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

“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 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 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 ,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 ,“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 ,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 ,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 ,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 ,为什么呢?它从“需” 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 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遇雨不进,止頁也。”“需” 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 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 ,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

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简单说就是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的形体,一个取义,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字的关系,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

6、教材对六书是如何分类的

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排列

7.什么是古今字,什么是通假字,什么是异体字?古今字: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 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 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古今字古今字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 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8.假借字和通假字有什么不同?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

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 .“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 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 .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 ,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又如“难” ,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 .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 ,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 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 ,“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 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由上我们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 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 一经借用, 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

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 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应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9.汉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是什么?通假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充当通假字。音同音近是通假的必备条件。音同音近中的“音”指的是上古音,而不是现在的读音。相同,指声母和韵部相同;相近,是指声母相同、韵部相近,或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或声母相近、韵部也相近。如“蚤”——“早” 同属于精母幽部。

10.判断异体字的条件是什么?几个字形原本表示的是否为完全相同的一个词。第一,有些字常被借用,但不是异体字。

1、寔:止也,从宀是声。因本义少用而常被借用表“实” 的“确实”等义。

实(实):富也,从宀贯声。

2、寘:置也,从宀真声。放置。

置:赦也,从网直。赦免(本义)→弃置→安置→ 放置→设置→置办

第二,有些字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不是异体字。

1、游:水中移动。不可写作“逰”

逰:行走。可写作“游”

2、获:猎取禽兽。不写作“获” 。获:收割谷物。可写作“获” 。第三,有些字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混用,但不是异体字。

1、修:干肉;与“修”通假。

不用于表示“干肉” 。

凋零。凋:凋零、凋敝。

4、紬:chou2 丝织品(异体字,淘汰);chou1 抽引、引出。绸:chou2 丝织品。两类词的特色,而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

14.什么是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答: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15.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几种情况?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11.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2.什么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3.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

答: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不是同时)经常具备(不是临时)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词。

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

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 ........................ 劳累" 。

2. .............................................................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 "的意思。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6.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 “以... 为.... ”“对... 感到.. ”等。使动用法是主语

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修:修饰、研究;

2、升:容器单位,量器。上升。升

平、上升

升:太阳升起、3、雕:猛禽、雕饰、凋零雕(已淘汰):雕饰、

17.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语义区别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 怎么样" 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 .... "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 ,意思是"使 ............. 劳累" 。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 成为.... "的意思。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

1. ............................ 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中的" 王",意思是"以为王"。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 以为耻" 。

语法区别

1. 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

2. 谓语灵活性不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

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意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

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 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18.如何翻译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一律使用“使,, 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如下.希望能给太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使用“使,, 动”的格式进行翻译。二、使用“动补结构”的格式来翻译。三、根据意思进行意译。总之,三种翻译方式各有千秋第一种翻译方式是最基本

的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后两种翻译方式.有其灵活性、简洁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使动用法都能用这两种方式来翻译。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 和“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谊《过秦沦》)两句中的“朝” 和“斗”.就只能译成“使,, 朝”和“使,, 斗”。

因此.我们在翻译使动用法的时候.要灵活地选择翻译方式.不可拘泥于一种方法。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

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举个例子吧,“孔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句子中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认为,, ?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小一样。"" 鲁"" 天下"都是客观存

在,是主观上认为事物发生了变化。公式:常用的是" 以,, 为,, ",或者用: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

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怪"" 羞"" 耻"等,如"孟尝君怪之",这个" 怪"就是"对,, 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再看一个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 羞耻"的意思。最后举一个名词的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 把,, 作老师"讲。

19.古代汉语名词状语主要有几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火令药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5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对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进行综合实施(2分),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3分)。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媒体CAI的特点:1)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6分) 4、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 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1)呈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叙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前期分析,包含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标(1分);3)组织教学资源,形成经常方案(2分);4)实施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其适用领域和具体涵义时什么?(10分) 1)ABCD法(1分),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标准(Degree)(2分),它非常适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2)内外结合法(1分),它是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阐明学习目标的方法(2分),适合于编写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7、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什么不同?(10分) 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1分) 1)1)诊断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前,评价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安排教学,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评价的作用是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3分); 2)2)形成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法有经常性测验、日常观察等,评价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3分); 3)3)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后中,评价目的是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有考试、考察等,评价的作用是评定血液成绩(3分)。 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 测)和后测)(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 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 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 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 三、名词解释。 1.省声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 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 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 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 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 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 音为依据。 10.重唇音 指双唇音帮旁並明四个声母。 11.舌头音 指舌尖中音端透定泥四个声母。 12.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 13.古无轻唇音 上古不存在轻唇非敷奉微四母。这条论断是钱大昕提出来的,见《十驾斋养新录》。 14.七音 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发音部位。 15.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 16.全清 古代学者把不送气的清音声母称作全清。例如:“帮非端知见”之类。 17.洪音 古代学者把开口、合口一、二等韵称作洪音;后世把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称作洪音。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

