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合集下载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胰腺自身消化酶的自溶所引起。了解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和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胰腺细胞 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脂肪坏死。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典型影像学特征
胰腺肿胀、明显水肿、周围炎性渗出、脂肪浸润和增强
不典型影像学特征
胰腺实质坏死、液体积聚、囊肿形成及周围间隙增强不明显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胆囊炎
胆囊炎是急性胰腺炎时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 能由于胰腺炎引起了胆 总管的阻塞。
脓肿和假性囊肿
当胰腺炎引起脓肿形成 或假性囊肿时,可能需 要进行引流或手术治疗。
胰腺坏死和腔隙
胰腺坏死和腔隙是急性 胰腺炎严重情况下的并 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干预。
急性胰腺炎的处理和治疗
保守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则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疼痛、纠正感染和防治并发症等
手术干预的适应症和方法
重度胰腺坏死、胰腺脓肿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和复发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复发率较高,因此定期随访和生活方式管理非常重要。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c mpiain r fi otn l ia infc n e t h ie efcie t ame ta d rd c h rai .W i h a i o lc t s ae o mp r tci c lsg i a c o c oc fe t r t n n e u e te mo l y o a n i v e t t t te rpd h d v lp n fi gn e h oo y u h a h a o o rp y T a d MR1wi ey u e n ci i,i gn e o smoe e eo me to ma ig tc n lg ,s c s u rs n ga h ,C n d l sd i l c ma ig b c me r n a d moe i o a ti h ig o i fa ue p n rai s T i ril u n r mp r n n t ed a n sso c t a ce t i. h satce s mma iste fau e n au so hrs n g a t t r h e tr sa d v l e fu ao o r . e p y CT a dM RIi h ig o i o c t a ce t i. h , n nt ed a n ss fa u ep n rai s t
【 sr c1A uep n raisi o eo esv r a uea d m ndsae. al a dt l ig oi a dd tcino s Ab ta t c t a ce ti s n ft eee c t b o e i ss E r n i ydan s n eet f t t h e y me s o i
症多 , 如诊 治 不 及 时 , 死 率较 高 , 病 因此 , 期 及 时 明 确诊 断 早

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与评价

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与评价

CT优点: 1. 扫描速度快,多平面重组、分 级能力强,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和胃 肠道气体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2. 可以对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周围 邻近器官的累及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 并进行CT严重指数评分,并随访观察。
3.增强CT检查是目前影像学方法中 被公 认为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首选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发现胰腺实 质内坏死灶、水肿区,而且还有利于判 断胰周血管的受累状况。增强检查的最 佳时间是发病后48-72小时。 4. 胰腺的增大、出血、坏死,胰腺周 围的水肿、峰窝组织炎及化脓性改变、 腹膜后其它间隙的受累,都可在CT扫描 中得到全面、准确的显示。

据多篇文献报道,Balthazar CT分级与临床APACHE评 分呈正相关,对评估患者严重程度、死亡率、住院天数以 及预后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会议制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 和分级标准,使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有机结 合。 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规定:APACHE评分≥8及 Balthazar CT分级≥C级,表示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从 而有力指导了临床实践。

