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显然 r =

2

1

×0.1cm =0.05cm 则 ρ=4

10*5.05

.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H =ρ/(ρ液*g )=

10

*75006000

=0.08m

1.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

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 γ1=g*ρ液=10*7500=75000 γ2=g 2*ρMnO =10*5400=54000

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

.0*95400075000(*10*1.0*22

3)

-)(-=9.5mm/s

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

σ①

令d △G 方/da =0 即 -3a 2

△Gv+12a σ=0,则

临界晶核尺寸a *

=4σ/△Gv ,得σ=

4

*

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

4

*

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

关系式为:△G 方*

2

1 a *3

△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

=-

3

4πr *3△Gv+4πr *2

σ 临界晶核半径r *

=2σ/△Gv ,则△G 球*

3

2πr *3

△Gv 所以△G 球*/△G 方*

3

2πr *3

△Gv/(21 a *3△Gv)

将r*=2σ/△Gv ,a *

=4σ/△Gv 代入上式,得

△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

3-7解: r 均*

=(2σLC /L)*(Tm/△T)=319*6

.61870

2731453*10*25.2*25)+(-cm =8.59*10-9

m

△G 均*

3

16πσLC 3*Tm/(L 2*△T 2

) =3

16π*262

345319*)10*6

.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

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但润湿角难于测定,可根据夹杂物的晶体结构来确定。当界面两侧夹杂和晶核的原子排列方式相似,原子间距离相近,或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就可以实现界面共格相应。安全共格或部分共格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完全不共格的界面就不能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

3.3 答: 晶核生长的方式由固液界面前方的温度剃度G L 决定,当G L >0时,晶体生长以平面方

式生长;如果G L <0,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4.1答: 用Chvorinov 公式计算凝固时间时,误差来源于铸件的形状、铸件结构、热物理

参数浇注条件等方面。

半径相同的圆柱和球体比较,前者的误差大;大铸件和小铸件比较,后者误差大;金属型和砂型比较,后者误差大,因为后者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较快。

4.2答:铸件凝固时间t =22

K

R ,R 为折算厚度,K 为凝固系数,又由于R =A V ,在相同体积的条

件下,立方体。等边圆柱和球三者中,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球的折算厚度R 最大,

则球形冒口的凝固时间t 最大,最有利于补缩。

4.3解: 焊接熔池的特征:

(1)熔池体积小; (2)熔池温度高;

(3)熔池金属处于流动状态;

(4)熔池界面的导热条件好,焊接熔池周围的母材与熔池间没有间隙。 焊接熔池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1)母材作为新相晶核的基底,使新相形核所需能量小,出现非均匀形核,产生联生

结晶(外延结晶);

(2)熔池金属是在运动状态凝固的,焊缝的柱状晶总是朝向焊接方向并且向焊缝中心

生长,即对向生长;

(3)焊接熔池的实际凝固过程并不是连续的,柱状晶的生长速度变化不是十分有规

律。

4.4解:溶质再分配:合金凝固时液相内的溶质一部分进入固相,另一部分进入液相,溶质传输

使溶质在固-液界面两侧的固相和液相中进行再分配。影响溶质再分配的因素有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4.5解:设液相线和固相线的斜率分别为m 和m ,

如上图:

液相线:T *

-Tm =L m (C l *

-0) ① 固相线:T *

-Tm =S m (C s *

-0) ②

②÷①得:Tm T Tm T --**=*

*

L L S

S C m C m =1

即 **L

S C C =S L

m m =k 0

由于L m 、S m 均为常数,故k 0=Const.

4.5解: (1)溶质分配系数 k 0=

L S C C =E

sm C C =%33%65.6=0.171

当s f =10%时,有

*

s C =1

000)

1(--k s f C k =0.171*1%*(1-10%)1

171.0-=0.187%

*

L C =

1

00-k L f C =*

k C S =171.000187.0=1.09%

(2)设共晶体所占的比例为L f ,则 *

L C =100-k L f C =E C

则L f =101

-)(k E C C =1171.01

)%65.5%33(

-=0.12 (1) 沿试棒的长度方向Cu 的分布曲线图如下:

5.1答:金属凝固时,完全由热扩散控制,这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

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的本质:由于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富集而引起溶质再分配,界面处溶质含量

最高,离界面越远,溶质含量越低。由结晶相图可知,固液界面前方理论凝固温度降低,实际温度和理论凝固温度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附加温度差△T ,即成分过冷度,这也是凝固的动力。

5.2答: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有G 、v 、D L 、m 、k 0、C 0,可控制的工艺因素为D L 。

过冷对晶体的生长方式的影响:当稍有成分过冷时为胞状生长,随着成分过冷的增大,

晶体由胞状晶变为柱状晶、柱状树枝晶和自由树枝晶,无成分过冷时,以平面方式或树枝晶方式生长。晶体的生长方式除受成分过冷影响外,还受热过冷的影响。 5.3答:影响成分过冷范围的因素有:成分过冷的条件为

v G L <00)1(k D k C m L -

成分过冷的范围为 △=

00)1(k D k C m L L --v G L

上式中,00k C m L 、、为不变量,所以影响成分过冷范围的因素只有D L 、G L 和v 。 对于纯金属和一部分单相合金的凝固,凝固的动力主要是热过冷,成分过冷范围

对成形产品没什么大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合金的凝固来说,成分过冷范围越宽,得到成型产品性能越好。

5.4 答:(1)纯金属的枝晶间距决定于界面处结晶潜热的散失条件,而一般单相合金与潜热的

扩散和溶质元素在枝晶间的行为有关。

(2)枝晶间距越小,材质的质量越高(因为消除枝晶偏析越容易)。

6.1 答: (1)在普通工业条件下,从热力学考虑,当非共晶成分的合金较快地冷却到两条液

相线地延长线所包围的影线区域时,液相内两相打到饱和,两相具备了同时析出的条件,但一般总是某一相先析出,然后再在其表面析出另一个相,于是便开始了两相竞相析出的共晶凝固过程,最后获得100%的共晶组织。

