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全文)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 SCLC 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2. 1 一线治疗 既往研究显示,疗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释
放可促进 T 淋巴细胞的激活,为化疗与免疫治疗的 联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 。 目前,已经有 4 个Ⅲ期 临床研 究 试 验 探 讨 了 免 疫 联 合 化 疗 在 一 线 ESSCLC 治疗中的有效性。
CTLA-4 表达于 T 细胞表面,是 T 淋巴细胞抗 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介质。 它能够与 B7 分子、CD80、 CD86 等配体结合抑制 T 细胞的激活,诱导和维持 T 细胞免疫耐受。 而 CTLA-4 单抗通过与 CTLA-4 特 异性结合,阻断 CTLA-4 所致的 T 细胞凋亡和免疫 抑制作用,能增加记忆 T 细胞的累积和存活,并促 进调节 T 细胞的耗竭,从而使免疫应答功能恢复, 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反应性[5] 。 目前上 市的 CTLA-4 抑制剂包括百时美 施贵宝公司的伊 匹单抗( Ipilimumab) 于 2017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批准用 于 12 岁及以上年龄患者,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 色 素 瘤。 阿 斯 利 康 研 发 的 曲 美 木 单 抗 ( Tremelimumab) 于 2015 年由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 恶性间皮细胞瘤治疗。
IMpower-133 研 究 ( NCT02763579)[9] 是 首 个 免 疫治疗在一线 ES-SCLC 治疗中获得阳性结果的研 究。 这项研究纳入 403 例初治且 PS 评分 0 ~ 1 分 ESSCLC 患者,且允许接受治疗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纳 入。 其中 201 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 Atezolizumab,202 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安慰剂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 Atezolizumab 治疗组的 PFS 较单纯化疗组延长 0. 9 个月 ( 5. 2 vs 4. 3 个 月, HR = 0. 77, P = 0. 02) 。 OS 也延长了 2 个月( 12. 3 vs 10. 3 个月,HR = 0. 7, P = 0. 007) 。 然而,联合 Atezolizumab 组也带来了更 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皮疹和甲 状腺功能减退,两组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比例分 别为 11. 1%和 3. 1%。 2019 年 ESMO 大会更新两组 18 个月 OS 率分别为 34% 和 21%。 OS 分析显示, 35 例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接受 Atezolizumab 联合 治疗 OS 未 能 改 善 ( HR = 0. 96, 95% CI: 0. 46 ~ 2. 01) 。 基于 IMpower-133 研究结果,NCCN 指南将 EC 联合 Atezolizumab 治疗作为Ⅰ类推荐。 2020 年
2022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新兴治疗方案主要内容

2022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新兴治疗方案主要内容小细胞肺癌(SCLC)在肺癌发病中占10-15%,与吸烟密切相关,呈高度侵袭性,进展迅速,易致肝、脑转移。
超过2/3的患者初诊广泛期(ES-SCLC)。
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的基因突变并不常见。
含铂化疗长期以来是ES-SCLC的标准治疗,尽管最初对化疗敏感,但并不持久,复发的SCLC通常耐药。
这导致了ES-SCLC中位OS不超过14个月,2年生存率不逾7%。
近期免疫治疗(ICIs)通过对PD-1/PD-L1的阻断,联合含铂化疗成功改善患者的OS,刷新了ES-SCLC的治疗进展。
针对复发ES-SCLC的新兴治疗方案也逐渐展露锋芒。
适宜免疫治疔:不适宜免疫治疗:EP+at C zolizumab韦白类+依托泊昔^Edurvalumab或伊立普康铀类治疗结束后A180天复发钳类治疗结束后90-180天复发钳类治疗结束后天复发1再便用EP方案LLirhinccIcdiini 拓扑替康其他单药化疔PS且含钳化疗有效丄再便用EP方幸Lurbinectctiin拓扑替廣其他单药化疗1陌或含舘化疔疗效不满章丄Lurbincctcdin拓扑替康其他单药牝疔XLurbinetledin拓扑瞽康其他单药化疗图1:ES-SCLC系统治疗策略ES-SCLC初始一线方案含铂化疗是ES-SCLC的治疗基石,EP方案(铂类+依托泊苷)应用广泛。
顺铂或卡铂联合方案呈等效性。
尽管化疗初始取得的治疗反应率高,但超过50%的患者在6个月内进展。
化疗+免疫联合治疗在沉寂了20余年后,2项研究,IMpower133、CASPIAN,证实了ICIs 联合含铂化疗可为ES-SCLC带来生存获益。
IMpower133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EP+atezolizumab治疗4周期,随后以atezolizumab维持治疗。
结果:试验组mPFS更优,mOS延长约2个月。
ORR、mDOR两组间相似。
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说明

在说肺癌免疫治疗前,我们先给大家看一下,一位患者家属给大家总结的饮食建议。
少油少糖(油建议使用橄榄油)、不要吃辣。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菜品不要过夜。
推荐:山芋、绞股蓝、胡萝卜、猕猴桃、橙子、火龙果菌菇木耳类:建议每顿都吃一些,香菇木耳,有时候换成猴头菇鸡菌菇。
肉蛋类:少吃牛羊肉、猪肉、鸡肉。
可以吃些鸭肉鸭蛋,猪蹄汤在刚出院的时候喝过一阵,主要是为了补蛋白。
中午可以喝老鸭汤(加点冬虫夏草)或鸽子汤。
鱼推荐:鲫鱼、乌鱼、草鱼、鲢鱼、带鱼这些烧汤清蒸都不错五谷杂粮类:红豆、绿豆、银耳、红枣、薏米、芸豆、贡米、小米、黄豆、黑米、莲子、山药一锅一起煮小火慢煮把红枣煮烂、山药煮软。
坚果类:杏仁,碧根果,核桃,松子当零食吃,一定要适量。
什么是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指运用各种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
简单说就是加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或者强化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清除肿瘤细胞。
目前比较流行的免疫治疗手段有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治疗等。
