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引渡制度

合集下载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框架。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指根据国际法和双边或多边协议,一国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的罪犯移交给另一国的法律程序。

引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涉及双方国家都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2. 无政治犯原则:引渡不适用于政治犯罪。

3. 不可引渡原则:引渡不适用于已经在请求国被判刑或正在执行刑罚的人。

4.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违反引渡人的基本人权。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在国际法上有一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请求国,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受理和审查:请求国应受理引渡请求,并对请求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查。

3. 引渡决定:请求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请求国。

4. 引渡程序:引渡程序包括逮捕、听证、判决等环节,双方国家应根据协议约定的程序进行。

5. 引渡交接:引渡交接应在双方国家之间进行,引渡人应在合法程序下移交给请求国。

三、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犯罪,各国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引渡协定,并建立了一些国际机构来协助引渡事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引渡协定和机构:1. 联合国刑事司法互助公约:该公约为联合国会员国提供了一种合作机制,以协助彼此进行引渡和其他刑事司法事务。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确保引渡程序的公正和迅速。

3.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警务合作组织,致力于打击跨国犯罪,包括引渡事务的协助和协调。

4. 美洲国家组织引渡条约:该条约为美洲国家之间的引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机制。

四、引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引渡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刑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无处可逃,同时保护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

一、引渡的法律基础引渡的法律基础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两种形式。

国际条约是多个国家之间订立的协定,而双边协定则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条约是1984年通过的《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1999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这些条约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以及对引渡请求的审查标准。

二、引渡的程序引渡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引渡请求: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出引渡请求,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相关证据。

2. 引渡请求的审查: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判断是否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引渡。

3. 引渡听证会:如果引渡请求符合要求,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组织听证会,听取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及其律师的陈述和辩护意见。

4. 引渡决定: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作出引渡决定,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

5. 引渡的实施:一旦引渡决定生效,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将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移交给请求方,并确保其安全抵达。

三、引渡的条件引渡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请求方和接受引渡请求方的犯罪行为必须在双方的法律上都构成犯罪。

2. 最低刑期要求:引渡请求方通常需要提供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可能面临的最低刑期,以确保引渡请求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

3. 人权保护:接受引渡请求的国家会审查引渡请求是否符合人权标准,如是否存在死刑风险、是否可能受到酷刑或者不公正对待等。

4. 政治犯原则: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引渡不适合于政治犯。

然而,政治犯的定义和适合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四、引渡的限制引渡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主权:引渡是一种国家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引渡请求。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到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国际引渡规章旨在确保国际间犯罪的追诉和惩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维护全球安全和公正。

一、引渡的定义和原则引渡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旨在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移交到要求引渡的国家。

引渡的原则包括: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用于在要求引渡国家和引渡国家之间都构成犯罪的行为。

2. 合法性原则:引渡只能基于法律程序和国际法的规定。

3. 互惠原则:引渡应该是相互的,即如果一个国家要求引渡,另一个国家也可以要求引渡。

二、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引渡的程序和要求因国家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引渡请求:要求引渡的国家向引渡国提出正式的引渡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

2. 审查引渡请求: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双重犯罪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3. 逮捕和拘留:如果引渡请求被接受,引渡国可以逮捕和拘留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

4. 引渡听证会:引渡国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在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有权提供辩护和反驳证据。

5.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6. 移交和执行:如果引渡被批准,引渡国将移交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决罪犯给要求引渡的国家。

三、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国际引渡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和双边引渡协定。

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包括:1. 《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合作。

2. 《联合国禁止腐败公约》:该公约旨在打击腐败行为,并要求各国加强引渡涉及腐败的犯罪嫌疑人。

3.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旨在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引渡合作,并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要求。

4. 双边引渡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双边引渡协定,以进一步加强引渡合作。

四、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虽然引渡是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情况,包括:1. 政治犯例外:一些国家不会引渡被认为是政治犯的人。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概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指各国之间就引渡犯罪嫌疑人或逃犯的交流与合作所制定的法律规定。

引渡规章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保护社会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

一、引渡的概念和原则1.1 引渡的定义: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领土上犯罪的嫌疑人或逃犯交付给另一国的行为。

1.2 引渡的基本原则:引渡的基本原则包括互惠性原则、双重犯罪原则、合法性原则和不可引渡原则。

1.3 引渡的程序和条件:引渡程序包括引渡请求、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和交付程序。

引渡的条件通常包括犯罪行为的双重性、引渡请求的合法性和引渡对人权的尊重。

二、国际引渡的主要条约2.1 1957年《联合国引渡公约》:该公约是国际引渡领域最重要的条约之一,规定了引渡的范围、条件和程序。

2.2 1990年《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是欧洲地区引渡合作的基础,强调了引渡的快速和有效。

