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

换句话说,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只有自然地表达出强烈情感的诗歌,才 是好诗。
华兹华斯的创作方法在于不断积累自然印象, 以便加以深思和完全吸收。以后,再把这类印 象从灵魂的库存中取出,重新审视和欣赏。
他在《丁登寺》一诗中告诉人们,他在青少年 时期从自然美中直接感受到的激发热情的欢乐, 怎样在成熟后的岁月里转化为对于自然的类似 于人的情绪的宁静的吸收:
那情景此刻犹在我眼前浮现—— 星光闪烁下的旷野明净如镜; 有时,我们听凭风力的推动滑行, 两侧岸上的阴影从身旁掠过——
高速移动的线条仍使我晕眩—— 我仰身向后躺下,压住脚跟, 突然间停住,而荒凉的悬崖峭壁 仍从身边飞驰而去——就象是
地球在以肉眼能见的运动旋转! 他们在我的身后逐渐变成一串 淡影,越来越淡,我起身观看, 直到一切都象夏季的海面一样宁静。
我们就这样在寒冷的黑夜中飞行, 没有一个人不欢呼尽兴; 喧声震耳,悬崖响应;落尽树叶的 林木,每一块覆盖冰层的巉岩,
像钢铁铮鸣;而从远方的山峦 给嬉闹的喧嚣传送来异样的声音, 我不曾忽略,那声音里含着忧郁, 这时,东方的天宇,群星灿烂, 西边,橘红的夕照,早已褪去。
不止一次两次,我为摆脱喧哗, 藏进一处安静的湖湾——或是 调皮地一闪身,离开热闹的人群, 在星星的映影上刻划着图形——
华兹华斯
——强烈而真挚的对自然 之爱
一、田园生活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
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华兹华斯曾经度过不寻常的田园牧歌式的
舒适生活。
生平: 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律师的儿
子,在剑桥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出国游历过; 1795年回国不久,就接受了一位崇拜者赠送 给他的九百镑的一笔遗产,约在同时,
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

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文体风格在该时期的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以下是华兹华斯文体风格的一些特点:
1.自然主义和感性表达:华兹华斯的诗歌强调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和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出对自然景色、
季节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共鸣的敏感。
2.抒情主义: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
他倾向于表达个体内在的情感和情绪,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
3.对平凡生活的关注:华兹华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日常经验。
他赋予平凡的事物以诗意,强调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4.对人类心灵和自由的关怀:华兹华斯关注人类内心的感受,探
讨人类心灵的深度。
他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对社会和政治的
关切也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5.使用自由诗体和口语风格:华兹华斯有时使用自由诗体,突破
传统的格律限制。
他还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诗歌更
加接近日常口语表达,增强了亲近感。
6.对叙事和敘事诗的偏好:华兹华斯偏好使用叙事诗形式,讲述
个人或普通人的故事。
他的一些作品,如《追溯之诗》("The
Prelude")就是一部自传体叙事诗。
7.对意象的追求:华兹华斯注重意象的创造,通过生动而富有想
象力的描写,展现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和
人情景的美丽。
总体而言,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对情感、自然、人类心灵以及对人类普遍经验的独特关注。
华兹华斯的名言

华兹华斯的名言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大自然启发,以及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洞察。
他的名言反映了他对大自然、人性和人类经验的关注和理解。
以下是华兹华斯的几句著名名言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To begin, begin."(行动起来,开始吧。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华兹华斯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停留在想象和计划阶段。
参考内容:这句话反映了浪漫主义的关键信念,即个人自由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在他的长诗《前奏诗》(The Prelude)中,华兹华斯描述了他个人成长的过程,他学到了通过行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成长。
2. "Fill your paper with the breathings of your heart."(用你的内心之声填满你的纸张。
)这句话鼓励人们用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华兹华斯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源自内在的灵感和情感。
参考内容:浪漫主义强调了个人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华兹华斯的诗歌也正是如此。
他的诗作以自然和人类情感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出对大自然之美和人类情感之深的热爱和关注。
3. "The best portion of a good man's life: his little, nameless, unremembered acts of kindness and love."(一个好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部分:他那些微小、无名、被遗忘的善行和爱。
)这句话强调了善良和爱的力量,以及他们在人类关系中的重要性。
华兹华斯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事业的成就或名望的追逐,而是对他人的善意和关爱。
参考内容: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温情、同情和互助的强烈认同。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农民、儿童和普通人的描写,以及对社会不公和人类经验的关注。
第二讲华兹华斯(W.Wordsworth,1770—1850)