1、什么是六书? 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 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

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docx

感谢你的观看第一次工地例会 开场白:由建设单位组织,邀请参建三方参加第一次工地例会等等 声明会议流程: 1、业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主要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2、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4、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5、业主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6、总监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7.请业主就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8、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工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一、对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要求开工前对进场设备、仪器进行报验,凡测量和计量仪器均应附法定检测单位 的鉴定证明。进场施工设备、仪器应与施工技术需要合理匹配。 (2)工地管理人员要求到岗到位。开工前应报审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关资质上 报的管理人员名单要求到岗到位。各项具体工作应落实到人。尤其专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到位。 (3)对进场所有施工原材料的现场抽样试验必须经施工、监理、或业主共同见证,其 试验结果方能有效。 (4)施工期间不能随意更换施工作业班组和主要岗位管理人员,如确需更换的应提前 报请业主、监理同意,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5)施工准备工作应充分。开工前应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审查批准报业主同意 后才能开工。资料的时间问题请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填报。 (6)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业主审核批准后,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不得 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如确需更改的应提前报请业主、监理审批。由于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而造成费用增加的,增加部分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感谢你的观看

古代汉语专题简答题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讲评(1)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2、主要观点: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字与字的产生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次第相生的,即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 3、意义: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是什么? 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多达数百种,流传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宦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 《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对《说文解字》部首进行了改造,并将之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 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解字》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简答题.学生版docx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真题例示】 (2015 ?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 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 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 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 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扬、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00536 古代汉语真题 自学考试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古代汉语试卷 (课程代码00536)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A.战国文字B.殷商甲骨文C.西周金文D.秦朝小篆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錦,从帛金声。形声B.孟,从子从皿。会意 C.佞,从仁女声。形声D.蝕,从食从虫。会意 3.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向舂高B.大止匍 C.匪星上D.刃本末 4.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是 A.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义所属的范围。 B.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的具体意义。 C.大多数义符都不能表示词义的所属范围。 D.大多数义符都没有表义作用。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内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望洋向若雨欺”中“望洋”结构特点相同的—句是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9.“望”和“顾”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性状情态不同:“望”指抬头向远处看;“顾”指转头向后看。B.语法功能不同:“望”可以带宾语;“顾”不可以。 C.程度深浅不同:“望”是一般地看;“顾”是认真地看。 D.侧重的方面不同:“望”侧重予外表;“顾”侧重内心。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 12.下列句中,“若”为第二人称代词,并充当宾语的一项是 13.下列句中,“被”介绍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14.下列句中,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 “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 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 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 ,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 ,“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 ,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 ,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 ,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 ,为什么呢?它从“需” 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 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遇雨不进,止頁也。”“需” 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 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 ,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docx

