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新理念
公路设计新理念PPT课件

主讲:刘子剑
关于理 念
2019/12/27
关于理 念
2. 中国公路建设的新理念
2004年9月,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六个坚持,六个树立”
8.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300 ! 平均每天死亡:近
人
主讲:刘子剑
2019/12/27
关于理 念
以2003年为例:
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占全 世界的20.8%。
10.4 8.6
4.0 2.6
20.8% 17.3% 8.0%
主讲:刘子剑
2019/12/27
关于理 念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重点消除公路本身引起的使用安全问题 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和容错措施 必要时才辅以“被动”的防护措施
包括:
工程实体安全 交通运行安全
主讲:刘子剑
预防 容错 防护
“主动” “被动”
2019/12/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理 念
5.0
反
应 时 4.0
间
(S)
3.0
2.0
非期望事件 期望事件
公路所显现的信息不足、与驾 驶员的期望相违背等。
1.0
0
1
2
3
4
5
6
信息量(bit)
中间状态驾驶员反应时间与信息量关系图
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的指导方针——评《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两书

文/ 赵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公 路 建 设 取 得 了 令 世 人 瞩 目 的 成 速 度 加 快 设 计 周 期 不 足 以 及 设 计 理 念 陈 旧等 原 因 .我 国 公 路 勘 察 设 计 暴 露 出 一 些 问 题 .与 公 路 建 设 的 巨 大 成 就 形 成 鲜 明 的 反 差 。
0个 勘 察 设 计 水 平 .按 照 全 面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建 立 资 源 节 约 型 社 会 的 要 设 计 指 导 。全 文 共 分 8章 1 部 分 .主
求 .交 通 部 公 路 司 组 织 编 写 了 < 理 念 公 路 设 计 指 南 > < 低 造 价 公 新 降 路 设 计 指 南 > 新 理 念 公 路 设 计 指 南 > 一 书 突 出 了 以 人 为 本 .以 车 .<
维普资讯
Eg n
【m na e№ el n n g &
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的指导方针
— —
评 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 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 两书 、
蓬 自然 界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物 质 基 础 , 经 , 们 抱 着 征 服 自然 . 南 >强 调 安 全 耐 久 、 约 、 谐 ”的 曾 我 改 节 和 造 自 然 的 豪 情 与 大 自然 作 斗 争 .但 是 斗 争 的 结 果 却 使 我 们 伤 痕 累 累 . 生 态 失 衡 已 使 大 自然 不 复 完 整 ,人 类 生 存 空 间 的 局 促 使 心 灵 空 间 也 日 见 狭 窄 ,人 与 自然和 谐成 为 生存 与发 展须优 先考 虑 的问题 。 新理 念 . 旨在 提 供 降 低 工 程 造 价 的 新 思 路 ,通 过 精 心 设 计 精 心 创 作 .设 计 出 质 量 优 良 经 久 耐 用 、经 济 合 理 的 公 路
新理念公路设计

新理念公路设计新理念公路设计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网络,它不仅在人们出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承载着货物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传统的公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理念公路设计,以提升公路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新理念公路设计要注重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当前,过于平坦的道路容易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在设计公路时,应适当增加一些起伏,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提醒他们保持警惕。
此外,新理念公路设计还应加强对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等设施的设置,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感。
其次,新理念公路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传统公路设计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新理念公路设计中,应合理规划道路线路,减少对农田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并尽可能利用已有的道路资源,减少土地占用。
此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设计公路沿线的绿化带和景观,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新理念公路设计要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传统公路设计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交通模式,导致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
在新理念公路设计中,应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布局,为不同的出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例如,可以在公路旁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鼓励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同时,可以合理规划公交车站和停车场,方便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停放私家车辆。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道路的交通流畅度和车辆的运行效率。
最后,新理念公路设计还要注重与周边社区的融合。
传统公路设计往往将公路作为隔离物,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疏离感和交流不畅。
在新理念公路设计中,应注重公路与周边社区的紧密结合,打破隔离,提升交流。
可以在沿线设置安全通行的过街设施,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穿行;还可以设计公路休息区和服务区,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休息和服务设施;同时,还可以利用公路沿线的空地,开发为娱乐休闲场所,吸引居民前来游玩和消费。
浅谈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

设计要 以人为本 , 树立安 全至上 的新理念 。安全是公路 设计需要考虑 的首要 问题 , 它包括工程 实体 安全和运行安全 两方面 。从公路设计角度 , 应重点消 除公路本 身引起 的使 则 用安全问题 , 尽可能采取 “ 主动 ” 的预 防 和宽容措 施 , 必要 时 辅 以“ 被动 ” 的防 护措施 。即注 意 改善 公路 线 形 , 完善 交通 设施 , 尤其是对平纵组合 、 行车视距 、 路基高度 等问题给予 足 够 的重视 。
1 1 公 路 线 形 设 计 .