肿瘤免疫未来方向肿瘤免疫的根本在于肿瘤特异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一直以来,肿瘤免疫围绕着肿瘤抗原、免疫细胞、免疫分子,肿瘤抗原的鉴定、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机制,免疫细胞向肿瘤部位迁移、调节性免疫细胞和分子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等展开。
然而,肿瘤并非是孤立的,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解决其问题,必需从整体层面进行研究。
神经-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调节的典型,而肝脏作为代谢器官不但为机体提供营养而且对有害物质进行解毒,肿瘤组织存在神经末梢已有文献证实,炎症信号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肝脏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从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的整体水平,研究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肝脏、骨髓,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肝脏、骨髓等对肿瘤免疫的反作用,是今后肿瘤免疫研究的一大趋势。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挑战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最为致死的癌症之一。
肺癌治疗的方法多样,但是传统治疗方法往往被一些因素所限制,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风险,且疗效并不稳定。
因此,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备受人们关注,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肺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引导和加强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肺癌免疫治疗还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肺癌的抵抗力。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上。
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PD-1( programmed cell death-1)和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的研究。
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被测试,其中最为出色的是PD-1按参考治疗方案(通常为化疗药物)的疗效提高至30%以上,超过一半的患者的肿瘤体积也在下降。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以及基因治疗等联合使用,使患者的总体疗效进一步提高。
肺癌免疫治疗的挑战不过,肺癌免疫治疗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免疫细胞的活性来逃避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杀死癌细胞。
其次,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的疗效不同,免疫治疗作用较慢,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评测和管理治疗。
最后,免疫治疗的成本较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
结语肺癌免疫治疗是针对肺癌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带来新的光明前途。
但是肺癌免疫治疗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限制,为了更好地使用免疫治疗,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应答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
在健康状态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但在肺癌患者的免疫逃逸过程中,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和规避免疫攻击。
因此,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肺癌免疫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策略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信号,使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PD-1和PD-L1抗体是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肺癌的发展。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CAR-T细胞疗法也被证明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力。
CAR-T细胞疗法通过将人体外周血中的T细胞提取出来,经过基因修饰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这些修饰后的T细胞表面携带着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结合的CAR(嵌合抗原受体),当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相遇时,通过释放细胞毒素和促炎介质等方式,来杀伤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肺癌患者的初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其临床应用仍面临许多技术和安全性等问题。
尽管肺癌免疫治疗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且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
其次,免疫治疗中的副作用不能忽视,包括免疫相关的毒性反应和免疫耐药性。
