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
引渡制度

在实施引渡时,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请求引渡的主体
请求引渡的主体必须是有权管辖犯罪人的国家, 包括:(1)罪犯的国籍国。(2)发生犯罪的国家。(3)受到犯罪侵害的国家。通常在实践中,被请求国有自行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对罪犯进行引渡的权利。
2.引渡的对象
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一国指控认为违反了该国法律,要求被追诉和惩罚的人。这些人包括:请求引渡的国家的国民、被请求引渡的国家的国民以及第三国的国民。有关问题如下:
一、引渡制度简介
(一)引渡制度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间交流、沟通日益密切,跨国犯罪及犯罪人员跨国流动,域外追逃及惩罚犯罪显得尤为重要且困难重重,行为人在一国犯罪后往往选择逃往其他国家躲避法律制裁,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际性犯罪,比如走私、贩毒、恐怖主义等,同时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打击违法犯罪需要各国之间密切和有效的合作,引渡制度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之间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引渡(extradition),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另一个国家的请求,把本国领土内被另一国指控的人,通过外交手段移送到另一国,将其进行审判或者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引渡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曾设立过用来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引渡关系的“20人法庭” 。但与现在引渡制度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引渡一般不依赖于条约,而是基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而发生,引渡者也只限于政治犯或者宗教犯。现代引渡通常依据条约来进行,对象也一般仅限于普通刑事犯罪,而不包括政治犯或宗教犯。国家通常不具有国际法所规定的引渡罪犯的义务,引渡往往根据请求国的属人管辖和罪犯所在地的属地管辖进行协调。一般来说,在引渡实施中,由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罪犯所在国除了依据条约的约束进行引渡,它完全可以自由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对方的引渡请求。我们现在所说的引渡制度开始形成于18世纪的欧洲,在近代的资产阶级法制革命推动下,引渡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条约为依据的成熟的法律制度。近代的引渡条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双边引渡条约,如中国与泰国、比利时的双边条约;另一类是多边国际公约,如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公约等。 两国都可以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根据礼让和互惠原则而互相引渡罪犯。在一些受到国内法和司法理念影响,由于“条约前置主义”、审查标准和死刑保留问题等诸多因素而尚未成功缔结双边条约的国家,在引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鉴于此,一些替代性的引渡措施就逐渐出现了,大大提高了罪犯引渡回国的成功率。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框架。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议,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涉及双方国家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2. 无政治犯原则:引渡不适用于政治犯罪。
3. 不可引渡原则:引渡不适用于已经在请求国被判刑或正在执行刑罚的人。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在国际法上有一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请求国,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受理和审查:请求国应受理引渡请求,并对请求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查。
3. 引渡决定:请求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请求国。
4. 引渡程序:引渡程序包括逮捕、听证、判决等环节,双方国家应根据协议约定的程序进行。
5. 引渡交接:引渡交接应在双方国家之间进行,引渡人应在合法程序下移交给请求国。
三、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犯罪,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引渡协定,并建立了一些国际机构来协助引渡事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1. 联合国刑事司法互助公约:该公约为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一种合作机制,以协助彼此进行引渡和其他刑事司法事务。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确保引渡程序的公正和迅速。
3.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警务合作组织,致力于打击跨国犯罪,包括引渡事务的协助和协调。
4. 美洲国家组织引渡条约:该条约为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机制。
四、引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引渡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下是关于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详细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目的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定,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活动,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司法互助。
二、引渡的基本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引渡请求国和引渡执行国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2. 双重可追诉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引渡请求国和引渡执行国都有权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
3. 不可引渡原则:某些情况下,引渡可能被禁止,例如政治犯、种族迫害等。
三、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引渡执行国,并包含相关证据和信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身份和罪行。
2. 引渡决定:引渡执行国将根据国内法律和国际协定的规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引渡决定。
3. 引渡程序:一旦引渡决定被批准,引渡执行国将与引渡请求国合作,安排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移交事宜。
4. 引渡交接:引渡执行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移交给引渡请求国,并确保其安全抵达。
四、引渡的条件和限制1. 合法性:引渡请求必须符合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规定。
2. 证据充分:引渡请求应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犯人的身份和罪行。
3. 人权保护:引渡执行国应确保被引渡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不受侵犯。
4. 死刑限制:一些国家对引渡的条件之一是,引渡请求国不得对被引渡人执行死刑。
五、国际引渡协定和组织1. 联合国:联合国通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章程》和《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文件,促进国际引渡合作。
2. 双边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规范引渡程序和条件。
3. 欧洲引渡公约:欧洲国家通过欧洲引渡公约加强了引渡合作,建立了引渡程序和条件的统一标准。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国境内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交付给另一国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为了实现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和打击跨国犯罪,各国之间制定了一系列引渡规章。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目的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引渡的目的是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另一国家,以便其在受引渡国接受刑事追究。
二、引渡的基本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引渡犯罪在引渡国和受引渡国都构成犯罪。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必须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以及相关双边或者多边协议的规定。
3. 不可引渡原则:某些情况下,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国家可以拒绝引渡本国公民或者政治犯。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过程中必须保护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三、引渡的程序和要求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是通过外交途径提出的,由请求国向受引渡国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信息。
2. 受理和审查:受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核实是否符合引渡法和双边或者多边协议的要求。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符合要求,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以便进行引渡程序。
4. 引渡决定:受引渡国会根据法律程序和证据,作出是否允许引渡的决定。
5.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决定为允许,受引渡国会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国,并要求请求国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执行引渡的证据。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1. 政治犯: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国家可以拒绝引渡涉及政治犯的请求。
2. 死刑:一些国家不会引渡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如果引渡后可能面临死刑。
3. 重罪:一些国家只会引渡涉及重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而不会引渡涉及轻罪的人。
4. 人权保护:如果引渡可能导致引渡人受到酷刑或者不人道待遇,国家可以拒绝引渡。
五、国际引渡协议和组织为了加强国际引渡合作,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者多边引渡协议。
