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性资料模板.doc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性资料模板.doc

(一)产品性能研究1、应符合的强制性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举例:GB/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 部分:评价与试验... ...2、应包含以下技术要求条款:检验项目主要依据标准要求举例:外观 4 中条、及产品技术规范留置针软管应光的规定洁、无折痕、裂纹,能保证观察回血... ...3、产品药物相容性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XXX产品由XXX组成/ 含有XXX,已知的临床风险主要有:xxx。

通过已有文献或研究资料说明xxx 的临床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xxx 设计验证报告(如有)放大设计结构图略设计验证报告详细列明验证方案中的需求描述和验证结果。

验证项目需求描述验证结果举例:周期经过至少100 次插入合格周期并拆卸外鲁尔后,接头应能正常工作。

5、xxx 试验方法xxx 实验可参照YY/T xxxx-xxxx 开展。

举例:试验参数如下:(1)样品制备:试验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2)培养条件:(二)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举例)1、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和方法根据GB/附录A进行评价,xxx 产品需完成以下生物学评价:(1)血液相容性(2)皮肤致敏(3)皮内刺激反应(4)急性全身毒性反应(5)细胞毒性(6)血液相容性(血栓)(7)血液相容性(凝血)(8)遗传毒性(9)植入(10)亚慢性毒性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溶血率(举例)溶血率实验方法按照GB/进行实验。

(1)供试品制备xxx(2)试验方法xxx(3)结果计算xxx(4)结果判定:xxx2、原材料描述及人体接触的性质列明部件、化学名称、供应商和是否与XX接触。

对于与XX直接接触的核心部件需提供生产厂家资质证明、购销协议和检验标准。

部件清单部件化学名供应商与血液接触称类型举例:软管硫酸钡。

直接接触聚氨酯。

核心材料安全性评估软管材料检验报告检验项目检验依据结果细胞毒溶血凝血急性全身毒性。

(三)灭菌/消毒工艺研究明确灭菌类型(生产企业灭菌、终端用户灭菌或终端用户消毒)、灭菌(消毒)工艺(方法和参数)、无菌保证水平(如涉及)、灭菌(消毒)方法依据。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范本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范本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范本理疗用电极----研究资料5、概述产品名称:理疗用电极产品型号:公司名称:日期:管理类别:Ⅱ类,其代号为:6826。

本研究报告遵循了《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第43号)的编写要求,以YY/T0148-2006 医用胶带通用要求有关的国家强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研究依据,按产品分类要求和产品自身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产品属于Ⅱ类,其代号为:6826,属无菌产品,所以其中部分内容不适用(如生物兼容性、生物安全性、动物研究等)。

本报告主要针对产品性能、有效期和包装等研究分析。

5.1产品性能研究5.1.1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说明本产品的分类代号为:6826,理疗用电极。

主要供需要进行止痛的患者使用。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医疗器械应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为此,我们参考GB 9706.4-2009 《医用电气设备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YY/T 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GB/T15479-1995《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SO 11137.2-2013《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2部分:灭菌剂量的确定》以及G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的标准,并遵循了《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第9号通告)所要求的格式编写,制定了产品技术要求,规定了理疗用电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和生物性能指标的检验标准和依据。

5.1.2引用及主要性能指标确定的依据GB/T 191-2016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YY/T 0148-2017 医用胶带通用要求GB/T15479-1995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SO 11137.2-2013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2部分:灭菌剂量的确定G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5.1.3产品技术指标5.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理疗用电极由理疗用电极由背衬、电子层、隔离纸、底纸组成。

(完整版)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完整版)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5.研究资料5.1 产品性能指标5.1.1功能性要求及验证方法5.1.1.1准确度按GB/T 19634-2005中5.4.1.1的规定进行,血糖仪和配套血糖试测量结果偏差的95%应符合表1的要求。