路线要 根据需要 , 活掌握 , 置必要的警告标 志 、 灵 设 指示 标 志、 路侧护栏 、 防眩板及标线等 安全设施 , 为驾驶员安全行 车提供 必要保证。 总之, 设计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 全保 障和人性化的服务 , 切实提高公路 交通的安全性 和服务 水 准。
2 服务意识 设 计要 注重质量 , 树立让公众满 意的新理念 。质量是 工
程 的生命 , 公路设计不 但要 注重 实体 质量 , 同时也 应该 注重 () 1 公路线 形设计对于提 高行 车安全 至关 重要 , 良的 社会质 量 , 优 即服务效果 。要 让公路 的建成通车 给沿线居 民带 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 , 可直接消 除事 故诱 因。一条公 来方便 和利益 , 到公 众认可 , 众满意 , 得 群 而不是 因公路建设 路线形指标力求均衡连 续 , 后段 落顺 畅连 接 , 前 不应 追求单 给沿线 居民带来水害 、 噪音和阻 隔等 现象 。 个 曲线或独立路段高指标 , 其避免长直线 尽头布设小半径 尤 因此 , 在公路勘察设计 中, 将服务意识 , 要 提高设计 质量 平曲线。同时应避免极限平纵指标 的组合 , 或平 面指标最大 贯穿始终 , 注意野外调 查及 设计 复核工 作 , 公路 沿线桥 涵 使 值同纵面指标最小值的组合 , 反之亦然 。公路平 面设 计须进 构造物位 置设 置 正确 , 、 进 出排 水 口处 理 得 当; 基 防护工 路 行运行车速安全检验 , 以运行 速度理论指导 路线 方案选择 和 程、 处理工程到位 ; 交叉道 数量 适 中 , 足农耕 需要 ; 满 通道孔 线形设计 , 从根本上解决安全 问题 。 径合理 , 排水通畅、 使用方便; 隔音措施可行, 减少噪音污染。 () 2 长陡纵坡设 计应从严 掌握 , 量避 免。 当坡 长限制 坚决避免因调查不细, 尽 下处理不到位, 而出现路基沉降、 翻浆 不满足要求时 , 会引起 上坡追 尾 或路段通 行 能力 降低现 象 ; 等病害; 或构造物洞 口集中排水处理不当而冲毁农田; 或交 而当平均纵坡不满足要求时 , 引起汽车下坡制 动失 灵或上 叉 口视距不够 , 会 而埋下交通 隐患 ; 或通道下 窖 , 而造成夏天积 坡发动机熄火 、 水箱开锅等现 象。设 计不得 已采用长 陡纵坡 水难行等等 。切 实做 到土 场 、 桥涵 、 交叉 等要 与地方政 府达 时, 可从 以人为本 , 宽容设计 理念角度考虑 , 通过设置爬 坡车 成协议 , 满足地方需求 的同时 , 减少变更 , 保证公路设计质量 道、 避险车道 、 扩大路侧 净区 、 合理 标识 或采取其它综合 治理 良好 。 措施 , 来减少交通事故 的发生 。 3 环保 意识 ( ) 驾驶 员视 觉 安 全及 线 形 美 学 角 度 出发 , 行 设 3从 进 设计要使公路 与周围 自然景观 和谐统 一 , 树立绿色交通 计 。在 同向平 曲线之 间的直 线段上不应设 置凹形竖 曲线 , 以 的新理念 O在设计过 程 中, 不过 分追求 高指 标大 填大挖 , 而 避免 断背 曲线 的产生 , 造成反弯错觉 的加剧 ; 平纵组合 时 , 是合理运用技术标准, 在 灵活采用设计指标 , 尽量降低路基填 尽量使平 、 竖曲线一 一对 应 , 到 “ 包竖 ” 达 平 的理想 状 态 , 并 挖 , 注重植 物防护 , 持最大 限度 地保 护 , 小程度 地破 坏 , 坚 最 控制一个平曲线内尽量不包含多个竖曲线 , 从而减轻驾驶员 最强有力度地恢复 , 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 融人 自 , 然 努力建 心理压力 , 有利于行车安全 。 成环保之路 、 景观之路 、 生态之路 。
山区公路设计新理念

1 引言
山 区公路
灵活设计
新 理 念
实现山 区公路发展的和谐化 。
2 发 展 现 状 及 问题
“ 十一五” 是我 国加快 发展西部 经济 的重要 战略
机遇期 ,而 山区公 路 交通 建 设是 西 部 经济 发展 的关 键 ,也是以往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大力 发展 山 区公路 ,拓展山区公 路建设 发展的 内涵是新 时期 、新
首先 ,在连续 弯道路段 ,有效行 车视距缩短 ,转弯 半 径不 足 ,容易发生追尾或撞击等交 通事故 ;其次 ,在 连续上坡路段 ,特别在夜 间 ,高速行驶 的后车常 因无
法判 断前方有 车辆正 在低速行驶 而发生追尾事 故。而
为公路建设供应石料 的采石 场过量 开采 ,且全部设 在 公路两 侧的可视范围之内 ,导致公路两侧 山体伤 痕累 累 ,造 成了 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的严重破 坏。
2 3 经 济性 分 析 .
在连续 下坡路段 ,容 易造成刹 车过 热 ,在速度较高 的 情况下 引发交 通事故 ;最后 ,在水平 曲线和纵 向曲线
交汇 的路 段 ,下 雨 时容 易积 水 ,出现 “ 滑 ” 现 象 水
而引发交通事故 。湖北恩施州地 处鄂西南 山区 ,坡 陡弯急的路段 占 8 0% ,极 易发 生车辆失 控 冲出路 面
州共发 生上 报道路交通 事故39 3 4 起 。
2 2 环境保 护分析 .
传 统公 路设 计理念 一般 只从公 路 自身情 况 出发 ,
许多研 究大多限于公 路线形 ,虽然很 大程度上提升 了
对车辆 的保养 维修还是汽油的使用费用 ,都将 随公 路
里程的增长而加大。 目前 ,油价不 断上涨 ,已成 为交 通成本 的重要 部 分 , 3号 汽油 每升 4 2 9 .6元 ,一般 汽
丹通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中新理念的应用

探 索和应用 , 对丹通高速公路 中路基 防护 、 排水 方面的新理 念应用进行 总结 , 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 高速 公 路 ; 新理 念 ; 路基 ; 防护 ; 排 水
