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西湖水质

合集下载

杭州西湖水质下降保护美丽湖泊

杭州西湖水质下降保护美丽湖泊

杭州西湖水质下降保护美丽湖泊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然而,最近几年来,西湖的水质出现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保护西湖水质,恢复和维护美丽湖泊的重要性变得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西湖水质下降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西湖周边的人口和建筑密度急剧增加,给湖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污水排放、土地开发和围垦行为使得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的累积影响下,西湖的水质明显下降,给周边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农业是西湖周边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之一。

但是,一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河流和地下水进入西湖,进一步恶化湖泊的水质。

此外,大量的农田灌溉也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了西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也是导致西湖水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手段,大量的垃圾被倾倒到湖泊附近的土地上,从而污染了湖泊。

同时,由于游客的涌入,西湖周边的商业活动也带来了大量的包装废弃物和塑料垃圾,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恢复并保护美丽的西湖湖泊。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针对污染排放、土地开发和农业活动等方面,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宣传活动、设置环保知识点等,提高公众对西湖水质下降的认识,并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如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共同保护西湖水质。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相关科研项目,在对西湖水质下降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方案。

【城市案例】杭州引水入城工程

【城市案例】杭州引水入城工程

【城市案例】杭州引水入城工程展开全文一、概述杭州的历史是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强、“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

水是杭州城市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具独占性的资源。

构建“和谐杭州”,首先就要做好水文章。

引水入城工程,作为一项旨在改进杭州城市用水环境、打造杭州宜居城市的生态工程,在做好水文章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杭州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网,严重污染河网水环境,水质情况逐渐恶化,与建设生态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极不相符的。

杭州市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通过截污、疏浚等综合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部分河网由于面广量大,点、面污染源众多,截污措施又难以在短期内覆盖大部分地域、加上水体长期受到深度污染,靠上述综合治理措施已经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水污染严重的现状。

通过从引水入城工程来改善河网水质是非常必要的。

杭州引水入城工程主要包括“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西湖引配水工程”、“运河三堡引水工程”三个部分。

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是杭州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上游输水渠道、倒虹吸、输水隧洞、出口节置闸与泵站、下游输水渠道、连接河道等建筑物组成,工程线路总长约12千米,总投资92120万元,总工期40个月。

2009年6月30日,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西湖引配水工程是为了改善西湖水质,同时使杭州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并以“一水多用、一管多用”为宗旨而建设的。

2003年9月10日,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引水工程主体(配水工程)全部竣工正式通水。

运河三堡引水工程是为了改善运河(杭州段)水质、打造“生态杭州”和服务运河“申遗”而开展的。

工程工程总长约935米,主要由进水明渠、进水箱函、进水闸、砼顶管、出水闸、出水箱函、出水明渠等组成。

杭州西湖保护措施

杭州西湖保护措施

杭州西湖保护措施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了保护和维护西湖的独特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西湖生态系统监测网,定期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政府还加大了西湖周边的绿化和植被覆盖力度,限制建设用地,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

此外,政府还禁止在湖中投放污水和垃圾,确保湖水的清澈和湖岸的整洁。

其次,推进环境治理。

为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对西湖的影响,政府加强了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

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流入西湖的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政府还推行了清洁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加强文化保护。

西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政府重视对西湖文化遗产的保护。

政府开展了西湖文化遗产清理和修复工作,修复了古建筑、文物和碑刻等,恢复了西湖的历史风貌。

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和传承西湖的文化传统和民俗。

最后,加强旅游管理。

政府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加强旅游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对西湖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文明游览。

政府还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西湖的破坏。

总之,杭州市政府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环境治理、加强文化保护和加强旅游管理等措施,致力于保护西湖的独特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西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西湖》阅读答案

《西湖》阅读答案

西湖阅读答案问题一:西湖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答案: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的标志性地点之一。

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二:西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案: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它是一个自然的淡水湖泊,在自然的美景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下,成为了古代中国帝王和文人墨客的胜地。

问题三:西湖有哪些知名的景点?答案:西湖拥有许多知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有:1.断桥:位于苏堤上,是连接湖岸与孤山的一座石拱桥。

它因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而得名,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

2.西湖十景之一。

3.龙井:位于西湖的西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之一。

龙井茶以其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4.西湖音乐喷泉: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都会表演不同风格的水舞。

5.北山公园:位于西湖的北岸,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公园。

公园内有著名的瞻园和花港观鱼等景点。

问题四:西湖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答案:西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许多与文学、绘画、诗词相关的传统文化。

西湖不仅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的写作题材。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如苏轼的《赤壁赋》和《钱塘湖春行》等。

