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用词, 力求用赞美与鼓励的语言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而再次萌发创作的欲望。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 我还特别注重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困惑, 并积极地给予他们引导保证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例如学生亢洁在作文《第一次家长联谊会》中写道: “全班同学的家长都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教室,我独自坐在座位上, 心里痛苦极了,我为什么没有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看着小伙伴们的笑脸, 听着家长们的赞赏, 我心里好难受, 我多么希望爸爸或者妈妈能来参加这次家长联谊会啊! ”读完这段话后我掩卷深思, 并在她的作文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话: “亢洁同学, 请原谅老师无意中给你带来的伤害。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学生,你很勇敢,敢于吐露真情;你很坚强,敢于面对人生……如果愿意,请把老师当作你心目中的家长,好吗?你这篇作文感情真挚、叙述合理、语句通顺, 写得很成

功! 老师衷心希望你永远做一只快乐的小鸟, 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段评语凝聚了我对学生的真诚关怀, 又似和风细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此后, 我和这个学生倾心交谈, 给予她精神上的抚慰、生活上的帮助以及学习上的鼓励, 渐渐地她学习越来越用功了,而且经常拿日记或习作让我帮她修改。渐渐地,作文成了我们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而我对她的关心与爱护也成了她不断进步的阶梯。

课文教学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 实践证明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 ,积极带领学生进入写作情境, 还学生一个激情飞扬的创作空间, 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幸福和快乐。

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探讨

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探讨 摘要:课堂是教师工作的舞台,教师的情感投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作者从自己从事多年教学经验出发,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调动教师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课堂上应把握好情感投入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投入;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3044(2011)22-5522-02 An Approach to Emotional Input in Class Teaching PEI Hong-wen1, LI Xue2 (1. 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s & Trade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191,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Class is a teacher's stage. A teacher's emotional input will affect his or her teaching. From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mainly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input in class teaching and its effect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情感的丰富性,能认识情感和情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懂得情感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认识到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人们积极向上,懂得珍惜情感。 3.让学生体验亲情、友谊、爱国等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 情感的作用: 1.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2.情感影响着我们的判断、选择与行动。 3.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4.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成长。 【教学难点】 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1.情感与情绪的联系:情感与情绪是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升国旗”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导入新课题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

新课探究一:丰富的情感。 我对亲人的情感:依赖感、珍惜感;我对祖国的情感: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我对同学的情感:亲近感、珍惜感;我对自然的情感:亲近感、使命感;我对老师的情感:敬畏感;我对家乡的情感:自豪感、归属感;我对动物的情感:喜悦感;我对自己的情感:自尊感、荣誉感、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情感世界具有什么特点?——1.情感具有丰富性。 活动一(探究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正义感——对公正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有人遭受欺辱,并为此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正义感。 胜任感——对能力的体验。当我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胜任感。 责任感——对职责的体验。当我们承担角色、接受任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责任感。 比一比:同学们有过以上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情感体验?并举其中一例说明。 活动二(探究古诗词中的丰富情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上述古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爱国情感与对爱的信任与坚守。 2.情感是复杂的(分类):①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②高级情感,如道德感;③正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