此外,免疫治疗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晚期肺癌患者中。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一方面,通过研究和发现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可以扩大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范围,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较为恶性的肺癌类型,早期就具有侵袭性和远处转移的特点,通常对放疗和化疗有较好的敏感性。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和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生存率较低。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于SCLC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从而实现抗肿瘤效果。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相关疗法和肿瘤疫苗等。
目前,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型药物。
PD-1与PD-L1是免疫检查点中的关键因子,通过抑制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性,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在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较高,这为使用检查点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已有多种PD-1/PD-L1抑制剂,如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进行了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显示了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潜力。
一项名为IMpower133的大型临床试验显示,添加Atezolizumab到标准一线化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除了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备更强的抗肿瘤能力的治疗方法。
这项疗法通过将目标抗原与抗体的高亲和力区域连接起来,使T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特定的肿瘤细胞。
由于CAR-T细胞疗法需要定制化治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技术和安全性上的挑战。
但是,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此外,肿瘤疫苗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虽然目前肿瘤疫苗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疫苗可能成为SCLC治疗的潜在选择。
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与前景展望

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与前景展望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肿瘤易于复发和耐药性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迫切需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和前景展望。
一、肺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或调节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1. 抗体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肺癌免疫治疗的主力军。
PD-1和PD-L1抗体抑制剂抑制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交流,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起攻击。
2. 癌疫苗:肺癌疫苗通过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3.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将改造后的T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使其能够主动找到并摧毁癌细胞。
二、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展。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和PD-L1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上的抑制受体和癌细胞上的配体,使得免疫系统能够恢复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体药物获批用于肺癌的治疗,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等。
2. 癌疫苗:癌疫苗的研究致力于开发特异性抗原,以用于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一些肺癌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 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个性化治疗方法,能够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在某些肺癌患者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三、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展望肺癌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的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1. 综合治疗策略:将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2. 新型免疫药物:研发更多种类的抗体药物,以覆盖不同的肺癌亚型,提高治疗效果。
2022肺癌免疫治疗及注意事项全文

2022肺癌免疫治疗及注意事项(全文)化疗已经不再是肺癌患者的唯一选择,如果没有靶向基因突变、或者患者已经对化疗、靶向治疗产生耐药,肿瘤不再能被控制,那么免疫治疗就成为了新的希望。
我们查阅了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2022.3加CSCO 指南(2022 )中关于免疫药物的治疗推荐,以及相应FDA. NMPA药品说明书,将免疫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整理,以便大伙查找。
【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汇总表(2022.1),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2022.3版]全文概要进口PD-I:帕博利珠单抗(K药)、纳武尤单抗(O药)CTLA-4 :伊匹单抗(与O药联用)PD-Ll :阿替利珠单抗(T药)、度伐利尤单抗(I药)国产PD-I: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PD-Ll :舒格利单抗在免疫治疗前需要完善腺体功能检测如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生长激素、生殖激素常规、甲状腺功能、胰岛素、HAlc等;监测其他脏器功能如心脏、肺、皮肤等;另外还需要检查乙肝、结核等。