问题五:西湖现在如何保护?答案:由于西湖的重要性和价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西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现在,西湖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水质管理:通过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监测,确保西湖水质的清澈和安全。

2.文化遗产保护:对西湖周边的历史建筑、园林和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严禁滥伐滥采,加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

4.旅游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保持西湖的原始风景和文化氛围。

问题六:西湖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如何?答案:西湖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周围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摘要:三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自此西湖迎来一崭新的时代,走向了世界,同时,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古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群闻名中外,它是人工与自然景观结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下,持续以西湖山水创造景观,自唐代至今所形成的景观对中国乃至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和题名景观"西湖十景";的影响最大。

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经济、轻环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环境施压,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许多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湖泊、森林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丰富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生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生态环境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要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经济环境构成威胁的基础上,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二是避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和导致暴力,防止生态环境为地区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国家环境的威胁。

关于西湖的建议书

关于西湖的建议书

关于西湖的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所在的西湖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景点之一,西湖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和旅行者。

然而,由于一些管理不善和环境问题,西湖的发展和保护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湖的形象和吸引力,我特向您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生态环保西湖作为一座自然湖泊,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保护湖水的水质,我们应该加强湖泊周边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

建议设立更多的水质监测站点,并定期开展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湖泊周边环境的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废水的处理,确保湖水的清澈和健康。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

鼓励植物种植和湖水清理活动,增加湖泊的生态景观。

制定相关规定,限制人工修景,保持湖泊的自然风貌。

加强对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禁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优化旅游设施西湖的旅游设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造。

建议在湖畔地区增设更多的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增加更多的垃圾桶和公厕,保持湖畔的整洁和卫生。

优化旅游线路和交通组织,提供更多的观光交通工具,方便游客游览。

在景区建设上,建议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打造绿色建筑和景区设施。

合理规划景区布局,保持景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提供更多的游客休息区和观景平台,方便游客观赏西湖的美景。

三、推动文化传承西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区,应该加强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建议加大对传统文化活动的支持和宣传。

通过举办传统艺术表演、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让游客和居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西湖的独特文化。

同时,建议开设文化教育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开展文物鉴赏和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西湖的管理和监督。

西湖环境提升工程方案

西湖环境提升工程方案

西湖环境提升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西湖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文化最深厚、风景最优美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浙江省的代表性自然景观。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城市名片,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西湖的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水质下降,湖区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西湖的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和提升。

本文就西湖环境提升工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西湖的生态环境改善和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二、环境问题分析1. 水质问题西湖水域面积广阔,但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西湖的水质下降。

水域内的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水体混浊,藻类大量繁殖,使得湖水成为富营养化水域,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平衡和景观价值。

2. 底泥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使得湖泊周边土地的裸露面积增大,土壤侵蚀增加,导致湖泊的底泥变得浑浊,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水生植被问题西湖水域的水生植被受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水体营养过程的影响,使得水生植被的种群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甚至出现了植被枯黄和消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效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西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旅游体验受损,具体措施的落实必不可少。

三、提升工程方案为了全面改善西湖的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我们提出以下提升工程方案:1. 水质提升工程(1)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湖泊水质的影响;(2)建设城市雨水管网,有效收集雨水,减少城市无序排放导致的湖泊污染;(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对湖泊水质的影响;(4)建设湖泊生态过滤系统,利用湖泊的自然植被进行水质净化和富营养化处理。

2. 底泥整治工程(1)清淤工程,清除湖泊内部的底泥,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2)土地整治工程,加强湖泊周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土壤侵蚀,净化湖泊的底泥。

杭州市西湖河道水质恶劣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杭州市西湖河道水质恶劣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杭州市西湖河道水质恶劣生态环境岌岌可危随着杭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湖河道水质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本文将从水质恶劣的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引起人们对西湖河道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一、水质恶劣的原因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工厂和企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废水排放问题。

大量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使得西湖河道成为废水的“集散地”,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直接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农业投入物质化学肥料和农药,其中一部分被雨水冲刷到河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大量藻类和浮游植物,进而引发水华、缺氧等问题。

3. 城市污水排放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建设扩大,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西湖河道,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

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直接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破坏,使得西湖河道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许多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在水质恶劣的环境下难以生存,使得生态链断裂,破坏了整个生态平衡。

2. 人类健康受威胁水质恶化会导致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饮用污染的河水可能会引发各种水源性疾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西湖河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恶化使得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的水净化、水文调节和养分循环等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三、保护措施1.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明确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责任。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2. 提高废水处理能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企业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并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西湖水质
摘要: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