引渡制度的定义

引渡制度的定义引渡制度的定义什么是引渡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
比如甲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
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引渡的法律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
也就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
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引渡条约法律依据引渡条约是国家间引渡罪犯的依据。
因为国际法上没有赋予国家以引渡的义务,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是否将罪犯引渡回申请国完全是被申请国自己的事情,对于赖昌星案件来说,如果中国和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那么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国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相关阅读:引渡的对象法系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原则上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这与他们强调根据属地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和不处罚本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原则有关。
他们认为,犯罪行为地国的管辖不仅最直接地惩罚了犯罪,而且在调查和取证等程序上也较为方便。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刑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无处可逃,同时保护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
一、引渡的法律基础引渡的法律基础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两种形式。
国际条约是多个国家之间订立的协定,而双边协定则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条约是1984年通过的《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1999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这些条约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以及对引渡请求的审查标准。
二、引渡的程序引渡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引渡请求: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出引渡请求,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相关证据。
2. 引渡请求的审查: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判断是否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引渡。
3. 引渡听证会:如果引渡请求符合要求,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组织听证会,听取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及其律师的陈述和辩护意见。
4. 引渡决定: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作出引渡决定,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
5. 引渡的实施:一旦引渡决定生效,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并确保其安全抵达。
三、引渡的条件引渡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请求方和接受引渡请求方的犯罪行为必须在双方的法律上都构成犯罪。
2. 最低刑期要求:引渡请求方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可能面临的最低刑期,以确保引渡请求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
3. 人权保护: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审查引渡请求是否符合人权标准,如是否存在死刑风险、是否可能受到酷刑或者不公正对待等。
4. 政治犯原则: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引渡不适合于政治犯。
然而,政治犯的定义和适合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四、引渡的限制引渡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主权:引渡是一种国家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引渡请求。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引渡规章旨在确保国际间犯罪的追诉和惩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护全球安全和公正。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旨在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移交到要求引渡的国家。
引渡的原则包括: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要求引渡国家和引渡国家之间都构成犯罪的行为。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只能基于法律程序和国际法的规定。
3. 互惠原则:引渡应该是相互的,即如果一个国家要求引渡,另一个国家也可以要求引渡。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因国家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引渡请求:要求引渡的国家向引渡国提出正式的引渡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
2. 审查引渡请求: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双重犯罪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被接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
4. 引渡听证会:引渡国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在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有权提供辩护和反驳证据。
5.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6.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被批准,引渡国将移交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给要求引渡的国家。
三、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和双边引渡协定。
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包括:1. 《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合作。
2. 《联合国禁止腐败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腐败行为,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涉及腐败的犯罪嫌疑人。
3.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要求。
4. 双边引渡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进一步加强引渡合作。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虽然引渡是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包括:1. 政治犯例外:一些国家不会引渡被认为是政治犯的人。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概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指国家之间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建立的一套法律规定。
引渡规章的制定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犯罪打击效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引渡的定义与原则1.1 引渡的定义: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刑的罪犯交给另一个国家的行为。
1.2 引渡的原则:引渡原则包括互惠原则、双重犯罪原则、非政治性原则和法定犯罪原则等。
2. 引渡的程序与要求2.1 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包括引渡申请、审查、决定和执行等步骤。
2.2 引渡的要求:引渡要求包括递交逮捕证、提供犯罪事实证据、保证人权和避免死刑等。
3. 引渡的限制与拒绝3.1 引渡的限制:引渡限制包括政治犯罪、国籍原则、刑事处罚原则等。
3.2 引渡的拒绝:引渡可以被拒绝的情况包括双重犯罪原则不满足、引渡请求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 引渡与国际合作4.1 引渡的国际合作:引渡需要国际合作,包括签订引渡条约、共享情报、提供协助等。
4.2 引渡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在引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引渡的意义与挑战5.1 引渡的意义:引渡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5.2 引渡的挑战:引渡面临的挑战包括法律制度的差异、政治因素的干扰、人权保障等。
总结:综上所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引渡涉及的内容包括定义与原则、程序与要求、限制与拒绝、国际合作以及意义与挑战等。
引渡的实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差异、政治因素和人权保障等挑战。
通过加强引渡规章的实施,国际社会可以更好地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引渡
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
比如甲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
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相关公约
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引渡条约法律依据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相关阅读:
引渡的对象法系
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国家原则上不拒绝引渡本国国民,这与他们强调根据属地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和不处罚本国人在外国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原则有关。
他们认为,犯罪行为地国的管辖不仅最直接地惩罚了犯罪,而且在调查和取证等程序上也较为方便。
例如,英国与美国1972年签订的引渡条约规定,彼此引渡在对方领域内犯罪而在本国领域内发现的任何人,包括本国国民。
大陆法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实践都拒绝引渡本国国民。
例如1924年《美国和罗马尼亚间引渡条约》第8条规定,“缔约国没有交出本国公民的义务”;
根据1953年《匈保间司法协助条约》第57条的规定,被请求引渡的人如系被请求缔约国的国民不予引渡。
他们的做法是基于国际法上国家的属人管辖权,即一国不仅对发生在其境内的犯罪有管辖权,而且对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某些犯罪亦有管辖权。
在实践中,各国对此问题的做法也不尽一致。
看过“引渡制度的定义是什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