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电阻的测量》(无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测量电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测量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测量电阻”。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并理解电阻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基本操作。
2. 能够运用测量电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电阻测量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池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欧姆表、一个电阻箱、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进而导入本节内容。
2. 讲解:讲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电阻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并解释测量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测量电阻一、欧姆表的使用方法1. 量程选择:根据待测电阻的估计值选择合适的量程。
2. 零位调整:使用前进行零位调整,确保测量准确。
3. 测量操作:红表笔接电源正极,黑表笔接待测电阻,读取指针位置的电阻值。
二、电阻测量注意事项1. 待测电阻要从电路中断开,避免测量误差。
2. 测量过程中,不要触碰到导线和电阻,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使用欧姆表测量一个已知电阻的阻值,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电阻的阻值,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电阻测量实验。
《电阻的测量》课件

展示测量并联电阻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我们能够正确计算整个电路的等效电阻。
计算串并联电阻的公式
通过简单的电路图和数学公式,演示如何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
数字电阻表的使用
向参与者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数字电阻表,并解释其独特的功能、按键和数据 显示。
模拟电阻表的使用
展示模拟电阻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准确读取和解释模拟电阻表上的刻度。
《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探索电阻的各个方面,从概述和定义到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通过引人入胜 的幻灯片展示,深入了解电阻测量的核心概念和技巧。
电阻的概述
通过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如何相 互作用,以及为何电阻对电路的功能至关重要。
电阻的定义
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一种特性。了解电阻的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电 线、电路元件和电子器件之间的关系。
电阻的刻度线
解释电阻表上的刻度线和刻度线之间的关系,同时说明不同刻度线和范围之 间的选择和影响。
电阻表的读数方法
介绍如何正确读取电阻表上的数值,包括对数刻度的解释以及在不同量程下 的读数技巧。
串联电阻的测量方法
探讨如何通过适当的连接和测量技巧来测量串联电阻,以便准确计算整个电 路的总电阻。
并联电阻的测量方法
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
介绍电阻温度系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值的变化规律。
热敏电阻的测量方法
演示如何使用热敏电阻来检测和测量温度,并介绍不同类型的热敏电阻的特 点和应用场景。
变阻器的原理
了解变阻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电阻调节和电路控制中的应用案例。
电位器的概念
介绍电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子电路和声音调节中的常见用途。
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电压:U=U1=U
2
I1:I2=R2:R1
R
2
U1 :U2=1: 11
电阻: = +
课前翻转—知识储备
1.2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为 V。
2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其大小与导体
的
、
、
有关,还与导体的
3 .欧姆定律公式:
,变形公式有
,和
其中可以利用公式
来测电阻,即用
表和
组合就可测量导体的电阻,这种研究的方法叫
2. 数据记录表格与测量小灯泡电 阻的完全相同吗?
应删除灯泡亮度栏,添加平均值一栏
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 U/V
1 2 3
I/A R/Ω R平均值
合—学海拾贝
知识方面: 科学方法: 组合法、等价变换法、比较法
测
1. 能正确显示灯泡电阻图像的是( )
I
I
I
�2A .
由图像可知( . R1>R2 B .
➢4.
如图所示,若C接在A处,连接电路时
滑片应在最 右 边;若C接在B处,连 接电路时滑片应在最 左 边
(分工明确、合 作实验、科学探
究)
AB C
进行实验
。�
� ②
U/V
数据处理
U/V I/A R/Ω
2.5I/A 0.28
8.9
2 0.25
8
1 0.17 5.9
3 2 1 0 0.1 0.2 0.3
表 格
结论
表1
表2
U/V 1 2
3
U/V
I / A 0.2 0.4 0.6
I/A
①用描点法画出表1和表2数据的U —I图像。 ②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电阻的测量课件

欢迎来到电阻的测量课件!本课程将帮助您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 以及实验操作步骤。让我们一起开始电阻测量的探索之旅吧!