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张敏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教师就要将数学有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的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着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实践证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对三个维度进行了这样的整合: 新课开始,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个漂亮钟表,让学生欣赏。同学们这些钟表漂亮吗? 生:漂亮! 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自己亲自制作一个钟表? 生:想!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制作模型钟表。并要求学生在制作好的钟面上拨出一个自己已经认识的时刻,然后展示。 师:哇!真美呀!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1:老师,我发现有错误!6号钟表两根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 生2:我还发现2号钟面上的数字写成一堆了!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写? 生3:每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4:我发现8号的9点钟拨得不是很准确,我来给他拨正。 师:你最喜欢哪一号钟面? 生1:我最喜欢3号钟面,因为它的数字写得特别端正清楚,也很平均! 师:也很平均,是吧!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他的意思? 生2:他是说,一个数和一个数隔开的位置都是一样长的。 生3:我喜欢4号钟面,因为它用了两根不一样的针,一根是短针,一根是长针。 师:短针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长针呢? 生4:时针,分针。 生5:我最喜欢5号钟面,因为它刚好是六点整。我喜欢六点整。 师:还有哪几号也是几点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 我通过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自动手制作钟表,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让学生体验到真正参与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拨出时刻,面对自己的作品,自主展开质疑、辨析,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轮又一轮的找错、辩论、解析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让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对某些数学问题作一些变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pdf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题《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材分析】本框由“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作用”两目组成。立足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引导学 生自我察觉,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对情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体会情感生活的重要性。其中,“丰富的情感”从感受情感的丰富性出发,了解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认识情感的复杂性;“情感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自身的情感发展。 【学情分析】情感生活是初中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诸种关系获得基础性情感 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获得道德成长、参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但是,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道德 与法治课程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第一位目标,关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和不断成熟的情感需要,激 发学生对自身情感状况、情感生活的自我觉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性引领与学生基于自身情感 发展需求的自我教育相融合。 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初中生的情感发展从单方面的尊敬进入多方面的尊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 渴望获得自尊(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和荣誉的体验,这对初中生的情感发展非常 重要,它影响着学生的自我确认,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等高级情感只有在自我确认和顺遂的情感状态 中才能得以升华。 从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看,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 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情感发展的缺陷,如亲情的缺失、过分溺爱导致冷漠与自私等;另一方面,学生 的社会性发展包含着情感层面的需求,学会识别、描述情感,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学会在必要时调节情绪、 转化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对社会性内涵的认识理解,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服从性适 应,而是发乎自然、情出于心的认同。 本课引人“情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学习、价值学习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觉察、 认识情感的基础上,将青春的创造力与自身的情感经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相融合,积极影响身边环境, 传递情感正能量。 【课标依据】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的人生态度。”“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 学、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3.“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 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4.“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部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提问,直接受教学任务的影响,为了掌握知识,提问成为一种检测手段。 1、灵活性: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性。 2、应变性: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范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有更多的知识知识储备才能驾驭新课程中的许多变化。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加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平

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因此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关爱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变化、老师的眼神、老师的声音、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微笑都应该向每一个孩子传递来自老师的关爱信息,这些关爱的因子会伴随知识奔向每一个孩子求知的心灵深处,课程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提高。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在课堂上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平时里,教师应该言行得体,平易近人,关心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声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享有了威信,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信。教师平时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一句问候,或许会使这位学生对你亲近。我在教学中,对自己所带两个班的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从他们的资料上了解到各个学生的生日,每逢某个同学生日时,我会给这位同学买一点好吃的或学习用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就为营造一种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条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普通心理学》: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度只是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目标就只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再加上高考的竞争压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了教学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前几年,语文课教学在教育界颇受争议,大家都感叹一门颇具美感、充满情趣的学科被弄成一门单纯的工具学科,到最后学生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从教材编制到教学设计,降低甚至忽略了知识中的情感因素应是原因之一。近两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呼唤,情形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要调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就需要教育者在强调教学中的认知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知识背后的价值准则。当学生不但认识到知识的含义,而且意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身的意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如何确定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以及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有不同的针对性。 卢家楣等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包含在情感教学目标体系之中: (1)让学生处于愉悦--兴奋、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为认知

活动也为情感的陶冶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 (2)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特征和理智感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从心理规律上讲,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但情感过程反过来又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并能对认识过程加以调控。日常经验也说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发现愉快组在操作时间、直接抓取和注视不动这三项指标上都比痛苦组效果好,而且愉快组更倾向于去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过程对学习这种认识活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人们一般会认为,松弛的情绪状态会提高学习效率,紧张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习效率。但实际情况不是这么简单,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情绪过于放松,动机水平过低,使得问题解决的效率反而偏低;适度的焦虑和紧张,达到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问题解决的效率也将达到水平;而情绪过于高涨,动机水平过高,带来的反而是较低的学习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幼稚的情绪和情感备课教案