5.1.1.2XXX测量重复性按GB/T 19634-2005中5.3的规定进行,重复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5.1.1.3 XXX的测试时间5.1.2安全性指标要求及验证指标本产品的电气安全的指标完全遵循《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1-2007)和《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YY 0648-2008)的要求,安全性指标的验证方法也按以上两个标准进行。

5.1.3电磁兼容性指标及验证方法本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指标完全遵循《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T 18268.1-2010)和《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GB /T 18268.26-2010)的要求,电磁兼容性指标的验证方法也按以上两个标准进行。

5.1.4主要性能要求确定的依据本产品的研发设计主要的性能指标依据以下标准和原则进行:①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②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③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④GB/T 14710-2009 医用电器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⑤GB /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⑥GB /T 18268.26-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⑦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⑧YY 0648-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5.2生物相容性评价说明生物相容性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性资料模板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性资料模板

五、研究资料(一)产品性能研究1、应符合的强制性标准:2、应包含以下技术要求条款:3、产品药物相容性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XXX产品由XXX组成/含有XXX,已知的临床风险主要有:xxx。

通过已有文献或研究资料说明xxx的临床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xxx设计验证报告(如有)4.1放大设计结构图略4.2设计验证报告详细列明验证方案中的需求描述和验证结果。

5、xxx试验方法xxx实验可参照YY/T xxxx-xxxx开展。

举例:试验参数如下:(1)样品制备:试验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2)培养条件:(二)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举例)1、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和方法1.1根据GB/T16886.1-2011附录A进行评价,xxx产品需完成以下生物学评价:(1)血液相容性(2)皮肤致敏(3)皮内刺激反应(4)急性全身毒性反应(5)细胞毒性(6)血液相容性(血栓)(7)血液相容性(凝血)(8)遗传毒性(9)植入(10)亚慢性毒性1.2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1.2.1溶血率(举例)溶血率实验方法按照GB/T14233.2-2005进行实验。

(1)供试品制备xxx(2)试验方法xxx(3)结果计算xxx(4)结果判定:xxx2、原材料描述及人体接触的性质列明部件、化学名称、供应商和是否与XX接触。

对于与XX直接接触的核心部件需提供生产厂家资质证明、购销协议和检验标准。

2.1部件清单2.2核心材料安全性评估2.2.1软管材料检验报告2.2.2。

(三)灭菌/消毒工艺研究明确灭菌类型(生产企业灭菌、终端用户灭菌或终端用户消毒)、灭菌(消毒)工艺(方法和参数)、无菌保证水平(如涉及)、灭菌(消毒)方法依据。

灭菌验证报告:(四)有效期和包装研究4.1存在有效期:应提供有效期验证报告,如XXX试验。

试验条件:XXX试验起止时间:XXX各检测点的检测报告:4.2包装在规定的有效期和运输条件下,包装应完整。

XX产品包装应符合ISO11607的相关要求。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资料模板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资料模板

5.1产品性能研究5.1.1产品概述本次申报注册的经颅多普勒是由A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

本产品预期用于对临床患者周围血管血流情况进行探测,不在术中使用,本品广泛应用于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科室。

我公司前代产品A1系列经颅多普勒在临床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反馈良好,同时市场也反馈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总体来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公司在A1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和优化,推出了新一代的经颅多普勒。

使该产品可以更好的贴合临床实际的使用,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5.1.2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公司生产的前代产品经颅多普勒A1系列产品在临床使用多年,使用的与人体接触配件均为有相应注册证的产品或者有相应生物相容试验的供应商产品,均是已经获得医疗器械准入许可(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临床使用无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用安全有效可靠,新开发经颅多普勒B111在公司内部已经做过大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同时已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验研究院进行全性能检测和电磁兼容检测,均为合格。

5.1.3 管理类别的确定依据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最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分类目录》07-07超声生理参数测量、分析设备确定为II类医疗器械。

5.1.4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及资料5.1.4.3技术性资料A1经颅多普勒开发文档、技术要求、使用说明书等。

