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定稿).
减重步行训练技术

减重步行训练技术减重(body weight support ,BWS)步行训练是在患者下肢尚无充分负重能力时即可直接开始步行练习。
通过悬吊和保护装置负担患者部分甚至全部体重,帮助下肢不能负担全部体重的患者处于直立状态,并且易于在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步行周期全套动作的练习,提高步行能力。
基于以下几种学说:①“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 generator ,CPG)学说CPG 是由脊髓中一群神经元相互联结组成的网络,能发放出节律性的冲动,其中也包括节律性的肌肉运动。
腰骶段脊髓的运动池中存在CPG,当特定感觉传入后即可发出冲动产生迈步动作。
②“神经系统可塑论与功能重组”理论:是指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其机制包括远端功能抑制消退、发芽、替代、潜在突触的活化等。
成年人脑损伤后,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又重新组织的能力。
以承担失去的功能。
即完成功能重组,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定向诱导才能逐渐实现。
步行训练正式一种有效的诱导方式,即将步行周期作为一个整体反复练习以期恢复良好的步行模式。
③关于运动控制的“动力系统”学说:是对运动的控制产生于有目的的行为。
因此对运动中枢受损的患者所进行的康复治疗应着重于有实用意义的各项任务,其中包括下肢的主要任务—步行。
通过步行训练可使大脑运动中枢重新学习对下肢运动的控制。
BWSTT不仅适用于脊髓损伤和脑卒中患者,还可用于脑外伤、脑瘫,多发硬化、帕金森氏病、马尾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各种上神经元或下神经元性病变以及下肢骨折、关节成形术后、截肢后安装假肢的患者的步行训练。
对于卒中患者,BWS对步行时患侧肌电活动的影响包括:1、使抗重力肌的运动电位降低;2、降低跖屈肌的前期收缩,防止足的跖屈痉挛,同时减少胫前肌和腓肠肌的同时收缩(这是偏瘫和脑瘫患者较易见的现象),使小腿肌肉收缩节律接近生理状态;3、使竖脊肌动作电位接近生理状态。
减重步行训练还可以使偏瘫恢复期患者步行速度提高,步幅加大,步行耐力增强,平衡功能改善。
走路瘦身法

走路瘦身法1走路瘦身法走路瘦身行走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不但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从而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
很多人都在为减肥犯愁,其实走路就是最好的办法,只不过人们过于散漫地对待它了。
2好处在美国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让40~57岁的男性每次步行40分钟,每星期4次,这样坚持20个星期,其结果表明:1、粘度(最大氧气摄取量)上升了30%;2、安静时的脉搏数减少,心脏机能得到改善;3、体重平均减少1.3千克;4、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从135毫米减少到了120毫米。
在东京都江东区健康中心开设了一个“12星期步行”教室,通过对参加者们的调查,也告诉我们,步行的确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在这个训练班,让学生们尽量宽步幅,并以“稍觉费力”的速度步行。
行走时间从每天10分钟开始,习惯以后逐渐增加。
最后的标准是每天连续快走40分钟。
然后,对那些以此标准每星期走1次以上,并坚持了12星期的学员,进行走步训练开始前后的身体状况变化调查。
其结果如下所示。
1、开始训练时脉搏快的人,12星期后,以同样速度走路,脉搏数已经下降。
2、走路时步幅小的人,训练后速度不变,步幅加宽了。
这样走路就不会匆匆忙忙。
3、体内脂肪含量越多的人(脂肪率高),脂肪量减少的越多。
也就是说,走路对减少脂肪很有效果。
4、足腕力量增大。
足腕结实,身体就会变得灵活,即使站得不稳,也不至于摔倒。
5、血液中的HDL(良性)胆固醇增加。
这样就起到了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有许多人的体重下降,甚至有很多人以1个月减1千克的理想状态成功地完成了减肥计划。
而且,因为减的是脂肪,所以可以说,走路是健康减肥最适宜的运动方式。
若想确确实实地通过走步训练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绝不会有效果的。
起初也许会觉得辛苦,但如能连续12个星期,习惯之后走很长时间也不会觉得果,而且不走反而身体会感到不舒服。
当然,雨天或身体不适的时候应该休息。
走路减肥方法 每天五步轻松瘦一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走路减肥方法每天五步轻松瘦一点
导语:很多MM将减肥当成自己的首要“事业”,拥有完美身材时每个爱美MM都希望的,很多人为了减肥想尽一起办法,总是有很多人抱怨减肥太难、太累了...
