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文艺观

柏拉图的文艺观

柏拉图的文艺观:1.哲学体系核心:理式论—理式是实体,感觉是幻影,理式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

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

其价值在于柏拉图第一次自觉地认识到必须用普遍作为说明一切个别的根据,抓住了人类认识世界整个行程的转折点,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理式论割裂、颠倒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一般当作先于个别的独立的存在,成为个别的真源,使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

2.理想国:统治者—武士—农夫和手工艺者;人的灵魂分理智、意志和情欲,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

知识即道德;哲人之治。

3.美论:“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得那个品质。

美本身就是一种先验的绝对的美的理式,这种理式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柏拉图把对美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比前人向前跨了一步。

4.“回忆说”:人对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循阶而上的过程:形体美—心灵美—行为制度美—学问知识美—彻悟美的本体。

5.艺术论:区分灵感与模仿模仿:A“临摹”、“摹本”,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功利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

三种世界:理式的、现实的、艺术的。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并不曾抓住真理。

”他认为艺术家虽能模仿一切却并无知识,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于自然,艺术应追求事物的本质真实,向人们提供真理。

B 模仿艺术伤风败俗,会破坏“心灵的城邦”模仿诗产生的快感对人有害,模仿诗人为讨好观众,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着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即无理性部分,来迎合人性中的脆弱感情,满足群众的情欲,使之摆脱理智的节制,得到快感,而不愿费心思去模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帮助理智去节制情欲。

所以模仿的作用在于逢迎人性的无理性部分,摧残理性部分。

柏拉图理想中的人要中正、平和、不悲不笑,让一切欲念枯萎,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统治、保卫城邦的任务。

柏拉图前后的美学观念

柏拉图前后的美学观念

古希腊人对美的有意味的限定
1、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 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2、一个美的人,只是在外貌上看起来美, 但是,一个好的人同样才会是美的。——萨 福 3、艺术不但模仿美的形象,而且可以模仿 美的性格。——苏格拉底
古希腊人的艺术观和今人的差异
1、一般地看,艺术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和天才有关。 2、在古希腊,艺术一词适用于每一件运用 技巧完成的作品。在此意义上,建筑师、雕 刻家和木匠、织工的作品就可以等量齐观。
“漂亮的小姐是美的”和“汤罐是美 的”
在和希庇阿斯的对话中,列举了“漂亮的小 姐”、“一匹母马是美的”、“竖琴是美 的”、“汤罐是美的”之后,提到了美的东 西的相对性——“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 也还是丑”。 ◇正因为美的东西有千千万,所以要探讨的 应该是“美本身”——美是什么。
3、美和恰当的关系——菲狄阿斯的雅典娜女神
与此相对的,智者学派指向了主观、主体
“人是万物的尺度” 1、这是一种新兴的主观主义。和毕达哥拉 斯学派在事物、在对象找原因不同,他们转 向了对人(主体)、对意识的关注。 2、从这个层面看,也可以说他们关于美的 观念必然走向相对主义。
“苏格拉底”提出的几个观点
1、美和效用(目的)当的比 例
值得注意的是,和柏拉图的“抽象”不一样,毕达哥拉 值得注意的是 斯学派的原则尽管是抽象的“数”,但它的对象却是具 体的事物。
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和谐”与柏拉图的 “模仿”说,体现了西方关于艺术、美的原则的 两种向度
在柏拉图那里,譬如他的《大希庇阿斯篇》中,关 于美(美的事物)的讨论非常有意味,美的汤罐不 如美的少女,美的少女不如神,等等,美的事物之 所以美,是因为“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 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态 各异的东西只不过是美本身的反映而已,是对美本 身的模仿。就像木匠模仿理念的床,画家模仿木匠 的床。——可以说,柏拉图提出的是美的事物的模 模 仿原则。 仿原则 与此相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是美的形式法则 形式法则。 形式法则

浅析柏拉图哲学与美学

浅析柏拉图哲学与美学

在柏拉图的哲学及美学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依次为理式世界、感性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

柏拉图认为,这三个世界是各自存在的而且是不变的,为一切存在的的公式。

现实的感性世界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感性现实世界的影子,艺术世界是理式世界影子的影子,这样就肯定了理式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隔了一道感性现实世界。

为说明此观点,柏拉图举出三种床的例子:理式的床、物质的床、临摹的床。

理式的床是本体,不依赖于外在任何物质而存在;现实物质的床是具体的、个别的,是由木匠制造的,受视角、时空、材料的限制,是理式之床的不完全体现,所以它包含着木匠的感性理念与认识;而临摹的床与现实物质的床又是不同的,它只是物质的床的外形的摹仿,认识视点和感悟的不同,所见的外形就不一样,就更加不具有真实性。

在柏拉图的三个世界中,理式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现实物质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又依存于现实物质世界,后两种世界的层次是较低的,艺术世界最低下。