概述
电阻是一个重要的电子元件,了解它的特性和测量方法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电阻的定义、测量的必要性以及电阻的特性。
电阻的单位及符号
欧姆定律
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欧姆是电阻的国际单位。
电阻的符号:R
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电阻。
电阻的测量方法
1
万用表测量方法
使用万用表来测量量电阻值,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万用表
基本组成
万用表通常包括电流、电压 和电阻测量功能。
使用方法
通过连接正确的引脚和旋转 选择旋钮来测量电阻值。
误差及解决方法
万用表的使用可能存在误差, 需要注意校准和正确操作来 解决。
电桥
基本原理
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值的仪 器,基于电流平衡原理。
使用方法
通过调节电桥的各个分支, 使得电桥平衡,从而测量电 阻值。
误差及解决方法
电桥的使用可能存在误差, 需要注意校准和正确操作来 解决。
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及仪器
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仪 器,如电压源、电流表 等。
测量电阻的步骤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连接 和测量电阻值。
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安 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总结
电阻的测量方法
掌握了万用表和电桥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的体会
通过实验操作,更深入地理解了电阻的测量。
电阻测量的应用领域
了解电阻的测量在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
谢谢观看!
教科版物理2020年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2.测量电阻课件

R2
U1
U2
U2
同学们,你们分先压来电设路计一个实验分方流法电。路
电流 电压
I = I1=I2 U =U1+U2
I =I1+I2 U =U1=U2
电阻
R =R1+R2 (R = nR0)
1/R =1/R1+1/R2(R=Ro/n)
电压与电流 分配关系
U1 R1 =
U2 R2
分压, 与电阻 成正比
I1 R2 =
将电压表错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分析数据
试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待测电阻:R 强调:对于定值电阻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设计实验电路图: 分析小灯泡的电阻阻值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
实验数据(小灯泡电阻):
实验次数 U/ V
1
0.5
2
1.0
3
1.5
4
2.5
I/A
0.16 0.28
情感、态度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 与价值观 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知识回顾:
1、电路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 电流 I ,测量工具: 物理量: 电压 U ,测量工具: 物理量: 电阻 R ,测量工具:
2、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Rx 1
2 P
4.通过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
系图像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
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 R甲 :R乙=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U甲 :U乙= 2:1
《测量电阻》PPT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图像不是直线。
1.0
•
•
I/A
0 0.1 0.2 0.3 0.4
探究新知
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有何不同点? 1. 测定值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 的阻值,这样是为了减小误差;而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普遍规律。 2. 定值电阻的U—I图像是一条直线,而小灯泡的U—I图像 是一条曲线。
探究新知
数据处理:
在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电压表 示数如右图所示:
电压U/V
第一次 1.5
第二次 2.0
第三次 2.5
电流I/A 电阻R/Ω
0.14 10.7
0.20 10
0.26 9.6
待测电阻平均值是_1_0__.1__Ω__(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新知
二、电压——电流图像
U/V
将上表数据用描点法画出 3.0
用电压表测出
通过R的电流I
用电流表测出
探究新知
2. 测电阻的原理:
U
I
U
R= ? I
这种利用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探究新知
3.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
U
I 滑动变阻器
电源
A
V
?
探究新知
4. 连接电路:
探究新知
5. 进行实验: (1)在连接实验电路中,开关应是 断开 的;在闭合开关之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移动到_阻__值___最__大__端__的位置; (2)若待测电阻R约为10Ω,电源电压为3V,则电流表应选 用0~0.6A 量程,电压表应选用__0__~_3__V___量程; (3)实验中通过改变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来改变加在待测电阻 上的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以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
《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或电流表损坏
了,还能否继续做实验?应该怎么办?
方法一: 如图1所示 说明出步骤:? 表达式:
例.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 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 的电阻 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使用以上器材测出未知 电阻Rx的值,画出电路图,写出所测的物理量和Rx的最 后表达式。
第 十 七 章
第
欧
三 姆
定
律节
电 阻 的 测 量
实验室有一只阻值不明 的电阻器,怎样测出它 的电阻呢?