很多MM将减肥当成自己的首要“事业”,拥有完美身材时每个爱美MM都希望的,很多人为了减肥想尽一起办法,总是有很多人抱怨减肥太难、太累了。
其实不然,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够帮助你快速瘦身。
下面这五种走路减肥方法,只要每天多走路,走正确路就能让你快速瘦身。
每天五步轻松瘦一点
第一、加大每一步的步幅
走路减肥,首先就是摆正姿势,挺起腰背,将脚趾朝向走路的方向,没走一步都需要脚趾头用力,感觉就像将自己的中心全部转移到脚趾头一样。
没走不都需要让全身的肌肉运动起来,感觉像弹跳一样。
走大步的时候,尽量甩起你的手臂。
第二、用力去走好每一步
我们所说的用力走也就是指的“劲走”,劲走式的走路对减轻体重、消耗血糖有着相当明显的效果。
“劲走”最少可运动人体50%的肌肉。
因为人体50%的肌肉都在下半身,因此“劲走”有保持肌肉总量的效果,可锻炼人体50%的骨骼,刺激人体50%的神经,按摩人体50%的经络。
第三、每天固定走路的时间
如果你每天晚上7点进行走路减肥的话,那么到点你就就得锻炼。
而最佳的走路减肥时间应是下午3点到晚上9点(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要遵守这一点)。
第四、固定每天走路的距离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走路减肥瘦身五种线路与走法

走路减肥瘦身五种线路与走法走路减肥瘦身五种线路与走法五种全新的路线和走法,让你轻松减掉多余脂肪、塑造完美身形。
别以为走路和健身无关,其实当你闲庭漫步的时候,体内的脂肪也在迅速燃烧,与跑步、跳绳等运动相比,走路不仅更加舒适,而且关节扭伤、运动伤害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走路时记得肩部要放松,目光平视远方,收紧小腹,就这样,健身、减肥的效果会大大超出你的想象。
目标一:全身塑形这项练习可以在公园或走步机上进行,根据强度的不同由低到高分成10个等级,你可以按照下面的计划自己控制运动的节奏。
练习时间:60分钟。
热量燃烧:300~450卡(取决于速度)。
0~5分钟:热身时间,步伐和频率不应过大,保证自己可以轻松地讲话。
运动强度:3~4。
5~10分钟:提高运动强度和步伐的大小,使自己只能说简短的句子。
运动强度:5~6。
10~11分钟:穿插进行弓步练习(30~35次,如下左图所示),双手插腰,单脚向前跨步,身体重心放低,另一条腿弯曲。
运动强度:5~6。
11~14分钟:调整步伐,慢慢降低走步的速度。
运动强度:4~5。
14~19分钟:加快速度、加大步伐,这时你只能说简单的字。
运动强度:7~8。
19~20分钟:侧步练习。
两腿分开稍比肩宽,脚尖朝外,双手撑在大腿上,将身体重心放低,沿着水平方向向一侧滑步。
注意滑步的过程中身体重心要一直放低,上身挺直。
运动强度:4~5。
20~23分钟:调整步伐,进行规律的走步练习。
运动强度:4。
23~28分钟:提高走步速度,此时你会觉得说话困难。
运动强度:8~9。
28~29分钟:侧步练习,同19~20分钟。
运动强度:4~5。
29~36分钟:迅速加快步伐。
运动强度:8~9。
36~37分钟:单腿蹲起练习。
双手叉腰,右脚着地,左腿向后弯曲,脚尖离地,调整好平衡之后慢慢下蹲,注意左脚不能落地。
蹲、起一次为一组,完成2组之后换右脚离地。
运动强度:4~5。
37~40分钟:调整步伐,进行规律的走步练习。
运动强度:4。
减重步行训练(定稿)课件

8
悬吊系统(悬吊带)
• 特制的减重吊带作用于患者,提供减重和保护。悬 吊带的着力点一般在腰部和会阴部(如图),不宜 在腋下或大腿。
减重步行训练(定稿)
11
不同的减重训练装置
减重步行训练(定稿)
)
(
减 重 步 态 训 练 架 气 压 调 控
12
六、训练方法
• 开始训练时,1名治疗师坐在患者的偏瘫 侧,在摆动期脚触地时训练患侧以足跟接 触地面。在摆动中期,防止膝过伸,促进 对称步幅和支撑期的出现。
• 减重可逐渐下降,使下肢负荷达到可能支
撑的最大重量。
减重步行训练(定稿)
13
七、常规操作
•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悬挂减重训练目 的、过程和配合事项。
• 检查悬挂减重机的升降装置,确认处 于正常状态。如果使用活动平板训练, 必须使平板速度处于最慢(最好为静 止状态)。
• 确定悬吊带无损伤,各连接部件无松 动或损伤给患者佩带悬吊带,注意所 有连接部位牢靠。
• 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1986年有学者提出了减重支持 系统,使减重支持治疗更加多样化。
• 而将减重训练用于神经瘫痪患者的新热潮始于1989年 加拿大学者的报道,他们发现痉挛性瘫痪者进行40% PWS活动平板训练后,平衡功能、步行速度和步行耐 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减重步 行训练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定稿)