帕博利珠单抗肺癌I帕博利珠单抗(K药)系列研究汇总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可瑞达,KeytrUda/K药)适应症:NSCLC : 1)单药用于一线治疗PD-LI阳性的、EG FR/ALK阴性的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2 )联合培美曲塞和笆类化疗药物,用于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3 )联合卡钳和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4 )用于粕类化疗进展后的PD-Ll阳性NSCLC o SCLC: 2021年3月2日,K药撤回在美获批的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临床试验:NSCLC : 1)KEYNOTE-042 研究:PD-L1≥1% , K 药VS 化疗,OS 延长;2 ) KEYNOTE-189 研究(非鳞)i∏期,K 药+化疗VS 化疗QRR 为48.3%vsl9∙9% QS 为22.0vsl0.6 个月;3 ) KEYNOTE-407研究(鳞):III期,K药+化疗VS化疗,ORR为62.6%vs38.4% z0S 为17.1vsll.6 个月;4 )KEYNOTE-010 研究:PD-L1 ≥1% , K药对比多西他赛,OS为1L8 vs8.4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4%。
由于SCLC早期不易发现,易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不超过10%。
曾有研究显示化疗对34%~85%的SCLC有效,但疾病进展迅速,后续二线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卡铂、依托泊苷联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atezolizumab作为一线治疗,单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作为三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进入SCLC的治疗中。
现对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因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较少行手术切除,诊断性活检样本通常较小且伴有坏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易获得重复的样本,故SCLC通过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研究应用于SCLC患者,并在未来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本文对于SCLC 患者使用ICI相关的临床数据及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1 免疫治疗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屏障,人体通过"免疫监视"辨别并清除癌变细胞,对抗肿瘤细胞侵袭和维持机体正常有序运行。
20世纪的首届诺贝尔奖(1901年)授予免疫学领域中的免疫血清疗法,2018年授予免疫学领域中的肿瘤免疫治疗(ICI的应用)[1,2]。
ICI是一类免疫调节因子,可通过特异性结合T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免疫负性调节因子,对T细胞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3,4]。
2 临床研究2.1 一线治疗在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因其对化学疗法的敏感性可导致治疗期间大量肿瘤细胞死亡和新抗原释放[5]。
理论上,ICI与化疗联合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报道,目前有三项临床试验用于广泛期SCLC的研究。
2016年,研究者Reck等[6]在试验中对广泛期SCLC患者应用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抑制剂ipilimumab联合化疗的方案,并且与安慰剂加同种化疗方案进行了疗效对比。
总共954例患者接受治疗,478例为ipilimumab组,476例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ipilimumab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提高(11个月比10.9个月,HR=0.94,95%CI:0.81~1.09,P=0.38),但ipilimuma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较对照组改善(4.6个月比4.4个月,HR=0.85,95%CI:0.75~0.97)。
2018年,IMPower133[7]试验在广泛期SCLC患者中评估了atezolizumab加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的疗效。
研究共403例患者,其中201例为化疗联合atezolizumab组,202例为化疗联合安慰剂组。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化疗联合atezolizumab组中位OS改善(12.3个月比10.3个月,HR=0.70,95%CI:0.54~0.91,P=0.007),中位PFS延长(5.2个月比4.3个月,HR=0.77,95%CI:0.62~0.96,P=0.02);化疗联合atezolizumab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3级发生率结果相似(56.6%比56.1%)。
2019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批准了atezolizumab 联合化疗的方案。
随后,2019年有研究者进行了CASPIAN[8]试验,该试验在初治广泛期SCLC的537例患者中,随机选取268例患者给予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durvalumab加化疗,269例患者给予单纯化疗。
对结果进行分析:化疗联合durvalumab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1个月、5.4个月(HR=0.78,95%CI:0.65~0.94);中位OS为13个月、10.3个月(HR =0.73,95%CI:0.59~0.91,P=0.004 7);2组不良反应≥3级发生率相同,均为62%。
在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会议上,该研究组更新了其研究数据:durvalumab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中位OS分别为12.9个月和10.5个月(HR=0.75,95%CI:0.62~0.91,P=0.003 2),仍然提示PD-L1联合化疗在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中获益。
