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一

合集下载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需求弹性(demand elasticity)是指其中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经营和政策决策。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分析需求弹性的影响和应用。

案例一:咖啡市场需求弹性分析假设咖啡公司拥有一家连锁咖啡店,并决定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咖啡的价格。

咖啡公司观察到每次价格上涨10%,其销售量减少5%。

为了计算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需求弹性=(销售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在此案例中,价格上涨10%,销售量减少5%。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需求弹性=-5%/10%=-0.5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咖啡的需求弹性为-0.5、这意味着咖啡的价格弹性是弹性的,即价格上涨1%,需求量将减少0.5%。

咖啡公司可以根据这个需求弹性来制定其定价策略。

如果咖啡公司希望增加总收入,可以考虑将价格降低,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根据需求弹性的公式,价格下降1%,需求量将增加0.5%,这将可能提高总收入。

案例二:豪华手表市场需求弹性分析豪华手表是一种高端商品,它的销售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可能与普通商品不同。

假设豪华手表品牌每次价格上涨10%,其销售量减少2%。

计算需求弹性的公式如下:需求弹性=(销售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在此案例中,价格上涨10%,销售量减少2%。

需求弹性=-2%/10%=-0.2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豪华手表的需求弹性为-0.2、这意味着豪华手表的价格弹性较小,即价格上涨1%,需求量仅减少0.2%。

豪华手表品牌可以根据这个需求弹性来制定其定价策略。

由于需求弹性较小,品牌在定价时可以考虑提高价格,以提高总收入。

即使价格上涨1%,需求量仅减少0.2%,这可能会增加品牌的利润。

综上所述,需求弹性分析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并根据需求弹性制定定价策略。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需求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需求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 需求分析1. 引言在管理决策中,一个有效的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需求分析旨在确定组织所需的资源和能力,以满足特定的目标和战略。

在管理经济学中,需求分析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客户行为和竞争环境,以做出有利的决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经济学案例来讨论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和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案例背景假设我们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我们决定推出一款新的电动汽车。

在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和产品定价方案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以了解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3. 需求分析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3.1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访问潜在消费者并询问他们对电动汽车的意见和偏好。

同时,我们还需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和销售策略。

3.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市场调研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的特点,以及他们对产品的需求。

3.3 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产品进行定位。

产品定位是将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定制产品特点和营销策略。

通过产品定位,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电动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3.4 价格策略在进行需求分析时,确定适当的价格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价格策略决定了产品的定价范围和定价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

通过分析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电动汽车的合适定价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3.5 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将产品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关键。

管理经济学 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四代时期是 2002 年以后,产品特点是“计费营账综合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此前计费和营账系统的分离性,仍制约移动运营商各种营销手段的选择。例如, 实现最有效价格竞争、服务组合折扣等经营手法,就需要移动计费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 与营账系统无缝兼容,第四代计费营账综合系统应运而生。虽然提供这类软件系统的技术难 度加大,但是由于业内竞争加剧,企业毛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约占合同额的 20%左右,扣 除售前和售后费用,执行合同往往带来财务亏损。随着整个行业开始出现亏损,厂家数量下 降到 13 家。
公司市场部经过调研分析认为,J 巧克力的品牌知名度在北京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每年
还有相当力度的品牌支持运作,因而当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偏高,因而决定降价至 2.5 元/块。表 1 报告了随后 3 个月销售额与前 3 个月销售额比较情况。
表 1 J 巧克力 2000 年 1-6 月价格和销售额
价格
月份
销售额(万元)
3 元/块
1
5.9
2
5.4
3
5.5
2.5 元/块
4
6.2
5
6.1
6
5.3
数据表明,J 巧克力价格从 3 元/块下降到 2.5 元/块,然而需求增长很小,降价促销 方案没有成功。
Y 太妃糖马到成功
2
《管理经济学》课程报告
Y 太妃糖是 318 克的罐装产品,内装 53 粒糖块,可整罐销售也可以散卖,零售价是 26.5 元/罐或 0.5 元/粒。这是 J 公司的另一明星产品,它于 2000 年 9 月再次冲击北京传统零 售渠道。两个月后,单品月销售额 10 万元;4 个月后,月销售额攀升到 15 万元。公司决策 层大喜,决定这一产品同时进入上海、沈阳、天津、西安、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长沙, 与北京构成 10 大城市分销网,销售一路攀升,单品月销售额达到 200 万元,传统渠道销售 队伍扬眉吐气,奖金几乎变成固定收入,现代渠道销售人员垂涎不已。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1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1