使电阻器中通过电流, 并测出电流值和电阻器 两端的电压值,应用欧 姆定律求出Rx的值。
目的: 学习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
原理: 欧姆定律
R=U/I
器材:电池阻、开关、电阻器、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程应为 ( B )
A.0~0.6A,0~3V B.0~0.6A,0~15V
C.0~3 A,0~3 V D.0~3 A,0~15 V
5.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电路连好实验器材后, 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但电压表指针
不动,这可能是 ( ) C
A.电流表烧坏,电路开路
B.电流表完好,与电流表相连的导线断了
C.电压表接线柱处导线短路
表达式:
例.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 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 知的电阻 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使用以上器材测出 未知电阻Rx的值,画出电路图,写出所测的物理量和 Rx的最后表达式。
例题二发散: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流表损坏了, 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 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使用以上器材测出未知电阻Rx的值,画出 电路图,写出所测的物理量和Rx的最后表达式。
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B、外接法
条件 :RV>>RX
A V
当Rv>>Rx时(所谓“远大于”, 一般是指大于100倍以上),采用上 图所示电路。∵此时Rv引起的分流误 差很小,A的读数几乎就是流过Rx的 电流,而V读数就是Rx两端的电压。 ∴此时Rx=U/(IR+IV ) ≈ U/IR ,较 接近真实值。此电路的测量误差是伏 特表的分流所引起的。
电阻的测量
1
电阻测量的基本方法
1、多用电表测电阻 2、比较法测电阻 3、桥式电路测电阻 4、伏安法测电阻
2
1、多用电表测电阻
(1)多用电表的电路结构
E Rg G
r
R0
Rx
3
(2)表盘结构
∞
0
4
(3)表盘的刻度方法
设满偏电流为Ig,则有:
1、两表笔短接时,Ig=E/(r+Rg+R0),测
量电阻为0,指针指示电流满偏位置,表盘 刻度为0。
23
A
I
V
O
U
A
B
(1)使用器材:电流表______,电压表 ________,变阻器______。
(2)设计实验电路。
(3)应用描点法做出电热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4)电热器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
24
练习一:某学生欲测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可供 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0---10mA,电 流表A2、量程0---0.6 A;电压表V1、量程0---3V, 电压表V2、量程0---15V;滑动变阻器一只,电 源4.5V,电键两只,如图所示电路,当S接a时, 两电表的指针都在满偏的4/5,当S接b时,其中
2、两表笔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指针不 偏转,指示电流为。表盘刻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实验系统学习实验活动1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本实验的原理是R=____.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实现多次测量。
3.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
4.易错提示:不能计算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
典例解读考查角度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拓展点)【例l-l】小明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
(l)按图17-3-1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起来,电压表选用0~3V量程。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明显偏转,则电路中发生断路的器件是。
(3)改正电路正确无误后开始实验。
前两次的实验数据已填在下面的表格内,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7-3-2所示。
请将下面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小明想测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约l0Ω)。
他的实验步骤是:断开开关,拆下定值电阻,将标有“3.8 V”的小灯泡接入原电路定值电阻的位置,并将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调整____;闭合开关,再移动滑片至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小灯泡电阻。
举一反三1-1(兰州)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了如图17-3-7所示的电路(电路元件完好,接线柱接线牢固)。
(l)在未检查电路连线是否正确的情况下,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电压表示数将___ _。
(均填“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2)检查电路,发现有一处连接错误,请指出连接错误的导线是___ _(填“a”“b”“C”或“d”).(3)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测得几组数据如下表。
请读图17-3-8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4)接下来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接人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
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拓展:可用如图17-3-4所示的两种电路来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甲图被称为电流表外接法,乙图被称为电流表内接法。
在甲图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会使电流表所测电流偏大,从而使所测得的电阻值偏小;在乙图中,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会使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值偏大,从而使所测得的电阻值偏大。
初中阶段一般忽略电流表和电压表带来的误差影响。
考查角度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例l-2】(沈阳)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标有“3.8 V”的字样。
(1)小丽连接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7-3-5所示,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修改正确后,小丽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获得第①组数据后,为完成上述实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逐渐____(填“增大”或“减小”)。
(3)由计算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 Ω。
(4)请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对小丽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第____(填序号)组数据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1-2-1.(山东威海改编)小明同学利用蓄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测量小灯泡电阻。
(1)请你根据图17-3-9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至____端。
(3)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B.更换小灯泡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1-2-2.(四川遂宁,测量性实验题)小王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发现小灯泡的亮度不同,小灯泡的电阻也不同,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明自了;灯丝的温度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灯丝的电阻是怎样变化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王决定选择下列器材去测量小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
电源(3 V);开关l只;滑动变阻器(0~50欧)1只;电流表(0—0,6A ;0—3A)1只;电压表(0—3V;0--15V)1只;小灯泡1个;导线若于。
(l)请结合选择的器材,选择合适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王连接图17-3-10所示的实物图,并在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是2.5 V,电阻约为10Ω)。