6
五、减重训练装置
• 减重训练装置由TM和悬吊减 重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 TM多为康复专用电动跑步机 (即活动平板),速度调节范 围较大,尤其是低速,可低至 0.01m/s,以适应患者的步 行要求。
• 悬吊系统多为一个过头的钢架 悬吊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架、 减重控制台、电动升降杆、减 重吊带几个部分。
走路减肥案例

走路减肥案例走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肥运动方式,不需要任何器械,只要有一双舒适的鞋子,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走路减肥的案例,希望能给正在减肥或者想要减肥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
小王是一位白领女性,工作繁忙,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导致她的体重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决定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
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步行到地铁站,然后再步行到公司,下班后也是同样的方式返回。
经过半年的坚持,她不仅减掉了10斤的体重,而且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有活力。
案例二,利用碎片时间多走路。
小张是一位上班族,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减肥的决心。
他利用碎片时间多走路,比如每天走楼梯不坐电梯,午饭后散步30分钟,晚饭后再散步30分钟。
他还会选择步行去附近的超市购物,而不是开车。
这样的坚持不懈,让他成功减掉了15斤的体重,身体也更加健康了。
案例三,结合走路和饮食控制。
小李是一位减肥成功的案例,她的减肥秘诀是结合走路和饮食控制。
每天早晨,她会进行30分钟的快走,晚上则是一小时的慢走。
在饮食方面,她减少了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的比重。
在坚持了三个月后,她成功减掉了20斤的体重,不仅身材变得更加苗条,而且皮肤也变得更加光滑细腻。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走路减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毅力和耐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走路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当然,减肥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案例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希望每一位正在减肥的朋友都能成功达到自己的减肥目标。
减肥运动处方范例3篇作文

减肥运动处方范例3篇作文大多数肥胖患者减肥失败,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减肥途径,而是因为减肥过程大多枯燥乏味,使得减肥者后劲不足。
下面店铺整理了减肥运动处方范例3篇,供你参考。
减肥运动处方范文篇一减肥的运动处方性别:男年龄:20岁职业:学生体育爱好:篮球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75m,体重80kg,体脂中度超重,病史——无运动负荷测定:台阶实验,安静脉搏70次/min,血压75/115mmHg,肺活量3100ml,体能测定:力量——仰卧起坐35个/min,耐力——800m 跑300s,体质评定:健康状况,良;体重过重,心肺功能稍差,以此,制定一个月减肥2斤的运动处方:运动目的: ( 1) 减肥两斤; ( 2) 保持、增长体力; ( 3) 预防肥胖并发症。
运动项目:(1)羽毛球、健身跑、健美操、篮球等;( 2) 有氧运动: 慢跑、远足、自行车、游泳等(任选一项); ( 3) 肌力锻炼: 仰制肉中的甘油三酯。
运动中, 游离脂肪酸被氧化而达到清除的目的。