50
中暂不使用)
40
( 为使数据更具备可 比性我们在次截取 1990-2001年的数据进 行分析 )
30
20
10
0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内生 产总值 18598.4 21662.5
26651.9 34560.5 46670.0 57494.9
轿车销 售量 4.24 8.11
16.27 22.97 25.03 32.55
需求收 入弹性
4.11 3.241 1.32 0.28 1.25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Adjusted R0.S9q9u4a7r7e5
标准误差 1.563524
观测值
12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1 5121.873 5121.873 2095.173 5.96E-13
10 24.44607 2.444607
11 5146.319
Coefficient标s 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Upper 95%下限 95.0上% 限 95.0% Intercept -11906.1 260.9089 -45.6333 6.15E-13 -12487.5 -11324.8 -12487.5 -11324.8 X Variable5.1984755 0.130748 45.77306 5.96E-13 5.69343 6.276081 5.69343 6.276081

管理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第一讲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发展中的管理困惑【案例内容】1983年,在江南某省的一个小镇上,因投机倒把屡受批斗的刘月在出走十几年后突然回到了镇上。

此时,投机倒把已不那么令人心悸,乡镇企业已开始萌芽。

第二天,镇上就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镇长带着几个干部拎着礼品去了刘月家。

这比当年镇长带着派出所干警去刘月家搜捕更令人兴奋。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预感到有什么重大事件将会在小镇上发生。

果然,一个月后,镇政府以原粉丝厂的旧厂房、设备折合资金1.75万元,刘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的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伟业铜带厂正式诞生。

经过15年的苦心经营,到1998年,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6亿资产,下属9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4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伟业集团公司。

铜加工属于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乡镇企业—般不敢问津。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此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

整个行业主要由三家大型国有企业控制,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中原铜加工厂,它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次是上海铜材厂和西北铜加工厂。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依托机制上的优势,在铜加工行业出现了乡镇企业大败国有大型铜加工企业的现象。

进入90年代以来,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困难重重,几乎全面亏损,由于资金困难,无法进行必需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有企业在技术、设备上的许多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尺,优秀人才更是大量流失。

而乡镇、合资企业则成为行业龙头,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发展趋势。

伟业集团投资2亿元将中原铜加工厂的一条板带连铸连轧生产线买了过来。

由于中原铜加工厂缺乏配套设备和流动资金的投入,该生产线一直闲置,日损失数以万计,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

伟业集团则在生产线购入后三个月内就生产出第一批优质铍青铜带,并直接出口美国,效益十分可观。

不仅如此,伟业集团还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已成功地兼并了几家关联企业,按计划将在5年内成为中国铜业的霸主。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业价格战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业价格战

案例分析-1英国报业价格战一、背景英国全国性高级报纸有:《泰晤士报》Times、《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卫报》The Guardian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独立报》The 《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Dispatch、《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等。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

该报数度易手,1981年被澳大利亚人默多克购入国际新闻集团旗下。

它的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企业界、上层知识层,言论上倾向于保守。

《每日电讯报》创刊于1855年,为英国四大严肃大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985年被加拿大人布莱克购入霍林格报业集团,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言论上倾向于保守。

两份报纸的市场定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二者都是综合性严肃大报、观点都是倾向保守,都是面向全国发行。

不同的是《泰晤士报》自其创办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一度停刊;而《每日电讯报》在1985年由布莱克接手之后,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就实现了赢利,并成为布莱克报业帝国中的主要收入来源。

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曾许诺在5年之内实现赢利,但是,直到1993年,这份报纸还处于亏损状态。

1993年,默多克便开始向《每日电讯报》发起价格战,这一过程持续了12年。

二、价格战过程●进攻阶段(1993年9月~1994年6月)。

1993年9月,《泰晤士报》开始降价,把报纸价格从45便士降到30便士。

1993年12月,《泰晤士报》的发行量上升了24%,达到43.9万份;而《每日电讯报》的发行量只下降了1.9%,仍然保持在100万份以上。

1994年4月,《每日电讯报》依然保持着102万份的发行量,《泰晤士报》则达到了45.4万份,超过了《卫报》,并且把《独立报》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1994年6月局面出现了新变化,自从1940年发行量上升到100万份以上从来没有再降下来的《每日电讯报》突然发现,他们的报纸销量落到了100万份以下,而此时的《泰晤士报》已经攀升到了51.5万份。