(2)伪共晶组织如(1)所述,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而单相合金固相无扩散,液相混

合均匀凝固产生的共晶组织为离异共晶,即:合金冷却到共晶温度时,仍有少量的液相存在,此时的液相成分接近于共晶成分,这部分剩余的液体将会发生共晶转变,形成共晶组织,但是,由于此时的先共晶相α数量很多,共晶组织中的α相可能依附于先共晶相上长大,形成离异共晶,即β相单独存在于晶界处,给合金的性能带来不良

6.2 答:小面-非小平面生长最大的特点是:有强烈的方向性。变质处理改变了小平面的形

态,使得晶体生长方式发生改变。

10)与合金液

6.3 答: S、O等活性元素吸附在旋转孪晶台阶处,显著降低了石墨棱面(01

10)方向的生长速度大于(0001)方向,石墨最终长成片面间的界面张力,使得(01

状。

Mg是反石墨化元素,在它的作用下,石墨最终长成球状。

7.1 答:当强化相表面与合金液表面相互浸润时,其本身就可以作为异质形核的核心,按异

质形核的规律进行结晶,使组织得到细化。当强化相与合金液不浸润时,强化相被排

斥于枝晶间或界面上,严重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性能。

7.2 答:并不是任何一种共晶合金都能制取自生复合材料,因为制取自生复合材料必须有高强

度、高弹性相作为承载相,而基体应有良好的韧性以保证载体的传递。因此共晶系应

具备以下要求:

⑴共晶系中一相应为高强相。

⑵基体应具有较高的断裂韧度,一般以固溶体为宜。

⑶在单相凝固时能够获得定向排列的规则组织。

8.1 答:铸件的典型凝固组织为:表面细等轴晶区、中间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

表面细等轴晶的形成机理:非均质形核和大量游离晶粒提供了表面细等轴晶区的晶核,型壁附近产生较大过冷而大量生核,这些晶核迅速长大并且互相接触,从而形成

无方向性的表面细等轴晶区。

中间柱状晶的形成机理:柱状晶主要从表面细等轴晶区形成并发展而来,稳定的凝固壳层一旦形成处在凝固界面前沿的晶粒在垂直于型壁的单向热流的作用下,便转而

以枝晶状延伸生长。由于择优生长,在逐渐淘汰掉取向不利的晶体过程中发展成柱状

晶组织。

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是由于剩余熔体内部晶核自由生长的结果。

8.2 答:常用生核剂有以下几类:

1、直接作为外加晶核的生核剂。

2、通过与液态金属中的某元素形成较高熔点的稳定化合物。

3、通过在液相中造成很大的微区富集而造成结晶相通过非均质形核而提前弥散析出的生核

剂。

4、通过在液相中造成很大的微区富集而造成结晶相通过非均质形核而提前弥散析

出的生核剂。含强成份过冷的生核剂

作用条件和机理:

1类:这种生核剂通常是与欲细化相具有界面共格对应的高熔点物质或同类金属、

非金属碎粒,他们与欲细化相间具有较小的界面能,润湿角小,直接作为衬

底促进自发形核。

2类:生核剂中的元素能与液态金属中的某元素形成较高熔点的稳定化合物,这些

化合物与欲细化相间界面共格关系和较小的界面能,而促进非均质形核。

3类: 如分类时所述。

4类:强成分过冷生核剂通过增加生核率和晶粒数量,降低生长速度而使组织细化。

8.3答:影响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因素:液态金属的成分、铸型的性质、浇注条件、冷却

获得细等轴晶的常用方法:

1、向熔体中加入强生核剂。

控制浇注条件:(1)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2)采用合适的浇注工艺。

3、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1)采用金属型铸造;

(2)减小液态金属与铸型表面的润湿角;

(3)提高铸型表面粗糙度。

4、动态下结晶细化等轴晶:振动、搅拌、铸型旋转等方法。

8.4 答:孕育衰退:大多数孕育剂有效性均与其在液态金属中的存在时间有关,即存在随着时间的延

长,孕育效果减弱甚至消失。

解决办法:在保证孕育剂均匀溶解的前提下,应采用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

9.1 答: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被焊金属的材质达

到原子间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焊接的物理本质:使两个独立的工件实现了原子间的结合,对金属而言,实现了金

属键的结合。

焊接工艺措施有两种:加热和加压。

9.2 答:传统上将焊接方法分成三大类:熔化焊、固态焊和钎焊。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熔化

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称为熔化焊(熔焊)。

9.3 答:控制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措施有:

(1)焊缝合金化和变质处理。采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等措施保

证焊缝金属焊态强度与韧性。加入少量钛、硼、锆、稀土元素等变质处理,可以细

化焊缝组织,提高韧性。

(2)工艺措施:调整焊接方法例如振动结晶、焊后热处理等措施提高焊缝性能。

9.4 答: HAZ(Heat Affected Zone)即焊接热影响区。

焊接接头的组成部分: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

10℃/s)快得多的冷速下,如104~

10.1 答:快速凝固是指在比常规工艺过程(冷速不超过2

109℃/s合金以极快的速度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快速凝固分为急冷凝固技术和大过冷

凝固技术。

急冷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设法减小同一时刻凝固的熔体体积并减小熔体体积与其散热表面积之比,并设法减小熔体与热传导性能很好的冷却介质的界面热阻以及主

要通过传导的方式散热。

大过冷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要在熔体中形成尽可能接近均质形核的凝固条件,从而获得大的凝固过冷度。

10.2 答:定向凝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热剂法;(2)功率降低法;(3)快速凝固法;(4)液态金属冷却法。