尤其是运动时, 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分泌减少, 从而使脂肪的分解、脂肪酸的摄取及动用加快; 同时, 运动时肌肉消耗血中葡萄糖增多, 脂肪合成减少, 结果使体脂下降, 达到减肥的目的, 同时可改善血脂代谢, 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运动还可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体力, 增进免疫力。
运动项目应包括有氧运动和肌力练习。
有氧运动采用大肌肉群参与的项目, 如医疗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等。
近年来, 国外提倡水中运动, 认为水中运动是减肥和康复医疗中最有前途的一种运动。
因水中运动可使关节负担减轻、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水的静压力作用于体表) , 同时, 在水中运动体仰卧起坐、拉力器。
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
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 6,就是lmin的运动强度。
减重步行训练—康复科资料

理论基础 现代BWSTT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脊髓损伤的猫动物模型的步行训练。目前
较为认可的理论是“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 CPG)学说。1985年FinchL等.在电动跑台上对脊髓横断猫后腿减重后 被动迈步的试验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猫重新获得运动能力, 并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其运动能力的恢复与脊髓非完全损伤尚存在特 定节段感觉输入机制有关。这种踏板运动有赖于特定的节段感觉传人, 类似于人类腰骶运动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
❖ 病人穿戴改良的降落伞吊带应满足穿脱方便、可靠、舒适等要求,悬吊固 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着力点应在臀部和肋下,要能允许上下 肢自由活动,在减重训练过程中随减重系统牵引力而出现的向上滑动应尽 量少,避免压迫腋下的臂丛神经。男性患者特别注意吊带不能压迫睾丸。
❖ 让患者站在训练场地或活动平板上,保持身体稳定2~3 min,使患者适 应直立体位后开始随系统增加速度。训练结束后,让患者坐下,解除悬 吊带,休息3~5 min,完成治疗全过程。
❖ 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 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器械及操作要求
❖ 减重装置必须安全可靠,为防止患者跌倒,保证安全,应能承受患者体重 的150%——300%。
❖ 减重系统应允许患者重心上下移动,同时又不影响患者的直立姿势,允许 的上下位移应为5.5cm左右。
❖ 减重系统所产生的拉力应便于调节,悬吊装置最好与固定架有两点相连, 以避免患者身体扭转,两点间隔最少50cm。
减重步态训练的评估
一、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 二、步行速度 :5min行走的米数所计算出步行速度 三、行走距离:连续快速行走5min所走的距离 四、步态能量消耗:5min内行走的耗氧量 五、平衡功能测定:Berg平衡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重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TM多为康复专用电动跑步 机(即活动平板),速度 调节范围较大,尤其是低 速,可低至0.01m/s,以 适应患者的步行要求。 悬吊系统多为一个过头的 钢架悬吊装臵,包括固定 支撑架、减重控制台、电 动升降杆、减重吊带几个 部分。
悬吊系统(固定支撑架)
有轮可水平移动 升降杆可上下滑动
三、减重训练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导致的下肢神
经瘫痪,康复目标是恢复独立或辅助步行能力的患 者,包括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后偏瘫、 Parkinson氏综合征、外周性下肢瘫痪、多发性硬 化症、脑瘫等。也可试用于下肢骨关节炎和手术后、 截肢的步行训练。 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协调和姿势控制障碍训 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 训练等。 由于患者身体有减重吊带的保护,可以降低患者对 跌倒的恐惧心理,从而有利于各种直立训练活动的 早期进行。