2.3 1996年《南非开普敦引渡公约》:该公约是非洲地区引渡合作的基础,规定了引渡的程序和条件。

三、引渡的限制和例外情况3.1 引渡的限制:引渡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政治犯、军事犯和人权保护等。

3.2 引渡的例外情况:引渡可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国内法律的限制、引渡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引渡请求的政治性。

3.3 引渡的关键问题:引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双重犯罪性的认定、引渡国家对引渡请求的审查和引渡后的法律保障等。

四、国际引渡的挑战和前景展望4.1 挑战:国际引渡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引渡程序的复杂性和引渡国家的政治因素等。

4.2 前景展望: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和引渡规章的不断完善,国际引渡将更加高效和便捷,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和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结语:综上所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各国间合作打击犯罪的重要法律基础。

引渡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条件是引渡规章的核心内容。

国际引渡的主要条约为各国提供了引渡合作的法律依据。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判刑的罪犯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在国际社会中,引渡是一种合作机制,旨在防止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公正。

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主要包括国际法公约、双边和多边引渡协议以及国际法院的判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

一、国际法公约1. 联合国《引渡公约》:该公约于1988年通过,旨在加强国际引渡合作,特别是针对严重犯罪如恐怖主义、贩毒等。

公约规定了引渡的程序、拒绝引渡的情况以及引渡后的法律保障等内容。

2. 欧洲引渡公约:该公约于1957年通过,是欧洲国家之间引渡合作的基础。

公约规定了引渡的条件、程序和拒绝引渡的情况,同时规定了引渡后的法律保障和受引渡人权益的保护。

二、双边和多边引渡协议除了国际公约外,各国之间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多边引渡协议来建立引渡关系。

1. 双边引渡协议:双边引渡协议是两个国家之间签署的协议,规定了引渡的条件、程序和双方的义务。

例如,中国与美国之间签署的《中美引渡条约》就是一种双边引渡协议。

2. 多边引渡协议:多边引渡协议是多个国家之间签署的协议,旨在加强引渡合作。

例如,欧洲理事会成员国签署的《欧洲引渡公约》就是一种多边引渡协议。

三、国际法院的判例国际法院的判例对于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也具有重要影响。

1. 国际刑事法院(ICC):作为国际刑事司法的核心机构,ICC对于引渡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ICC通过审理国际刑事犯罪案件,推动各国对犯罪嫌疑人的引渡和交付。

2. 国际法院(ICJ):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ICJ通过审理国家间的争端案件,对引渡规章的解释和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ICJ曾就引渡案件的相关争议进行裁决,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法律准则。

总结起来,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主要包括国际法公约、双边和多边引渡协议以及国际法院的判例。

这些规章旨在加强国际引渡合作,防止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公正。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言概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指国家之间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建立的一套法律规定。

引渡规章的制定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犯罪打击效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引渡的定义与原则1.1 引渡的定义: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判刑的罪犯交给另一个国家的行为。

1.2 引渡的原则:引渡原则包括互惠原则、双重犯罪原则、非政治性原则和法定犯罪原则等。

2. 引渡的程序与要求2.1 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包括引渡申请、审查、决定和执行等步骤。

2.2 引渡的要求:引渡要求包括递交逮捕证、提供犯罪事实证据、保证人权和避免死刑等。

3. 引渡的限制与拒绝3.1 引渡的限制:引渡限制包括政治犯罪、国籍原则、刑事处罚原则等。

3.2 引渡的拒绝:引渡可以被拒绝的情况包括双重犯罪原则不满足、引渡请求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 引渡与国际合作4.1 引渡的国际合作:引渡需要国际合作,包括签订引渡条约、共享情报、提供协助等。

4.2 引渡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在引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引渡的意义与挑战5.1 引渡的意义:引渡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5.2 引渡的挑战:引渡面临的挑战包括法律制度的差异、政治因素的干扰、人权保障等。

总结:综上所述,国际法上的引渡规章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规定。

引渡涉及的内容包括定义与原则、程序与要求、限制与拒绝、国际合作以及意义与挑战等。

引渡的实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差异、政治因素和人权保障等挑战。

通过加强引渡规章的实施,国际社会可以更好地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者已被判有罪的个人移交给请求引渡的国家的一种法律程序。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是为了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法上引渡规章的背景、原则、程序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引渡制度的浮现源于国际社会对于跨境犯罪的共同关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犯罪活动也越来越跨境和复杂化,单一国家的执法力量往往难以应对。

因此,国际社会为了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逐渐建立了引渡制度。

二、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只适合于涉及双重犯罪的情况,即被引渡人在请求引渡国和引渡国都构成犯罪。

