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肝肾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成人30-130
主要在肝 其次在肾、胰
儿童50-280u/L 或骨骼疾病 显著增高>200u/L ≤50u/L 肝癌、胰癌阻塞
心肝
<50U
肝炎、肝硬化 肝外、甲亢、心衰 糖尿病可见↑
(四)乙肝V标志物检验
1、三对: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g HbcAb 2、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检验标志。 3、标本:3ml+干燥试管 4、临床意义:提问与讨论
[注意]试验前、中不能饮茶、喝咖啡等利尿饮料,停 用青霉素、阿斯匹林、保泰松等经肾小管排泌的药物。
[临床意义] 1、肾前性因素:各种使 肾血流量减少因素(休 克、心衰、水肿),15 ′<25% 但2h总排泌 率仍正常。 2、肾性因素:15′< 2 5 % 2 h <55% 表 示 肾 功能损害>50%。 3、肾后性因素:各种尿 路梗阻。
Hale Waihona Puke 达标测试一、填空题: 1、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检验 功能,当成人 mL/min时提示肾功 能有损害.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 功能,当2h排泄总量 时,提示肾功能有损害. 2、血清总胆红素为 时,病人为隐性黄疸; 时为轻度黄疸; 时为中度黄疸; 时为重度黄疸. 3、血脂测定包括 测定、 测定、 测定、 测定.
(二)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STB)是直接胆红素 (SDB)与间接胆红素(SIB)的总和, 判断黄疸及类型。 [正常值] STB:1.7~17.1umol/L SDB:0~6.8 umol/L SIB:1.7~10.2 umol/L [意义] 诊断黄疸:STB>17.1umol/L 判定黄疸类型:隐性黄疸、轻、中、重度黄疸。
二、选择题(单选题)
1、内生肌酌清除率(Ccr)为多少时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已有损害: A、Ccr<80ml/min B、Ccr<70ml/min C、Ccr<50ml/min D、Ccr<30ml/min E、Ccr<20ml/min 2、正常人的全血肌酐(Cr)的值为: A、88.4-176.8μmol/L B、3.2-17.1μmol/L C、17.1-34.2μmol/L D、3.2-7.1μmol/L E、>178μmol/L 3、氮质血症期血尿素氮(BUN)值为: A、>3.2mmol/L B、>7.2mmol/L C、>7.8mmol/L D、>9mmol/L E、>20mmol/L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

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检测、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等检查明确,具体如下:
1、血清肌酐检测:是临床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方法。

正常值全血肌酐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正常值为53-106μmol/L(男)、44-97μmol/L(女)。

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衰竭等。

2、血β2-微球蛋白测定:也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方法之一,比血清肌酐检测更灵敏。

正常成人标准值为1-2mg/L,数值的升高可见于IgG肾病、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3、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是检测肾脏中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方法之一,可以灵敏的反映近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成人正常值为小于0.3mg/L(或以尿肌酐校正小于0.2mg/L肌酐),其值的升高可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所致早期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等。

双血浆法测gfr原理

双血浆法测gfr原理

双血浆法测gfr原理
双血浆法是一种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采集两个不同时相的血标本,并利用放射性标记物质进行标记,通过多房室模型进行计算,以准确评估肾脏的功能状况。

在肾小球滤过平衡时相,血浆中的放射性计数达到稳定状态,此时肾脏的排泌功能已经停止,因此血浆中的放射性计数能够真实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而在分泌排泄时相,肾脏通过排泌放射性标记物质来清除体内多余的物质,血浆中的放射性计数逐渐下降。

通过测定这两个时相的血浆放射性计数,并利用多房室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准确的GFR值。

双血浆法测GFR具有简便、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首先,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参数估计,操作简便易行。

其次,通过采集两个不同时相的血标本,能够准确地评估肾脏的排泌功能和清除能力,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等,适用范围广泛。

因此,双血浆法测GFR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肾各种分数检查

肾各种分数检查

肾小球滤过分数(GFF)肾小球滤过分数(GFF)介绍: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分数(GFF)正常值:GFF=GFR(肾小球滤过率)/RPF(肾血浆流量)]0.18-0.22肾小球滤过分数(GFF)临床意义:(1)升高:肾血浆流量减少使肾循环障碍,如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2)降低: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见于肾小球病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GFR)介绍: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男性为(125±15)ml/min,女性约低10%。