Ranson评分标准 入院时或诊断时 年龄>55岁 白细胞计数>16×109/L 血糖>11mmol/L 血清LDH>350U/L 血清GOT>250U/L 发病48小时以内 红细胞压积下降 >0.1 BUN上升 >1.79mmol/L 血清钙<2mmol/L 动脉氧分压<7.98kPa 碱基缺乏>4mmol/L 估计体液丢失量>6000ml
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与评价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最常见急腹 症之一,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 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 炎症。死亡率高:其中重症胰腺炎国 内死亡率为25%-40%,国外为15%30%,主要原因是胰腺及胰周组织坏 死继发感染。 常见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 暴食等。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及其临床预后分析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及其临床预后分析
1例, 0 E级 5例 。 E级 患者 住 院 时 间长 气 管受 累严 重 , 并感 D、 合 染及 代 谢 异 常 , 死 率 高 。结 论 C 病 T检 查是 急性 胰 腺 炎及 其 并发 症 早 期诊 断最 有 效 的影像 学 方法 。增 强 C T扫 描 对 胰腺 的 坏死、 出血 程 度 以及 渗 液 范 围 的 判 断 有 很 大价 值 , 助 于 临床 有 的诊 断 和 治 疗 , 降低 病 死 率 。
1 例 ,坏 死 性 胰腺 炎 1 例 。C 8 6 T表 现 主要 是 胰 腺 的 弥散 性 增
而坐位或前倾有减轻 , 疼痛多呈持续阵发性加剧。 常伴发热 、 恶
心 、 吐等 症 状 , 吐在 腹 痛 出现 后 即 现 且 甚 剧 烈 但不 持 久 , 呕 呕
大 , 度 降低 , 3 胰 腺 内见局 限性 片状 高 密度 出血 影 , 例 密 有 例 1 胰 腺 内见 大 片 状 高 密度 出血 影 , 见有 不规 则低 密度 区 。所 7例
系 , 广 大 临床 医 师所 关 注 的 问题 。 是
1 病 因病 理
关系 。在单纯水肿 型仅仅是胰腺体积增大而胰腺密度( T值 ) C
可 以正常或稍偏低 , 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 。在坏死性胰腺炎则
整 个 胰腺 显 示 密度 不 均 匀 ,如果 合 并 出血则 能见 到 血 性 C T值
例 均 进 行 平 扫 , 中 6 患者 做 了增 强 扫描 。按 C 其 例 T影 像 分 级
女性较男性多见 , 多发于 2 0岁 ~ 0 的青年人。 3岁 常见的症 状有 : ①急性上腹部疼痛 , 中上腹部 为主, 以 仰卧疼痛尤为明显
后 结合 临床 发 病 特 点 及 预 后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单 纯 性 胰 腺 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现状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现状

二、全身感染期: 两周至两个月左右。以全身细菌感 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残余感染期: 时间为2-3月,或更长。主要表现 为全身营养不良,存在后腹膜残腔,常有引流不畅, 伴有消化道瘘。
10
编辑ppt
其它术语
急性液体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 发生于病程早期, 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聚,并缺乏完整 包膜。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
1
编辑ppt
急性胰腺炎的概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 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 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 疾病。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 20% ~ 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 为5% ~ 10%。
的产生和(或) 阻断体内已产生的炎症介质的作用将可能改善SAP 的预后,提高
7
SAP 的治疗效果。
编辑ppt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
胰腺微循环紊乱学说 胰腺小叶是胰腺循环形态学的基本单位,其血供为树样分枝,无吻合支,属终末 血管,易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诱发或加重AP。胰腺组织对血流量的改变极 为敏感。SAP早期即发生胰腺血流灌注减少和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造成血管内 皮损伤,胰管通透性增加和氧自由基的生成,由此激活众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 子,最终进入SIRS状态。胰腺血运障碍贯穿于AP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胰腺坏 死与胰腺灌流不足呈正相关。因此认为微循环障碍是AP 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用荧光标记自体红细胞测定胰腺毛细血管血流量,发现SAP的胰腺毛细血管 血流量和红细胞淤滞率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46.7%、38%。有效的治疗策略应是 改善微循环,保护胰腺组织的活力,而不仅是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引言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影像学诊断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线、超声、CT、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影像学技术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X线影像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X线影像学表现相对较少,一般只在晚期病例中才能显示出一些非特异性征象。

常见的X线征象包括:- 胃肠道水平片显示胃肠继发性麻痹、胃肠道扩张等;- 腹部平片可见腹腔积液、钙化灶等。

超声影像学诊断超声是一种无创性、廉价且较为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初步诊断。

超声检查主要包括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腔内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具有以下特点:- 可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有无内部异常回声;- 可发现胆总管及胰管等胰腺其他结构的病变;- 可评估胰腺囊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CT影像学诊断CT扫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评估。