中图分类号 : U 4 1 6 . 0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6 0 5 2 ( 2 0 1 3 ) 增刊 一 0 0 1 7一o 3
般可取 4 0 m) , 挖方边坡坡率根据挖方
北 方 交 通
2 0 1 3
( 7 ) 高填 路基 主要 病 害及 原 因分析 及处 理对 策
地 表 土壤 珍 贵 稀少 , 设 计 中充 分重 视 腐 质 土 的 保护 , 将 腐质 土 作 为一 种 有 限 的 自然 资源 对 待 。本 设 计对 任何 永久 或 临 时用 地 , 均 不考 虑 填 埋 或 碾 压
( 1 ) 减少高填深挖 , 原则上 高度 大于 2 0 m 的填 方采 用桥 梁 方案 , 深度 大 于 3 0 m 的挖 方 采 用 隧 道 方
案, 全 线平 均 每公 里 土石 方工 程量 指标 控 制在 1 8万 立方 米/ k n 以 内。条 件 受 到 限制 不 得 已 出现 高 填 、 i
尽 量节 省 占地
经济一体化提供重要 的交通支撑 。 为 打造 高水 平 、 高 品质 的生 态环 保路 、 景 观旅 游 路、 资源节约路 、 安全耐久路 , 全面提升我省高速公
路建 设水 平 , 塑 造辽 宁交 通 的崭新 形 象 , 促 进 我省 高 速公 路建 设 又好 又 快 发 展 , 以 本 项 目为 契 机 , 在 路
增 刊
北 方 交 通
・ 1 7・
用公路设计新理念打造津宁高速公路

天 津建设 科技 2O ・ O8 增刊
城市 基础 设施 建设
用公路设计新理念打造津宁高速公路
于立 军 甄 曦 梁春福2
(. 1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 究院, 天津 305 ; 001天津蓟县公路 工程处, 天津 31 0 09 ) 0
般 高速公路 与规划 道路 相交 , 降低高速 为
公路 近期 投 资 , 采 用 主线 在 下 、 交规 划 路在 均 被 上 的原则 , 可有 效 减 少 高速 公 路桥 梁 规模 , 降低
工程造价 。但津宁 高速连 续跨越 1 O几条规 划及
梁5 , 座 中小桥梁 1 , 5座 总投 资 5 . 亿元 。工程 28
一
宁河及北 京清 河农 场 , 于宁 河 兰 台村 西北 , 止 与
国道 12 1 线和津芦公路相接 , 全长 4 . k 9 5 m。 津宁高速公路 按照平 原微 丘 区、 向 6 道 双 车 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 设 , 封 闭、 全 全立 交 , 设计 车 速 8 /( 0k h 连接 线 ) 10k / ( n i 和 2 i h 主线 ) n 。全线设 置互通立交 8 , 座 分离立交 7 , 座 大型及特大 型桥
高速设计摒弃 了 以单纯 解决 交通 问题 为 出发 点 , 坚持 以服从城市 总体规 划为原 则 , 系统角度 出 从 发, 妥善解 决 工 程建 设 中的各 类 矛 盾 , 以实现 整 个道路 系统 最优化 为 目标 , 为区域 经济 发展 和城
市建设 服务 。 () 1 以道路系统建设成本最低为原则 , 合理确 定规划道路跨越方式
--・— —
收稿 日期 : 0 — 4 0 2 8 0—8 o
作者简介 : 于立军(91 , 高级工程师 , 17 一)男, 从事公路与城市
公路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新理念

公路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新理念边坡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对边坡防护的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重视就是对整个公路建设的重视。
在边坡的防护设计上,要求讲究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边坡的防护是安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护坡设计的过程中,对表面雨水冲刷的破坏性与预防性做出合理评估,有效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充分发挥各类环保材料和工具的作用,减少成本的浪费,提高公路的经济性和远期应用价值。
注重公路工程的人文景观设计,公路建设在硬朗的外表下更增添生机和艺术感。
能够创造出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为一体的现代公路,是公路行业工程师们的终极目标。
关键字:防护设计;设计原则;安全;和谐;生态人文1.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刚性防护和柔性防护相结合。
在自然环境中,高大的圬工混凝土或浆砌工程尤显突兀,应尽量避免。
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最优。
1.1工程防护目前主要的工程防护措施有护壁、护坡、注浆防护、锚挂网注浆防护等。
工程结构的保护应着重于尺寸、比例、材料和适当形式的结构保护。
防护工程的规模、比例、材料等对公路景观影响很大。
总结以往的工程实践,注浆保护箱螺栓、挂网和注浆保护的注浆保护对环境的破坏最大。
近年来,主动防护网越来越多地用于边坡防护,防止边坡岩体局部破坏。
经过几年的自然修复,裸露的斜坡会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
挡土墙和桩起到加固和保护双重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边坡防护措施。
同时,由于规模、比例、材质、色彩等因素对景观的影响,它们也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各种低矮、隐蔽的挡土墙和桩,挡土墙(挡土墙)的顶部线可以被加工成一系列水平台阶,或者一系列连续的曲线和直线可以尽可能地与路面的垂直部分相协调,并且这些台阶被设计成长条。
