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作用,反映其滤过功能的主要客观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min) 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GFR 不能直接测定,只能通过某种标志物的清除率的测定而得知。

测定GFR 的标志物有两大类: (1) 外源性标志物:①多糖类:如菊粉。②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水溶性标记螯合物如51cr - EDTA(51铬- EDTA) 、99m Tc - DTPA(99m锝-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 ;125 I (125碘) 或131 I 标记的造影剂,如泛影酸盐和脑影酸盐。

③非放射性标记的造影剂:如碘海醇。(2)内源性标志物:是指体内存在的物质,如肌酐、尿素、Cystatin C 等。

一、外源性标志物

1、菊粉清除率( Cin)

菊粉( Inu lin) 是由果糖聚合而成的一种多糖,人和动物体内不含有它。静脉注射后不被机体分解、结合、利用或破坏。其分子量小( 5 200), 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也不被肾小管排泌, 故Cin 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是测定GFR传统的标准方法。

参考范围: 成人按1. 73m2标准体表面积计算, 男性为( 125 ±10) m l/m in、女性为( 118 ±10) m l/m in。C in随年龄老化而降低, 40 岁以后每年减少1.

16 m l/min( GFR 每年约降低1% ) 。60岁以上老人接近青年期的1 /2。

Cin检测过程需持续静脉点滴及输尿管插管留取尿液,试验过程中需要多次取血留尿计算其肾清除率,测定方法繁琐,因此临床不做常规使用,一般仅限于实验研究。

2、99m Tc- DTPA清除率( CI99m Tc):

肾清除率的放射性核素法测定一般使用51 Cr- EDTA、99m T c- DTPA、125 I 或131 I标记的泛影酸盐等。其中99m Tc- DTPA来源丰富, 价格相对便宜,半衰期较短, 安全准确, 因而被广泛采用。99m T c- DTPA, 在临床上被用作组织扫描制剂, 也是目前测定GFR 的首选药物。此标记化合物经静脉注射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故肾脏对它的清除率等于GFR。

参考范围:男性为( 125 ±15) m l/m in, 女性为( 115 ±15) m l/m in。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有所降低。

用99m Tc DTPA 测定GFR 不仅灵敏准确, 而且还能分别测出两肾的GFR值, 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做到的。放射性核素GFR测定主要用于监测某些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改变, 尤其在观察某项治疗措施延缓肾脏损害进展的疗效时, 99m Tc DTPA常为最好的检测方法。因为这种观察往往要在几年时间内长期追踪肾功能的改变, 而此时患者肌萎缩加重, Scr(血清肌酐) 和Cc r( 肌酐清除率) 均不能正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情况。

3、碘海醇清除率( C ioh)

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造影剂: 目前常用的为非离子碘造影剂碘海醇, 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率非常低( < 2 %) ,不被任何器官吸收和代谢,只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泌,适合作为GFR 的标记物。碘海醇清除率检测方法学原理与同位素方法完全相同。

C ioh的参考范围也与年龄有关: 20 ~ 50岁为100 ( 78~ 122) m l/m in /1. 73m2; 51~ 65岁为83 ( 58 ~108) m l/m in /1. 73m2; 66 ~ 80 岁为72 ( 52 ~ 92 ) m l/m in /1.

73m2。

由于碘海醇在血清中浓度很低, 若使用X线荧光法测定, 需要较大剂量的碘海醇, 可能对受试者的肾功能造成损害, 所以大多数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法

( HPLC), 但该方法昂贵且技术要求高, 临床上较少应用。

二、内源性标志物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检测GFR 的方法。肌酐是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在肌肉容积相对固定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肌酐生成量非常恒定,产生速度约为1mg/ min ,肾脏也以大体相似的速度排出,故正常人血浆肌酐浓度及尿中排出量均很恒定。肌酐分子质量113u ,无毒性,不被肾脏代谢,在血循环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血肌酐无异常升高时,也不被肾小管排泄。因此可以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GFR。