《古舟子咏》
• Beyond the shadow of the ship, I watched the water-snakes: They moved in tracks of shining white, And when they reared, the elfish light Fell off in hoary flakes. “在那船身的阴影之外, 水蛇和白光游动在海面: 每当它们竖起蛇身时, 水泡抖落如霜花飞溅。
《抒情歌谣集》中其他作品
• • • • • • 《坎伯兰的老乞丐》 《我们共七个》 《艾丽丝·费尔》 《写于早春的诗句》 《老猎户西门·李》 《反其道》
《写于早春的诗句》
• • 鸟儿在我四周蹦跳雀跃, 我躺卧在树林之中, 它们的心意我可无从捉摸—— 听着融谐的千万声音, 但即便是它们细微的动作, 闲适的情绪,愉快的思想, 也好象是一种战栗的欢乐。 却带来了忧心忡忡。 那充斥我身的人类灵魂 在大自然的神迹下通往灵光, 让我的心悲伤地想起 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同类的。 嫩枝萌芽伸展如扇, 要捕捉那轻快的微风, 我只能想到,尽我之所能, 在那里也有欢乐。
幸福呵!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序曲》
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幻灭感
• 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 • 拿破仑的扩张战争
悲剧《边境居民》(1795—1796)
自1795年开始进行乡村创作
• 中期创作阶段:1795--1807 • 1795年与柯勒律治的交往标志着华兹华斯 中期创作阶段的开始。 • 1798年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 歌谣集》,及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兹 华斯所写的序言,揭开了英国文学史崭新 的一页,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时代。 • 1798-1799年,写下《采干果》、《露丝》 和《露西》等组诗,开始创作长诗《序 曲》。
华兹华斯的简介

华兹华斯的简介华兹华斯,英国诗人,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华兹华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兹华斯的简介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代表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等。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
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
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
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华兹华斯的作品特点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
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境,情景交融.这种风格的体现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作者对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华兹华斯的艺术成就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
他与柯尔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
对于中国读者,华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
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译了。
华兹华斯文档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华兹华斯的诗作以对自然、人性和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而为人称道。
本文将介绍华兹华斯的生平事迹、主要诗作以及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
生平事迹华兹华斯于1770年4月7日出生在英国的克姆布里亚郡。
他是五个孩子中的第二个,父亲约翰·华兹华斯是一个律师。
在他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也在一年后去世。
作为孤儿,华兹华斯和他的姐姐都由一个长辈照料。
尽管生活经历不太平静,华兹华斯在华兹华斯教区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在那里学习了古典文学和英国文学,以及一些拉丁文和希腊文。
这些学习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与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1787年,华兹华斯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他在大学期间热衷于探索自然和神秘主义的主题,并展现出对亚当·斯密和波普的经济学和哲学思想的兴趣。
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华兹华斯的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对他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是他的妹妹多洛塔,他们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她是华兹华斯的灵感之源。
第二个是他的朋友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他们一起创作了《含苞欲放的艾伦河的朝圣者颂》等著名诗歌作品。
主要诗作华兹华斯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性思考为主要题材,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感悟。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作品。
《咏柳树》这首诗是华兹华斯最早的作品之一,写给了他的姐姐多洛塔。
诗中描述了柳树在自然中的优美和力量,展示了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柳树,你流动的绿色,你是那么的柔软和坚韧,你伸展着叶子,为了世界带来生命。
我静静地站在你的旁边,感受你的力量和美丽。
你让我体验到了自然的奇迹,也让我思考人类的存在。
柳树啊,你是多么令人着迷,你在我的心中永远绽放着。
《思乡》这首诗反映了华兹华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在城市生活中感到了孤独和迷失,渴望回到家乡的山水之间。
序曲华兹华斯中英对照