对于较为严重、疑难的病例,CT扫描是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CT扫描能够直观地显示胰腺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降低的密度等;- CT扫描可检测胰腺的坏死、脓肿、脂肪液化灶等并发症;- CT扫描还可显示胆总管、胆囊等附属器官的异常变化。

MRI影像学诊断MRI是一种无辐射、多参数检查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评估具有独特优势。

MRI的主要优点包括:-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 MRI可显示胰腺的血供情况,并评价胰腺的灌注状态;- MRI还能够评价胰腺的功能状态,如测量T2弛豫时间等。

结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线、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均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准确性高吗?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准确性高吗?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准确性高吗?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不分年龄段,成年人的年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急性发作的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胰酶异常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化学性炎症,严重后即可引起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

急性胰腺炎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重症,其引发病因比较复杂多样,高血脂和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会伴有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同时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发生时应及时就医,否则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临床中通常使用哪些方法呢?CT诊断的准确率如何,它是否可作为可信性较强的诊断依据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科普学习一下关于急性胰腺炎有关诊断的这些事儿。

一、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且有持续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情况。

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疾病不同,一般疾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是绝大多数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都会出现剧烈的急性腹痛,通常发生部位在左上腹,有的患者疼痛会向背部放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具有突发性,虽然疼痛程度不一,弯腰抱膝可能会缓解疼痛;患者也易发生呕吐症状,但是通常呕吐后腹部的疼痛也并没有缓解;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这种情况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因为很可能已经发生了继发感染;另外,有些重症患者会表现为躁动不安、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很可能危及生命。

二、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情况来说,主要有超声检查、CT检查、增强CT等常用的几种方式。

首先是普通的超声检查,其优点是经济实惠,实用性较高,可以反复检查,能直观的反应胰腺的肿大、坏死、积液渗出等情况,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其观察范围的局限性,加之患者的体位配合度和肠腔内胀气干扰等因素,不易观察清晰。

119 例急性胰腺炎的CT 检查报告

119 例急性胰腺炎的CT 检查报告

119 例急性胰腺炎的CT 检查报告发表时间:2013-08-30T17:12:14.34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陆忠才[导读] 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一种炎性反应。

陆忠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 5306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 检查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到我院诊治的119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实行CT 检查,并对患者的CT 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的CT 诊断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一系列的CT 诊断,其病情均得到确诊,通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可知,CT 诊断符合率达100%,对于降低对患者的误诊率。

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首先给予患者CT 检查诊断,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误诊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 检查;诊断效果;应用价值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一种炎性反应。

此种疾病的病变程度不同,主要以胰腺水肿为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且预后较好的成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对于出现胰腺出血严重,并且坏死,同时伴有腹膜炎、感染、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的则被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1]。

对其采用CT 诊断方法检查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9 年2 月-2013 年3 月间到我院诊治的 119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69 例,年龄在26-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3.25 岁,女性50 例,年龄在31-8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4±4.14 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发热、腹痛等,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如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和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主要依靠血尿淀粉酶的检测,但淀粉酶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并非正相关,因此仅依靠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来诊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将有约30%的患者被漏诊[1-2]。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包括彩超、CT、MRI等影像检查,大大提高了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成为早期诊断胰腺炎、对胰腺炎程度的判定、临床治疗方法的指导及临床疗效的评估的主要客观依据。

1 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及价值
超声具有无创、简便迅速、灵活、可重复检查等特点。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内部呈片状低回声,边缘轮廓清晰;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胰腺明显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不均匀的低回声和强回声区,胰腺边缘模糊,包膜连续性中断,胰周有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腹水明显。

超声对了解是否胆源性胰腺炎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了解
胆道梗阻情况,探查胆管及胰管内有无结石及异物。