肾小球滤过率(GFR)临床意义:GFR用于早期了解肾功能减退情况,在慢性肾病的病程中可用于估计功能性肾单位损失的程度及发展情况,用与指导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GFR增高,可见于:(1)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早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肾小球肥大,GFR升高。

(2)部分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而肾小球病变轻,故滤过率增加。

(3)妊娠期GFR可增高,产后即恢复正常。

2.GFR降低,可见于:(1)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

(2)随着年龄老化,GFR也会逐渐减低,40岁以后GFR每年减低约1.15ml/min。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 肉眼血尿伴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 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 以及在肾小管中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 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发生多种变化, 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19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 超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 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应 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 能的原因很多,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 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部分可能是 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28
蛋白尿
尿蛋白电泳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3
1 2
29
蛋白尿
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原理】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区分不同 分子量的蛋白质.亦称尿蛋白SDS盘状电泳。分子量 越大,泳动越慢,反之越快。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 尿液进行SDS盘状电泳,并与己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 质一起电泳,通过对照比较,可以判断蛋白尿组分的 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临床意义】判断蛋白尿组分的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可以进行蛋白尿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分析。
23
蛋白尿
尿蛋白定义 :
尿蛋白大于150mg/24尿,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分类 肾小管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24
蛋白尿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
19
.
20
❖ [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
8
(三)血清尿素氮(BUN)*
❖ [临床意义] 1、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损害,BUN持续↑。 2、肾前性少尿,BUN↑。 3、蛋白分解(消化道大出血、恶液质等)时,
BUN↑
.
9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 [参考值]
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3~4:1 12小时夜尿量不超过750ml 尿液最高比重在1.020以上 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0.009
❖ B超:左肾10.6×5.6×3.4cm,右肾10.5×5.4×3.1cm,双肾 弥漫性损害。
.
14
问题1 :如何考虑患者的初步诊断?
❖ (1)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依据:①发病仅一周,既 往无少尿、浮肿、夜尿增多、高血压等病史;②有肾炎综合 征的临床表现;③血补体C3下降,无贫血;④双肾大小正常。
❖ ②检测ASO、CIC和补体 C3。如 ASO滴度增高,CIC阳性, 则有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如补体C3降低并在6~8 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应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 ③肾活检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能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
16
❖ 病情转归及检查结果:患者经降压、利尿等对症治 疗一个月,病情有所好转,尿量增加每日1200 ml 左右,浮肿减轻。血压150/100mmHg。周身未发 现确切感染灶。尿蛋白(+),红细胞3~ 5个/HP, 比重1.015。ASO、CIC均正常,补体C3 0.43g/L, BUN 6.3 mmol/L,Cr 114 μmol/L。患者不同 意肾活检。

故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故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2)初步估计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Ccr: 70~51 ml/min 肾功能轻度损害。
50~31 ml/min 肾功能中度损害。
<30 ml/min
肾功能重度损害。
20~11 ml/min 为早期肾功能衰竭。
10~6 ml/min 为晚期肾功能衰竭。
< 5ml/min
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3)指导治疗
内在性肾疾病:肾小球功能障碍 肾后性尿毒症:泌尿道阻塞(如输尿管狭窄、膀胱
癌、前列腺肥大)
急性肾衰的病因学分类
◆肾前性:肾脏血供不足; ◆肾后性:由于阻塞致肾脏排尿障碍; ◆肾性:各种肾脏疾患致肾组织内在损害。 ◆长期的肾前及肾后因素也可致肾损害。 ◆急性肾衰(ARF)肾功能衰竭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是可逆的。慢性肾衰(CRF)持续数月或数年后最终 导致终末期肾衰,是不可逆的。
20 -25%,在升支水 不能透过,形成渗透 梯度, Na+, Cl-主动 转到肾小管细胞 H+及K+的分泌与 Na+交换重吸收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
由于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强大的储备 能力及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故既使最敏感的试 验也难检测出轻微和早期的肾实质损害。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是: ①了解肾广泛性损害,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②动态观察肾功能变化以帮助了解病情和预后。
尿浓缩与稀释试验
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 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借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方法
除正常进餐外不饮任何液体,上午 8时排尿弃去,10、12、14、16、18、 20时及次日8时各留尿一次,测尿量 及比重。
参考值
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 ml; 昼夜尿量为34:1;12小时夜尿不超过750ml;最大比重 为1.020以上,比重差不应少于0.009。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

血清胱抑素C: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本文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的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其他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

cystatin C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肾功能评价和肾功能标志物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

它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的指标。

GFR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的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的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物质)。