简答题1.试述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 答: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破坏螺纹副防松。 摩擦防松有:弹簧垫圈、双螺母、椭圆口自锁螺母、横向切口螺母 机械防松有: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圈、圆螺母止动垫圈、串连钢丝 破坏螺纹副防松有:冲点法、端焊法、黏结法。 2.试分析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素? 答:初拉力、包角a、摩擦系数f、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速度v。 3.链传动与带传动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写三点即可) 答:1)无弹性打滑和打滑现象,因而能保证平均传动比不变; 2)无需初拉力,对轴的作用力较小; 3)可在环境恶劣下工作; 4. 涡轮与蜗杆啮合时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解: 24、简述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并简述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25、标注普通型螺纹M12 1.5LH—6H7H/7g8g各项所代表的含义。 1、简述滚动轴承的3类、6类、7类的类型名称及应用特点。 答题要点:3类为圆锥滚子轴承,承载能力强,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6类为深沟球轴承,应用广泛;主要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较小的双向轴向力; 7类为角接触球轴承,按接触角的大小可分为C、AC、B等三种。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轴向力,接触角越大,承受轴向力的能力越强。 2、分析比较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答题要点:弹性滑动是因材料的弹性变形而引起带与带轮表面产生的相对滑动现象称为弹性滑动。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带有弹性;紧边松边存在拉力差。 摩擦型带传动在工作时,当其需要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带轮摩擦力的极限值时,带将会在带轮表面上发生明显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通常打滑由过载引起,将使带传动无法正常工作 1.简述凸轮机构中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1.答:压力角越小,则基圆半径越大,整个机构的尺寸也越大,致使结构不紧凑;(4分) 故在不超过需用压力角的条件下,将压力角取大些,以减少基圆半径值。 (6 分) 2. 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 2.答: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由于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一种传动失效的表现,应当避免。 (3分) 3. 弹性滑动是由带材料的弹性和紧边、松边的拉力差引起的。只要带传动具有承载能力,出现紧边和松边,就一定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6分) 3.根据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简述渐开线的主要特性? 3.答: 1)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2)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4)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相等;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4. 螺纹连接为什么要防松?有哪几类防松方法? 4在静载荷作用下且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螺纹连接不会自动松脱。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荷作用下,或当温度变化很大时,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 消失,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就会使连接松脱,影响连接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 严重事故。因此,设计时必须采取防松。 (4分) 5. 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 1、 为什么三角带的张紧轮常压在带的内侧,其致使包角有所减小,而不压在外侧,使包 角增加?

古代汉语简答题

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 “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 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 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 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 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 1、什么是六书? 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

最新整理法律文书相关简答题集锦.docx

最新整理法律文书相关简答题集锦 法律文书相关简答题集锦 1、简述法律文书写作中对于语言文字的基本要求。 2、简述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应当写明的内容。 4、简述代理词理由部分主要应当论述的问题。 1、我国刑事裁定书和民事裁定书在解决诉讼中的问题方面有何不同? 2、法律文书中叙述案情事实时应抓住哪些要点?(只需讲明要点,不必阐述) 3、法律文书在语言方案运用中有哪些禁忌?(只需讲明要点,不必阐述) 1、简述法律文书的作用。 2、简述监狱起诉意见书与公安机关的起诉意见书的区别。

3、简述辩护词应当论证的主要问题。 1、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事实和证据部分主要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2、仲裁协议的正文主要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3、什么是现场勘查笔录? 1、简述不起诉决定书的功用。 2、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正文的事实部分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3、什么是第一审刑事裁定书? 1、简述法律文书的概念。 2、什么是通缉令? 3、民事上诉状的正文部分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7、民事(行政)抗拆书的正文部分包括哪几项内容?

8、提请减刑建议书的正文部分包括哪几项内容? 9、什么是仲裁答辩书? 7、法律文书中需要禁忌的语言有几种? 8、什么是补充侦查报告书? 9、什么是刑事抗拆书? 1、什么是通知立案书? 2、公证文书根据其内容、性质可划分为哪几类? 3、辩护词论证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什么是再审民事判决书? 2、律师实务文书的功能有哪些? 3、什么是仲裁协议书?

1、法律文书中事实叙述,要求具体写明关键情节。试问关键情节有哪几类? 2、什么是公诉意见书? 3、民事起诉状的正文部分应写明哪些内容? 1、简述起诉书的概念。 2、再审刑事判决书的事实部分主要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3、民事和行政起诉状的正文应写明哪几方面的内容? 7、民事上诉状主要应针对原审判决的什么错误而提出上诉? 8、公证书证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9、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过程中需要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哪些法律文书并由哪个机关执行? 1、法律文书按文书体例划分,可以分为几类?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历年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2.清代学者戴震对传统六书提出了什么质疑?有什么意义? 3.汉语史分期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各包括哪些时代的音系?各时期的代表音系是什么? 4.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 二、标出诗的韵脚和韵部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 高斋独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条空掩门。 时忆故交哪得见,晓排阊阎奉明恩。 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 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禽: 2.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 官: 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5.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语》)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1.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妻: 2.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 3.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庸奴: 4.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谁: 。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 我: 3.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正论》) 变: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之: 5.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我: 六、翻译下列古文(46分) 原文1: ①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各言尔志?”③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④敝之而无憾。” 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施劳。”⑦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⑧子曰:“老者安之,⑨朋友信之,⑩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原文2: 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②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原文3: 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