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9张)

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9张)

假设2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 “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
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 (1)【提出假设】在不反应的情况下,含
有Br2的溶液呈黄色。Fe2+被氧化为Fe3+也导致溶液 呈黄色。 【设计实验方案】假设1是溶液中含有Br2导致溶
实验探究
物质氧化性、还 原性的实验探究
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中,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的知识比较多。在综合考试的背景下,把氧化 还原反应的知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及相关实
验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
必然的发展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 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利用某些实验手段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
性。
2.利用某些实验手段比较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 强弱。 3.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化学实验的影响。
如空气中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易被氧化
的物质在空气中进行实验时,要防止被氧气氧
化,如NO的收集、Fe(OH)2的制备、有关
Na2SO3的实验等。
【实验探究1】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
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 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呈黄色,可利用CCl4萃取的方法来判断Br2的存
在。假设2是溶液中含有Fe3+导致溶液呈黄色,可 根据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来判断溶液
中含有Fe3+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
实验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眼镜、 实验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中严禁将手或身体其他 部位伸入实验装置内
实验后应将仪器、药品整理 归位,并清洗双手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前应穿戴好实验服、手套 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确 保实验安全。
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 书,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 和注意事项。
实验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避
掌握实验原理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方法 理解实验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学会实验操作
掌握实验原理 熟悉实验步骤 学会操作实验仪器 掌握实验技巧
实验材料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的 物质,如高锰酸钾、双 氧水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的 物质,如铁粉、碳粉等
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依据
氧化性判断依据:在化学反应中, 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其氧化 性越强。
还原性判断依据:在化学反应中, 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其还原 性越强。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 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 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在同一化学 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 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 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免发生意外事故。
实验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现场, 确保实验室整洁卫生。
实验后处理
实验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器具和实验台面,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后应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后应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进行回收利用。 实验后应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观察金属氧化物 与稀硫酸反应的 现象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领域中,氧化还原反应(简称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从而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并观察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变。

2. 实验材料- 试管:用于进行反应的容器,需要清洗干净并干燥。

- 不同物质:选择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物质,如铁、铜、锌等金属,以及氢氧化钠、盐酸等溶液。

- 水槽:用于放置试管并调节反应的温度。

3. 实验步骤步骤1:取一根金属试管钳,用金属试管钳将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

步骤2:将试管中的不同物质加入至一半试管容量。

注意,添加溶液时需要小心,以避免溅出。

步骤3:倒入适量的水,使试管中的物质完全浸泡,并确保所有试管的液面相等。

步骤4:将封闭的橡胶塞插入试管口,确保密封。

步骤5:将试管浸入水槽中,控制水槽的温度以促进反应进行。

步骤6:观察试管中气体的释放情况,以及试管外是否有任何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可能的结果和分析:- 当铁与盐酸反应时,释放出氢气,并伴随着铁离子的生成,表明铁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产生了深蓝色的铜氢氧化物,同时伴随着氢气的释放,表明铜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锌与盐酸反应时,也会释放出氢气,并同时生成锌离子,表明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5. 结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行为。

- 氧化还原反应时,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了可观察的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实验课题。

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

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

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海南省国兴中学曾垂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理解贫血症与Fe2+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3)通过氧设计实验研究Fe2+与Fe3+的性质,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程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缺铁性贫血症与铁盐的性质——以Fe3+ 和 Fe2+代表二价铁与三价铁研究它们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Fe2+的性质和防止贫血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贫血症与Fe2+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贫血症,关注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方法重点: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教学难点:Fe2+与Fe3+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断,学生实验设计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教师】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为大家上这节课。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听一下一段录音:【录音】胖子也缺铁性贫血。

【教师】录音里所讲到的小胖子患的是什么病?【学生】缺铁性贫血症。

【教师】在座的各位当中可有谁有过贫血症的经历?【学生】(有、没有……)【教师】贫血症会有哪些症状呢?【录音】缺铁性贫血症的征兆。

【教师】实际上,缺铁性贫血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营养缺乏症,尤其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相信这些症状很多人都有体会过?那么,缺铁性贫血症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呢?是因为缺少铁元素吗?还是因为缺少某种形式的铁?【学生】……【教师】我们先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性质,然后再来探究其中的奥妙!【板书】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