它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的肾清除率来反映。

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 ( inulin )、碘海醇( iohexol )、51Cr-EDTA、99mTc-DTPA等。

内源性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酐 ( Scr )、尿素( Urea )、β2-微球蛋白(β2-MG )、β-痕迹蛋白(BTP)以及血清胱抑素C ( Cystatin C,Cys C )。

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1、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GFR评判的“金标准”,但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这些物质费用昂贵;其次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涉及放射暴露问题;另外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烦琐;碘海醇测定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加之受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的影响,尤其是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的及时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2、内源性标志物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

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 稳定的生成率;⑵ 稳定的血浓度,不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 肾小球自由滤过;⑷ 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 无肾外清除。

目前常用的指标为血清肌酐( Scr )、尿素( Urea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但由于受许多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以及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等影响,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内源性标志物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作用,反映其滤过功能的主要客观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min) 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

GFR 不能直接测定,只能通过某种标志物的清除率的测定而得知。

测定GFR 的标志物有两大类: (1) 外源性标志物:①多糖类:如菊粉。

②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水溶性标记螯合物如51cr - EDTA(51铬- EDTA) 、99m Tc - DTPA(99m锝-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 ;125 I (125碘) 或131 I 标记的造影剂,如泛影酸盐和脑影酸盐。

③非放射性标记的造影剂:如碘海醇。

(2)内源性标志物:是指体内存在的物质,如肌酐、尿素、Cystatin C 等。

一、外源性标志物
1、菊粉清除率( Cin)
菊粉( Inu lin) 是由果糖聚合而成的一种多糖,人和动物体内不含有它。

静脉注射后不被机体分解、结合、利用或破坏。

其分子量小( 5 200), 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也不被肾小管排泌, 故Cin 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是测定GFR传统的标准方法。

参考范围: 成人按1. 73m2标准体表面积计算, 男性为( 125 ±10) m l/m in、女性为( 118 ±10) m l/m in。

C in随年龄老化而降低, 40 岁以后每年减少1.
16 m l/min( GFR 每年约降低1% ) 。

60岁以上老人接近青年期的1 /2。

Cin检测过程需持续静脉点滴及输尿管插管留取尿液,试验过程中需要多次取血留尿计算其肾清除率,测定方法繁琐,因此临床不做常规使用,一般仅限于实验研究。

2、99m Tc- DTPA清除率( CI99m Tc):
肾清除率的放射性核素法测定一般使用51 Cr- EDTA、99m T c- DTPA、125 I 或131 I标记的泛影酸盐等。

其中99m Tc- DTPA来源丰富, 价格相对便宜,半衰期较短, 安全准确, 因而被广泛采用。

99m T c- DTPA, 在临床上被用作组织扫描制剂, 也是目前测定GFR 的首选药物。

此标记化合物经静脉注射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故肾脏对它的清除率等于GFR。

参考范围:男性为( 125 ±15) m l/m in, 女性为( 115 ±15) m l/m in。

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有所降低。

用99m Tc DTPA 测定GFR 不仅灵敏准确, 而且还能分别测出两肾的GFR值, 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做到的。

放射性核素GFR测定主要用于监测某些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改变, 尤其在观察某项治疗措施延缓肾脏损害进展的疗效时, 99m Tc DTPA常为最好的检测方法。

因为这种观察往往要在几年时间内长期追踪肾功能的改变, 而此时患者肌萎缩加重, Scr(血清肌酐) 和Cc r( 肌酐清除率) 均不能正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情况。

3、碘海醇清除率( C ioh)
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造影剂: 目前常用的为非离子碘造影剂碘海醇, 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率非常低( < 2 %) ,不被任何器官吸收和代谢,只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泌,适合作为GFR 的标记物。

碘海醇清除率检测方法学原理与同位素方法完全相同。

C ioh的参考范围也与年龄有关: 20 ~ 50岁为100 ( 78~ 122) m l/m in /1. 73m2; 51~ 65岁为83 ( 58 ~108) m l/m in /1. 73m2; 66 ~ 80 岁为72 ( 52 ~ 92 ) m l/m in /1.
73m2。

由于碘海醇在血清中浓度很低, 若使用X线荧光法测定, 需要较大剂量的碘海醇, 可能对受试者的肾功能造成损害, 所以大多数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法
( HPLC), 但该方法昂贵且技术要求高, 临床上较少应用。

二、内源性标志物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检测GFR 的方法。

肌酐是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

在肌肉容积相对固定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肌酐生成量非常恒定,产生速度约为1mg/ min ,肾脏也以大体相似的速度排出,故正常人血浆肌酐浓度及尿中排出量均很恒定。

