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疾病研究报告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文献综述的开题报告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文献综述的开题报告引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病变多发生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临床表现为紫红色皮疹、出血和组织坏死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对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篇文献综述旨在对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系统总结目前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出血和组织坏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个方面。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罕见而疑难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二、已有研究成果1.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个方面。
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免疫因子的异常分泌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和出血等症状。
此外,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激活也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过敏性紫癜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HLA类型的携带者更容易发生该病。
2. 治疗研究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等。
一些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可控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但需要注意副作用和用药监测。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展望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于治疗方法的研究也需要不断优化,探索出更加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推动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1. 探究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研究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出治疗该病的新靶点。
过敏性紫癜4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

过敏性紫癜4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于3—14岁之间发病,以学龄期发病最高,临床典型症状为: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坏等。
现将本院治疗40例过敏性紫癜案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4—14之间,其中男性30例,占75%;女性10例,占25%。
2. 临床表现单纯性紫癜3例,其余37例为复合型紫癜,并伴有心、肾、消化道、关节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的损坏,其中心电图异常者8例,腹痛、消化道出血30例,肾损害20例,关节肿痛4例,淋巴结肿大3例,体温在37-38℃20例。
2.1 消化道出血30例,占75%;用肉眼黑便或血便,检查33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经治疗后痊愈;2.2 紫癜肾20例,占50%。
肾炎性肾损害10例,尿蛋白+—++,红细胞5—60个/视野,伴高血压2例,迁延为慢性肾炎3例。
2.3 22例心电图检查10例异常,一过性心前区不舒5例,心悸胸闷2例,心动过缓2例,心肌酶谱异常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根据典型的皮疹和以上医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皮疹不典型和皮疹出现之前,先有剧烈腹痛、多发性关节疼痛和水肿、高血压、血尿等症状,且与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外科急腹症、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鉴别。
讨论1. 过敏性紫癜除皮肤外还可有消化道、肾、心、关节等多脏器损坏,尤其腹型紫癜,常伴有腹痛呕吐,有时肉眼可见血便、大便阳性,偶见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
当腹痛绞痛等症状先于皮疹出现时,易误诊为急腹症,因此当各种检查均不能解释出血原因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 通过40例病案分析说明,过敏性紫癜如果未累及肾脏临床多呈良性经过,均可在近期治愈,而一旦累及肾脏,则治疗困难,病程常预后差,重者呈现少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并发氮质血症和高血压脑病,虽然多数患儿尿改变会数日后数值正常,但少数患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可持续2—3年之久。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斑、关节疼痛、胃肠道出血等症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找到该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一、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病因和诱因:1. 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基因有关,有些人可能天生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该疾病。
2. 感染:某些病毒、细菌、真菌等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免疫物质,导致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水杨酸类、保泰松、阿司匹林等,容易引发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4. 食物因素:某些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与其自身免疫能力有关,如牛奶、鸡蛋、鱼、虾、花生、核桃等可能引发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二、治疗由于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地控制皮肤紫斑、关节疼痛等症状。
2. 免疫抑制剂:如果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3. 免疫球蛋白: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免疫球蛋白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进行治疗。
4. 抗组胺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可以减轻瘙痒和其他过敏症状,如奥曲肽、曲安奈德、氯雷他定等。
5. 饮食调节: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该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花生、核桃等。
三、结论尽管目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未来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方向的研究将会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的研究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的研究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
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
1837年Schonlein提出本病的三联症状:紫癜样皮疹,关节炎和尿沉渣异常。
1874年Henoch又提出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腹痛和血便。
此后许多学者将这些症状联系起来,称为Schonlein-Henoch紫癜,或Henoch-Schonlein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1]。
一、病因研究1、诱因不少HSP患儿在起病前有感染或接触某些致敏原病史。
但至今尚未发现特异性致敏原,也未知感染与致敏原通过何种机制或途径激发本病。
因本病发病与IgA有密切关系,故推测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诱发。
1.1感染约1/3病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示本病与感染关系较为密切。