幼儿心理学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

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直成为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几点体会及看法。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以情育情: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体做法: ⑴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课堂上教师、要用微笑的面容、关注的眼神、激励的话语让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宽松和鼓励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奠定基础。教师要善于欣赏自己的学生,发现并肯定他们求知与探索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胜利感和成就感,使他们乐学和善学;引导、鼓励学生间的相互欣赏及评价,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 ⑵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学生都期待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扬学生。把爱的雨露公平的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教师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每位学生都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

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师要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迸发民族自豪感与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请学生设想20年后自己将会做什么,把对时间单位的体会与自己的理想结合在一起。教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每个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由此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激发、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需要,对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极为有效的。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享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交流,使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用分数表示图意,并观察分数中的分子与分母各表示的是图中的哪一部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 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

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teaching design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生物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对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分类,有认 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但同时也指出,情感目标常常被“消蚀”掉。情感目标被消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无法根 据情感目标评定学生的成绩;第二,教师难以区分真诚的反应与 只是为了取悦于教师的反应;第三,情感目标实现起来较为缓慢。所以不少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常常像强调认知目标一个 去强调情感目标,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很快就把情感目标忽 略掉了。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觉得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 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情感目标对认知目标 的促进作用。应该这样看待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间的关系,认 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目标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有时,认知目标是达到情感目标的手段;有时,情感目标是达到 认知目标的手段;有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是同时实现的。既 然目标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标的手段,我们何不通过情感目标的

实验来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实现认知目标呢?因为各人的情感需 求不同,我们在课堂上在谈特谈如何要对学习感兴趣,可能收效 甚微,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后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 展开“情感攻势”,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找些同 学谈话,给予鼓励,有不少效果非常好,如去年高三(8)班的李觅,高二时数学考过7分的,但我教他如何学好生物来弥补数学 上的不足,他对生物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生物成绩当然差,总 是班上前几名,这又找他,让他如何把学习生物的成功方法迁移 到别的学科上去,后来化学也逐渐赶了上去成为优势学科,语数 外也有一定的提高,后来考上了本科。今年我刚接手的新同学中,也有这样的学生,高二时经常逃课,生物期末没有成绩,我了解 了情况以后,找他谈话,现在也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试 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现在经常主动问问题,发下去的练习,他 做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就到我那儿去对答案,我看到他生物成绩提 高了,又已经找他谈过话了,要他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其它各门功课。我相信他会逐步提高的。 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拿情感、爱心,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你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你的奉献才会有回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发表时间:2011-11-28T09:26:32.950Z 来源:《时代英语报(教师版)》7-8期合刊供稿作者:高凤珠 [导读]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情感态度不是外语、数学、物理等专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更有人认为英语与情感态度没有关系。显然,这是对情感态度的狭隘的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确实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的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情感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外语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三、情感态度的含义及情感目标的解释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这里我们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也就是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些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发展的情感。兴趣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一直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外语学习除了有兴趣和动机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进入初中阶段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 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管很多情感因素有外显的表现,但更多的情感是内在的。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促进学习群体(班级)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朱纯,1994),而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促进学习的作用。 2. 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协商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比如,有些情感问题可以集体讨论,但有些问题则适合单独探讨。在沟通和探讨情感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 结合外语学习内容讨论有关情感态度的问题。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应该承认,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外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比如,在学习或复习日常活动时,教师可以罗列出学生经常从事的日常活动,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活动分为两类:一类为自己独立完成或从事的活动,另一类为必须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从事这些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这样,实际上就把培养合作精神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中。 4. 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有密切关系。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生愿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源泉”(张正东)。 五、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教师要做到: 1.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4. 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六、结束语 《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主观因素和情感因素都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利用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