避免出现不平整的顶线或锯齿状形状等。
不同的材料和颜色使人有不同的视觉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设计新理念“六个坚持,六个树立”是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理论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发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鼓励采用灵活设计(“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和“设计创作”手段,达到“安全至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质量第一”、“系统最优”目的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是“用户第一,行者为本”。
行者为本,安全至上。
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国外规律证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来说,认识不同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相应制定和采用安全的公路设计策略尤为重要。
交通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
以往,我们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普遍地看,只要精心设计施工,工程实体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证;而公路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相对隐性,目前在控制上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考察影响运行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保证运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同时作好规范驾驶员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安全组织管理、形成高效的紧急救护系统等诸多方面。
从公路设计角度,则应重点消除公路本身引起的使用安全问题,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容错措施,不得已时再考虑采用“被动”的防护措施。
在“主动”工程措施中,改进线形设计对提高行车安全最有效,优良的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其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在现阶段条件下,进行运行车速安全检验和优化长陡纵坡设计是改进线形的有效方法;“驾驶员的过错不应以生命为代价”,宽容和人性化的路侧净区可降低交通事故概率、减轻事故损失,设计中结合具体条件,通过缓坡、暗排、摒弃护栏等手段,提供适度路侧净区,在有些路段不但经济,而且更加安全;以护栏为代表的安保工程实质是一种被动性抵挡措施,是挽救司乘人员生命的底限(如临崖路段等),从特定角度来看,一旦安保工程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交通事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出现,同时不当的安保工程自身也可能成为造成事故的原因,因此,安保工程的设置应充分论证,避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2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自然界具有载体、调节、生产和信息四重功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
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要做到保护环境,要做到公路与自然相和谐,不但要学习自然和生态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公路建设行为限制在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许可的范围之内,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还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信息功能和审美价值,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
自然界存在不同“势”的走向和延续。
山脉以其固有走势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曲折流淌不止,不同的植物群落层峦叠出、绵延无尽。
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要求公路建设应尽可能避免切割自然界势的走向和延续,把握“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原则,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降低公路建设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减小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