2. 无政治性原则:引渡不得因政治原于是拒绝,即引渡请求不应被用于政治迫害或者政治目的。

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得侵犯被引渡人的基本人权,如不得引渡至可能对其进行酷刑或者不公正审判的国家。

4. 主权原则:引渡是一种主权行为,每一个国家有权决定是否引渡以及引渡的条件。

三、程序1. 引渡请求:引渡请求通常由请求引渡国的执法机关向引渡国的执法机关提出。

请求应包括被引渡人的身份信息、犯罪事实和证据等。

2. 引渡审查:引渡国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包括验证请求的合法性、符合性以及是否满足引渡条约的要求。

3. 引渡决定:引渡国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引渡决定,可以是批准引渡、拒绝引渡或者要求提供补充信息。

4. 引渡程序:如果引渡决定为批准引渡,引渡国会按照像关程序将被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四、实施1. 引渡条约:引渡条约是国际社会开展引渡合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各国可以通过签署和履行引渡条约来加强合作。

2. 双边和多边合作:国际社会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引渡合作。

例如,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作为一个国际合作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协助各国开展引渡工作。

3. 逃犯追捕:引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逃犯的追捕和拘留。

各国应加强执法合作,通过共享情报、协助调查和追捕等方式,确保逃犯能够被追回并移交给请求引渡国。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

国际法上引渡规章引渡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已定罪的罪犯从一个国家移交给另一个国家的法律程序。

引渡规章是国际法中对引渡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文件,旨在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引渡的基本原则1. 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原则:引渡国和请求国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法律制度,平等对待引渡请求。

2. 双重犯罪原则:引渡通常要求引渡犯罪在引渡国和请求国都构成犯罪,即双重犯罪原则。

这意味着引渡只适用于那些在两个国家都被认定为犯罪的行为。

3. 人权保护原则:引渡不应违反引渡人的人权,如禁止酷刑、残忍或不人道对待。

二、引渡的程序1. 引渡请求:请求国向引渡国提出引渡请求,提供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引渡人的身份、犯罪事实、相关证据等。

2. 引渡审查:引渡国对请求进行审查,验证是否满足引渡条件和法律程序。

这包括对引渡人的身份、双重犯罪原则、人权保护等进行评估。

3. 引渡决定:引渡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同意引渡。

如果同意引渡,将制定引渡令并将引渡人移交给请求国。

4. 引渡程序的监督:引渡程序应受到法律监督,确保程序的公正和合法性。

引渡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和上诉程序。

三、引渡的例外情况1. 政治犯:根据国际法,引渡通常不适用于政治犯。

政治犯是指因政治活动而被追捕、判刑或被拘留的人。

2. 国家安全:引渡可能被拒绝,如果引渡可能危及请求国的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

3. 重罪犯:引渡可能被拒绝,如果引渡人可能面临死刑或酷刑,或引渡国不具备与请求国相同的人权保护标准。

四、国际引渡合作1. 双边引渡协议:国家之间可以通过签署双边引渡协议来加强引渡合作。

该协议规定了引渡的条件和程序,以便更加高效地处理引渡请求。

2. 多边引渡条约:多个国家可以通过签署多边引渡条约来建立引渡合作的法律框架。

这些条约通常由国际组织或地区组织主导,如联合国和欧洲理事会。

3. 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法庭,负责审判最严重的国际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引渡制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犯罪的国际性也凸现了出来。

解决这一问题单靠一国独立追诉和惩处存在很多困难,必须通过国际间的司法协助。

引渡就是一种传统有效的司法协助方式。

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引渡制度在某些传统原则上寻求了突破。

引渡也不再以条约为前提,互惠原则将更多地被接受。

国际刑事法院地成立无疑是国际法上的大事记,它将成为引渡制度中的最新元素。

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引渡,指一方应另一方的请求,将当时在其管辖范围内而被请求方指控犯有某种罪行或已被判刑的人移交给该请求方以便起诉或执行刑罚的活动。

1它实质上是国家管辖权的一种例外。

由于没有任何一部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国际法,所以引渡会必然导致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或冲突。

倘若这种冲突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就很有可能使引渡沾上政治色彩,而引渡活动也变成了外交拉锯战。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障碍阻挠着引渡活动的进行,有许多的罪犯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为了能更好地打击犯罪,国际社会不断地做出努力,在交流与实践中,引渡制度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相同原则的突破
所为引渡的相同原则,又称“双重犯罪原则”或“罪名同一原则”,是指依照国际法的实践,构成引渡理由的必须是引渡双方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

由于两大法系各个国家在犯罪论体系上存在差异,故“双重犯罪”中“犯罪”的意义有所不同。

3但是,罪行法定原则一般都是各国内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所以相同原则在此向国内法进行了很好的过渡,可以说相同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向国内法的延伸。