管理经济学经典案例:收入对需求的影响

管理经济学经典案例:收入对需求的影响

案例一:精炼胶新海绵床垫的价格【编者按】价格高于老产品3—4倍,这种情况下,显然收入水平会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笔者未曾指出,欢迎该产品的“南方”具体是哪些地区?但是可以断言广东,福建江浙一带相对收入较高的地区,对此产品必有较大的需求,由此可见,按照需求理论,根据收入水平细分市场、开拓需求,对企业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我公司新研制生产了一种产品——精炼胶,开始定价为4700元/T,投入市场后,销售很不理想,每年平均约10T。

经调查发现,此产品与4—5天然胶性能相当,虽然价格略低于它们,但操作工艺上相对复杂,由于习惯的影响,人们对此新产品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在价格上与天然胶拉开距离,降低价格至4200元/T,果然销售看好,现在每月销售量在20—30T之间,预计仍有增长趋势。

虽然降价后每吨利润率减少,但销售增加,使每月的利润比原来增长1.5倍,由此可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我公司生产的另一种产品海绵床垫,原来全部出口,全年国际市场变化,出口量减少,生产能力闲置,是将富余的生产能力改产,还是按原来产品继续生产?经过分析,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意向已向舒适型转变,市场上现有的聚胺脂泡沫海绵容易老化,不太舒服,不受用户的青睐,我们的产品虽然价格高出3—4倍,但寿命长不易老化,更舒服柔软,基本上能适应我国的消费水平,于是我们决定在国推出这一产品,结果推销到南方很受欢迎。

案例二:卫生纸短缺【编者按】本例说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偏离了供需均衡价格将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

美国在1973年夏秋之间,由于价格控制,在包括纸浆市场在内的许多市场上造成了一个时期的短缺。

印刷的短缺使一些报刊出版商采用了小字印刷节约纸张。

卫生纸制造商由于无法买到足够的原料,决定舍弃一些顾客。

他们决定少生产一些低档卫生纸以保证香水纸和装饰纸的生产,因为后者价格和利润都高一些,这样就导致了低档卫生纸的短缺。

第二课作业案例[1]

第二课作业案例[1]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作业一、案例1:新任总经理的麻烦一个冷食有限责任公司,新来一个年轻的总经理,他没有冷食行业的管理经验,是学管理出身。

尽管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同行业中是很优秀的,配方是从国外公司买来的,从丹麦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人大都受过大学教育。

但是该公司生产的冰淇淋的口感一直不很理想。

因此,总经理从总公司投资的另一冷食公司请来一个有经验的老车间主任,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指导。

结果,这老车间主任来的当天,产品口味马上好转,且产量明显提高。

以前判断冰淇淋的料是否合格,采用的是科学仪器测如温度等,但老主任好象什麽都没用,因此,年轻的总经理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如果问老主任的话,老主任是不会说的。

总经理必须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同时也想借此机会与技术部经理好好谈谈。

但技术部经理一直很傲气,一是因为他的技术水平在业内是公认的,二是总经理和他一样年轻,他不太服气。

问题:如果你是总经理,请想想1、老主任是怎样能够做到口味好且产量提高的?2、怎麽和技术部经理搞好关系?3、按照经济学的思路应该怎么去管理?二、案例2:中国葡萄酒的“双标准”尴尬2002年9月10日,国际葡萄酒组织(OIV)就中国加入OIV有关事宜签署了一份备忘录,不久将正式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第48个成员国,张裕公司被指定为该组织在中国的常设机构。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葡萄酒业更深入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葡萄酒业竞争的背后是尽快结束“双标准”;在“双标准”的背后是尽快完善配套的国际标准。

其实,中国的葡萄酒业早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

虽然张裕、王朝、长城、威龙、通化等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却遭受到所谓山(野)葡萄酒的猛烈侵蚀。