公路景观以动态景观为主。
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车辆在移动,包括地形、地物、不同种群地表植被等在内的公路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公路外部环境的形态、质地和色彩都在不断变化。
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要求公路自身线形的变化,结构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的变化,绿化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充分配合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自然的、渐进的、连续的手法选择、利用、创造景观,在配合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
3 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一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土地供给紧张、粮食安全存在隐患、房屋拆迁和失地农民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节约资源在公路建设中首先体现在节约用地上。
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尤其是有着8亿以土地为生农民的国家来说,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它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命脉,其价值无法用价格来品论,远不止是国家征用时补偿给农民的几万块钱甚至几千块钱;而且作为具有可耗竭性质的资源,土地利用无法开“源”,只能节“流”。
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应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少占耕地为目的,第一,从规划阶段做起,通过合理配置路网、统筹利用线位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第二,在设计细节上,精打细算,以满足功能为前提,精心拟定细部尺寸(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护坡道、碎落台等),节约每一寸土地,不能图设计简单,一概而论,一坡到底(顶);第三,研究发挥公路用地潜力的方法和手段,从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角度,探索和尝试硬路肩、边坡等二次开发利用的可能。
节约资源也体现在保护矿产资源和保护腐殖土等方面。
矿产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公路压覆矿产,不仅对日后资源的开发和开采造成难度,同时也对公路结构自身安全埋下隐患。
矿4逐渐关注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会公众逐渐成为公路质量评价者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整个社会的“路外”来评价公路,不仅需要公路具有安全、耐久的实体质量和高效、方便的功能质量,而且还需要具有可以满足审美要求的外观质量和为沿线居住人群提供方便、降低负面影响的社会质量。
外观质量不佳是当前公路建设中的通病。
考察造成外观质量不佳的原因,不乏工艺落后、施工方法不规范等因素,也存在设计不用心、不精细的原因。
视觉传递美,和谐表达美,良好的外观质量不仅体现在细部构件的精美上,还体现在公路与外部环境的友好配合、公路总体与细部的和谐衔接方面。
在理解环境、和谐环境前提下,做好公路与环境的总体配合,展现公路景观美、线形美,是提高公路外观质量的基础;加强总体设计,和谐总体和细部的衔接,是提高公路外观质量的途径;配合环境主旨,注重细节创作,体现建筑美、艺术美是提高外观质量的手段。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征地、拆迁,必然对沿线社会生活环境带来影响。
把握服务社会原则,提倡公众参与,增加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透明度,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支持和认可,是提高公路社会质量的重要措施。
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进行系统性的公众参与,充分考虑受影响群体和非政府组织的意见,特别是重视受项目影响最大,也可能是最困难公众的意见,对于减少此后可能产生的许多不利于项目建设的问题具有明显作用。
5 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灵活设计(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创作设计”是达到“安全、环保、节约资源、高质、系统最优”的手段,也是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精髓。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条件迥异,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均具不同环境特征。