第二部分连接成形

答案

1 答:焊接时加热,对金属材料而言,可以使结合处达到熔化或塑性状态,接触面的氧化膜被迅速破坏;金属达到较高温度呈塑性状态时,金属变形阻力减小,有利于缩小原子间距;能增加原子的振动能,促进化学反应、扩散、结晶和再结晶过程的进行;熔化部分金属,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

焊接时,除加热外,可同时或独立施加压力,其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达到紧密接触实现焊接。

晶、胞状晶和树枝晶等。等轴晶内一般都呈现为树枝晶。焊缝金属中晶体的不同形态,与焊接熔池的凝固过程密切相关。

焊缝边界处,界面附近的溶质富聚程度较小,由于温度梯度大,结晶速度小,成分过冷接近于零,有利于平面晶的生长。

当结晶速度和温度梯度一定时,随合金中溶质浓度的提高,则过冷度增加,从而使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等轴晶。

当合金中溶质浓度一定时,结晶速度越快,成分过冷度越大,结晶形态也可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等轴晶。

当溶质浓度和结晶速度一定时,随液相温度梯度的提高,成分过冷度减小,结晶形态的演变则刚好相反。

3 答:热裂纹具有高温断裂的性质。热裂纹有凝固(结晶)裂纹、液化裂纹、高温失延裂纹等类型。焊接热裂纹可出现在焊缝,也可出现在近缝区或多层焊焊道间的HAZ 。

影响热裂纹的因素主要有: 1) 冶金因素

化学成分的影响:

合金元素影响凝固温度区的大小及合金在脆性温度区中的塑性。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凝固温度区增大,同时脆性温度区增大,凝固裂纹的倾向增大。

杂质元素的偏析及偏析产物的形态对热裂纹也有一定影响。如S 、P 在钢中能形成低熔共晶,即使微量存在,也会使凝固温度区在为增加。

2) 凝固(结晶)组织形态对热裂纹的影响:对于奥氏体钢,凝固后晶粒的大小、

形态和方向、析出的初生相等对抗裂性有较大影响。晶粒越粗大,方向性越明显,则产生热裂纹的敏感性越大。

3) 工艺参数的影响:在焊接工艺中应尽量减少有害元素的偏析及降低应变增长率。

在焊接中、高碳钢以及异种金属焊接时,为减少母材中的有害元素进入焊疑缝,应尽量减小熔合比。不同接头形式对裂纹倾向有不同影响,表面堆焊和熔深较浅的对接缝的抗裂性较高。熔深大的对接和各种角接焊缝的抗裂性较差。

防止措施:主要是控制成分和调整工艺。

1) 焊缝成分的控制: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限制有害的杂质,严格控制S 、P 的含量。

2) 调整工艺:限制过热,采用小的焊接电流和小的焊接速度;控制成形系数;减小熔合比;减小拘

束度。

4 答:按最高温度范围及组织变化,将HAZ 分为四个区:

熔合区:焊缝与母材相邻的部位,最高温度处于固相线与液相线之间。由于晶界与晶内局部

熔化,成分与组织不均匀分布,过热严重,塑性差,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

过热区:温度范围处于固相线到1100℃。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过热,晶粒严重长

大。也称粗晶区。焊后冷却时,奥氏体相产物也因晶粒粗化使塑性、韧性下降。冷却速度较慢时,还会出现魏氏体。

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母材已完全奥氏体化,处于1100℃~Ac3之间。由于稀奥氏体晶

粒细小,空冷后得到晶粒细小而均匀的珠光体和铁素体。塑性材和韧性好。

不完全重结晶区:温度范围在Ac1~Ac3,部分母材组织发生相变重结晶,奥氏体晶粒细小,

冷却后转变得到细小的F+P ;而未奥氏体化的晶粒受热长大,使该区晶粒大小、组织分布不均匀。 5 答:熔合比:p A A A +=

θ,Ap 为焊缝截面中母材所占的面积;Ad 为焊缝截面中填充金属所占的面

积。

不考虑冶金反应的作用时,焊缝中某合金元素的浓度可通过下式计算:

Ce Cb Co )1(θθ-+?=

Co 为某元素在焊缝金属中的质量分数;Cb 为某元素在母材中的质量分数;Ce 为某元素在焊条中的质量分数。

考虑合金元素的损失,则焊缝金属中某合金元素的实际浓度Cw 为:

Cd Cb Cw )1(θθ-+?=

Cd 为熔敷金属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通过改变熔合比,可以改变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 6 答:温度改变导致“热胀冷缩”,非均匀的温度变化(如局部的加热、冷却)导致金属内部的不均匀“热胀冷缩”从而产生应力。工件冷却后保留在工件内部的内应力称为残余应力。局部的固态相变也能产生内应力。

减小或消除应力方法:结构设计、工艺措施、热处理、机械振动、机械加载等。 变形:残余应力的存在必然导致原工件形状的少量改变,也称为残余变形。

有整体变形、局部变形。

影响因素:材料热物理性能、膨胀系数、导热性、工艺因素、焊接热输入、焊接次序等。 防止方法:结构设计、工艺(反变形、刚性固定、预留收缩量)、矫正(机械、火焰)。

第三部分 塑性力学

1 解:0z z u u H z ε=-

= ?0z z

u u H

=- 设长方体长度方向位移量为x u ,宽度方向位移量为u y

,根据位移不变这一条件

即0x y z εεε++=

x y εε+ =x u x +y u y =z ε-=0u H

又∵

x u x =y u y

∴0y x z

u u u x y z

++= ∴

01

22y x z u u u x y H

ε==-= ∴x u =

2x H 0u ,y u =2y H 0u , z u =–z

H

0u 小应变张量场:

02x x u u x H ε?=

=?, y ε=y u y

??=02u H , z ε=z u

z ??=–0u H

xy γ=

x u x ??+y

u y

??=0 ∴小应变张量场为:ij ε=00

00020

0200

u H u H u H ?????