【教师】大家看一下实验台,我们以FeCl2代表二价铁化合物,FeCl3代表三价铁化合物来进行研究。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性质。

3、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为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导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够接受电子,使自身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够提供电子,使自身的化合价升高。

常见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₄)、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等,常见的还原剂如亚硫酸钠(Na₂SO₃)、碘化钾(KI)等。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托盘天平2、药品: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01mol/L 硫酸亚铁溶液01mol/L 碘化钾溶液3mol/L 硫酸溶液淀粉溶液新制氯水四、实验步骤1、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的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01mol/L 硫酸亚铁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 2 滴 3mol/L 硫酸溶液,然后再滴加 2 滴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滴加 2 滴 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滴加 2 滴 3mol/L 硫酸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氯水与碘化钾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 2mL 01mol/L 碘化钾溶液。

向试管中滴加 2 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再向试管中滴加 2 滴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的反应先滴加硫酸再滴加高锰酸钾的试管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黄色。

这是因为硫酸亚铁中的二价铁离子(Fe²⁺)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中的高锰酸根离子(MnO₄⁻)具有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Mn²⁺),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³⁺),溶液颜色由浅绿色(Fe²⁺)变为黄色(Fe³⁺)。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单质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掌握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像科学家那样去进行研究和思维训练,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兴趣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研究的艰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具准备投影仪、相关的实验试剂和用品教学过程【引课】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动植物体中。

请同学们观看自然界中的铁:【展示投影】展示:铁矿石。

投影图片:“冶炼钢铁”、陨石、含铁元素的动植物、及我国钢铁产量比例图等。

【过渡】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含铁物质,同学们也了解不少,那么怎么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他们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常见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从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分类。

预测这些物质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学生活动】思考、书写【小结】铁元素的常见价态;0、+2、+3【启发】这些价态的铁元素之间如果发生相互转化,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铁及其铁的化合物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我们以常见的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请同学们大胆推测!【生】思考、推测【投影小结】0价铁——还原性+2价铁——还原性和氧化性+3价铁——氧化性【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第一步是预测,下来是?【生】思考回答(观察)【师】展示铁,氯化亚铁,氯化铁样品。

(引导学生观察三种实验样品的颜色,注意特征颜色。

)【师】人家说每一个化学老师都是一个小小的魔术师,那么今天老师斗胆也给大家献丑表演一次。

【展示】一张白纸【演示】用小喷壶喷洒淡黄色溶液(白纸上显示血红色字样“你知道反应原理吗?”)【问】你知道反应原理吗?【生】思考回答(说明:必要时,演示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

浅谈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浅谈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还原 剂 , 它作氧化 剂。如 H 0 , : 当遇 到强氧化 剂
K n , 只作还原剂 , MO 时 它 被氧化为 0 ; :当遇 到强 还原剂 H S时 , 只作氧化剂 , 它 被还原为 H 0 :。
生变化 , 物也 发生 变化 , N O 所受 温度 产 如 HN 越高 , 爆炸越 剧烈 , 产物越复杂。
二、 影响因素是掌 握物质 氧化性和 还原性 的
前 提
事物的外在 因素 总是通过 主观 因素起 作用 。
氧化还原反应之所 以能够发生 , 由氧化剂 和还 是
成 M O一 中性介质 中, n4被还原成 M O。 n ]; MO n
又如 :l通入 水或 碱溶 液 中, 生歧 化反应 , C, 发 而
同, : 如
4NH3+5 ,==:= 0 = 0 j 1+ 02 1 73K 4N0 +6 , + H2 z
占臌
同。如 C S可被硝酸氧 化 , A 却 不能 , 因 u 而 gs 原 是 A gs晶体结 构 与 C S不 同 , gs结构较 为 紧 u A