由于血肌酐除了包括内生肌酐还有外源性肌酐,内生肌酐即为肌酸代谢产生的肌酐,外源性肌酐来自动物的骨骼肌如瘦肉、鸡肉、鱼肉等。因此进行24h Ccr 的测定前应严格禁止食用肉食2~3d ,以排除外源性的干扰。

参考范围: 男性( 105±20) m l/m in, 女性( 95±20 ) m l/m in

临床上常用Ccr来粗略估计GFR。根据Ccr, 一般可将肾功能分为4 期。Cc r( 51~ 80 ) m l/m in为肾衰竭代偿期;Ccr( 50~ 20) m l/m in为肾衰竭失代偿期;

Ccr( 19~ 10m l) /m in为肾衰竭期; C cr< 10 m l/m in为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衰竭。

2、Cockcroft- Gault肌酐清除率( CG)

Ccr测定时收集24h全部尿标本比较麻烦, 容易产生误差。全天Ccr也有波动,同一个人多次测定C cr结果的差异可达到25%, 故1976年Cockcroft和Gau lt提出无尿计算法测定Ccr。无须测定尿肌酐, 仅依据血浆肌酐浓度和年龄、体重即可推算出Cc r值。

Cockcroft- Gault法的计算公式是:

女性: C cr( m l/m in) = ( 140- 年龄) *体重( kg) /85*Scr( m g /d l)

男性: Ccr( m l/m in) = ( 140- 年龄) *体重( kg ) /72 *Scr( m g /d l)

但此公式不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过度肥胖者。上述公式中, Scr是血浆肌酐浓度( 以m g /dl计)。现在肌酐值以um o l/L为单位报告, 需换算成mg /dl(即除以88. 4) 再代入公式。

3、血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

血肌酐是判断肾小球功能的简便而有效的指标。

参考区间:苦味酸终点法,健康成年人:

男性: 44 - 133μmol/L(0.5 -I. 5 mg/dl)

女性: 70 -106μmoIl L(0.8 -I. 2 mg/dl)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理论上讲血肌酐的浓度会随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上升,但研究显示当肾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 3 时,血肌酐才略微上升,并且严重

肾脏疾患者约2/ 3 的肌酐从肾外排出,因此在肾脏功能下降的早期和晚期都不能直接应用血肌酐来判断GFR 的实际水平。

3、血清尿素(Urea)

最早作为估计GFR 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血中的尿素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浓度升高,故测定血中尿素可粗略估计GFR。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血清尿素浓度:2.9 - 8.2 mmol/L。

血中尿素含量受肾外因素影响,如消化道大出血、尿路梗阻、严重浮肿、大量体腔积液、长期高蛋白饮食、感染、发热等因素都会使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加,因此目前一般不单独应用尿素来判断GFR。Urea和Ccr 同时测定更有意义,肾功能正常时,Urea(mg·dL - 1 ) / Scr (mg·dL - 1) 为10/ 1~15/ 1 ,比值升高多为肾前性因素影响,比值降低多为肾性病变。

4、血清胱抑素C ( Cystatin C )测定

胱抑素( 即人类胱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 是一种13ku 小分子物质,由

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速度十分恒定,在炎症时不会升高,血中的浓度不受年龄、肌肉容积、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其分子质量又大于肌酐,且带正电荷,使其更易反映滤过膜屏障通透性早期的变化,是比肌酐

更灵敏的标志物。

血清胱抑素C 的参考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时, 成人的参考范围为( 0. 61~ 1. 22) m g /L;

酶免疫测定法( ELA ),成年男性为( 2. 14±0. 31) mg /L, 女性为( 1. 78±0. 26) mg /L。

5、瘦体重法肌酐清除率( LBW Ccr)

瘦体重法肌酐清除率( lean body weight Creatinine clearance, LBW Ccr)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肌酐清除率的一种新技术,比Ccr准确度高。主要是因为它使用人体脂肪分析仪测得人体"瘦体重" ( 指非脂肪组织, 即体内肌肉组织的重量) 来推算每日肌酐的排出量, 排除了体重中个体变异大的脂肪组织的影响, 因此推算的Ccr 更准确, 而且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也适用于肥胖及肾功能不全者, 值得推广应用。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用微穿刺法实验证明,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中的超滤液。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图8-2)。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幔有小球小茁到囊腔中。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 f)(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K f×P UF,P UF表示有效滤过压。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在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滤过面积可以保持稳定。但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以致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因而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果出现少尿(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以致无尿(每昼夜尿量不到100ml)。 表8-1 物质的有效半径和肾小球滤过能力的关系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