?????????-???

?

等效应变场:

ij ε=

2222222

()()()6()3

x y y z x z xy yz zx e e e e e e g g g -+-+-+++ =

22

0022

992

3

44u u H H

+= 0u H

2 解: (1)(1)0

2ln

ln 2z H H ε?== 圆柱体均匀变形 ∴(1)(1)r θεε?=? ∴(1)

(1)(1)(1)(1)(1)(1)11

20ln 222

r

z r z r z θεεεεεε?+?+?=?+?=??∈=-?=-

(1)2222

()()()ln 23

r r z z θθεεεεεεε??=

?-?+?-?+?-?= (2)(2)0

ln

ln 22z H H ε?==- 如一所求,得 (2)

(2)1

ln 2ln 22

r θεεε?=?=

?=,以及 (3)累积变形

(1)(2)11

ln 2ln 2022

r r r θεεεε?=?=?+?=-+=

(1)(2)ln 2(ln 2)0z z z εεε?=?+?=+-=

(1)(2)2ln 2εεε=?+?=

3 解: 由力平衡方程得: 2

()4()s i n 0.2

2d R

P Rd Rd t P t

θθθ

θσ

θσ-=?=

12θσσσ==, 30σ=

222

12231312()()()2

θσσσσσσσσσ=-+-+-==

2s R P t σ?= 2s t P R

σ?=

4 解: (a )O B →

σ1

σ

2

等效应力 2221223312

()()()2

σσσσσσσ=

-+-+-=435.9MPa 又σ=200(1+∈) 1.18?∈=

123

σσσσ++=

'σσσ=-

d θ

σθ

123'166.7,'33.3,'233.3MPa MPa MPa σσσ?==-=-

又全量应变3'2i i εσσ

=

1231.0828,0.1352,0.9472

εεε?==-=- (b )解法和(a )相同

O A O B →→→

O A →阶段

1217.9MPa σ= ,(1)0.0891??∈=, (1)16.7m MPa σ=-

(1)(1)(1)'123'133.3,'16.7,116.7MPa MPa MPa σσσ?=-==

(1)(1)(1)1230.0823,0.0103,0.0721εεε=-==

又(2)

(1)εεε=+,

? A →B 过程 (2)(2)(2)1231.0006,0.1249,0.8753εεε==-=

则全过程中全量主应变(2)(2)i i i εεε=+ 即

10.0823 1.00060.9183ε=-+=

20.0103(0.01249)

0.

ε=+-=- 30.07210.087530.

ε=+=

5 解:已知60,30,0,300,0x y z xy zx zy MPa MPa MPa σσστττ=-=-==== 则303

x y z

m MPa σσσσ++==-

'i i m σσσ=-

'

'

'

30,0,30x y z MPa MPa MPa σσσ?=-== 根据增量形式levy-Mises 本构方程:'p

i j ij d d ελσ=,又已知x d εδ=-,可得

3030

y

x y

y z

x

x z

z

x

y

z

x y

y z

x z

d d d d d d d εγ

γ

εγ

εδδ

λσσ

σ

τ

τ

τ

-=

=

=

=

=

==

=- 0y yz zx d d d εγγ?=== , 30

30

z z d d δ

εσλδ===

300

0.5830

xy xy d d σ

γτλσ===

则应变增量张量为: 0.5800.580

00

δδδδ-??????????

塑性功增量密度:'

i j

i j dw σε=

则有塑性功增量密度为:

'''22280x x y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dw d d d d d d σεσεσετγτγτγδ=+++++=

6 解:(1)A :圆柱部分

0r σ=, 2022z P r P r r t t

πσπ=

=>, 202P r P r

t t θσ==> 则点A 屈服时:123,,02z P r P r

t t

θσσσσσ==

=== 有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 23A s t

P r

σ?= B :球面部分

2()4s i n 02

d P r d

r d t θθ

θσθ

-=,Pr 2t θσ?=

则B 点屈服时:123,02P r

t

θσσσσ==== 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 2B s t

P r

σ?=

因为P B >P A ,所以A 点先屈服,即圆筒部分先屈服。 (2)屈服时23s r P t σ=

,且P r P r

0,,2r z t t θσσσ=== 则P r 3

2r z

m t θσσσσ++=

=

'''

P r P r ,0,22r z t t

θσσσ?===

根据'i j i j d d ελσ=,得

,0r z d d d θεεε=-=, 且0,0r d d θεε<> 又有等效应变增量:

2222

()()()3

z r r z d d d d d d d θθεεεεεεεδ=

-+-+-= 即222

29()(2)()2r r r d d d εεεδ++=

, 32

r d εδ?=- 对应的应变增量张量为:300200030

2δδ??-???

??

????????

?

7 解: r 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

()()2sin 202

r r r f d rd H d r dr d H dr H dr rd θθ

σθσσθστθ-+++-= 2r

r f

dr d dr r

H

θσσστ-?=

- 假设轴对称均匀变形 ,r r f dr d H

θσσστ?==-

,r z σσ都为压应力,且z r σσ>

令13,r z σσσσ=-=- 由屈服准则得:

13,z r r z d d σσσσβσσσ-=-=?=

22z f

z f dr r d C H H

στστ?=-?=-+ 边界条件:0r R =时,0,r z σσβσ== 022z R r

C H H

βσμσσμσβσ?=+?=+ 0

2

01

2(2)R z R P rdr R H

πσσβμ

π?=

=+?

