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_阿司匹林片的制备(1)
制备阿斯匹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消炎药物,其化学结构式为C9H8O4。
阿司匹林的制备主要通过水杨酸与乙酰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酰化反应得到。
实验中,水杨酸与乙酰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反应,生成阿司匹林和副产物乙酸。
反应式如下:C7H6O3 + C4H6O3 → C9H8O4 + C2H4O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研钵、研杵、滴定管、滤纸等。
2. 试剂:水杨酸(C7H6O3)、乙酰酐(C4H6O3)、浓硫酸(98%)、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蒸馏水、冰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将水浴锅加热至75℃左右,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试剂。
2. 溶解: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加入10mL蒸馏水,用研钵研磨溶解。
3. 酰化反应:在烧瓶中加入5mL乙酰酐,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搅拌均匀,使水杨酸溶解。
4. 加热:将烧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75℃左右,保持20分钟。
5. 冷却:撤去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
6. 分离:在烧杯中加入100mL冷水,将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烧杯中,用冰水浴冷却至室温,使阿司匹林结晶析出。
7. 过滤: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滤渣用少量冷水洗涤。
8. 干燥: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循环水泵减压蒸干,得到阿司匹林固体。
9. 检验:将阿司匹林固体加入少量乙醇,观察溶解情况,确认产物为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为白色固体,易溶于乙醇,微溶于水,与实验结果相符。
2. 通过反应式计算,实验中生成的阿司匹林产量为理论产量的80%。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3.考察压力对片剂的崩解或硬度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一)片剂制备流程:处方拟定——物料的准备与处理一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及质量检查(制粒、干燥、整粒混合等检查)一压片(必要时包衣)一片剂质量检查一包装。
(二)片剂制备要点:1.原辅料的处理:制片用原料一般应先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
乙酰水杨酸有多种晶形,除粒状结晶可直接压片外,针状晶或鳞片状晶均需粉碎成细粉,并与其它成分混合(大量在混合机中,小量于广口器皿或盘中混合)。
含小量毒剧药的片剂,主药与赋形剂混合时必须采用逐级稀释法(递加混合法)混匀。
2.制湿粒:物料混匀后,加入适量粘合剂制成软材(以用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用手挤压过筛,所得颗粒应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
大量生产时通过颗粒机滚筒(或括板)的挤压,使软材通过筛孔,制得颗粒。
3.湿粒干燥:应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宜温度尽快干燥。
小量制备时,可用电热烘箱等干燥;大量生产时可用蒸汽烘房等干燥。
阿司匹林用淀粉浆制粒,由于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情况下容易分解,故应将其它原辅料(包括其它药物),用淀粉浆制粒,70℃干燥,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进行过筛整粒,再与粒状的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匀,最后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后即可压片。
(三)单冲压片机的主要构造及压片动作: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节: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模板固定螺丝。
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
再将冲模装入模板,旋紧固定螺丝,然后仔细地将模板装在机座上(冲头的尖端锋利部位,易被撞碎而损坏,故在整个装拆过程中都应小心)。
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
再装上冲头并旋紧固定螺丝。
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头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
有机化学实验之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项目名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及其物理常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乙酰水杨酸的基本方法2.巩固抽滤的操作技术。
3.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技术。
4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5.熟悉测定熔点的原理。
6.掌握微量法测定熔点的仪器装置、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或主、副反应式) 主反应:水杨酸 乙酸酐 阿司匹林 乙酸 副反应:二、 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列举实验所涉及的主要物质与试剂需要的物理常数就可以) 物质名称 分子量 性状相对密度熔沸点溶解度使用注意事项备注水杨酸138.12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1.44熔点159℃沸点约211℃1.8g/L(20℃)密闭操作,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局部排风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乙酸酐 102.09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1.08熔点 -73.1℃沸点:138.6℃易溶于水密闭操作,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醇类接触。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阿司匹林 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1.40熔点:135℃3.3g/L(20℃) 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
乙酰水杨酸,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C O O HO H +C H 3COC C H 3OO H 2SO 475~80℃C O O HO C C H 3O+C H 3C O O HH+O HC O O HH O C O O H+O HCO OC O O H+H 2O水杨酰水杨酸酯O C O C H 3C O O H+H OC O O HH+O C O C H 3C OOC O O H+H 2O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酸60.05乙酸是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熟悉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分析和熔点测定等手段对产品进行鉴定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
其合成反应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和乙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C7H6O3(水杨酸)+(CH3CO)2O(乙酸酐)→ C9H8O4(乙酰水杨酸)+ CH3COOH(乙酸)```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熔点测定仪。