站在理式世界高度的基点上柏拉图贬低了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作用,认为从荷马起,一切诗人和艺术创造都只是摹仿者,只得到理性世界的影象,抓不住真理。

其地位不如车夫、医生等具有专门技艺的人。

据此他把不同职业的人分为九等,这可能就是后来演绎成我们所说的"三六九等"的原始理论的出处。

柏拉图的"理式世界"正是宗教中"神的世界"的摹本,也正是政治中贵族统治的摹本。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唯心哲学都是神权社会的影子。

神权是统治社会麻痹被统治者的工具,过去的君子都是"天子"高高在上,"代天行命"。

他要保卫正在没落的雅典贵族统治,就必须保卫正在动摇的神权观念。

他强调理式的永恒普遍性,正是他的保卫神权的哲学的具体体现。

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第一等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正是神灵凭附,得到灵感的人。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也是独具一格的。

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美的理念,这种理念在柏拉图美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美的本质、美的层次以及美的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首先,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

他认为,物质世界是不完美的,而真正的美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对于柏拉图来说,美是一种超越于感官的理念,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物质世界中的美只是理念世界中美的影子,是对于理念世界中美的模仿。

因此,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不是通过感官来感知的,而是通过理性思维来领悟的。

其次,柏拉图将美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美、形式美和理念美。

物质美是最低级的美,它是对于感官世界中物体的外在美感的体验。

然而,物质美是短暂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形式美是对于物质世界中事物的内在本质的把握,它超越了感官的局限,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

最高级的美是理念美,它是对于理念世界中的真理的追求,是对于真理的领悟。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追求理念美,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柏拉图认为美具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美的教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更高的境界。

美的教育不仅仅是对于感官的培养,更是对于人的灵魂的培养。

通过对于美的追求,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己的智慧。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美的教育,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

他认为美的本质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美分为物质美、形式美和理念美三个层次,美具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美的本质、追求美的境界以及实现自我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于柏拉图美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悟美的真谛。

对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理解

对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理解

对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的理解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和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哲学家。

他以深远的思想、卓越的才情在历史上创造出恢弘的思想高度。

其中在美学方面,他提出,美是理式。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即是认为除了具体的各种美的东西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美本身。

在柏拉图看来,这个“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丑。

还不仅此,这种美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他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与他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

”这个神圣的、永恒的、绝对的、奇妙无比的“美本身”,柏拉图认为就是美的“理式”。

这种美的“理式”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

美自己就是作为一个东西存在着。

所有别的美的东西都是对美本身的分有和模仿。

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美的东西都是因为分有“美”的理式而成为美的,它们是不完满的,同时它们也不是永恒的。

柏拉图说,对这种如其本然、纯然一体的美本身的观照乃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在《理想国》说: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

现实世界中的每一类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式,譬如,床有床的理式,桌有桌的理式。

各种理式就组成了理式世界。

柏拉图更赋予“理式”以超验的、永恒的、派生万物的范型的特性。

同时又在《理想国》中说:“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式,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关键词]理念美本身模仿回忆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由此为基础研究了很多关于艺术与美的问题。

他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探讨了理念的美和艺术的美,艺术的特征论和审美的过程。

本文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美的理论——理念1.“美本身”与美的事物我们知道柏拉图研究了美的本质问题,最早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

“美本身”是柏拉图创造出来的词汇。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纯粹的“美”,即“美本身”。

它与美的事物是对立和分离的,并且具有使事物美的功能。

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在对话中他们的讨论涉及了美是小姐、母马、竖琴、汤罐之类具有美的属性的具体事物吗?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美是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吗?美是恰当、有用或有益吗?美是否是由视觉和听觉引起的快感呢?《大希庇阿斯篇》这篇对话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2.理念论柏拉图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进一步研究了“美本身”的来源和特征,以及使事物美的具体原因。

这也是他著名的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纯粹的“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美不仅是多种多样且富于表面,是现象的存在。

事物之所以被人们认为美是由于美的事物中具有“美本身”。

这是因为美的现象分有了美的本身、本质或美的理念。

所谓理念,就是那些被赋予以形而上学的实体性质的观念或原则。

美是一种既超越于物质世界,又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形而上学的实体。

美的本质不在于自然事物,而在于“理念”。

“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

事物的美是由于分有“理念”所形成的。

在这里,“理念”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人存在于可知的世界。

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美学思想
• 就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 他要文艺服务于反动政治。因为他要强调政治标准,就抹煞了艺术标准。另 外,他要使理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不惜压抑情感,因而他理想中的文艺是起畸 形发展的作用,即摧残情感去片面地发扬理智。
• 就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来说,柏拉图的灵感说抹煞了文艺的社会源泉。他只见 出艺术的社会功用而没有见出文艺的社会源泉,不能算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 会生活的血肉关系。
•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 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 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 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 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 和玄学。
柏拉图把艺术的感染力的来源摆在灵感上而不摆在人民大众的实践生活以及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上这也说明了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根本是错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 10217120106 杜渐 少数民族艺术
• 第二,当他坚持理念中心论,坚持文艺理念创造文艺现实时,实际上是在强 调理想性高于现实性,艺术世界是人类在物质世界以外创造的第二自然,这 又从价值论的角度抬高了文艺活动的意义。
柏拉图灵感说
柏拉图灵感说
• “灵感说”并不始于柏拉图, 在他之前的德谟克里特等人 就认为诗歌创作来自灵感,但 柏拉图却是第一位将其理论 化、系统化的美学家。
对后世的影响