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计算 最常用的是CG公式和肾脏饮食修正公式MDRD,2009年又提出CKD-EPI公式,别认为是比CG公式和MDRD更能准备估算GFR,但存在争议,DN肾病共识推荐2006年的eGFR的适合中国的MDRD 公式(DN肾病指南标红) 1、CG-GFR公式: 男性Ccr=(140-年龄)×体重(kg)×1.23/血肌酐(umol/L) 女性Ccr=(140-年龄)×体重(kg)×1.03/血肌酐(umol/L) 或男性Ccr=[(140-年龄)×体重(kg)]/[0.818×血肌酐(umol/L)] 女性计算结果×0.85 2、简化MRDR计算公式: eGFR=(186×Scr)-(1.154×年龄)-0.203×(如果是女性0.742) c-aGFR=(186×Scr)-(1.154×年龄)-1.154×(如果是女性0.742)×1.233(中国人修正) Scr为血清肌酐(mg/dl),血肌酐的单位换算:1mg/dL=88.41 umol/L GFR(ml·min-1?173 m-2)=175x血清肌酐(SCr)-1.234×年龄-0.179(如果是女性×0.79) 肾小球率过滤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成人 80~120ml/min;

新生儿40~65ml/min。

我国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一、视功能检查流程: 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4.眼位检查: 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 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 R=水平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项检查方法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作用,反映其滤过功能的主要客观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min) 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GFR 不能直接测定,只能通过某种标志物的清除率的测定而得知。 测定GFR 的标志物有两大类: (1) 外源性标志物:①多糖类:如菊粉。②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水溶性标记螯合物如51cr - EDTA(51铬- EDTA) 、99m Tc - DTPA(99m锝-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 ;125 I (125碘) 或131 I 标记的造影剂,如泛影酸盐和脑影酸盐。 ③非放射性标记的造影剂:如碘海醇。(2)内源性标志物:是指体内存在的物质,如肌酐、尿素、Cystatin C 等。 一、外源性标志物 1、菊粉清除率( Cin) 菊粉( Inu lin) 是由果糖聚合而成的一种多糖,人和动物体内不含有它。静脉注射后不被机体分解、结合、利用或破坏。其分子量小( 5 200), 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也不被肾小管排泌, 故Cin 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是测定GFR传统的标准方法。 参考范围: 成人按1. 73m2标准体表面积计算, 男性为( 125 ±10) m l/m in、女性为( 118 ±10) m l/m in。C in随年龄老化而降低, 40 岁以后每年减少1. 16 m l/min( GFR 每年约降低1% ) 。60岁以上老人接近青年期的1 /2。 Cin检测过程需持续静脉点滴及输尿管插管留取尿液,试验过程中需要多次取血留尿计算其肾清除率,测定方法繁琐,因此临床不做常规使用,一般仅限于实验研究。 2、99m Tc- DTPA清除率( CI99m Tc): 肾清除率的放射性核素法测定一般使用51 Cr- EDTA、99m T c- DTPA、125 I 或131 I标记的泛影酸盐等。其中99m Tc- DTPA来源丰富, 价格相对便宜,半衰期较短, 安全准确, 因而被广泛采用。99m T c- DTPA, 在临床上被用作组织扫描制剂, 也是目前测定GFR 的首选药物。此标记化合物经静脉注射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故肾脏对它的清除率等于GFR。 参考范围:男性为( 125 ±15) m l/m in, 女性为( 115 ±15) m l/m in。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有所降低。 用99m Tc DTPA 测定GFR 不仅灵敏准确, 而且还能分别测出两肾的GFR值, 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做到的。放射性核素GFR测定主要用于监测某些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改变, 尤其在观察某项治疗措施延缓肾脏损害进展的疗效时, 99m Tc DTPA常为最好的检测方法。因为这种观察往往要在几年时间内长期追踪肾功能的改变, 而此时患者肌萎缩加重, Scr(血清肌酐) 和Cc r( 肌酐清除率) 均不能正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情况。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