文献报告的病原体众多,病毒有柯萨奇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甚或乙型肝炎病毒等;细菌有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军团菌等,其中A组溶血性链球菌(GABHS)是多数人注意到的前驱感染病原菌,Sheyyab (1996年)发现49%的HSP患儿发病前有链球菌感染证据。
1.2 食物因素临床上不少患儿因食用某种食物而发生HSP,可诱发HSP的食物种类众多,其中以动物蛋白(鱼、虾、牛、羊、猪、鸡、牛奶、鸡蛋等)最为多见,其次是花生、大豆等植物性食物,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并发慢性尿毒症[2];急性期HSP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因此HSP急性期应尽量避免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以有益于治疗及预防复发[3]。
另外母亲体内的过敏原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患过湿疹者,可能跟过敏体质有关。
1.3 药物因素:药物引起的HSP临床报道众多。
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能诱发HSP,如:抗微生物药(如青霉素、咪康唑、利巴韦林等)、疫苗(如乙脑灭活疫苗)、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如阿司匹林等)、驱虫药(如阿苯达唑),中成药(如六神丸等)、某些中药(如水蛭)等,甚至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地塞米松等)也可成为诱发因素。
12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12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发病规律、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过往该病发病史、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发病规律、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结果分析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可知,儿童是该病的高发人群,秋冬两季为该病的高发季节。
120例患者均表现出典型的紫癜皮肤症状,31例患者表现出关节肿痛,占总数的25.83%;27例患者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占总数的22.50%;15例患者出现肾脏损伤,占总数的12.5%,临床上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
临床上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群体的高发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发病时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对症处理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实验室诊断【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04-0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过往该病发病史、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发病规律、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20例均为本院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年龄在1-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3.1岁。
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1990年制定的关于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
表1: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紫癜皮肤分布情况[例(%)]1.2 诱发因素引发过敏性紫癜的因素较多,大多数属于未知因素引起的。
能研究中能确切诊断出发病原因的共31例,占总数的25.83%,其中12例患者与进食海鲜产品有关,占总数的10.00%;8例患者与服用药物有关,占总数的6.67%;7例患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占总数的5.83%;4例患者与服用中药有关,占总数的3.33%。
2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2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分析报告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点或瘀斑,伴有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多系统受累。
本研究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65岁,平均(28.6±15.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对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
二、结果1.病因:本组患者中,病因明确者15例,其中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扁桃体炎2例),食物过敏3例,药物过敏2例,疫苗接种1例,不明原因6例。
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主要分布在双下肢、臀部及腹部,部分患者累及上肢。
关节症状16例,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膝关节最常见。
消化道症状11例,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
肾脏症状6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
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均正常。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尿常规检查显示,6例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
肾活检病理检查显示,6例患者肾脏受累。
4.治疗方法及预后:本组患者均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等治疗。
皮肤紫癜消退时间为3-14天,平均(6.8±2.6)天;关节症状缓解时间为5-21天,平均(9.6±4.3)天;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为3-10天,平均(5.6±2.4)天;肾脏症状缓解时间为7-28天,平均(15.2±6.8)天。
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无复发病例。
三、讨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儿童过敏性紫癜症候研究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症候研究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12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人的研究,初步探讨沿海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期更好的进行辨证与辨病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结果:通过对120例患儿的症候分析,得出了沿海地区而过过敏性紫癜症候群的分布规律。
结论:过敏性紫癜症候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症候一、临床资料所观察病例均来源于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首次接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病例收集时间为2012年06月-2014年6月,共收集病例120例。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
二、研究方法:编制中医儿童过敏性紫癜证候信息提取表。
填写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证候研究临床观察病例采集表,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辨证分型。
将自编中医小儿过敏性紫癜证候、体征调查表信息提取表中有关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输入EXCEL2003表格,建立资料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症状频数与频率。
三、结果(一)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1.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2.发病季节:发病季节1~3月30例(25.0%),4~6月16例(13.3%),7~9月14例(11.7%),10~12月60例(50.0%),冬春季节占75.0%(110/120)。
3.诱发因素:120例患儿中,72例(60.0%)有明确诱因,其中细菌或病毒感染51例(42.5%)、食物过敏17例(14.17%)、药物过敏3例(2.5%)、疫苗接种1例(0.83%)。
其余48例(40.0%)均无明显诱因。
四、讨论过敏性紫癜(HSP)又称亨—舒综合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过敏性疾病。