由于引渡最终将要解决的是国家的管辖权问题,所以相同原则也是对各国主权的尊重。

但是,由于各地区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各国内刑事立法也不径相同,“双重犯罪”和“双重可罚”的标准不
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

如此这般,犯罪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而逍遥法外。

这与引渡惩罚犯罪的初衷相违背。

为了消除减少这一障碍,各国立法和公约中也都尝试对相同原则的突破。

1990年联合国第68次全体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第三条规定“在确定某一犯罪行为是否构成违反缔约国双方法律的犯罪行为时,不应计较缔约国法律是否将构成犯罪的行为或不行为列入同一犯罪类别或者是否对该罪行采取同一用语。

”此处即将相同原则做了广义解释,从实质上来考察犯罪的成立与否与可罚与否。

这种规定也反映了学术界主张的“实质类似”(substabtially similar)的观点。

在复杂犯罪中如何坚持相同原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许多跨国犯罪分子所犯之罪不止一项,而有些犯罪可能是可引渡之罪,而有些则不是。

倘若按照可引渡之罪引渡犯罪人,请求国可否按照其内国法将非引渡之罪起诉呢?这是否与引渡之中的特定原则相冲突呢?《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如果引渡请求涉及若干项犯罪行为,并且每项罪行按照缔约国双方法律均应予以惩处,只是其中某些罪行不符合
可引渡之罪的其他条件时,只要被请求引渡的犯罪人犯有一项可引渡之罪,被请求国就可给予引渡。

二、关于政治犯罪4(political offense)不引渡
这个问题真的可以用“像雾像雨又像风”来形容。

世界上又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社会纷繁复杂,意识形态、宗教、种族……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不同的引渡主体对政治犯罪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犯罪的含义可能会随之大变。

因此,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也是在实践中最难得到贯彻的一项原则。

近年来,各国立法和国际条约都尝试从限制条款来对其界定具体化,以逐步完善这一原则。

(一)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
尽管国际上还没有对恐怖主义的权威定义,但否定恐怖主义犯罪是政治犯罪已经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欧洲制止恐怖主义公约》明确规定,为在缔约国引渡之目的,危害外交代表等6项罪行不得视为政治罪行或与政治有关的罪行或因政治原因导致的罪行。

《联
合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措施》中也规定“政治犯例外情况不应妨碍按现有国际公约对恐怖主义暴力罪行实行引渡。


(二)腐败犯罪不视为政治犯罪
腐败一直都是让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

许多贪官在东窗事发之后携巨额赃款逃至外国,以此逃避内国法律的制裁。

这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外国申请政治避难,从而利用“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 而逍遥法外。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颁布有力地击碎了这些人的“美梦”。

该公约第44条第4款“在以本公约作为引渡依据时,如果缔约国本国法律允许,根据本公约确立的任何犯罪均不应该视为政治犯罪”。

这里所言犯罪,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犯罪,而是引渡双方内国法上的犯罪,以此能排除政治犯罪不引渡的适用,无疑是一重大突破。

近来,有一种新的观点,就是在双方协议引渡腐败犯罪分子时,应将赃款的一部分分与被请求国,以此作为引渡的前提条件。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引渡是一项
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活动,涉及多方当事人,被请求国在审查批准引渡的过程中也花费许多。

倘若能在追缴的赃款中分一部分被被请求国,无疑增加了引渡成功的可能性。

这一点犹如民事案件中律师按标的额提成一样。

此观点尚未成熟,也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

但笔者认为这里的某些思维是值得肯定的,只是还待进一步论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三、引渡不再以条约为前提
引渡是国家间的一种司法协助活动,一般来说都应以条约为前提,有的将此称为“条约前置原则”。

5该原则的长处是,请求引渡双方的权利义务非常明确,并且还具有保障被请求引渡人人权的特点。

但是,倘若两主体没有签订有关引渡的条约或参加相关公约,则给引渡带来很大不便,也不能有效打击犯罪。

为了扫除这一障碍,互惠原则6应运而生。

所谓互惠原则,是指在双方没有签订引渡条约的情况下,请求国提出互惠声明即保证今后在该国发现被要求国所要追捕的犯有同样罪行的逃犯,它也向被要求国引渡之,
引渡即可进行。

普通法系国家原来主张引渡一定要订有引渡条约,民法法系则不坚持,只要双方承认以互惠未条件即可。

英国属普通法系国家,但现在也改变了态度。

我国也承认互惠声明。

我国引渡法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引渡合作”。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6条第4款规定:以订有条约为引渡条件的缔约国如接到未与之订有引渡条约的另一缔约国的印度请求,可将本公约视为对本条所适用的任何犯罪予以引渡的法律依据。

该条规定其实具有示范性,给所有未签订双边条约的国家一个依据,弥补了“无双边条约就无引渡可能”的漏洞。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