序曲华兹华斯中英对照
序曲华兹华斯是一种舞曲,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
它的名字源自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并且在英文中被称为"quadrille"。
华兹华斯是一种社交舞蹈,通常由四对舞伴组成,他们按照特定的舞步和舞曲节奏进行舞蹈。
华兹华斯的舞曲通常包括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舞步。
以下是序曲华兹华斯的中英对照:
1. 第一乐章(Introduction),引子。
2. 第二乐章(Pastoral),乡村风情。
3. 第三乐章(Waltz),华尔兹。
4. 第四乐章(Galop),加洛普。
在华兹华斯中,舞伴们会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舞步,配合乐曲的节奏。
这种舞蹈形式在19世纪非常流行,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和舞会。
华兹华斯的舞曲旋律欢快、轻快,给人一种愉悦和活力的
感觉。
希望以上对序曲华兹华斯的中英对照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继续为你解答。
华兹华斯

•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 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 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 父照管,妹妹多萝西 (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 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 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 作伴。
诗人生平
•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 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 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 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 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 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 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 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 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 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 “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89年和柯勒律治 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 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 以梦境为归宿。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 《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 加了一个长序,在这篇序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 主张,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 主义诗歌的宣言。 •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主张诗人“选用人们 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 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 “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 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 谊和爱”。 •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 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 理思维。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是他最具 有代表性的作品。 •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后佳作不多, 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 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反击诗集所遭攻击时写的序言以及再版时华兹 华斯写的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 言,在某种意义上比诗歌本身更为重要。 • 在《序言》里,华兹华斯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 • • •
一 二 三 四
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关于诗歌的形式问题 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对诗人的特殊才能做了解释。即诗人
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 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一 生平与创作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1770 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 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1787年 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 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瓦隆恋爱, 生有一女。与骚塞、柯勒律治并称为”湖 畔三诗人“。1843年,华兹华斯被授予 “桂冠诗人”称号。
• 《丁登寺赋》是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次大展示。 • (1)全诗一气呵成,流畅而又幽婉,无一点古典主义的 斧凿之痕。语言朴实自然,口语化的风格得到了集中体现。 • (2) 感情真挚自然。诗人敏锐的感觉与真挚的情感从娓 娓动听的诗句中自然流出。 • (3) 艺术形象感人。诗人出色的观察力使日常小事 • 和平凡景物化作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 (4)韵律轻盈活泼而具有流动感,突破了当时统治诗坛 的整齐、刻板的英雄双韵体。