肌酐分子质量113u ,无毒性,不被肾脏代谢,在血循环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血肌酐无异常升高时,也不被肾小管排泄。

因此可以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GFR。

由于血肌酐除了包括内生肌酐还有外源性肌酐,内生肌酐即为肌酸代谢产生的肌酐,外源性肌酐来自动物的骨骼肌如瘦肉、鸡肉、鱼肉等。

因此进行24h Ccr 的测定前应严格禁止食用肉食2~3d ,以排除外源性的干扰。

参考范围: 男性( 105±20) m l/m in, 女性( 95±20 ) m l/m in
临床上常用Ccr来粗略估计GFR。

根据Ccr, 一般可将肾功能分为4 期。

Cc r( 51~ 80 ) m l/m in为肾衰竭代偿期;Ccr( 50~ 20) m l/m in为肾衰竭失代偿期;
Ccr( 19~ 10m l) /m in为肾衰竭期; C cr< 10 m l/m in为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衰竭。

2、Cockcroft- Gault肌酐清除率( CG)
Ccr测定时收集24h全部尿标本比较麻烦, 容易产生误差。

全天Ccr也有波动,同一个人多次测定C cr结果的差异可达到25%, 故1976年Cockcroft和Gau lt提出无尿计算法测定Ccr。

无须测定尿肌酐, 仅依据血浆肌酐浓度和年龄、体重即可推算出Cc r值。

Cockcroft- Gault法的计算公式是:
女性: C cr( m l/m in) = ( 140- 年龄) *体重( kg) /85*Scr( m g /d l)
男性: Ccr( m l/m in) = ( 140- 年龄) *体重( kg ) /72 *Scr( m g /d l)
但此公式不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过度肥胖者。

上述公式中, Scr是血浆肌酐浓度( 以m g /dl计)。

现在肌酐值以um o l/L为单位报告, 需换算成mg /dl(即除以88. 4) 再代入公式。

3、血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
血肌酐是判断肾小球功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指标。

参考区间:苦味酸终点法,健康成年人:
男性: 44 - 133μmol/L(0.5 -I. 5 mg/dl)
女性: 70 -106μmoIl L(0.8 -I. 2 mg/dl)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理论上讲血肌酐的浓度会随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上升,但研究显示当肾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 3 时,血肌酐才略微上升,并且严重
肾脏疾患者约2/ 3 的肌酐从肾外排出,因此在肾脏功能下降的早期和晚期都不能直接应用血肌酐来判断GFR 的实际水平。

3、血清尿素(Urea)
最早作为估计GFR 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中的尿素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浓度升高,故测定血中尿素可粗略估计GFR。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血清尿素浓度:2.9 - 8.2 mmol/L。

血中尿素含量受肾外因素影响,如消化道大出血、尿路梗阻、严重浮肿、大量体腔积液、长期高蛋白饮食、感染、发热等因素都会使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加,因此目前一般不单独应用尿素来判断GFR。

Urea和Ccr 同时测定更有意义,肾功能正常时,Urea(mg·dL - 1 ) / Scr (mg·dL - 1) 为10/ 1~15/ 1 ,比值升高多为肾前性因素影响,比值降低多为肾性病变。

4、血清胱抑素C ( Cystatin C )测定
胱抑素( 即人类胱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 是一种13ku 小分子物质,由
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速度十分恒定,在炎症时不会升高,血中的浓度不受年龄、肌肉容积、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其分子质量又大于肌酐,且带正电荷,使其更易反映滤过膜屏障通透性早期的变化,是比肌酐
更灵敏的标志物。

血清胱抑素C 的参考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时, 成人的参考范围为( 0. 61~ 1. 22) m g /L;
酶免疫测定法( ELA ),成年男性为( 2. 14±0. 31) mg /L, 女性为( 1. 78±0. 26) mg /L。

5、瘦体重法肌酐清除率( LBW Ccr)
瘦体重法肌酐清除率( lean body weight Creatinine clearance, LBW Ccr)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肌酐清除率的一种新技术,比Ccr准确度高。

主要是因为它使用人体脂肪分析仪测得人体"瘦体重" ( 指非脂肪组织, 即体内肌肉组织的重量) 来推算每日肌酐的排出量, 排除了体重中个体变异大的脂肪组织的影响, 因此推算的Ccr 更准确, 而且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也适用于肥胖及肾功能不全者, 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