8 解:在圆锥面上取单元体,令OA =r ,sin sin rd d d r θ

βαθα

==

沿ρ方向列平衡方程 ()()2sin 0sin 2

dr d d r dr d t t r d t ρρθρβ

σσθσσθα+++-= ()

dr d r

ρθρσσσ?=-+

因为ρσ为拉应力,θσ为压应力,13,ρθσσσσ==- 由Mises 塑性条件:13ρθσσσσβσ-=+=

∴ln dr

d r C r ρρσβσσβσ=-?=-+ 边界条件:02D r =时,00ln 2

D

C ρσβσ=?=

∴0ln

2D r ρσβσ=,则当02d r =时,00

ln D d ρσβσ=

∴拉深力0

000

ln D P d t d t d ρπσπβσ==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基础知识 检测点1.1(第9页) (1)1个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3位。 (2)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 (3)1KB的存储器可以存储8192(2^13)个bit,1024个Byte。 (4)1GB是1073741824(2^30)个Byte、1MB是1048576(2^20)个Byte、1KB是1024(2^10)个Byte。 (5)8080、8088、80296、80386的地址总线宽度分别为16根、20根、24根、32根,则它们的寻址能力分别为: 64(KB)、1(MB)、16(MB)、4(GB)。 (6)8080、8088、8086、80286、80386的数据总线宽度分别为8根、8根、16根、16根、32根。则它们一次可以传送的数据为: 1(B)、1(B)、2(B)、2(B)、4(B)。 (7)从内存中读取1024字节的数据,8086至少要读512次,80386至少要读256次。 (8)在存储器中,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1KB=1024B,8KB=1024B*8=2^N,N=13。 (2)存储器的容量是以字节为最小单位来计算的,1KB=1024B。 (3)8Bit=1Byte,1024Byte=1KB(1KB=1024B=1024B*8Bit)。 (4)1GB=1073741824B(即2^30)1MB=1048576B(即2^20)1KB=1024B(即2^10)。(5)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说这个CPU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N。这样的CPU 最多可以寻找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一个内存单元=1Byte)。 (6)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以传送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7)8086的数据总线宽度为16根(即一次传送的数据为2B)1024B/2B=512,同理1024B/4B=256。 (8)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

材料成型原理考试试卷B-答案

2.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热应力 、 相变应力 和 机械应力 三种。。 1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理想刚塑性材料 。 12、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密席斯屈服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3、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热脆 。 14、应力状态中的 压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5、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 等于 中间主应力 2。 16、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降低 。 17、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超塑性 。 18、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0.35。 19、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塑性 。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 √ ) 2、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 √ ) 3、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 √ ) 4、根据熔渣的分子理论,B>1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 5、根据熔渣的离子理论,B2>0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6、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 × ) 7.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 × ) 8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 k S 'ε=,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 ( × ) 9.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 √ ) 10.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 × ) 11.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 × ) 12. 静水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 ( √ ) 13. 碳钢中冷脆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 × ) 14. 塑性是材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 ( √ ) 15. 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变形硬化材料。 ( √ ) 16.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正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 √ ) 17. 二硫化钼、石墨、矿物油都是液体润滑剂。 ( × ) 18.碳钢中碳含量越高,碳钢的塑性越差。 ( √ ) 3.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方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

课后答案汇总

2-1 根据硬软酸碱原则,季铵正离子Q+属于哪种类型的离子?将以下负离子按照他们被Q+从水相提取到有机相时,从易到难的次序排列: 3-6对硝基苯胺二氯化制2,6-二氯-4-硝基苯胺时,为何可制得高质量的产品? 3-10写出制备2,6-二氯苯胺的其他合成路线的反应式 3-12对叔丁基甲苯在四氯化碳中,在光照下进行一氯化,生成什么产物 3-15写出由丙烯制1-氯-3-溴丙烷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主要反应条件,进行评论

3-16由正十二醇制正十二烷基溴时,加入四丁基溴化铵起何作用 反应,缩短时间。 3-17写出四种丁醇中的羟基被氯置换的活性次序 3-18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卤化产物的合成路线,各步的反应的名称和主要反应条件

3-19写出以邻二氯苯,对二氯苯或苯胺未原料制备2,4-二氯氟苯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的名称,各卤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

3-22写出以下卤化反应的主要反应和反应类型

3-27用氯气进行以下氯化反应,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说明 (1)苯的氯化制一氯苯(2)苯的氯化制六氯环己烷(3)甲苯的氯化制一氯苯(4)乙酸的氯化制一氯乙酸(5) 甲烷的氯化制四氯化碳 4-10简述由对硝基甲苯制备以下芳磺酸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磺化的主要反应条件

4-11写出以下磺化反应的方法和主要反应条件 4-13写出由苯制备4-氯-3-硝基苯磺酰氯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主要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分离方法 4-15写出由苯制苯胺-2,4-二磺酸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磺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 4-27写出以下连续磺化过程各用何种反应器为宜? (1)硝基苯用液体三氧化硫磺化制间硝基苯磺酸: (2) 2-萘酚在邻硝基乙苯中用氯磺酸磺化制2-羟基萘-1-磺酸:; (3)十二烷基苯用so3-空气混合物磺化制十二烷基苯磺酸; (4)萘用98%硫酸磺化制萘-2-磺酸钠; (5)甲苯用so3-空气混合物磺化制对甲苯磺酸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会计学》主编:薛玉莲-张丽华-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会计学》主编:薛玉莲-张丽华-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 练习题(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1.借:固定资产 750 000 贷:实收资本 750 000 2.借:银行存款 620 000 贷:短期借款 620 000 3.借:原材料 120 000 贷:应付账款 120 000 4.借:库存商品 8 600 贷:银行存款 8 600 5.借:应付职工薪酬 6 300 贷:库存现金 6 300 6.借:应收账款 9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 200 7.借:应付账款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8.借:银行存款 3 400 贷:库存现金 3 400 9.借:银行存款 9 200 贷:应收账款 9 200 第三章答案 1. (1)借:库存现金 4 800 贷:银行存款 4 800 (2)借:原材料 57 000 贷:银行存款 57 000 (3)借:其他应收款——李明 4 000 贷:库存现金 4 000 (4)借:原材料 62 000 贷:应付账款 62 000 (5)借:银行存款 22 000 贷:应收账款 22 000 (6)借:管理费用 1 750