5.1.5 性能指标的确定的依据5.1.5.1产品技术要求的结构、编号格式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第9号)规定5.1.5.2 产品包装和储运符合:GB/T191-2008《包装和储运图示标志》中的规定5.1.5.3 产品说明书符合:GB/T 9969.1-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10月1日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5.1.5.4产品性能技术指标5.1.5.5产品安全技术指标5.1.5.6引用标准明细表表1 GB9706.1-2007适用条款明细表表2 GB 9706.9-2008适用条款明细表5.1.5.7 产品规定了检验要求出厂检验项目是产品交货前必须检验项目,详见附件经颅多普勒出厂检验报告;一般类型型式试验项目是产品注册、周期检验为目的的试验项目,涉及产品重新注册或延续注册时需进行型式检验;特殊类型型式试验项目是以安全认证为目的的试验项目。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医疗器械研究资料模板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XYZ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XYZ器械是近年来许多医疗机构、机构和研究机构正在使用的一种重要器械,用于帮助治疗患者的其中一种疾病。

二、研究目的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XYZ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用于治疗患者病症的可行性。

本研究想要收集有关使用XYZ器械治疗患者特定病症的患者的临床经验信息,以便评估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用于治疗患者的病症的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向实证法,主要考察使用XYZ器械治疗患者特定病症的患者的临床经验。

研究将针对XYZ器械使用患者本身的临床变化,治疗效果,器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器械治疗特定病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四、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使用XYZ器械治疗临床特定病症的患者。

五、研究样本
本研究将收集患者使用器械的情况,由全国范围内10家不同医疗机构提供,共计500名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患者体征等都纳入研究对象。

六、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将使用调查问卷法收集患者使用XYZ器械的经验信息。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

同组同学姓名《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一物理部分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一次性注射针刚度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测试人员:记录人员:四、操作问答题:1.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的检测标准是什么?2.说出三个注射针针管测试产品中产品标记的意义。

3.本次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4.说出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二、一次性注射器滑动性能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测试人员:记录人员:四、操作问答题:1.本次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和计算方法。

3.如何进行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中行程的设定?实验三、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三、实验数据记录:精确到测试人员:记录人员:四、操作问答题:1.本次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四、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三、实验数据记录:输液器型号测试人员:记录人员:四、操作问答题:1.本次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五、基于光阻法原理微粒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三、实验数据记录:输液器型号测试人员:记录人员:四、操作问答题:1.本次光阻法原理微粒检测仪名称和测试方法。

2.电阻法微粒检测和光阻法微粒检测的测试原理。

3.医疗器械中的不溶微粒检测标准是什么?日期指导教师张宇玲成绩同组同学姓名《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二生物、化学部分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六、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环氧乙烷标准工作曲线:(可用图表表示)供试品环氧乙烷残留浓度:结果分析判定:测试人员:记录人员:五、思考题:1、环氧乙烷残留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2、气相色谱法检测环氧乙烷残留实验有哪些注意点?实验七、血管支架溶血检测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各组吸光值:(可用图表表示)供试品溶血率:结果分析判定:测试人员:记录人员:五、思考题:1、本实验是否适用于评价带药剂的器械体外溶血性?为什么?实验八、紫外吸光度检验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供试品浸提液的吸收光谱:(用图表表示)结果分析判定:测试人员:记录人员:五、思考题:1、一次性输液器紫外吸光度检验中为什么选用波长范围250nm-320nm?2、紫外吸光度在医疗器械的分析中主要作用有哪些?实验九、无菌检查试验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名称型号:操作步骤:四、实验结果:供试品无菌检查的结果(用图表表示)结果分析判定:测试人员:记录人员:五、思考题:1、无菌检查实验中如何判断实验的无效性?2、无菌操作实验中有哪些注意点?。

关于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关于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关于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李静【摘要】目的:探究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统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无源医疗器械,对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材料组成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无源医疗器械主要以生物材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主,在生物相容性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水凝胶、聚乙烯醇在现阶段无源医疗器械材料中应用广泛,且生物相容性优良.结论:生物相容性是无源医疗器械在设计、研发和使用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材料研究水平的进步,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5【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无源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血管支架;热原检测【作者】李静【作者单位】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无源医疗器械材料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如果未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使用后可能会产生临床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二次损害。