对于胰周积液、假性囊肿等情况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性穿刺或引流。

超声可以多切面、大范围的全腹扫查,不仅能观察胰腺本身的病变情况,还可以了解周围组织器官以及整个腹腔的情况,对病变的程度、病变对周围脏器的侵犯范围及腹腔积液的情况了解更全面。

超声较CT、MRI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费用低,无辐射,可以重复动态观察胰腺炎的演变过程,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还可见评价临床疗效。

因此,可以将超声作为检查与复查的首选。

但超声对于肥胖或者腹腔胀气的患者,胰腺往往显示欠清,有报告约30%的胰腺炎患者超声显示不满意。

超声造影是应用含微气泡的超声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入,超声波使其发生振动爆破,从而产生散射回声信号,使供血区显影。

造影剂可以增强胰腺异常区域和正常实质的对比,准确地检查出胰腺坏死灶,提高了超声检查的敏感性。

胰腺的超声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胰腺感兴趣区的血供及血流灌注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有报道,超声造影与CT相比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方法。

2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及价值
随着现代CT分辨率的提高,CT不受肠道内气体或患者肥胖的影响,对胰腺及周围组织有很好的显示及分辨能力。

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的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密度可正常或轻度减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轮廓模糊;肾
前筋膜增厚,部分可见胰周积液。

增强扫描时,胰腺呈均匀强化(表示无坏死区)。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表现为散在点状、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或在密度减低区夹杂密度增高影;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腺轮廓模糊,肾周包膜增厚。

增强扫描时,坏死区不强化或强化减弱,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因此可以确定胰腺坏死区域及程度,有利于预后的判断及疗效的评估。

CT扫描可以检测病变的CT值,判断病变的性质,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分析病变是水肿、蜂窝组织炎、出血还是化脓阶段。

CT扫描还可以发现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及其范围;还可以观察胰腺周围血管,是否有门脉系统的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

CT增强扫描在显示胰腺炎早期或小范围坏死、出血方面较CT平扫更敏感和精确。

有报道称CT动态增强扫描被认为是检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是检出胰腺炎时坏死灶的金标准。

但增强CT也存在患者对造影剂过敏、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损害、可能会加重胰腺的缺血坏死等局限性[10-11]。

3 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及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迅速,凭借较高的组织分辨力,以及呼吸门控序列扫描,脂肪抑制技术(FS)、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灌注成像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磁共振
对胰腺病变的显示能力。

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①轻型胰腺炎时,胰腺呈局限或弥漫性肿大,T1WI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和胰周信号异常改变。

重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可见环状低信号,增强时不均匀强化。

②胰腺及肾周被膜水肿增厚时T1WI不容易显示,T2WI表现为线样或窄带状高信号。

胰周及腹腔积液时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有研究报道,MRI显示胰腺形态轻微改变较CT敏感,对胰周炎性渗出的变化更为敏感。

CT增强扫描和MRI均可显示胰腺坏死,但区分坏死部分与坏死周围的积液,MRI较增强CT更敏感。

T1WI上坏死部分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周围积液则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无强化。

磁共振对出血的显示也优于CT,当有出血时,顺磁性物质高铁血红蛋白,使T1时间缩短,在T1WI上出血则表现为高信号。

MRI具有无放射性、无造影剂过敏等优点,孕妇、造影剂过敏者及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可进行MRI检查。

然而,MRI检查更贵,时间较长,这使得在病情特别重的患者及常规使用中受限。

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是一种新的影像检查手段,在显示主胰管病变上与ERCP相一致,还可以清楚显示梗阻胰管远端的病变情况及与胰管不相通的假性囊肿,与MRI联合可全面
了解胰腺实质及胰腺周围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是一种安全而敏感的检查方法。

4 其他影像学检查在诊治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显著减少患者的腹痛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另外它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能有效地降低胆胰管压力,改变胰腺病变,为择期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时机。

另外,超声内镜、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术等影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5-16]。

综上所述,彩超、CT及MRI在診断急性胰腺炎上各有优缺点,因此,有时需要联合检查,相互弥补不足。

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更多、更可靠的依据,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