贷:库存现金 1 750 (7)借:应付账款 62 000 贷:银行存款 62 000 (8)借:银行存款 12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6 000 (9)借:管理费用 3 300 库存现金 700 贷:其他应收款——李明 4 000 (10)借:银行存款 2 400 贷:库存现金 2 400 登记三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略)。2.(1)采用红字更正法: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3 400 贷:银行存款 3 400 (2)采用补充登记法 借:银行存款 5 400 贷:应收账款 5 400 (3)采用红字更正法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第四章答案1.答案: (1)借:库存现金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2)借:其他应收款 1 8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3)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1 000 贷:库存现金 1 000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

重庆理工大学考试试卷 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塑性成形部分) A 卷 共 7 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6 分) 1. 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 、 、 。 2. 物体的变形分为两部分:1) , 2) 。其中,引起 变化与球应力张量有关,引起 变化与偏应力张量有关。 3. 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 4. 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 润滑处理。 5. 在 平面的正应力称主应力。该平面特点 ,主应力的方向与主剪应力方向的夹角为 或 。剪应力在 平面为极值,该剪应力称为: 。 6. 根据变形体的连续性,变形体的速度间断线两侧的法向速度分量必须 。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13分) 一般而言,接触面越光滑,摩擦阻力会越小,可是当两个接触表面非常光滑时,摩擦阻力反而提高,这一现象可以用哪个摩擦机理解释 。 A、表面凹凸学说; B、粘着理论; C、分子吸附学说 计算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力时,常用以下三种摩擦条件,在热塑性变形时,常采用哪个 。 A、库伦摩擦条件; B、摩擦力不变条件; C、最大摩擦条件 下列哪个不是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 A、应力与应变之间没有一般的单值关系; B、全量应变与应力的主轴重合 C 、应力与应变成非线性关系 4. 下面关于粗糙平砧间圆柱体镦粗变形说法正确的是 。 A、I 区为难变形区; B 、II 区为小变形区; C 、III 区为大变形区 5. 下列哪个不是动可容速度场必须满足的条件 。 A、体积不变条件; B、变形体连续性条件; C、速度边界条件; D 、力边界条件 6. 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 B、屈雷斯加; 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7. 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 A、理想弹性材料; B、理想刚塑性材料; C、塑性材料; 8. 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 A、热脆性; B、冷脆性; C、兰脆性; 9. 应力状态中的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与压应力; 10. 根据下面的应力应变张量,判断出单元体的变形状态。 ??????????=80001000010ij σ ??????????--=4-0001-2027-ij σ ????? ?????=10000000020-ij σ ( ) ( ) ( ) A 、平面应力状态; B 、平面应变状态; C 、单向应力状态; D 、体应力状态 11. 已知一滑移线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点和B 点的ω角相等,均为45°; B 、如果已知B 、 C 、 D 、 E 四点中任意点的平均应力,可以求解其他三点的平均应力; C 、D 点和E 点ω角相等,均为-25°

课后习题汇总讲解

习题一、术语解释 OSI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波特率比特率捎带确认误码率冲突 虚拟局域网生成树协议CIDR 路由汇聚熟知端口号三次握手死锁 端口号URL DNS DOS DDOS 对称加密 防火墙非对称加密入侵检测系统木马程序数字签名 二、选择题(请从4个选项中挑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 C. 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 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 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OSI体系结构 C.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1.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 B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点-点链路 D. 端-端链路 2. 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A. 正确性 B. 安全性 C. 透明性 D. 可靠性 5. 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数据字段检查出连续几个1就增加1个0?B A. 4 B. 5 C. 6 D. 7 7. 如果G (x)为11010010,以下4个CRC校验比特序列中只有哪个可能是正确的?D A. 1101011001 B. 101011011 C. 11011011 D. 1011001 19. PPP帧的链路最大帧长度的默认值是. D A. 53B B. 536B C. 1200B D. 1500B 8. 以下对于Ethernet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Ethernet协议标准中规定的冲突窗口长度为51.2μs B. 在Ethernet中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冲突窗口可以发送512bit数据 C. 64B是Ethernet的最小帧长度 D. 当主机发送一个帧的前导码与帧前定界符时没有发现冲突可以继续发送 9. 以下对于随机延迟重发机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Ethernet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 B. Ethernet采用的是截止二进制指数后退延迟算法 C. 后退延迟算法可以表示为:τ=2k·R·a D. 最大可能延迟时间为1024个时间片 10. 以下对于Ethernet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A. 802.3标准规定的“类型字段”对应Ethernet V2.0的帧的“类型/长度字段” B. DIX帧中没有设定长度字段,接收端只能根据帧间间隔来判断一帧的接收状态 C.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00B D. 目的地址为全1表示是广播地址,该帧将被所有的节点接收 11. 以下关于Ethernet帧接收出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帧地址错是指接收帧的物理地址不是本站地址 B. 帧校验错是指CRC校验不正确 C. 帧长度错是指帧长度不对 D. 帧比特位错是指帧长度不是8位的整数倍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聪哥版

第一章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 概念: 商业银行是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功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 信息中介 金融服务 2、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1、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对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是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简述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1、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 2、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 3、监督系统:监事会与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立这些原则? 1、有利于银行竞争原则,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2、稳健原则,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3、适度规模原则,当银行规模合理时,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其单位资金的管理费 用和其他成本最低,其服务也容易达到最优,有利于银行资金效率,有利于经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合并?其意义何在? 为什么: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如何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在资本充足率的管制下拓展银行业务?如何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急于从理论和时间上加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流行“大而不倒”一说,意激荡银行规模足够大时,可以避免倒闭之忧。于是在商业银行体系结构上,也相应地出现追求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趋势。 意义: 带来两个变化: 1、各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数量在大幅度减少,但单个银行规模在扩大。