美学论文:浅论柏拉图的美学观念

美学论文:浅论柏拉图的美学观念

美学论文浅论柏拉图的美学观念一、柏拉图关于美学本质的探究关于“美”是什么,有人认为自然界中花草为美,有人认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件是美的……关于这个问题想来是见仁见智的了。

柏拉图一句“美是难的”道出了想要探究什么是“美”却又的确不轻松。

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学派注重形式美,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觉得圆形是最美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在于有用。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不是向有些人所谓完全的否定前人对于美的观点,却是在继承中辩证的否定。

柏拉图提出了一组“二元对立”,即“理念实在/经验世界” (“理性/感性”)。

按照后来结构主义的观点,二元对立的一组概念作为核心概念出现,斜杠前的概念在地位上要明显优于斜杠后的概念(例如:天/地,生产力/生产关系)。

即柏拉图认为理念实在(理性)是第一性的,是作为本体出现的。

“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论点,在后人看来,他的哲学美学思想被认定为“客观唯心主义”的根源也便在此处。

将“理念”认定为核心存在,认为“理念”是绝对的、永恒的、固定的、不会随世事更替而更迭的。

这便和我们到家所讲的“道”有些类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自然万物的法则,永恒存在,不会消亡,是万妙之门。

我们讲修身,很重要的便是悟道,柏拉图认为人们想要真正认识“真理”,便要感知“理念”。

在《理想国》第十卷当中,他阐述了一个经典的比喻,便是“三张床”的比喻,三张床分别由画家、造床匠、神制成的。

神造的床是“本质的床”、“真正的床”也是“自然的床”。

这样的床存在于“理念”,造床匠根据神造的床打造出的床在我们看来虽然是真切的存在的,却也是“模仿”出来的了,而画家看到造床匠造出的床而画出的床便是模仿本是模仿的成品了。

所以《理想国》中提到“如果我们把画家叫做那两种人所造的东西的模仿者,应该是最合适的。

”柏拉图是想借助这个比喻,来说明诗歌就和绘画一样,是“模仿的模仿”,“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就像所有其他模仿者一样,自然地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说道柏拉图的美学,不得不从西方的美学发源说起。

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述了美和善的关系,提出了“美在于效用”。

柏拉图在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中,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关于“美”的见解提出了异议,还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不能为人们六识所识(美的这种客观形式称其为理式),却是客面存在着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加载在任何人六根可识的事物之上后就可以使其产生美。

柏拉图这种思想似乎很机械。

他把美的事物当作理式美的一个影子,不具有理式美的东西就不美,具有理式美的则美。

美其实是一种事物特性的抽象,是一种一般存在形式,其实理式美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一般的理式美也只能建立在个别事物之上。

理式美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脱离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的理式美意义也不大。

柏拉图的研究方法也很独到,正是他这种观点,他才启发人们对美的普遍本质加以探讨。

通过柏拉图对美的研究方式,他充分向后人传达展示了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是研究各种各样事物共性、普遍性及类性的一门学科,哲学方法就是用类的方法进行各种各样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进行抽象与研究,并把这性抽象的体现事物共性、类性与普遍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并认识新的特殊事物的一种方法。

哲学是其他理论的一个基础。

在任何科学理论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与方法。

说得直白点,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是凡是有东西和它“接触”的东西事物都会变美。

同时,将这个绝对的“美”给衍生开来,还和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有关,
幻影的世界——即一般人所认为现实的世界,柏拉图也将之称为可见世界,是由感觉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理念的世界,柏拉图又将之称为可知世界,那些『理念』——今天被作为类的那些概念,则存在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幻灭的世界之中。

我们可以发现,柏拉图所说的那个真正的“美”是存在于所说的“理念的世界”里的,而所谓的“幻影的世界”里的“美的事物”呢,是真正的“美”的影子或者说是分身,这个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是理式的”。

在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说明了柏拉图对艺术文艺的看法,在当时的古希腊,诗人和哲学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所以也有三个世界的说法,即“艺术世界”,“现实世界”和“理式世界”,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临摹和效仿,而现实世界,又是理式世界的影子,也可以说就是理式世界的模仿。

这样一来,
其实柏拉图所说的“理式的美”就更加清楚了,其实就是“绝对的美”,“最根本的美”“美的根源”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