2、试剂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三氯化铁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称取 20g 水杨酸于干燥的 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5mL 乙酸酐,再缓慢滴加 5 滴浓硫酸,摇匀。
2、将圆底烧瓶置于 80℃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 15-2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3、反应结束后,将烧瓶取出,稍冷后倒入盛有 50mL 冷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4、待固体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固体2-3 次,得到粗产品。
5、将粗产品转移至 100mL 烧杯中,加入 2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固体大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6、抽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向滤液中滴加1:1 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有白色固体析出。
7、再次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固体 2-3 次,得到较纯的乙酰水杨酸。
8、将产品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经过干燥后,得到乙酰水杨酸的质量为_____g。
2、产率计算理论产量:根据水杨酸的用量,计算出乙酰水杨酸的理论产量为_____g。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100% =(_____ /_____)× 100% =_____ %3、熔点测定使用熔点测定仪测定产品的熔点,测得熔点为_____℃(文献值:135 138℃)。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参照]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参照]](https://img.taocdn.com/s3/m/29a6391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a.png)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参照]实验目的1.学习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2.掌握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及相关实验操作技能;3.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水杨酸乙酰化产物。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酸,具有镇痛、退热、抗炎等药理作用,但也易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乙酰化处理。
在制备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水杨酸和乙酸酐经过缓慢加热反应,产生水杨酸乙酰化产物和乙酸。
其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摩尔比都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实验设备和试剂1.装有反应液体的恒温搅拌器;2.热板;3.玻璃棒、漏斗、过滤纸等实验用具;4.水杨酸、乙酸酐、硫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水杨酸和乙酸酐,按一定的摩尔比加入反应瓶中;2.慢慢滴加硫酸催化剂,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3.在恒温搅拌器上,将反应液缓慢加热至60℃左右,反应2-3小时;4.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产物,用少量冷水洗涤,晾干;5.将得到的产物与一些稀碱性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溶解(鉴别阿司匹林的品质)。
实验结果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使用硫酸催化剂,利用缓慢升温的方法制备出了阿司匹林。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还调节了反应液的pH值,以创造最适宜的反应条件。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制得的阿司匹林产物为白色固体,结晶度较高,说明该实验操作得当,反应条件合适。
另外,通过将产物与稀碱性溶液反应,我们发现其能够快速溶解,说明其品质优良。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要先进行小规模实验,掌握好操作方法后再进行大规模制备;2.制备阿司匹林过程中要注意物料的防潮和密闭,并加强通风;3.任务要混合均匀,缓慢加温,以防止剧烈反应引起危险;4.加入硫酸催化剂时要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5.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设备,处理废液等。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退热、镇痛和抗炎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了解其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是通过乙酸与水合肼反应生成乙酸肼,再与水合肼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乙酸肼与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 + NH2CONH2 → CH3COONHCONH2 + H2O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三角瓶、漏斗、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
2. 将乙酸肼和水合肼按一定比例加入烧杯中。
3. 在三角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4. 将烧杯放置在热水槽中,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5. 开启磁力搅拌器,使反应物均匀混合,并保持温度稳定。
6. 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
7. 将反应产物加入适量的酸性水中,使其分解。
8. 用酸性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碱性物质,使其沉淀。
9. 将沉淀物用水洗涤,过滤并干燥。
10. 将干燥的产物加入适量的填料中,制备成片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乙酸肼与水合肼的反应是关键步骤。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加速反应速度,提高产物的收率。
此外,温度的控制也对反应结果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反应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产物分解或挥发。
其次,反应液中的酸性物质需要适量加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产物的纯度。
最后,制备片剂时需要注意填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合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验证了制备阿司匹林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合成阿司匹林。
同时,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操作上的注意事项,这些都对进一步提高阿司匹林的制备效率和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司匹林的配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学习利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基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3.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消炎药物。