因此,对于任何无源医疗器械材料,都必须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与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关于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1]。

近年来,不同材料、不同用途的无源医疗器械层出不穷,对生物相容性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也必须得到同步创新。

1.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监测的必要性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无源医疗器械,按照用途分类,大体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一次性医用材料,主要有注射器、采血管、输液袋等;其二是人体植入类材料,主要有人工血管、心脏瓣膜等[2];其三是人体组织修复材料,主要有人工皮肤等;其四是医药包装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真空镀铝膜等。

无源医疗器械种类的增多,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病患的使用需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源医疗器械设计、研发、试点、应用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产品性能研究
1、 xxxx是由公司开发并生产的新产品,该产品使用方便。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xxxx年x 月下发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本品属“68xx xxxx器械”,管理类别为x类医疗器械。

2、主要技术指标
外观组成:
尺寸
材料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
3、性能指标的依据
1)外观组成,根据使用要求制定;
2)尺寸,根据xxxx标准制定;
.........
4、标准及参考文献
标准列表
(二)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评价者:评价产品: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
1、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该评价是对公司生产的xxxx产品进行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所有产品采用同样的材料进行生产。

根据GB/提供的生物学评价流程图制定本产品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选择流程图为:
2、结论
公司生产的xxxx产品属非接触人体器械,使用时间为<24h,产品用于临床抽取或配置药液,无需进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三)生物安全性研究
本品不含同种异体材料、动物源性材料或生物活性物质等,不是有生物安全风险类产品,不用提供相关材料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资料。

(四)灭菌/消毒工艺研究
本品属于无菌类产品,含xxxx组件组成,采用环氧乙烷灭菌。

参照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的环氧乙烷灭菌,由
ISO11135-1:2007验证试验与相关资料,以保证满足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无菌要求。

2、灭菌工艺的研究
生物负载
xxxx产品的初始污染菌为(平均生物负载)。

根据GB18279-2000、ISO11135-1:2007和初始污染菌(平均生物负载),确定灭菌剂充入量、操作温度、湿度控制、真空度、灭菌时间及换气排残指标。

灭菌剂充入量
根据GB18279-2000附录和附录,选择浓度30%的环氧乙烷(EO),设定xxxx产品的环氧乙烷灭菌值为m3(相当于500mg/L)。

操作温度
根据GB18279-2000附录,设定灭菌温度为50±3℃。

湿度控制
根据GB18279-2000附录和ISO11135-1:2007附录,设定灭菌器内的湿度应控制30%-80%。

真空度
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抽真空,根据GB18279-2000附录A2,设定箱内负压60Kg。

灭菌时间
根据GB18279-2000附录A3,设定灭菌时间为120min。

换气排残指标
根据ISO11135-1:2007中,设计该样品的灭菌换气指标,包括换气真空度和换气次数,其中换气真空度:-(10±2kPa),换气次数:5次;排残指标为排残时间,设定值为90min。

(五)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1、有效期研究
有效期验证方法的依据:参照YY/《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一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或ASTM F 1980-02《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加速老化试验标准指南》。

加速稳定性试验
首先选择加速考察条件为:温度60±1℃,湿度90%±5%RH、强光4500lx±500lx,结果见表1。

加速试验计算公式: 一般为2
RT=3年=3×12月=36个月 TAA-TRT=60-25=35
=个月。

有效期:加速试验结果表1
考察项目考察时间(月)
0 1 2 3
外观、标尺外观符合产品规定,标尺清晰,公称容量符合产品规定无变
化无变化无变化变化不明显
器身密合性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
求符合要求
包装完整性包装完整完整完整完整完整
无菌无菌无菌无菌无菌无菌不合格
长期稳定性试验
考察条件:温度:25±2℃,湿度:60%±10%RH,结果见表3。