让患者站在训练场地或活使患者适应 直立体位。 开启平板活动开关或从患者站立的地 面,由患者主动或辅助的方式向前迈 步。 活动平板的速度逐步加快到患者可以 适应的最快节奏。 达到训练时间后逐步减速,最后停止。 准备好坐椅或轮椅,逐步降低悬吊带, 让患者坐下。解除悬吊带。 关机,让患者休息3-5 min,完成治 疗过程。
减重步行训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李 娜
一、减重步行训练的定义
减重步行训练是指通过器械悬吊的方式,部
分减轻患者体重对下肢的负担,以帮助患者 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 练。
二、历史回顾
减重训练的临床应用可以追溯到1958年,Margaret等
人出版了专著《康复治疗中的悬吊疗法》。但是由于 方法的局限和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发展。 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1986年有学者提出了减重支持 系统,使减重支持治疗更加多样化。 而将减重训练用于神经瘫痪患者的新热潮始于 1989年 加拿大学者的报道,他们发现痉挛性瘫痪者进行40% PWS活动平板训练后,平衡功能、步行速度和步行耐 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减重步 行训练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不同的减重训练装置
减 重 步 态 训 练 架 气 压 调 控
( )
六、训练方法
开始训练时,1名治疗师坐在患者的偏瘫
侧,在摆动期脚触地时训练患侧以足跟 接触地面。在摆动中期,防止膝过伸, 促进对称步幅和支撑期的出现。 另1名治疗师站在患者后面,促进体重转 移到支撑腿、髋过伸、骨盆旋转和躯干 直立,从而使患者在正确步态模式下行 走,以纠正步态。 训练时不能让患者出现伸髋不充分和活 动板速度过快。 平板运行时间、速度和坡度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调节,速度和坡度加在一起可以 设定不同的运动强度,以满足患者训练 要求。 减重可逐渐下降,使下肢负荷达到可能 支撑的最大重量。
四、减重训练的禁忌症
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
阶段。 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臵 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五、减重训练装置
减重训练装臵由TM和悬吊
七、常规操作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悬挂减重训练目
的、过程和配合事项。 检查悬挂减重机的升降装臵,确认处 于正常状态。如果使用活动平板训练, 必须使平板速度处于最慢(最好为静 止状态)。 确定悬吊带无损伤,各连接部件无松 动或损伤给患者佩带悬吊带,注意所 有连接部位牢靠。 将患者送到减重悬臂下,连接悬吊带。 采用电动或手动方式,通过减重悬臂 将患者的悬吊带上拉。 根据患者能够主动或在协助下迈步的 情况,确定减重程度。
上述两种模式都可以采用
电动和手动的方式。悬吊 臂有单臂和双臂两类。 两种减重训练仪都可以配 臵测力装臵,并显示各个 状态时身体减重量。训练 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 采用地面行走或活动平板 行走。
悬吊系统(悬吊带)
特制的减重吊带作用于患者,提供减重和保护。
悬吊带的着力点一般在腰部和会阴部(如图), 不宜在腋下或大腿。
八、减重训练的注意事项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也要注意避
免局部过分压力而导致压疮。悬吊重量不能落在腋下, 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吊带一般也不宜固定在大腿, 以免影响步态。 减重程度要适当,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40%。过分 减重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增大,下肢本体感觉反馈传 入减少。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 悬吊装臵必须可靠,避免吊带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 跌倒。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