附录2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计 1、Cockcroft-Gaul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内生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c-aGFR(ml/min·1.73m2)=186×血肌酐-1.154×年龄-1.154×[女性×0.742] ×[中国人×1.233]。 3、血肌酐的单位换算:1mg/dL=88.41umol/L 血糖换算:1mmol/L=18mg/dL 尿酸换算: 4、

(定义和分期依据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 正常成人,本指标应大于90毫升/分钟,低于60毫升/分钟时目前就认为已经处于慢性肾衰疾病三期的状态,需要认真进行治疗了。小于15毫升/分钟时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GFR测定较为复杂,现多采用计算的方法。公式如下: GFR=(140-年龄)*体重 / 肌酐浓度(ml/dl)*72。女性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85。 肾小球滤过率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成人 80~120ml/min;新生儿 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 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 (血肌酐)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⑷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⑸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⑹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 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视功能检查办法

精心整理 视功能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投放Worth 四点灯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 2、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3、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 4、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 5、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6检查方法 12345、表示检查方法 12△BI(测量镜) 3456的度数。 7、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8、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 9、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水平斜视度。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近距离水平隐斜 检查方法 1、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近用瞳距。 2、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 处。 3、让患者闭上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 (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 4、视标为小方块视标或水平单排近视标。

5、检查方法同远距离隐斜量检测。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梯度法测AC/A 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 2、双眼同时打开,请被检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时添加+1.00D球镜度,放松调节,测定其眼位(方法同近平隐斜检查),并做记录。 3、双眼前加-1.00D球镜度,刺激调节,再测定眼位(方法同近水平隐斜检查),并做记录。NRA 检查方法 1 加ADD 2 3、检测 5 记录。 BCC 检查方法 1 2 3 4 5 6 7、(老PRA 检查方法 1 加ADD 2、双眼同时打开,适当照明。 3、检测PRA,,双眼同时增加负球境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止测试,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做记录。 调节幅度 检查方法 1、亮照明 2、戴CAMP镜片 3、将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度保持2厘米/秒,直至看不清视标为止. 4、测量视标至镜片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1.5mm主点计算,这一点为调节近点,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肾脏滤过功能以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RF)来衡量,正常约为125ml/min. 1.肾血流量减少正常成人两肾重约300g,血流量却高达心输出量的20~30%,其中95%流经肾皮质,5%流经肾髓质。短粗的肾动脉与腹主动脉相连,故全身血压对肾灌注压影响很大。在动脉血压在80~160mmHg时,通过肾自身调节(主要是前列腺素系统),保持肾血流量和GFR不变。当休克、心力衰竭等使血容量减少、平均动脉压降低或肾血管收缩时,肾血流量显着减少,GFR随之降低。缺血亦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不全。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渗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intraglomerularcapillarypressure)一般等于全身血压的60%.正常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约为60mmHg,囊内压为10mmHg,血浆胶渗压为25mmHg,因此,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约为25mmHg.大量失血和脱水等引起全身动脉压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随之下降;尿路梗阻、肾小管阻塞、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时,肾小球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血浆胶渗压作用不大,因为其降低会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循环血量减少,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结果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亦下降。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引起循环血量增多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则会造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GFR增高,出现利尿效应。 3.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成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貭肾单位,后者肾小管长并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故有利于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肾脏储备功能较大,切除一侧肾脏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50%,健侧肾脏往往可代偿其功能。但是,肾单位大量破坏时,肾小球滤过面积极度减少,可使GFR降低,出现肾功能不全。 4.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内皮细胞间有500~1000A的小孔,基底膜为连续无孔的致密结构,足细胞具有相互交叉的足突;基底膜和足突间缝隙覆有的薄膜,富含粘多糖并带负电荷。其通透性大小与滤过膜的结构和电荷屏障有关。炎症、损伤和免疫复合物可破坏滤过膜的完整性或降低其负电荷而导致通透性增加,这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的重要原因。 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存在的一种由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和系膜基质组成的特殊间充质,称为肾小球系膜。系膜细胞具有许多重要功能;①收缩作用调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进而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GFR.②支持作用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以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④分泌肾素肾缺血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时,系膜细胞增生且分泌肾素。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怎么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及解析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附录2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计 1、Cockcroft-Gaul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内生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c-aGFR(ml/min·1.73m2)=186×血肌酐-1.154×年龄-1.154×[女性×0.742] ×[中国人×1.233]。 3、血肌酐的单位换算:1mg/dL=88.41umol/L 血糖换算:1mmol/L=18mg/dL 尿酸换算:

4、 (定义和分期依据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 正常成人,本指标应大于90毫升/分钟,低于60毫升/分钟时目前就认为已经处于慢性肾衰疾病三期的状态,需要认真进行治疗了。小于15毫升/分钟时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GFR测定较为复杂,现多采用计算的方法。公式如下:GFR=(140-年龄)*体重/ 肌酐浓度(ml/dl)*72。女性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85。 肾小球滤过率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成人 80~120ml/min;新生儿 40~65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按计算结果×0.85。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Scr(血肌酐) ⑴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⑵内生肌酐清除率低至50~70 ml/min,为肾功能轻微损害。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31~50 ml/min, 为肾功能中度损害。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一.色觉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顾客的色觉是否正常,判断有无色盲色弱。这项功能对于顾客的日常生活影响还是挺大的,发病的比率为男性约为5%,女性约为0.7%,为遗传性病患。验配与处理指导:提出相关的验配建议和意见,改善色盲和色弱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立体视觉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顾客的立体视觉的敏锐度,初步诊断双眼是功能是否正常。验配与处理指导:对于立体视低下者,建议进行相关的立体视训练。这对展现门店的专业水平,提升门店的专业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三.眼部检查 1.裂隙灯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前节的健康状况,观察眼前节有无病变及紫外线等带来的防护性伤害,比如说发现睑裂斑、白内障等。 验配与处理指导:(1)建议防紫外线及防辐射类镜片的验配,建议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的验配,产生功能性产品消费的可能性;(2)建议隐形佩戴者在佩戴隐形的同时有一副框架交替佩戴,这样一方面顾客会感觉到是在切实对其负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框架的成交或者第二副眼镜的成交。 2、眼压的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压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有异常。 验配与处理指导:不正常者,建议进行相关治疗处理,在门店能够帮助顾客发现眼压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会让顾客感觉门店是不同与传统的门店的,专业性上,是完全可以放心

的。 3、直接检眼镜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底有无病变,如黄斑或视网膜的病变。 验配与处理指导:建议进行紫外线防护类的镜片验配,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的验配。提升了门店的专业水平,增加第二副的消费。 四.感觉融像 Worth4点检测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双眼的融像功能,判断有无抑制或复像。 验配与处理指导: 1、对于产生复像者,进行棱镜的验配处理; 2、对于有抑制者,进行脱抑制训练; 3、对于散光矫正不良的排除; 目前来说,已经成为门店的常规视功能检查项目之一 五.不等像检查 通常的屈光参差会带来不等像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不等像带来的佩戴不适进行处理,开处不等像眼镜处方。 检查目的与意义:测定顾客双眼不等像的差值,设法在不改变屈光度的情况下,减少或消除双眼不等带来的融像性疲劳。 验配与处理指导:开处不等像眼镜处方,通过面弯及近眼距的改变放大率,实现镜片的处方个性化设计和定制。一是可以通过个性化专业性的处方给这类顾客进行更好的视觉处理,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新的定制化方式,也有助于单价的提升,这可能也会成为未来的验配方向之一。