有效期:长期试验结果表3
考察项目考察时间(月)
0 1 3 6 12
外观、标尺外观符合产品规定,标尺清晰,公称容量符合产品规定无变
化无变化无变化
器身密合性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

包装完整性包装完整完整完整完

无菌无菌无菌无菌无菌
结论:通过加速试验可以看出产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不稳定、对光照不明显;通过加速试验暂定产品有效期为三年。

长期考察试验结束后确定产品实际有效期。

2、包装及包装完整性
包装研究方法的依据:GB/T 19633-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或ISO 11607:200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目的
对灭菌袋封边机进行有效性验证,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持续安全有效。

本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包装采用纸塑袋;灭菌袋封边机为半自动封口机。

包装材料的评价项目
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学特性、包装系统的微生物屏障、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相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相适应性、包装材料在灭菌前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

其中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学特性、包装系统的微生物屏障的评价由供应商提供。

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
评价项目:外观、热封强度、包装完整性。

1)外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以产品包装无明显污物、脏点、变色和破漏等缺陷为接受标准;2)热封强度测试方法参考EN868-5的方法;
3)包装完整性实验根据产品包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EN 868-1 附五,应保证每个热封面都有罗丹明溶液浸润,在放入60℃烘箱内烘15分钟以确保罗丹明溶液干燥,以没有明显的贯穿整个热封面的溶液通道为通过标准。

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相适应性
评价项目:灭菌袋的热封强度、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性。

以生物指示剂检测正常工艺封口,此热封强度下灭菌前后是否有菌生长。

热封强度测试方法参考EN868-5:1999。

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相适应性
评价项目:1)标签系统在灭菌前应保持完整和清晰;
2)标签系统不会因灭菌过程而导致难以辨认;
3)标签系统不会引起墨迹向产品迁移。

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的检验人员在观察距离为25cm~50cm,光照条件为室内照明灯具全开进行观察灭菌袋是否完整、标签是否完整和清晰。

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产品灭菌后标签墨迹是否向外迁移。

包装材料在灭菌前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
在规定的贮存、运输条件下,评价灭菌袋封口完整性。

方法: 按照GB12085-89标准进行跌落试验,观察灭菌袋封口是否完整。

稳定性试验
判定方法:在灭菌袋加速老化前和加速老化后进行密封强度、无菌性进行对比。

包装成型和密封
热封过程确认包括:1)安装确认----确认设备的功能操作;2)操作确认----确认当设备运行于常规条件、上限条件、下限条件时的封合过程;3)性能确认----性能鉴定过程需要对产品的实际封合过程和/或样品的封合过程进行评估,评估应包括产品在灭菌前和灭菌后性能的比较结果。

工艺参数的确认
通常情况下温度、压力、时间和热封面的平整度(通常假设热封面是平整的,因此不做具体确认)被认为是热封关键工艺参数,透析纸的涂塑成份对这些参数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对一定封口设备而言,封口膜厚决定了选用不同的压力值,压力值选定后就不再变化,所以对本设备需要验证的只有温度、加热时间。

以外观、密封强度、包装完整性为检验指标,对热合温度(180℃、200℃、220℃)、热合时间(1S、2S、3S)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确认,确认结果如下:
热合温度(℃)热合时间
200 2s
性能验证
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设定热封温度和热合速度(时间),根据产品实际批量的大小,选择生产4~6周期的生产数量,包装完毕后,将产品灭菌。

验证上述、、、、条的相应项目,结果如下:验证项目结果
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外观、热封强度、包装完整性均合格。

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相适应性密封强度为,产品无菌生长。

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相适应性结果均符合要求
包装材料在灭菌前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灭菌袋封口是完整的
稳定性试验结果见有效期研究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再次确认条件
1 )设备相关变动;2)产品包装材料的变更;3)灭菌过程改变;4)有严重产品相关质量事故的发生
结论:
通过包装研究确认了所用的内包装材料以及包装工艺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六)临床前动物试验
本产品不适用。

(七)软件研究
本产品不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