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此,本文结合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结了湖泊治理的四个重要环节,以期更好的改善水质和水环境。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质;重要环节
1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

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

杭州西湖是国际著名的城市景观湖泊。

西湖景区以其秀美的山水、璀灿的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全国最佳风景旅游区。

近三十年来的西湖水环境治理,特别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对于西湖的保护、西湖水质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西湖水环境治理的实施,各种工程措施、管理制度的落实,群众保护西湖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近十年来西湖水质不断提升。

2000年,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仅有50厘米,夏季西湖外
湖的水体透明度仅有30厘米,而2012年西湖的水体年均透明度已提升为83厘米。

西湖水体质量的迅速提升,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2湖泊治理的四个重要环节
西湖作为一个城市湖泊,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环境负荷不断增强的不利因素下,这几十年来成功地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得西湖水质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这在国内湖泊治理中是不多见的。

总结西湖治理的经验,我们认为西湖治理成功地把握湖泊治理的四个重要环节:截污、疏浚、引水、生态治理。

2.1沿湖的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湖泊治理的必要措施。

西湖作为一个城市湖泊,紧邻城市,沿湖的人口密度较大,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湖商业经济的开发,所产生的污水也随着增加,如果污水进入西湖,西湖水质将迅速恶化。

在1981年和1982年春季,西湖水曾经变黑发臭,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之后的几年中,沿湖铺设了污水管道,使得沿湖的污水管网在沿湖的道路建设中不断完善起来。

目前沿湖宾馆、饭店单位的污水都被接入污水管,沿湖已经没有污水直接进入西湖。

2003年开始,每年对西湖上游的农居点进行整治,农居点污水管网的建设,也都对西湖水质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西湖清淤
由于西湖是一个浅水湖泊,随着船只的航行,会引起底泥的搅动,而西湖底泥含有丰富的氮、磷,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在国内其
它湖泊中是没有的。

因此,对西湖水体来说,西湖底泥就是最大的污染源,清除底泥对改善西湖水质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999年至2003年,西湖实施了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这次疏浚工程共清淤342万方,采用吸式疏浚方式,吸除50厘米表层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淤泥。

2003年大规模西湖疏浚完成后,使得西湖水深平均达到2.27米,西湖水质有了跳跃式的质的提升。

2.3西湖的引水
西湖引水最初是1983年提出的,由于1981年、1982年春季西湖水质一度恶化,相关部门提出用钱塘江水引入的设想。

开始是用赤山埠水厂的水作为试验引入西湖,试验引水的结果对西湖水质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86年建成了西湖引水工程,选择钱塘江较好水质的时间引水,每天引水能力30万方,西湖的引水入口在小南湖。

但引水工程在运行的十多年中,由于受钱塘江水质变化的影响,可引水天数逐年下降。

2003年西湖综保工程对西湖引水工程进行改造,在引水管线上建设预处理装置,使引入西湖水先进行沉淀处理,保证进入西湖的水透明度在120厘米。

引水量也加大至每天40万方,建成6个西湖引水的进水口,9个西湖出水口,建设了总长3222米的配水管线,改造后的西湖引水工程使西湖水质有了进一步保证,引水的流场更加合理。

据统计,2003年西湖引水改造后,每年向西湖引入经过处理、透明度在120厘米的优质水1.2亿方,相当于西湖水每年更换10次,这对以后几年西湖水质的逐年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种植水草,生态治湖
2003年实施的西湖综保、西湖西进工程,新开挖了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恢复西湖300年前的水面范围。

在新拓展的湖面沿岸种植了60多个品种的水生植物,希望通过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建立良性的湖泊生态系统。

西湖湖西水域,由于引水的良好作用,水色较清,给湖中的沉水植物生长创造了很好的光照条件。

2005年,湖西水域的沉水植物开始萌发,面积逐年扩大,并向西里湖拓展。

目前沉水植物已遍布西里湖,主要品种有大茨藻、苦草、金鱼藻、黑藻、菹藻、弧尾藻等。

沉水植物的生长,净化了湖区的水质,现在西里湖水质是所有湖区中最好的,即使是在夏天,水体透明度都达到200厘米。

2011年,在湖西水域种植沉水植物10万平方米,2012年在北里湖沿岸种植沉水植物2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的生长,使原来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转变成为草型湖泊,湖泊开始进入健康的生态状态。

3结束语
总之,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从整个城市水环境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因素相结合,从综合方式考虑,以达到水环境的最优管理和运行。

参考文献:
[1] 水文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1-01
[2] 典型县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黄河水利出版
社.2010-06-01
[3] 最新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国家保护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