计算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 计算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锡信1,陈江林2,彭 健1 (1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21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W CP 公式计算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99m T c D T PA 清除率测定66例不同疾病住院患者GFR (T c GFR ),并测血清肌酐(SC r )及尿素氮(BUN ),同时以W CP 公式、Robert 公式计算GFR (W CP GFR ,Robert GFR ),以Cockcroft Gau lt 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G CC r ),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除肾功能正常者CG CC r 与BUN 无显著相关外,肾功能不全及肾功能正常者的W CP GFR 、Robert GFR 、CG CC r 均分别与T c GFR 呈显著正相关(P 均<0101),与BUN 、SC r 呈显著负相关(P <0101或P <0105);与Robert GFR 、CG CC r 比较,W CP GFR 始终与T c GFR 最接近(P 均>0105);W CP GFR 、Robert GFR 、CG CC r 与T c GFR 的平均差绝对值逐渐增大,三者间差异显著(P 均<0105)。结论:W CP GFR 、Robert GFR 、CG CC r 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GFR ,而以W CP GFR 更准确,且简便、快速、安全而廉价,可代替T c GFR 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99m T c D T PA 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 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03(2002)06034703 Va lue of cli n ica l applica tion of deter m i n i ng glo m erular f iltra tion ra te by the ca lcula tion m ethod W U X i x in 1 ,CH EN J iang lin 2,P EN G J ian 1 .1.T he F if th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of Z hong shan U n iversity ,Z huha i 519000,Guang d ong ,Ch ina ;2.T h ird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of M ed ica l Colleg e ,J inan U n iversity ,Z huha i 519000,Guang d ong ,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lin ical app licati on of determ in ing glom eru lar filtrati on rate (GFR )by the calcu lati on m ethod .M ethods :GFR s from 66patien ts in ho sp ital suffering from vari ou s diseases w ere accu rately determ ined u sing clearance rate of  99m T c D T PA (T c GFR ).Serum creatin ine (C r )and b lood u rea n itrogen (BUN )con ten ts w ere m easu red ,and si m u ltaneou sly GFR s w ere calcu lated by W CP fo rm u la and Robert fo rm u la (W CP GFR and Robert GFR ).C reatin ine clearance rate w as calcu lated by Cockcroft Gau lt fo rm u la (CG CC r ).T he con trast study and co rrelati on analysis w ere done fo r the data .Results :In patien ts w ith o r w ithou t renal in sufficiency ,W CP GFR ,Robert GFR ,and CG CC r w ere po sitively co rrelated w ith T c GFR (all P <0101)bu t negatively w ith BUN and serum C r (P <0105o r 0101),respectively ,w ith an excep ti on betw een CG CC r and BUN in tho se w ithou t renal dysfuncti on .W CP GFR w as mo re accu rate than the o thers and cou ld take the p lace of T c GFR clin ically .Conclusion s :W CP GFR ,Robert GFR ,and CG CC r m igh t be helpfu l to reflect GFR to certain ex ten t .O f them ,W CP GFR w as an accu rate ,si m p le , safe ,and cheap m ethod fo r determ in ing GFR and it shou ld be u sed and popu larized clin ically . Key words :glom eru lar filtrati on rate ;clearance rate of  99m T c D T PA ;creatin ine clearance rate ;b lood u rea n itrogen CLC nu m ber :R 446 D ocu m en t code :A Artica l I D :1003 0603(2002)06 0347 03 基金项目:广东省珠海市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 o .203030) 作者简介:吴锡信(1963),男(汉族),广东省廉江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肾脏病诊治及中草药研究工作,曾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权5项,主编专著 1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应用二乙撑三胺五乙酸(99m T c D T PA )清除率 可精确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 ),但仍有费用昂贵、检查过程繁琐等缺点。我们根据血清肌酐(SC r )推导出计算GFR 公式(W CP 公式),为临床提供准确、简便、安全而廉价测定GFR 的方法(另文报 道)。本研究中随机选择66例不同疾病住院患者,采 用99m T c D T PA 清除率测定GFR (T c GFR ),并测定SC r 及尿素氮(BU N ),同时以W CP 公式、Robert 公式测定GFR (包括W CP GFR 、Robert GFR ),以Cockcroft Gau lt 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G CC r ),通过对比研究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W CP 公式计算法测定GFR 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随机选择66例不同疾病的非透析住 ?743?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6月第14卷第6期