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药效。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基化反应,以及水杨酸与乙酰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酰化反应。
本实验采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酰基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反应过程中,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乙酰水杨酸,同时生成副产品乙酸。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圆底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冰-水浴、锥形瓶、滤纸等。
2.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蒸馏水、乙醇、氯仿、乙醚、盐酸溶液(12%)、1%FeCl3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量筒、烧杯等仪器洗净、干燥,备用。
2. 溶解水杨酸: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加入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缓慢搅拌,使水杨酸溶解。
3. 加入浓硫酸: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滴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水杨酸完全溶解。
4. 回流反应:安装好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将反应液加热至80~85℃,保持反应20分钟。
5. 分解过量的乙酸酐: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6. 冷却结晶: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分钟。
7. 过滤: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收集滤液。
8. 重结晶:将滤液加入适量的乙醇,搅拌,使阿司匹林析出结晶。
抽滤,收集滤液。
9. 干燥: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水浴锅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的外观:实验得到的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合成阿司匹林,并验证合成产物的纯度。
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作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2-乙酰氨基苯酸,结构式为C9H8O4。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是通过水解乙酸酐生成2-乙酰氨基苯酸,然后经过结晶纯化得到纯品。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醋酸和苯酚,并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2. 取一个反应瓶,在烧杯中称取5g 苯酚,加入到反应瓶中。
3. 加入50 ml 醋酸,加热至沸腾,搅拌均匀。
4. 在烧杯中称取3g 乙酸酐,加入到反应瓶中。
5. 继续加热反应瓶,保持沸腾状态,并搅拌。
反应时间为15分钟。
6.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7. 将反应液用水稀释,并反复冷水洗净。
8. 再用醋酸酐洗涤一次。
9. 最后,将生成的固体产物经过结晶,得到纯品。
10. 通过红外光谱法或其他分析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纯度鉴定。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与实验物质直接接触。
2. 所有试剂和仪器需保持干燥,以免影响产物的纯度。
3. 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时,要彻底清洗干净,以防杂质的存在影响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和废品正确处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合成阿司匹林后,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
纯阿司匹林的红外光谱图中应会出现苯酚吸收峰和酯吸收峰,且峰的位置和强度应与标准品相同。
如果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品相符,则说明合成阿司匹林成功且纯度较高。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对合成产物的纯度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产物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图相符,说明合成产物的纯度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_阿司匹林片的制备(1)
实验七片剂
第一部分片剂制备与部分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阿司匹林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了解单冲与11 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3.考察压片力及崩解剂等对片剂的硬度或崩解的影响.
4.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 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图7-1 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仪器与试剂
1.实验仪器
乳钵( 中号), 烧杯(400mi ) , 普通天平,电子天平,电炉, 搪瓷盘(31 ×41cm), 尼龙筛(80目,14 目与16 目), 烘箱, 单冲压片机, 冲头(12mm 和9mm),水分测定仪,片剂四用仪, 溶出仪等.
2.实验试剂
乙酰水杨酸( 粒状结晶), 非那西丁, 咖啡因, 淀粉, 滑石粉, 硬脂酸镁,乙醇, 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1. 阿司匹林片的制备
处方(100 片用量)
乙酰水杨酸30.0g
淀粉7.0g
酒石酸0.2g
滑石粉q.s
淀粉浆(15% ) q.s
100片
(2)制法:
乙酰水杨酸粉碎过筛:乙酰水杨酸适量置研钵中用力研磨成细粉,过80目筛得乙酰水杨酸细粉.
15% 淀粉浆的制备:
称取酒石酸0.2g 溶于少量蒸馏水中与15% 淀粉浆混匀.取乙酰水杨酸细粉与3g淀粉混匀, 加适量淀粉浆制成软材, 过16 目筛制粒, 颗粒于40~60 ℃干燥后, 再经14 目筛整粒, 将此颗粒与剩余的4g干淀粉和滑石粉(5%)混匀后压片( 用12mm 孤面冲头) .
(3)用途: 解热镇痛药
2.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复方阿司匹林片) 的制备
(1)处方
每片用量(g) 300 片用量(g )
乙酰水杨酸( 粒状结晶) 0.2268 68.04
非那西丁( 细粉) 0.1620 48.6
咖啡因( 细粉) 0.0350 10.5
淀粉0.066 19.8
淀粉浆(17% ) 0.088 约26.4
滑石粉0.04 12.0
(2)制法
将非那西丁,咖啡因与7.8g 淀粉混匀, 加淀粉浆制成均匀的软材, 通过l4~16 目筛制粒, 湿粒70 ℃干燥, 测定含水量, 干粒过14 自筛整粒.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合,加剩余的12g 干淀粉和滑石粉后, 充分混匀, 压片( 用12mm 平面冲头) .
(3)用途
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等.
3.干颗粒含水量测定
本实验用红外线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干颗粒含水量.颗粒含水量对片剂成形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通常所含水分应在
1-3%.
