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优秀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生命的本质,培育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2、品析、探究含蓄肤浅的语言一.导入课文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很多大师都曾为探究它的真谛历尽艰辛。

为捕获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画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

而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知我们,生命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思索: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熟悉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提醒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勉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探究1.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分别经受了怎样的历程?这个历程有什么特点?提示一江春水的东流历程聚拢力气——欢乐英勇地流走——生气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特点:向前、曲折、简单、多变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英勇欢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摆脱、直立——安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特点:发荣、滋长、繁盛、凋零小结: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他们都经受了渺小微弱到强强健大再到消亡的过程,其间顺当与曲折,欢乐与苦痛相伴相随。

2.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历程示意了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受种种磨难,其间有苦痛也有幸福,苦痛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奋斗不息的过程;生命存在欲生长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蓬勃生长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既然如此,我们应怎样对待我们的生命呢?在欢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苦痛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集体朗读文章第四小节3.争论: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为什么又把它比做一棵小树?是不是简洁的重复?四.品尝语言美丽的语言如同一颗颗绚丽的珍宝,它使文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1.示范:我最观赏的是这句话“他聚拢起很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陡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欢乐英勇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受的一切.“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精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聚拢、奔注、穿过、冲倒、挟卷、欢乐、英勇、享受,形象地描绘了一江春水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历程的简单,曲折,多变.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3.全班沟通五.小结冰心用形象的比方,生动的语言,将生命过程比方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受,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导学案教案 3篇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导学案教案 3篇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导学案教案篇3【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

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

争论“谈”。

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

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

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生命导学案是指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内容,并结合学科特点,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命导学案的编写旨在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首先,生命导学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素养水平。

这些学习目标包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对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

明确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编写的基础和指导,也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和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其次,生命导学案需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学习任务和活动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

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水平设定,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演示等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习任务和活动还需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营造出贴近生活、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第三,生命导学案需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生命导学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中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最后,生命导学案需要评价学习效果。

在导学案编写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总结性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生命导学案通过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注重思辨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全面发展。

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生命导学案的宗旨和目标,为培养具有生命素养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 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本文以“生命”为主题,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了生命进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的规律,语言清丽典雅、深刻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疏通文中的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赏析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然后背读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生命的本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正确地对待生命。

【自主学习】1.走近冰心:搜集作者的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

原名:,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诗集有《》《》《》《》。

2、给下列生字注音:清吟骄奢荫庇芳馨挟卷丛莽云翳巉岩3、整体感知;( 1、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你能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吗?(2、作者把生命的过程比喻成什么?找出“生命像……”的比喻句.(3、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课文主题的语句。

【合作探究】品读课文,感悟生命1、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暗示了人生命历程的哪些境遇?在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态度怎么样?2、“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3、小树成长中历经了哪些阶段?树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班级展示】:小组合作把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质疑探究】品析佳句,再悟生命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3、“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自悟自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谈出自己的收获)【拓展延伸】在冰心眼中,生命是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

大胡中学 2 0 1 5------2 0 1 6 学年教学案使用时间:学教过程教学手记学科九年级语文主备人张勇常审核人授课人课题9、谈生命学生姓名学案序号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2、理清脉络3、理解关键语句及课文主旨学习关键目标3 教学手记学教过程1、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加点字注音云翳.()巉.岩()羞怯.()心魂惊骇.()休憩.()骄奢.()荫.庇()芳馨.()一泻.千里()3、词语积累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4、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

(可在原文中标出)第一层:(从“”至“”):。

第二层:(从“”至“”):。

第三层:(从“”至“”):第四层:(从“”至“”):。

5、怎么理解下面的句子?(1)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2)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6、分析课文第四层的作用。

7、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谈生命》导学案3

《谈生命》导学案3

【万店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谈生命【课题解说】《谈生命》为冰心的作品,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走进作家】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着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诗人。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

【难点解析】1.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本文、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

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2.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

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

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了解作家作品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xiāo ) (qì)( yìn) xīn)chán岩( 巉) 云yì( 翳) 骄shē( 奢)三、夯实基础,合作探究——理读课文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明确:a本文结构类型:总分总b本文分为三层: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和像小树生长的状况。

第三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c语言标志:四、精讲点拨,能力提升——探讨主题(1)本文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者是想揭示什么?明确:.本文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其目的是想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2.3.【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一、【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谈生命》发表于1947年的《京沪周刊》上,《京沪周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综合性刊物。

其时作者时值中年。

发表后便遗落50多年,任何选本都未曾选入,直至1999年才重新被有识者找出来,如同发现了一颗隔世重见天日的瑰丽明珠。

发表在《文汇报》,它用语不似早年那样清丽淡雅,富有书卷气,但平和的文字中间蕴藏着一种浩递宏大的思想感情,可以说风格变得更加厚重深沉了,倒更像是老年人的文笔和风格。

冰心老人最后在世纪末平静地幸福地"消融了,归化了",她的魂魄归于大地和海洋,归于书籍和读者,"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她早有所料,中年时就已悟出这一玄妙之道。

2.关于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人们这样评价冰心及她的作品: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哀。

你眼中的冰心:3.字词储备:(1)读准字音:挟卷()羞怯()覆压()清吟()荫庇()芳馨()云翳()悬崖峭壁()(2)领会词义。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也用来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

云翳:阴暗的云。

你的运用:二、【课前储备,文本五读法指导】1.高声朗读课文,借助资料助读,读准字音,并把握住语调,感情激越处要响亮,情调要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优秀导学案
《谈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学习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学法指导】
本文以“生命"为主题,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了生命进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的规律,语言清丽典雅、深刻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疏通文中的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赏析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然后背读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生命的本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正确地对待生命。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走近冰心:搜集作者的资料,把您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
2、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②依照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igr ave;( ) 骄shē() 穿枝fú叶( )
③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3。

再读课文,试着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

4、在文中标划出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并摘抄在下面。

二、探究学习
1。

在文中选择您喜爱的句子或段落写出批注。

组内交流批注并进行朗读比赛,推荐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2、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如何的认识,给您以哪些人一辈子的启迪?
3 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4< 生命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
系?
5< 如何理解"愿您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6感悟创新
在冰心眼中,生命是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是一棵茁壮
成长的小树、您认为生命还像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您对生命的理解、
四、自我测试
1、她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她曲折地□□□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
在文中□□□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挟卷着冲倒了穿过了 B、冲倒了挟卷着穿过了C、穿过了冲倒了挟卷着D、挟卷着穿过了冲倒了2。

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2分)
①我不敢讲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讲生命像什么。

②愿您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

古今中外不乏“谈生命”的名著、请依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作品名。

(2分)
(1)通过一个被困荒岛28年的冒险者以惊人的毅力,
克服万难,最终生还的故事,展示生命的顽强与伟大:《》、
(2)通过英雄战士保尔•柯察金以钢铁般的意志,
挑战命运,献身理想的故事,诠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5、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谈生命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

(2分)
五、拓展延伸
1、作者讲:“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

"杏林子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也写道: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情愿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写一段话,表达对人一辈子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安徽太与县张营小学5名13岁女学生,因其中一人与其她同学发生口角,凭“姐们义气”之冲动,竟相约集体投水自杀,导致2人死亡,两朵含苞待放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

【链接材料二】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5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邀赴美巡演,场场爆满,演员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精妙绝伦的表演,让人感动,令人惊叹,征服了美国观众,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