• 总而言之,《抒情歌谣集》在理论上提出 了新的观点,在创作是显示了新的诗风格。 可以说,华兹华斯仅凭这宣告英国文学史 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 的名字也足以永垂英国文学史册。
写于早春的诗句
•
我躺卧在树林之中, 听着融谐的千万声音, 闲适的情绪,愉快的思想, 却带来了忧心忡忡。 那充斥我身的人类灵魂 在大自然的神作下通往灵光, 让我的心悲伤地想起 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同类的。
鉴赏
• 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春三月风景画,樱花,绿 荫、树林、嫩枝、轻快的风还有鸟儿,无一不使诗人敏感 的心愉悦迷醉。这些春的精灵也在春光里悠游从容。“我 坚绝相信每一枝花朵,都在它所呼吸的空气里尽情享受”。 可在这一片融谐的自然风光中,诗人却也“忧心忡忡”, 他想到了人对自己同类—大自然的忘却。在物欲横流的尘 世中穿梭太久,人会渐渐忘却大自然,忘却外面的天空, 以致迷失了自我。质朴清丽、行云流水的诗节不乏纤巧和 细腻,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敏感感受和 爱怜之情,“人把自己的同类变成了什么”,在结尾处华 兹华斯发出无奈的叹息和殷切的希望:人不应该忘却自然, 忘却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 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诗 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 其是诗歌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 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 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 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 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 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 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 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 风。
创作分期
• 早期创作阶段:1795年之前
• 《黄昏信步》 • 《景物素描》 • 诗中认为法国革命为人间带来自由,使自 然生色增辉。
• 中期创作阶段:1795--1807
• 1795年与柯勒律治的交往标志着华兹华斯中期创 作阶段的开始。 • 1798年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 和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兹华斯所写的序言揭 开了英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浪漫主义时 代。 • 1798-1799年,写下《采干果》、《露丝》和 《露西》等组诗,开始创作长诗《序曲》。
• 《坎伯兰的老乞丐》 以一个老乞丐入诗。 表达了他对哪怕是最低贱的生命的同情和 尊重。 • 《我们共七个》在诗歌语言方面进行革新 • 《艾丽丝.费尔》 • 《写于早春的诗句》仅仅24行,却强烈地 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敏感感 受和爱怜之情。
• 《丁登寺赋》,华兹华斯抒情诗的杰作。诗人抒 写他在一个古寺废墟上的深刻感受。诗歌描写了 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灵感时的状态,并用神秘主义 解释了大自然安慰人类灵魂的奇异功能:自然界 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是同整个宇 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喧闹的都市使诗人感到 孤寂无聊,唯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得到安 宁,得到人生的启迪。曲折伤感地表达了他对当 时污浊肮脏的社会风尚的不满与厌恶。
比一般人更具有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概而言之,华兹华斯在《序言》中提出的 关于诗歌题材和诗歌语言的问题,实际上 就是文学内容与形式问题,而他对情感和 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的强调,则是对传 统古典主义理性原则的直接挑战。所有这 些,在当时都具有开拓性质,不仅直接推 动了英国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发展,而且还 在西方文学史上产成了深远影响。
• 与同时代的其他英国诗人相比,华兹华斯最乐于 也最擅长描写大自然,写人的悲苦与欢乐。 • 华兹华斯诗歌的具体特点 • 语言极度纯粹 • 思想感情明智而强烈 • 每个诗行、诗节都极有独到之处又有力量 • 忠于自然界中的形象 • 沉思中包含同情,思想里带有感伤 • 想象力丰富
华兹华斯的诗风
• 不尚奇幻,以其宁静的沉思和富于想象力 的风格写得真挚自然,亲切质朴,既注重 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从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开掘感情宝藏,以取得新鲜 感和奇特的效果。
• 鸟儿在我四周蹦跳雀跃, 它们的心意我可无从捉摸—— 但即便是它们细微的动作, 也好象是一种战栗的欢乐。 嫩枝萌芽伸展如扇, 要捕捉那轻快的微风, 我只能想到,尽我之所能, 在那里也有欢乐。 如果这种信念来自天启, 如果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圣安排, 我怎会没有理由悲叹 人是怎样对待人的同类的?
•
穿过樱草花丛,在那绿荫之中, 长春花遍及四周有如花环, 我坚决相信每一枝花朵 都在它所呼吸的空气里尽情享 受。
• • • • •
1802-1807年是华兹华斯创作颇丰的时期。 《孤独的收割者》 《不朽者》 《序曲》 《序曲》共十四章,描写童年和日常生活,重在 回忆,总结他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 • 《快乐的战士》 • 《决心与自由》
• 后期创作阶段:1807年之后
• 华兹华斯后期佳作不多,1835年之后几乎 不再发表任何作品。值得一提的作品是他 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雷阿德迈亚》和 《戴翁》。 • 与华兹华斯后期创作灵感日益枯竭形成鲜 明对照的是,他晚年声誉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