材料成形原理经典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形基础》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半开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润湿角?≥90°,表面液体不能润湿固体;2.晶体结晶时,有时会以枝晶生长方式进行,此时固液界面前液体中的温度梯度为负。3.灰铸铁凝固时,其收缩量远小于白口铁或钢,其原因在于碳的石墨化膨胀作用。 4. 孕育和变质处理是控制金属(或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孕育主要影响生核过程,而变质则主要改变晶体生长方式。 5.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室温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6.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固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7.焊缝中的宏观偏析可分为层状偏析和区域偏析。 8.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附近产生的裂纹成为冷裂纹。 9.铸件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其中逐层凝固方式容易产生集中性缩孔,一般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以消除;体积凝固方式易产生分散性缩松,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消除此缺陷。 10.金属塑性加工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加工方法。

1.12.塑性变形时,由于外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度效应。 2.13.在完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4.多晶体塑性变形时,除了晶内的滑移和产生,还包括晶界的滑动和转动。 3.15.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4.16.物体在变形时,如果只在一个平面内产生变形,在这个平面称为塑性流平面。17.细晶超塑性时要求其组织超细化、等轴化和稳定化。18.轧制时,变形区可以分为后滑区、中性区和前滑区三个区域。19.棒材挤压变形时,其变形过程分为填充和挤压两个阶段。20.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三个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0.5分,共10分)1.酸性渣一般称为长渣,碱性渣一般称为短渣,前者不适宜仰焊,后者可适用于全位置焊。(√ ) 2.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时,通常的焊接工艺为:采取预热、后热处理,大的线能量。( x ) 3.电弧电压增加,焊缝含氮量增加;焊接电流增加,焊缝含氮量减少。(√ ) 4.电弧电压增加时,熔池的最大深度增大;焊接电流增加,熔池的最大宽度增大。( x ) 5.在非均质生核中,外来固相凹面衬底的生核能力比凸面衬底弱。( x ) 6.液态金属导热系数越小,其相应的充型能力就越好;与此相同,铸型的导热系数越小,越有利于液态金属的充型。(√ ) 7.在K0<1的合金中,由于逆偏析,使得合金铸件表层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 8. 粘度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难熔化合物的粘度较高,而熔点较低的共晶成分合金其粘度较熔点较高的非共晶成分合金的低。 (√ ) 9.两边是塑性区的速度间断线在速端图中为两条光滑曲线,并且两曲线的距离即为速度间断线的间断值。(√ )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答案汇总

作业名称:2012年秋季管理信息系统(专)网上作业1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作业级信息的特点是()。 A、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B、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C、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D、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作为资源,信息不同于物质能源的显著不同是()。 A、转换性

D、价值性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上报给公司的月计划完成情况的月报告属于( )。 A、战略级信息 B、战术级信息 C、作业级信息 D、公司级信息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数据()。 A、是经过处理的信息 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管理决策。 A、替代 B、辅助 C、决定 D、指导

本题得分:5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B、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总和 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 A、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 .OS 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7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 1 )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 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OS 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信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信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汇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绘出下列函数波形草图。 (1) | |3)(t e t x -= (2) ()? ???<≥=02021)(n n n x n n (3) )(2sin )(t t t x επ= (5) )]4()([4cos )(--=-t t t e t x t εεπ (7) t t t t x 2 cos )]2()([)(π δδ--= (9) )2()1(2)()(-+--=t t t t x εεε )5- (11) )]1()1([)(--+=t t dt d t x εε (12) )()5()(n n n x --+-=εε (13) ?∞--= t d t x ττδ)1()( (14) )()(n n n x --=ε 确定下列信号的能量和功率,并指出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两者均不是。 (1) | |3)(t e t x -=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2) ()?????<≥=0 2 021)(n n n x n n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3) t t x π2sin )(= 解 功率有限信号。周期信号在(∞-∞,)区间上的平均功率等于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t π2sin 的周期为1。 (4) n n x 4 sin )(π = 解 功率有限信号。n 4 sin π 是周期序列,周期为8。 (5) )(2sin )(t t t x επ= 解 功率有限信号。由题(3)知,在),(∞-∞区间上t π2sin 的功率为1/2,因此)(2sin t t επ在),(∞-∞区间上的功率为1/4。如果考察)(2sin t t επ在),0(∞区间上的功率,其功率为1/2。 (6) )(4 sin )(n n n x επ = 解 功率有限信号。由题(4)知,在),(∞-∞区间上n 4 sin π 的功率为1/2,因此)(4 sin n n επ 在),(∞-∞区间上的功率为1/4。如果 考察)(4 sin n n επ 在),0(∞区间上的功率,其功率为1/2。 (7) t e t x -=3)( 解 非功率、非能量信号。考虑其功率: 上式分子分母对T 求导后取极限得∞→P 。 (8) )(3)(t e t x t ε-= 解 能量信号。信号能量为: 已知)(t x 的波形如题图所示,试画出下列函数的波形。 (1) )2(-t x (2) )2(+t x 1 -1 0 1 2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 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 摩擦系数的影响。

.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 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习题和答案汇总-给学生