但是该研究的另一实验组durvalumab、tremelimumab+联合EP(顺铂或卡铂、依托泊苷)和单纯化疗相比,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9]。
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还公布了两项关于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新研究结果。
KEYNOTE604[10]研究共入组453例患者,主要终点为PFS和OS,其中228例为pembrolizumab联合EP组,225例为对照组(安慰剂联合EP)。
结果发现,pembrolizumab联合EP组与对照组相比,中位PFS得到了显著延长(HR=0.75,95%CI:0.61~0.91,P=0.002 3)。
尽管pembrolizumab联合EP组OS延长,但未达到显著阈值(HR=0.80,95%CI:0.64~0.98,P=0.016 4)。
EA5161[11]研究是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实验设计和上述研究相仿,共入组160例患者,实验组为nivolumab 联合化疗,对照组为单纯化疗,但结果PFS未达到研究终点,未见到临床获益。
总之,上述的系列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前期化疗中联合抗PD-1或PD-L1抗体的ICI是广泛期SCLC患者较为成功治疗策略,确立了ICI联合化疗在SCLC一线治疗领域的优势地位。
同时,根据研究可知大约10%的SCLC 患者会存在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NS)[12],其中神经性PNS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所致。
因考虑到ICI具有激活自身免疫的潜力,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在IMPower133[7]或CASPIAN[8]研究的化疗联合ICI的患者中,PNS或其他3、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增加。
2.2 一线维持在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中,进行了两项临床研究。
2018年Gadgeel等[13]进行的一项单臂二期研究中,纳入了45例经4~6个周期化疗(含铂药物和依托泊苷)后无疾病进展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的8周内给予维持使用pembrolizumab,评估疗效可见,中位PFS 1.4个月;中位OS 9.6个月,与先前研究结果的中位PFS 2个月相比,该研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2019年,CheckMate451[14]Ⅲ期研究对化疗后给予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nivolumab单药与安慰剂维持治疗的3组进行了疗效评估,接受ICI的2组中位PFS相比安慰剂组都稍有改善(中位PFS分别为1.7、1.9、1.4个月),其中免疫联合治疗组与安慰剂组PFS的HR为0.72(95%CI:0.60~0.87),单药nivolumab组与安慰剂组PFS 的HR为0.67(95%CI:0.56~0.81)。
而与安慰剂组相比,其他2组的中位OS均未得到改善。
但在数据亚组分析中惊喜地发现化疗后5周内接受nivolumab单药维持治疗的患者出现了OS的改善,该结果可能提示开始免疫治疗时间越接近化疗完成时间越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无论如何,上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化疗后维持治疗时,早期应用免疫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3 二线及后线治疗既往众多的研究数据显示,接受各种二线治疗的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6个月,中位OS为4.4个月,1年生存率仅为11%[15]。
为了提高SCLC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的有效率,目前众多学者已开展多方面研究与探索。
CheckMate032[16,17]研究针对213例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nivolumab单药组、nivolumab 1 mg/kg联合ipilimumab 3 mg/kg组、nivolumab 3 mg/kg联合ipilimumab 1 mg/kg组,结果显示3组的中位PFS为1.4个月、2.6个月和1.4个月,中位OS为4.4个月、7.7个月和6.0个月,提示免疫联合治疗较nivolumab单药治疗更有优势,而且在近3年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每组患者的OS均有所改善。
2017年,KEYNOTE-028[18]研究评估了PD-L1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1%的复发患者应用pembrolizumab的疗效,结果显示中位PFS为1.9个月,中位OS为9.7个月。
2018年,KEYNOTE-158[19]研究同样分析了107例一线治疗后复发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的疗效,中位PFS为2个月,中位OS为9.1个月。
KEYNOTE-028[18]和KEYNOTE-158[19]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pembrolizumab对SCLC具有抗肿瘤活性。
同年,在CheckMate331[20]研究中将铂类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nivolumab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研究结果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1.4个月和3.8个月(HR=1.41,95%CI:1.18~1.69),中位OS分别为7.5个月和8.4个月(HR=0.86,95%CI:0.72~1.04,P=0.11)。
另外,IFCT-1603[21]研究也对一线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其中49例接受atezolizumab治疗,24例接受单纯化疗。
结果显示,2组中组PFS分别为1.4个月和4.3个月(校正HR=2.26,95%CI:1.3~3.9,P=0.004),中位OS分别为9.5个月比8.7个月(HR=0.84,95%CI:0.45~1.58,P=0.60)。
CheckMate331[20]、IFCT-1603[21]研究结果发现,与标准化疗相比,nivolumab和atezolizumab均无法改善OS。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在三线或以后的治疗方案中批准了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的单药治疗,在一线治疗中批准了化疗加atezolizumab的联合治疗,但ICI单药治疗仍未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