为适应环境个性,达到公路建设安全、环保、节约资源等目的,需要灵活设计;为配合环境个性,达到公路建设的高质目的,需要精心创作。
5.1 把握技术标准,灵活设计环境个性制约标准指标选择。
标准和规范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是设计人员做好技术工作的准则。
灵活设计,是指在全面、系统理解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适应环境个性,科学确定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
标准和规范中的指标有主次之分。
主要指标,是指对安全、功能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如线形指标中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超高和视距等,主要指标在设计中应予保证;次要指标,是指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从美学或舒适性等角度提出的指标,如曲线间直线长度等,该类指标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时,可采用较高值,当对环境具有影响时,应采用较低值,当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巨大时,可突破使用。
此外,无论是主要指标还是次要指标,标准规范对其规定一般是考虑很多影响因素后,采用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通用值,而当实际条件发生变化时,这种通用值的适当变化并不违背标准规范对该指标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原始边界条件的变化也为突破使用指标提供了可能。
5.2 赋予公路个性,精心创作设计不是复制。
掌握公路专业知识只是做好公路设计的基础。
环境个性决定公路具有个性,强化景观设计是体现公路个性的方法。
以往,我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较多停留在绿化层面,以新的观点,景观设计不但贯穿公路各专业,还应更多融合公路相关专业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是跨学科的“艺术创作”,这一创作过程是以设计人员对环境个性(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为基础,以对公路专业、美学、生态学、建筑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和风俗学等学科的综合能力为条件,对公路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进行的一个再造(新建项目)或再融合(改扩建项目)过程,也是一个赋予公路文化的过程。
⑴理解环境特征。
公路景观是沿线景观和公路自身景观的统一体,公路自身景观的塑造基于沿线景观。
对环境特征的和理解是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⑵组建设计团队。
公路景观是多学科的综合反映,提高设计人员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能力是景观设计成功的根本,组建设计团队是其辅助手段。
⑶确定设计主题。
公路沿线景观是司乘人员的主要欣赏对象,也是公路景观的主旨。
因此公路景观设计以“融入环境、不突兀”和“展现环境、适当强化外部景观特征”为目的,任何“别出心裁”、“喧宾夺主”突出公路自身景观都不可取。
⑷体现细节艺术。
细节部分是最可视的,也是最容易被公众认同的。
细节是设计主题的具体化和设计团队意见的最直观反映,也是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工程结合艺术的关键阶段。
因此,细节艺术对于道路的美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3 增强历史责任感,保证合理设计周期公路建设投资高,影响长远。
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今后一段时间,全国每年大约要建4000公里的高速公路。
如果公路设计、建设的质量高,所带来的效益将非常巨大,反之,留下的遗憾将长久难以消除。
合理的周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更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必要条件。
公路设计过程是一个智力创作的过程,是设计团队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公路工程融入自然环境,并赋予其美学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测设手段,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集思广益,更需要充分的时间。
只有保证合理的周期,设计人员才能反复琢磨,不断优化,才能出精品。
要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证合理的周期,保证设计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6 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公路是隶属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