)类肺炎性:3例中2例成人肺影像学无肺炎改变,而1例儿童患者有肺炎样表现但抗炎效果不佳。
(4)肺吸虫引起的胸腔积液:Yumine等[9]认为胸腔积液+血EC增高必须与肺吸虫相鉴别。
患者常有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蝲蛄、螃蟹史,血EC增高,胸水中可找肺吸虫卵,皮内试验阳性,肺吸虫抗体阳性。
本组2例患者有生吃螃蟹史,但胸水未找到虫卵,3例患者肺吸虫抗体均阴性。
2.4 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中需要思考的问题:2.4.1 3例中ADA阳性出现2例的可能机理是:在蠕虫感染中,蠕虫抗原或局部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致敏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增加的程度取决于辅助T细胞2型细胞产生的白介素5的量。
而ADA水平升高是T淋巴细胞对某些特殊病变刺激的反应。
2.4.2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癌、原发性肝癌。
病例3病史长达17年,胸水中CEA异常增高,抽胸水、驱虫治疗后又出现胸腔积液,是否在长期慢性刺激的基础上胸膜恶变引起恶性胸腔积液?2.4.3 病例1患者第1次住院,肝脏CT曾怀疑小肝癌,但9个月后复查肝脏CT无异常,期间并未驱虫治疗,是否由于肝吸虫移行,还是肝吸虫病引起的变态反应?2.4.4 韦彩周等报告的4例病例胸水生化检查3例葡萄糖基本正常,1例2.98mmol/L,LDH500U/L以下,并认为肺吸虫病胸水与华支睾吸虫胸水相比特征是低水平葡萄糖,<0.56mmol/L;LD H>1000U/L等。
本组3例胸水中葡萄糖0.01 mmol/L ~7.36mmol/L,、LDH710U/L-2418U/L,表现差异较大,与其报告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