4.压片
按颗粒重量计算片重
干颗粒重+ 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量
片重=
应压片数
(4)压片
圆形片剂直径5-12mm的糖衣片,素片,薄膜包衣片,斜边平片普通冲模.圆形片剂直径小于5或大于12mm的素片,薄膜包衣片,斜边平片特殊冲模.任意圆形片剂直径的单双面刻文字,图形,商标冲模.非圆形的几何形状片剂冲模(如椭圆形,囊形,菱形,心形,三角形,月牙形,动物形状,水果形状等).
图7-4片剂冲模图7-5异形片剂冲模
图7-5 各种形状片剂
6.片剂质量检查
本实验检查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和溶出度.
(1)重量差异检查法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表7-2)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结果列于表1.
表7-2 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0.30g或0.30g以上
±7.5%
±5%
(2)硬度检查法: 片剂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破碎或磨损,因此片剂硬度是反映片剂生产工艺水平,控制片剂质量的一项重
要指标.正确反映和测试片剂硬度,对于片剂的生产和科研,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等方面均具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指导意义.硬度检查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智能硬度仪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柱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柱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测定
3~6片,取平均值.结果列于表2.
图7-6 YD-20智能硬度仪
YD-20智能硬度仪是用于测量片剂硬度的一种药检仪器,测量范围: 硬度10~200N;分辨率0.1N;精度±1.5%;直径2.0~25.0mm;分辨率0.01mm;精度±0.06mm;度量单位: 硬度N; Kgf(Kilopond,1Kgf=9.81N);Sc(Strocobb1Kgf=1.43Sc);测量方式: 手动单片/自动连续(测量片数最大为100片)
(3)脆碎度检查法: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G项下检查法,置片剂四用测定仪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结果列于表3.
检查方法及规定如下: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量约为 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4)崩解时限检查法:应用片剂崩解测定仪进行测定.
测定装置崩解仪的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和下端镶有金属筛网的吊篮,并附有的塑料挡板.吊篮内置6 支玻璃管, 玻璃管长77.5mm, 内径21.5mm, 壁厚2.0mm筛孔内径2.0mn, 挡板直径为20.7mm, 厚9.5mm, 相对密度1.18~1.20 .
采用吊篮法,方法如下: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Φ2mm)为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压制片为15min).结
果列于表4.
另有规定外, 取药片 6 片, 分置吊篮的 6 支玻璃管中, 启动升降机件, 各片均应l5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成碎粒, 并通过筛网.如残存有小颗粒不能全部通过筛网时, 应另取 6 片复试, 并在每管加入药片后随即加入挡板各一块, 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糖衣片,浸膏片或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 按上述方法检查, 应在 1 小时内全部溶散崩解并通过筛网.如有l 片不能全部通过筛网, 应另取 6 片复试, 均应符合规定.
图7-7 LB系列崩解时限测定仪
LB系列崩解时限测定仪适用于固体制剂的片剂,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浸膏片和胶囊等药物进行崩解时限试验.仪器采用了先进的电路设计,具有控温数字显示和娄显定时控制停机功能,恒温精度高,直观性好,是国内领先水平的药物崩解时限测定的标准.
主要技术参数:恒温精度:37±0.5度; 温控显示:31/2位LED发光管数字显示; 时钟定时范围:24小时随意调节;定时精度:1分钟/24小时;吊篮上下移动距离:55±1mm;吊篮上升篮网至液面下面25mm;吊篮上下往复次数:30~32次/分;吊篮下降篮网至杯底25mm;过热保护温度:60±5度
五思考
(一)预习要求
1.熟悉制颗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制备片剂的方法.
2.了解制湿颗粒的操作要点和对颗粒的质量要求.
3.复习液体药物加入的方法和片重的计算方法.
4.了解单冲压片机的主要构造与装拆过程,压力和片重调节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
5.参考实验讲义及操作要点写出实验步骤.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条件下易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增加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严重者可发生溃疡和出血等症状.故在淀粉浆中加入酒石酸,以形成酸性环境,减少乙酰水杨酸的降解.
2.粘合剂用量要适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块,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再将软材挤压过筛,制成所需大小的颗粒,颗粒应以无长条,块状和过多的细粉为宜.
(三)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片,如何避免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其原理是什么
2.滑石粉在处方中起什么作用在一些药物片剂中为什么不能代替硬脂酸镁使用
3.制备APC 片剂过程中,怎样避免乙酰水杨酸分解
4.压制APC 片时,应选用何种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