肾小球滤过率公式精编版

肾小球滤过率 1.定义: 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90-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2.正常范围: 成人:90-125mL/min,低于60mL/min时,则认为已经处于慢性肾衰疾病三期的状态,需要认真进行治疗,降低也见于肾实质性损伤及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滤过能力下降。增高可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并发症,引起蛋白尿、血尿等。 儿童:40-65mL/min。 3.相关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反应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与多种尿指标水平和血液学指标水平相关。 1)血清胱抑素C,机体所有有核细胞均可表达和生成该蛋白质,浓度相对恒定。循环血液中Cys-C能自由透过肾小球,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上皮细胞摄取并分解,尿中仅微量排出。并且不受年龄、身高、饮食、恶性肿瘤等影响,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和特异指标,优于血清肌酐。 2)血清肌酐,血肌酐几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正常情况下,体内肌酐生成速率稳定,因此可用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与之成负相关。 3)血清尿素,通常自由滤过肾小球,原尿中50%尿素氮再由肾小管集合重吸收,与肾小球滤过率成负相关。 4)血清α1-微球蛋白,通常自由滤过肾小球,再由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摄取

和分解,升高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与滤过率成负相关,指标相关性与利用血清胱抑素C 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诊断性能相当。 5)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与α1-微球蛋白作用原理类似。 6)尿微量白蛋白、尿总蛋白,通常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正相关。 4.计算公式: 1)CKD-EPI 公式 该公式发布于2009年,相对于之前应用较为普遍的MDRD 公式更为准确。该公式共分为三种形式: ①CKD-EPI CYS-C 133()0.996[0.932()]0.8 a CYSC eGFR =???女 其中a :CYSC ≤0.8mg/L ,a=-0.499;CYSC >0.8mg/L ,a=-1.328 ②CKD-EPI CRE ()0.993c age CRE eGFR a b =?? 其中a :黑人:女性:166;男性:163 白人或其他人种:女性:144;男性:141 b :女性:0.7;男性:0.9 c :女性,CRE ≤0.7,a=-0.329;CRE >0.7,a=-1.209 男性:CRE ≤0.9,a=-0.411;CRE >0.9,a=-1.209 age :年龄,单位岁 CRE :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单位mg/dL ,(肌酐分子量113.1,则1mg/dL=88.42μmol/L ,1μmol/L=0.01131mg/dL ) ③CKD-EPI CRE-Cys-C 135()()0.993[0.969()]0.8 a c age CRE CYSC eGFR b =????女 其中b :女性0.7;男性:0.9 a :女性:CRE ≤0.7,a=-0.248;CRE >0.7,a=-0.601

视功能检查方法

视功能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投放Worth四点灯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 2、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3、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 4、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 5、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6、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立体视检查 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投放立体式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中融合点,此时患者看到上下方视标为距离相等的双竖线。 2、调整内置辅镜使得双侧均为偏振光片,嘱患者再次注视视标。 3、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单竖线,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有立体视。 4、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测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5、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两竖线距离较下方两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远距离水平隐斜 检查方法 1、被检测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远用瞳距 2、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 3、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 4、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 5、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6、逐渐减小左眼的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菱镜的底向的度数。 7、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8、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 9、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水平斜视度。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近距离水平隐斜