2001年原张裕总经理梁贤久率先炮轰“山野”,长城副总经理奚德智怒吼“山葡萄酒一日不除,中国葡萄酒一日不宁”,从而引发了一场口角之争。

而在这种争吵的背后,实际凸现了标准之争。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官员透露,新的国家级葡萄酒行业标准正在进行仔细的研究,将由食品工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全国标准化委员会上报,再报上级主管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一:毒品一直是近些年来,政府、社会头疼的重大问题。

对于如何杜绝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政府部门一直不浅余力地在打击,然而此问题总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对此,有经济学家提出,对毒品交易征收重税,希冀以市场的力量来控制它。

谈谈你对该问题看法。

提及毒品,一般然都“谈毒色变”,毒品作为数恶之源,引发了一些列社会、经济问题。

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打击。

毋庸置疑,政府对毒品采取的行动自然比毒品放任自流的交易对公众更有益处。

但是,采取何种方式确实令人争论不休的问题。

目前,大体上各国采用立法明令禁止毒品交易,通过暴力手段强制实施也是取得一定效果。

是否存在一个更理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阻止此类交易的发生了?征收高额税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首先,毒品作为一种商品具备商品的共性。

即在其自身价值基础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它还有自身特殊性,它的消费者消费后及易上瘾,这造成毒品需求接近无弹性。

在单纯的管制措施中,对毒贩、毒品的交易打击,实际上是限制商品的供给,迫使毒品的供给量向零无限贴近。

从而达到毒品的社会交易量下降最终降低毒品的危害。

与此同时,毒品的供应商将政府对其打击造成的损失算入了商品的成本,相应地大大提高了毒品的售价,以确保在无管制状态下同样更高的利润率。

作为毒品需求方吸毒者,由于需求接近无弹性,使得供方成本转嫁基本
通过经济学供求原理我们可知:政府打击限制供应属于非价格因素,减少供应(S),需求曲线向外移动至(S”);而需求不变(D),均衡价格上涨。

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使毒品合法化解决之道,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利用供求关系分析需求以及价格影响。

亿万富豪索罗斯就是贝克尔教授死心塌地的支持者。

他们的依据是:由于瘾君子们的毒瘾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很小;毒品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因而政府的禁毒措施加大了贩毒的成本,而贩毒者则会将成本转嫁到购买者身上。

其结果是,吸毒者为毒品支出的总货币量提高了,于是,那些以非法途径获取钱财购买毒品的吸毒者就会变本加厉地犯罪。

所以该观点认为,毒品的合法化可以使毒品降价,减少贩毒成本,而吸毒者的财务负担也会明显减轻,他们就不用为了买毒品而沦为妓女或掠夺他人财物、盗用公款了。

另外,毒品合法化以后,由于吸毒而助长的艾滋病传播问题也就会消失,人们不用再偷偷摸摸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了;发给缉毒人员的工资也可以投入到帮助戒毒上;对毒品交易课重税,所得收入还有助于解决各级政府的预算问题;政府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严惩卖毒品给青少年的案件上。

根据贝克尔教授的分析,似乎毒品合法化的确是在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一个。

但实际上在他的观点里,他一直未提到过人们的道德防线问题。

对于以贝克尔教授为首的毒品合法化支持者考虑了吸毒人的利害关系,但是毒品合法化后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瘾君子,还有广大社会群众。

不能简单地认为毒品合法化能解决当下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它还会产生其他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毒品合法化以后,不仅毒品的价格大大降低,而且原本限制人们不敢跨越雷区的道德防线也随之消失,那么普通人购买和使用毒品的可能性将大幅
度提高。

况且,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过饮酒者对酒的依赖程度;
———毒品合法化以后,由于价格的降低,可能与毒品相结合的犯罪会减少,但是整个民族的素质会不会下降呢?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就曾经想让毒品使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东亚病夫,这才有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如果在中国也提倡所谓的毒品合法化主张,只怕香港和澳门都将会成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见证。

———就我国现有吸毒人群来看,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据统计,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已经占到了85%左右。

如果仅仅禁止向青少年出售毒品,毒品使用合法化将使青少年不用非法购买,在家里也能随便发现毒品,背着父母偷偷地吸,这并不是什么难事,结果吸食的再生人群将大大增加。

———课重税固然可以使一部分收入流进政府部门,以便有更多的资金来解决相关的公共事务,但这恐怕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如果税率定得太高,那么厂商逃税的激励也会加大,地下供应量也就会相应增多。

毕竟合法避税的手段太多,届时,政府恐怕事与愿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