(2)电路连接好后,当小王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0,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3V,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小灯泡被短路B.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C.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太大(3)排除故障后,小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0.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7-3-11所示,请在表格中正确填写读数,井计算灯丝电阻(计算结果保留—位小数);接着,要使电压表示数变为1.5v,则变阻器滑片应向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4)分析数据得出:灯越亮,灯丝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越____。
实验活动2 缺表法测电胆(拓展点)考查角度1:缺少电压表时测电阻的方法(拓展点)【例2-1](北)小明想利用一块电流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
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小明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一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17-3-12所示。
(1)为了测出电阻Rx的阻值,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完成图17-3-12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用I1表示;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敷用I表示。
请你用I、I1和R。
表示Rx,=____。
2-1 (一题多变题)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发现电压表已损坏无法使用,于是他利用两块电流表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
也成功测出了Rx的阻值,电路如图17-3-15所示,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I1、I2,则Rx=____。
一变:若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17-3-16所示,闭合开关,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则Rx=二变:(一题多解题)给你电流表、开关、未知电压的电源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你能否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三变:给你电流表、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Ro、开关、电源(电压未知)各一个,导线若干,你能否测出待测电阻R的电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考查角度2:缺少电流表时测电阻的方法(拓展点)【例2-2】给你电压表,开关、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
、未知电压的电源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测出待测电阻R的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步骤及表达式。
2-2(一题多变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7-3-17所示的电路,Ro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是U1、U2,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 。
一变;给你电压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滑动变阻器R。
(已知最大阻值)各一个,导线若干,你能否测出未知电阻R的阻值?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未知电阻R的表达式。
二变:(方案设计题)小凯同学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但电压未知),一个定值电阻Ro,一个待测电阻R,一个电压表(最大量程大于电源电压)。
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以上器材,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出来,并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及R的表达式。
三变:在测定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和小亮设计了如图17-3-18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电阻箱。
S为单刀双掷开关。
①闭合开关S后,把开关S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一个合适的示数U;把开关s1接到触点2后,小明和小亮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操作。
小明的操作: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只调节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l。
小亮的操作,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和电阻箱R1,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你认为两人的操作中.____的操作是正确的.⑦选择正确的实验操作后,电阻箱R1,上旋钮的位置如图17-3-18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欧。
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应为____欧。
基础演练·提升训练·拓展巧练基础巩固训练1.《四川绵阳)如图17-3-19所示是李江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电阻而连接的电路,有关该实验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B.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换接较小的量程C.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可能随电匡表的示数的不同而不同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变亮2.(山东枣庄山亭区模拟)某同学在家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来探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17-3-20所示的一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灯泡两端电压增大时,灯丝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B.灯丝电阻增大时,电流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减小C.灯泡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灯丝电阻的增大而减小D.电流一定时,灯丝电阻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3.(内蒙古包头,多选)如图l7-3-21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o为巳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路是( )4.湖南株洲)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因缺少电压表,小军利用两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10欧的电阻Ro,同样测出了小灯泡的电阻,原理如图17-3-22甲所示:小军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而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____V.电阻为__Ω。
5.(天津改编)根据要求完成测定值电阻的实验。
器材一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17-3-23所示的电路连接。
(2)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7-3-24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Ω。
6.(福建厦门,测量性实验题)请按要求把下面实验报告的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实验: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
【实验原理】_ ___ (请写出相关公式)。
【实验器材】_ _、____、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表格设计】请设计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拓展评估】不同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一定相同。
如:测定值电阻时进行多次测最的目的是;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B组:能力提升训练7.(广东深圳)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x的阻值。
(1)如图17-3-25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则导线的M 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填“B”“C”或“D”)接线柱连接。
(2)图17-3-26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U-I系图。
由图可知:Rx耐端电压变化时,它的阻值(填“变化”或“不变化”)。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