临床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发病年龄及季节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分析袁颖;王静;郑立【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9月至2010年10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HSP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以青年男性患者为主.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及进食鱼、虾、蟹等为主要诱因.多数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表现.混合型HSP多见,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先后出现皮肤损害,双下肢为皮疹最易侵犯的部位.有关节损害者30例,有胃肠道损害者40例,有肾脏损害者40例.结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易发生严重肾损害和多器官受累.【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24【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作者】袁颖;王静;郑立【作者单位】628000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628000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628000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我们回顾性分析70例HSP,了解其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0例HSP为1995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献[1]1990年美国风湿协会Michel等制定的HSP诊断标准。
1.2 统计项目统计全部病例的年龄、姓别、民族、发病季节和发病诱因。
皮下出血<5 mm称为瘀点、>5 mm称瘀斑。
关节损害包括关节痛和关节炎。
腹部症状包括腹痛和胃肠道出血。
便潜血阳性,黑便、血便,三者中有一项阳性即可认为有胃肠道出血。
肾脏受累包括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镜下血尿指RBC>3个/高倍镜视野,蛋白尿指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定性阳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
复发指疾病痊愈后2周再次出现皮肤损害或其他系统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紫癜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亨-舒综合症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血液科
病症体征:便血,发热,蛋白尿,头痛,肾损害,腹痛,腹泻,关
节疼痛,紫癜
疾病介绍: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
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
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症状体征:
过敏性紫癜有什么症状?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
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
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
见于儿童。
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其敏、扑尔敏等及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性紫癜患者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介绍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应注意生活调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因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
防感冒,应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该
病的诱发因素。
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
性血管炎,多发生于男性儿童,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关节
症状。
化验检查:
过敏性紫癜要做什么检查?过敏性紫癜的检查主要为以下几种:
1.血液检查: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出凝血时间正常。
2.骨髓象:正常骨髓象嗜酸粒细胞可偏高。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4.粪常规检查:部分病人可见寄生虫卵及红细胞潜血试验可阳性。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6.病理学检查:弥漫性小血管周围炎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周围聚集。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有IGA和C3在真皮层血管壁沉着。
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过敏性紫癜需要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风湿性关节炎及阑尾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皮肤紫癜的形态不高出皮肤,分布不对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不难鉴别。
过敏性紫癜皮疹如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
疹或多形性红斑更易区分。
2.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的皮疹与紫癜相似,但本症中毒症状重,白细胞明显增高,刺破皮疹处涂片检菌可为阳性。
3.风湿性关节炎:二者均可有关节肿痛及低热,于紫癜出现前较难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紫癜,则有助于鉴别。
4.肠套迭多见于婴幼儿。
如患儿阵阵哭叫,腹部触及包块,腹肌紧张时应疑为该病。
钡灌肠透视可予鉴别。
但过敏性紫癜可同时伴有肠套迭,故应引起注意。
5.阑尾炎:二者均可出现脐周及右下腹痛伴压痛。
但过敏性紫癜腹肌不紧张,皮肤有紫癜,可予鉴别。
并发症:
过敏性紫癜的并发症有哪些?过敏性紫癜可并发肾炎、消化道出血等。
1.肾炎: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般于紫癜出现后1~8周内发生,轻
重不一。
有的仅有短暂血尿、有的很快进展为肾衰竭,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30%)、蛋白尿(3.5G/D者占15%~39%)。
肾活检有一定程度改变者为80%,90%~95%于数周至数月内恢复正常,发展成慢性者少见(6%)。
少数可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炎与IGA肾炎有时无法区别,但单核及T
细胞浸润只见于前者,而IGA肾炎起病常呈血尿而无全身症状,多见于青壮年,有助鉴别。
肾脏活检显示有节段性或少见的弥漫性肾小球增殖,伴毛细血管被
纤维蛋白样物质闭塞。
2.偶见有哮喘,声带部水肿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较为
罕见,也有并发心肌梗死,肝大,缺血坏死性胆管炎及睾丸出血的报道。
3.消化道出血:与肠道粘膜受损有关。
治疗用药:
无特效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寻找致敏因素,对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应
暂时不用,或对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观察下,从小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1.设法除去致敏因素。
2.单纯者可用复方芦丁、钙剂、维生素C、抗组治胺制剂。
3.发热及关节炎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不能阻止肾脏侵犯,对顽固的慢性肾炎者可加免抑制剂。
4.中医疗法: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辨证论治。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1.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扑尔敏、葡萄糖酸钙。
2.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安络血、芦丁、维生素C。
3、血小板聚集抑制药:潘生丁
4.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
5.对于肾型或强的松治疗不佳者,还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
呤等化疗药物。
过敏性紫癜的物理治疗
很多的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都会在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红斑、瘀点等皮损,在进
行治疗的时候如果单纯的使用药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可以让患者的皮肤症状加速消退,是很好的辅助治疗的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