第一章 课后习题: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2. OS的作用可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设计者观点); c. OS作为扩充机器.(虚拟机观点) 13、OS具有哪几大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Concurrence)、共享(Sharing)、虚拟(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25、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功能?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补充习题: 1、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B),其中包括(C)管理和(D)管理,以及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这里的(C)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A:(1)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3)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4)合理地组织系统的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B:(1)程序和数据;(2)进程;(3)资源;(4)作业;(5)任务。 C、D:(1)存储器;(2)虚拟存储器;(3)运算器;(4)处理机;(5)控制器。 2、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 (1)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A); (2)允许多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B); (3)在(C)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做出响应。A、B、C:(1)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时操作系统;(3)实时操作系统;(4)微机操作系统;(5)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3、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 (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2)对于分时系统,不一定全部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3)从响应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要求相似; (4)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5)从交互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相似。 4、操作系统是一种(A),在OS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B),为实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C)。 A:(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3)通用软件;(4)软件包。 B:(1)灵活性;(2)可靠性;(3)兼容性;(4)利用率。 C:(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CPU;(3)更快的外部设备;(4)更先进的终端。 5、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 6、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越小越好。() 7、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1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1.1 绘出下列函数波形草图。 (1) | |3)(t e t x -= (2) ()? ???<≥=0 2 021)(n n n x n n (3) )(2sin )(t t t x επ= (4) )(4 sin )(n n n x επ = (5) )]4()([4cos )(--=-t t t e t x t εεπ (6) )]4()1([3)(---=n n n x n εε (7) t t t t x 2 cos )]2()([)(π δδ--= (8) )]1()3([)(--+=n n n n x δδ

2 (9) )2()1(2)()(-+--=t t t t x εεε (10) )5(5)]5()([)(-+--=n n n n n x εεε (11) )]1()1([)(--+= t t dt d t x εε (12) )()5()(n n n x --+-=εε (13) ?∞--= t d t x ττδ)1()( (14) )()(n n n x --=ε 1.2 确定下列信号的能量和功率,并指出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两者均不是。 (1) | |3)(t e t x -=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 ?∞ -∞ -∞ ∞ --∞ ∞-+===0 2022 ||2 993)(dt e dt e dt e dt t x E t t t ∞<=?-?+??=∞ -∞ -9)2 1 (921 90 202t t e e (2) ()?????<≥=0 2 021)(n n n x n n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 ∞<=+=+= = ∑∑∑∑∑∞ =--∞=∞ =--∞ =∞ -∞ =35)4 1(4])21[(2)(01021 2 2 n n n n n n n n n n x E (3) t t x π2sin )(=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分人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得分评卷人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 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 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 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得分评卷人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多媒体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H ( X ) = -∑ p (x i ) log 2 p (x i ) = -256 ? ( ? log 2 ) 256 =8 (位),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要 1.1 多媒体是什么? 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 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像(video)。 1.4 无损压缩是什么? 无损压缩是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也称还原或解压缩),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 据完全相同的数据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用于要求重构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的应用,如磁盘文件压缩就是一个 应用实例。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无损压缩算法可把普通文件的数据压缩到原来的 1/2~1/4。常用的无损压缩算法包括哈夫曼编码和LZW 等算法。 1.5 有损压缩是什么? 有损压缩是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不影 响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成误解的数据压缩技术。 有损压缩适用于重构数据不一定非要和原始数据完全相同的应用。例如,图像、视像 和声音数据就可采用有损压缩,因为它们包含的数据往往多于我们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 所能感受的信息,丢掉一些数据而不至于对图像、视像或声音所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 1.9 H.261~H.264 和G.711~G.731 是哪个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 1.10 MPEG-1,MPEG-2 和MPEG-4 是哪个组织制定的标准? ISO/IEC ,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 第2章 无损数据压缩 2.1 假设{a , b , c } 是由 3 个事件组成的集合,计算该集合的决策量。(分别用Sh ,Nat 和Hart 作单位)。 H 0 = (log 23) Sh = 1.580 Sh = (log e 3) Nat = 1.098 Nat = (log 103) Hart = 0.477 Hart 2.2 现有一幅用 256 级灰度表示的图像,如果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均为 i = 0,L , 255 ,计算这幅图像数据的熵。 p (x i ) = 1/ 256 , n i =1 1 1 256 也就是每级灰度的代码就要用 8 比特,不能再少了。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单片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 十进制数14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为(1110B),十六进制数表 示为(0EH)。十进制数-100的补码为(9CH),+100的补码为(64H)。 2. 在一个非零的无符号二进制整数的末尾加两个0后,形成一个新的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则新数是原数的(4)倍。 3. 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55)。带符号二进制数1100110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51)。 4. 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数据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并输送到计算机中去的设备统称为(输入设备)。 5. 已知字符D的ASCII码是十六进制数44,则字符T的ASCII码是十进制数(84)。 6. 若某存储器容量为640KB,则表示该存储器共有(655360)个存储单元。 7. 在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位)、(字节)和(字),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bit)、(Byte)和(Word)。 8. 设二进制数A=10101101,B=01110110,则逻辑运算A∨B=(11111111),A ∧B=(00100100),A⊕B=(11011011)。 9. 机器数01101110的真值是(+110),机器数01011001的真值是(+89),机器数10011101的真值是(+157或-115),机器数10001101的真值是(+206或-50)。(二)单项选择题 1. 用8位二进制补码数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范围是(D) (A)-127 ~ +127 (B)-128 ~ +128 (C)-127 ~ +128 (D)-128 ~ +127 2.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B) (A)1 KB = 1024×1024 B (B)1 MB = 1024×1024 B (C)1 KB = 1024 M B (D)1 MB = 1024 B 3. 程序与软件的区别是(C) (A)程序小而软件大(B)程序便宜而软件昂贵 (C)软件包括程序(D)程序包括软件 4. 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被赋予惟一的编号,这个编号称为(A) (A)地址(B)字节(C)列号(D)容量 5. 8位二进制数所能表示的最大无符号数是(B) (A)255 (B)256 (C)128 (D)127 6. 下列4个无符号数中,最小的数是(B) (A)11011001(二进制)(B)37(八进制) (C)75(十进制)(D)24(十六进制) 7. 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小的是(B) (A)a (B)A (C)x (D)X 8. 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大的是(C) (A)a (B)A (C)x (D)X 9. 有一个数152,它与十六进制数6A相等,那么该数是(B) (A)二进制数(B)八进制数(C)十进制数(D)十六进制数 第2章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一)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