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表

NRA与PRA在视功能检查中的意义 下处方、制定训练方案及解决投诉时做视功能检查尤为必要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很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关于调节方面的问题。调节是远近全程视力的基础,只有调节功能好了才能有一个好的全程视力,才能保持两只眼睛的等量同步,才能弥补一些小的屈光缺陷(例如:某些人有0.50D的远视或近视或散光,但是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这些人就不会配眼镜,也可以不配眼镜,因为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而通过视功能项目中的四大调节(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幅度)的检查最能发现与解决顾客存在是视觉问题。本次就视功能检查项目中的NRA与PRA展开一次讨论,NRA与PRA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NRA的讨论 NRA即负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放松的能力。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40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下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下拨量即为NRA的值。40厘米处能够产生2.50D的调节,那么屈光平衡后做NRA检查,如果眼睛能够完全放松,那么NRA 的值应为+2.50D。所以,在视功能检查中NRA的正常值为+2.50D。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某位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为–2.00D,顾客戴上–2.00D的眼镜检查NRA,如果NRA=+2.50D,说明正常。这个正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给顾客的配镜处方正确;二是该顾客的调节放松的能力很好。如果NRA=+1.50D呢?说明眼睛不能完全放松,晶状体表面还残留有1.00D的调节,也可以说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2.00D里面有混杂因素----调节存在,导致不能完全放松。顾客经过散瞳之后,调节因素去除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屈光度就应该是–1.00D。验光师检查NRA检查的是眼睛的调节放松能力,可以用这个值去评估给出的屈光度是不是合理,即是不是顾客眼睛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的屈光度。所以,验光师验光时不仅要让顾客的眼睛视力正常,还要让NRA正常,这样的处方才算合理、正常、妥当。 如果顾客的NRA值低于+2.50D,就要为顾客散瞳(先测眼压排除青光眼、高眼压),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要散瞳,去掉调节因素,这是视功能检查的目的。配镜的目的就是戴上平衡后的眼镜达到清晰、舒适、持久。舒适的第一个指标就是NRA的值正常,眼睛没有调节存在能够完全放松。还有一种情况,散瞳前NRA=+1.50D,散瞳后NRA=+2.50D正常了,过几天复检时NRA=+1.50D了,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来做呢?说明该顾客散瞳后复检前又有调节因素参与了,该顾客易于疲劳。所以,看远的屈光度还是–1.00D,不过要给ADD处方,让顾客看近时要像正式眼一样少用调节,帮助顾客的双眼放松。在不考虑眼位的情况下,所给出的ADD处方应为+1.00D(+2.50D–+1.50D)。 如果顾客的NRA值高于+2.50D,说明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高了,过矫了,需要重新验光。 二、PRA的讨论 PRA即正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储备。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40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上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上拨量即为PRA的值。人为刺激调节时能够快速的产生一个反应,这种储备越多越好,其正常值大于等于–2.50D。 近视眼理论:大量的调节滞后造成了离焦像,离焦像的表现就是在视网膜成像模糊,这种大量的模糊像刺激眼球诱使模糊像变清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近视。如果我们的眼球没有离焦像,视物随时都是清晰的,那么眼球就要有足够的调节储备。例如:一个人有–3.00D调节储备,另一个人有–1.50D的调节储备,那么做同样的近距离工作的话,有着–1.50D 的调节储备的人就会感到眼睛累,因为调节储备太少很快就会用完,视网膜上就会产生离焦像。如果有了模糊像的话,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就意味着眼睛又长度数了;对于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来说意味着眼睛疲劳了,不愿意再阅读了、视近了;对于30几岁的人来说意味着出现了早期老花。验光师在验光过程中,如果检查到PRA偏低,首先应该认识到,如果是青少年儿童,那么度数会增长较快;如果是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那么视疲劳则会多些;如果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则会是早老花。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则希望度数增长的慢些。如果PRA偏低,则不能给其选择抗疲劳或多焦点,因为造成近视增长的原因是调节储备少,调节力量弱在这种情况下让其仅有的少量调节不用则会更加削弱调节功能,加重PRA降低,加重离焦像以致加快度数增长的速度。 对于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配镜要长戴,无论是远距离看黑板还是近距离看书做作业都要戴镜。看近虽然不戴眼镜也能够看清楚,但是其PRA较低,假如还有较大外隐斜的话,就会更不容易调节,由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就会更低,这时则会动用辐辏,而外隐斜辐辏能力又很差,只有通过刺激调节来补偿看近的外隐斜和调节不足,最后的结果就是近视加快。所以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看远看近都要戴眼镜的,而且还要辅助做一些调节训练,把衰弱的疲劳、衰弱的肌肉力量锻炼出来。 上述是对PRA较低的第一个认识,第二个认识就是容易顾客投诉,因为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看远清楚没有什么问题,当看近的时候就会出现看不清楚或者看的不舒服,这是因为由远到近时可动用的调节力太小了、太弱了,没有足够的力量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视功能检查流程: 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

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4.眼位检查: 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 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 R=水平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