1 ・ 2
中 学 化 学 21 0 1年
第 6期
K I H 1 CO 与 C 则可发 生归 中反应得 到 C: l。
4 催 化 剂对 物 质 氧 化性 、 原 性 的影 响 . 还
9 物质氧化性 、 . 还原性受结构影响 许多物质虽然元 素价态一响反应 速率。另外 , 使用不 同的催化剂其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也会 不
如:
A + 一 g I一
AII g
另外 , 氧化剂 、 还原剂浓度会使氧化还原产物 I+S 2 2 O 2 2 T+ H 0
Hs 4浓 ) 2 I 2O ( + H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
吴忠回民高级中学高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
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并通过“身边的化学”等内容,认识铁在促进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了解化学知识在丰富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识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
方法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预测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
1、药品及试剂:铁粉、铁丝、FeCl3溶液、FeCl2溶液(加铁粉)、氯水、
稀硝酸、酸性KMnO4溶液、KSCN溶液
预测
还原性Fe Fe+2H+==Fe2++H2↑
Fe2++Zn ==Fe +Zn2+
+2
氧化性和还原性Fe 2Fe2++Cl2== 2Fe3++2Cl-
+3
氧化性Fe 2Fe3++Fe== 3Fe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
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返回
置不能区分NO2和HNO3是谁氧化了Na2S,故应
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
答案 (1)Cu+4H++2NO
Cu2++2NO2↑+
2H2O 溶液变浑浊
(2)3NO2+H2O 2HNO3+NO,制取NO,并
用排水法收集NO
(3)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
可将Na2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可将干燥的NO2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 “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 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1)【提出假设】在不反应的情况下,含
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假设 2方案:向黄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
血红色 (2)假设2 不可行 因为Br2和Fe3+都
能把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无法得出结论
(3)2Fe2++4Br-+3Cl2
2Fe3++2Br2+6Cl-
【实验探究2】 小明为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 的还原性,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NO2和NO, 并验证其性质,装置图如下:
还存在Br2导致溶液呈黄色,所以假设2是正确的。 因为Br2、Fe3+都能氧化I-,所以不能用淀粉—碘化 钾溶液验证假设。(3)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时,Fe2+、Br-分别被氧化成Fe3+、Br2,同时Cl2被 还原为Cl-,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 2Fe3++2Br2+6Cl-。 答案 (1)【提出假设】Br2 Fe3+ 【设计实验方案】假设1方案:向黄色溶液中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Br2的溶液呈黄色。Fe2+被氧化为Fe3+也导致溶液 呈黄色。
【设计实验方案】假设1是溶液中含有Br2导致溶 液呈黄色,可利用CCl4萃取的方法来判断Br2的存 在。假设2是溶液中含有Fe3+导致溶液呈黄色,可
根据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来判断溶液
中含有Fe3+
(2)FeCl2与Br2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为FeCl2 是过量的,Br2已经被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可能
(2)利用某些实验手段比较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 强弱。
(3)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化学实验的影响。 如空气中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易被氧化 的物质在空气中进行实验时,要防止被氧气氧 化,如NO的收集、Fe(OH)2的制备、有关 Na2SO3的实验等。
【实验探究1】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 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 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淀粉—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 溶液中 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 液中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用简要的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乙中的现象是
,可证明NO2的
氧化性;在丙中鼓入空气后现象是

可证明NO
(2)实验前丙中充满水的作用是
(3)小华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
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 由是
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证明NO2的氧化性?(简要
回答出原理和现象即可)

解析 本题利用Cu与浓HNO3反应制取NO2,再 利用NO2与水的反应制NO;分别在不同的装置 中检验它们的性质,在小明的实验设计中乙装
实验探究 物质氧化性、还
原性的实验探究
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中,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的知识比较多。在综合考试的背景下,把氧化 还原反应的知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及相关实 验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 必然的发展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 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利用某些实验手段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